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唐山地名」丰南胥各庄名称探源


「唐山地名」丰南胥各庄名称探源

很久以来人们都不知道胥各庄名称的含义。1983年12月丰南地名办公室编的《丰南县地名志》第83页这样记述了胥各庄名称的来历:“胥各庄原名婿嫁庄。相传明永乐年间,赵氏先祖由玉田彩亭桥搬至王禾庄,后来兄弟分家,其弟迁至此地,在这里被招为婿后占产立庄。因男到女家,故取名婿嫁庄。以后按字的谐音叫成了胥各庄。”按这个记载,说明了胥各庄是建于明朝永乐初年(公元1404年)。笔者(李继隆)在参与编写《丰南县志》时,因没发现关于时背各庄历史的其他资料,也未作进一步考证,就采用了《丰南县地方志》的说法。


「唐山地名」丰南胥各庄名称探源


随着对相关资料的穵掘与发现,笔者对胥各庄的历史产生了怀疑,并进行了考证。认为胥各庄的历史不是明永乐初年开始,应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甚至还早于此。其根据之ー:胥各庄有个古老的寺院叫洪阳寺,据寺碑记载:此寺建于唐贞观十四年,即公元640年,为名将尉迟敬德监造,距今已有137年。当时建寺时绝不能建在渺无人烟的地方,肯定这里当时已有村庄。根据之ニ:宋家营因唐太宗征辽时曾在此驻军,在别处打造的兵器铠甲送到这里库存,遂起名叫送甲营,以后才改成宋家营。宋家营有个寺院叫望海寺,也是唐贞观年间尉迟敬德建造,由此比推论,胥各庄远在唐代就有了村庄,至于叫不叫胥各庄还不敢定论。


可以肯定地说,胥各庄的得名远远早于明永乐年间。据民国二十ー年《滦阳赵氏东门统谱》其二世祖赵守忠墓碑记載:“其先定州人,金泰和间徙蓟州玉田县彩亭桥之杨樊驿,再徙丰润县之胥各庄。”金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環的年号。金章宗在位期间共三个年号,一个是“明昌”,共7年(公元1190年-1196年),一个是“承安”,共5年(公元1196年-1201年),最后一个年号是“泰和”,共8年(公元1201年-1209年)。这就是说,胥各庄赵氏先祖是公元1201年-1209年间由定州迁至玉田彩亭桥,其第一代祖叫赵福兴,其二代祖叫赵善,均葬于玉田彩亭桥杨樊驿。从第三代赵守忠开始由玉田又迁至丰润胥各庄。何年迁入胥各庄,家谱中无具体时间记载。如果按30年为一代的话,迁入胥各庄的时间为金末元初即1270年前后。说明最晚在金元时期就有了胥各庄。这比《丰南县地名志》中的明永乐初年早130多年。


丰南区在1985年时共有398个自然村,492个行政村。398个自然村中,有312个村都是明永乐初年(公元1404年)移民建村,占70%。为什么丰南这么多移民村?因为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可是洪武十三年(公元1392年)朱标病死,朱元璋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于共武三十年病逝,朱允炆即皇位,史称建文帝。当时建文帝的诸王叔权势很重,恐诸王叔不服管制而生变,建文帝遂采納了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削藩”,这一政策遭到了“诸王”的反对,其中,最坚决的就是兵权最重的燕王朱棣。朱棣为了夺权,斥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而起兵“清君侧”,以“靖难”为名从建文元年(仏元1399年)至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攻占了南京,建文帝不知下落,朱棣当了皇帝定都北京,帝号为“永乐”。朱棣向南京发兵的同时,忠于建文帝的东北方的大宁兵(驻内蒙)和辽东兵(驻东北)与朱棣的“靖难军”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拉据战和争夺战,战争非常残酷,其主战场就在北平(顺天府)和永平府。当时唐山地区的丰润、玉田、遵化都属顺天府,其余县都属永平府(丰南的东北部属永平)。战后的河北,特别是冀东居民死伤过半,所以才有明朝永乐初年的大规模移民。但不是所有的村庄都摧毁了,也不是所有的居民都死光了。还有少数村庄有“坐地户”,如宋家营、王兰庄、越支、大长春、四王庄等20余村,胥各庄也是靖难战争保留下来的村庄。


胥各庄这个村名很独特,笔者查阅了唐山市各县区地名,也查阅了河北省其他县市村名,没一个带“胥”字的,只是江苏为纪念伍子胥称其祠为“胥山”,浙冮杭州的吴山上有伍子胥祠也称“胥山”,相传伍子胥死后变成潮神,称钱塘江的大朝为“胥潮”。《辞海》中“胥”字的词也不多,有“胥吏”、“胥徒”。“胥吏”指旧时在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胥徒”据唐代考据学家贾公颜解释:“胥,有才识,为什长;徒,给使役,故一胥十徒也。”由此分析,胥各庄的得名,有可能这里“胥吏”多,所以起名时称“胥各庄”。胥各庄名称这么古老也代表了胥各庄有悠久的历史和琛厚的文化底,应珍惜胥各庄这个名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