01.15 中國移動發展困境:過去賺錢太容易了 以至於難賺的錢都不想賺

Google於2009年啟動了氣勢恢宏的登月計劃,並寄望這個計劃能夠支撐谷歌未來10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

登月計劃是由很多個子項目組成的,包括廣為人知的無人駕駛汽車、抗衰老醫藥、Google Glass、平流層網絡氣球、機器人等等。

中國移動發展困境:過去賺錢太容易了 以至於難賺的錢都不想賺

而經過多年的發展,也許這些項目在技術上取得很多突破,但在市場上可以說是慘敗的,光2015年,這些充滿未來主義的項目就虧掉了Google36億美元,實際上,除個別項目外,大部分項目幾乎是零營收的。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Google 在自己頭上成立了名為 Alphabet 的控股公司,相當於母公司,Google自身還是經營著搜索、廣告、Android等核心業務,而其他比如光纖寬帶 Fiber、自動駕駛、機器人、AlphaGo等項目則劃撥到Alphabet之下。

這樣會讓Google的財報和成長性看起來漂亮一些。

更重要的是,谷歌高調聲明以後將改掉了此前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表示將修正公司此前不計後果的探索性賭博。

到2017年,從某種意義上說,Google的登月計劃正逐漸死去,改變世界構想敗給了缺乏市場的現實!其實如果細細去分析登月計劃裡的每一個項目的話,其實每一個都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有著龐大的潛在市場,如衛星通信網、熱氣球、光纖,這些項目要是按照其立項的概念去切實做出來並在市場中得到實踐,世界將被徹底改變,如衛星和熱氣球通信就能把今天的運營商的運作模式徹底顛覆,進而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模式都將發生巨大變化。

為什麼做不成功呢?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谷歌的搜索和廣告業務太賺錢了,有龐大現金流的企業都不會有心思去做其他需要花大量精力的工作,就因為它賺錢太容易了,辛苦的錢都不太想賺了。

這似乎有點荒謬,但我想事實就是如此。

之前有看過一些新聞,谷歌為這些登月計劃項目的員工提供了非常優越的待遇和非常寬鬆的環境,甚至均以科學家待之,導致很多員工把這個平臺當作是提升自己能力和簡歷漂亮度的跳板,普遍沒有共同進退的責任心。

而更重要的,谷歌給這些項目的定位和導向是探索未來,因此大部分項目都只是從科研的角度去考慮和研究,沒有相應地有針對性地去考慮市場層面的事情。

說句可能會得罪人的話,一般意義上的做科研比做市場容易得多,有多少人是像居里夫人、愛迪生那樣去搞科研的,尤其是附屬於大企業的研究機構。

為什麼谷歌能提供這一切?就是因為它有錢,有錢,有錢。

所以說,有時候,賺錢太容易也是一種桎梏。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富二代創業往往難以成功”,其原因就在於沒有生存的壓力,沒有那種破釜沉舟勢在必行的氣勢,而市場競爭需要的就是這種破釜沉舟。

其實中國移動在某種程度上看也存在這個問題,在過去2002年-2012年的“黃金十年”裡,中國移動賺錢實在是太容易了,只需要費點力氣把基站建好,就可以“躺著”賺錢了。

中國移動發展困境:過去賺錢太容易了 以至於難賺的錢都不想賺

而正是賺錢太容易了,導致了在企業創新發展上的不思進取。

肯定會有人質疑說,中國移動可以算是國內最思進取的企業之一,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止變革,怎麼能說它不思進取呢?確實,中國移動是國內企業中現代化管理理念最強烈,也是最先進的企業,可能沒有之一,這一點從它養活了數以千計的大大小小的諮詢公司上就能看出來,中國移動非常渴求先進的管理理念,也在不遺餘力地在企業經營中踐行。

而我所指的中國移動的“不思進取”,是指它多年來革新的觸角一直沒有觸碰過其最核心的業務——語音、短彩信。

中國移動憑藉這兩個簡單的殺手級業務穩穩當當地賺了十年輕鬆錢,導致它在企業的潛意識中已經把這兩項業務當作企業的根本,不可動搖的根基。

基於這樣的理念,其他所有後面開始發展的業務,都被定義為“增值業務”,是用於賺點小錢,增加用戶粘性的,而且這些增值業務要賺錢很費勁,要去分析用戶的需求、痛點/癢點,要去有針對性開展營銷,要去對產品進行更新升級,甚至有些增值業務還會衝擊核心業務的收入,

這對習慣於賺easy money的中國移動來說有點難度,所以在潛意識裡就選擇放棄。

而這使得中國移動錯過無數的機會,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

不光是中國移動企業本身,甚至在員工層面,“賺錢太容易”也成為一種桎梏。

在中國移動最風光的時候,中國移動員工幾乎成為各行業員工的翹楚,眾人羨慕的皇冠上的明珠,想當時,要進入中國移動簡直就像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過了這座橋後,他得到的待遇確實配得上之前過橋付出的艱辛。

我聽過最誇張的版本——有一年,在某發達省份的地市公司發年終獎,員工們都用麻袋把錢裝回家的!雖然可能有點誇張,但也充分說明了當時員工的待遇之優渥。

正是那時候賺錢太容易了,而且又是個國企的鐵飯碗,這讓大部分員工失去了進步的動力,他們沒有把時間花在增長知識和提升專業能力方面,企業太有錢了,他們完全可以僱用外協來處理那些複雜的工作,比如僱用諮詢公司來幫他們規劃發展,僱用設備廠商來幫他們運維網絡,而他們則只複雜一些簡單輕鬆的日常管理工作,這讓他們失去了發展的空間。

到今天,我們能看到外面形成了阿里系、騰訊系、華為系等成派別的創業力量,而且很多做得很成功,但我們似乎很難看到有從中國移動走出去創業,並取得成功的,最多是中國移動的高管跳槽到其他企業中任高管,這其實也是中國移動人才匱乏的一種體現。

其實,那些年裡,中國移動幾乎把各大名校的優秀畢業生都收歸囊中,可以說是人才濟濟,但這些人才並沒有在中國移動真正成長起來。

到今天,經常能聽到中國移動員工吐槽待遇低、獎金少,甚至有些地區的基層員工收入已經低於社會平均水平,但我們很少看見有大規模的離職潮,這正是因為很多人經過多年的能力退化,已經喪失了在真正的社會上謀生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