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石家莊是如何代替保定成為省會城市的呢?

石家莊莊主001


在河北的行政地圖上以京津兩點畫條線,此線以北的城市張家口,承德,秦皇島受制於地理位置,人口規模,產業結構等承擔不了省會的功能。唐山有底子,也有產業,地理位置太偏,無法跨過京津去輻射其他城市;河北人口7800萬左右,此線以南地區5000萬左右,石家莊又是這條線以南的中心,境內有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石太鐵路,石濟鐵路的十字鐵路樞紐,西鄰太行山,整個東邊都是平原,有充足的發展空間,所以石家莊做河北的省會真的是首選!


黑色柳丁36994037


火車拉來了石家莊,也拉來了省會

清末民初以來,河北省會曾在保定、北京、天津之間搬來搬去,自1968年落戶定居在石家莊至今已51年了。50年對人來說,是年過半百,閱歷滄桑啊。應該說是省會駐地最穩定的一個時期。對於歷史上河北省會頻繁搬遷的現象,許多人士進行了研究思考,發表了一些有見地的見解。歸納起來大致上有以下幾點:一是社會政局動盪。清末民初,中國處於千年未有之大變動中,外敵入侵,社會變革,軍閥混戰,各種政治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給河北行政秩序帶來空前的混亂。還有後來的文革特殊時期,也是社會秩序紊亂。二是城市經濟興衰。天津明代築城,但主要是軍鎮。1860年被迫開放,天津的工商產業獲得長足發展,政治地位隨之提升,明顯優於保定。三是主政者的操弄。因各種原因,當時的主政者出於個人的某些動機,策劃、操弄了省會的搬遷。

然而,如果換一個視角,從城市地理交通狀況、行政級別調整、潛在發展優勢演變的角度,進行動態、關聯性分析,可以看到在省會遷徙頻繁的表象下,實質是京、津、保、石四個城市此興彼衰、競爭博弈的過程,是各種政治、經濟、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城市地理交通優勢的變遷。

保定在清代作為直隸省會,有其固有的地理、經濟優勢。歷史上的保定是水網地區,在鐵路交通方式誕生之前,保定是陸路、水路交通樞紐,南北陸路交通上的京南門戶;西經太行山飛狐陘、蒲陰陘是華北通向山西、內蒙的交通要道;東由府河經白洋淀、大清河抵達天津,津保內河航線曾盛極一時,在上世紀40年代前盧漢鐵路與府河所形成的交通樞紐功能,仍然在發揮作用;向南除太行山前大道外,還有部分水路可通行,接近正定府。然而隨著水源枯竭、河道淤塞及現代鐵路的興起,保定在陸路、水路交通方式下形成的交通樞紐功能已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逝去,盧漢鐵路保定站只是過往站,東西方向沒有鐵路來替代原來的水陸交通。也就是說,自那時保定的交通功能和地位是下降的。但對於這一點,至今似乎很少有人談及,或沒有引起關注。前兩年津保高鐵通車,也剛剛使保定成為一個鐵路丁字路口。近來網傳京昆高鐵不再走石家莊,而經雄安—保定—忻州—太原,將使保定也成為鐵路的十字路口,這對保定來說意義重大!

天津在明代築城,一直作為軍鎮,加上封建的閉關鎖國,其天然的內河、外海的交通優勢並沒有發揮出來。1860《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天津被迫開放,其固有的地理交通優勢,立刻凸顯出來,迅速成為一個現代工商業城市,經濟、政治地位迅速上升。成為內河航運、海外航運與鐵路運輸雙重疊加的交通樞紐城市,城市綜合競爭力全面超過保定。

幾乎在保定交通樞紐地位式微的同時,盧漢與正太鐵路在石家莊交匯,加上而後的石德鐵路奠定了石家莊鐵路交通的樞紐地位,一五時期迅速成長為新興工業城市,交通和產業優勢明顯超過保定。如果說1968年河北省會遷石家莊,取代了保定的政治地位的話,那麼早在石家莊成為鐵路樞紐時,就已經悄悄取代了保定的交通地位。有一個類似的例子:開封號稱八朝古都,民國時的河南省會,因盧漢鐵路、隴海鐵路修建使鄭州成為鐵路交通樞紐城市,成為河南省會,從而取代了開封古都的政治經濟地位。所以,無論人類社會怎樣演進,無論交通方式怎樣變革,交通興則城市興、交通衰則城市衰,交通地位決定城市命運。

天津自從清末民初時期已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並且在中國近代政治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1870年後,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在天津、保定兩地辦公。民國初年,直隸省會便移駐駐天津。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設立北平、天津等特別市。直隸省改名為河北省,省會搬到北平。雖然北平的政治地位大大下降,但作為曾經數百年帝都的重要性顯然大於天津。1930年11月,天津直轄市降為省轄市,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1935年6月,天津又升為直轄市,這時的北平依然是直轄市,因而河北省會便遷往保定。自此到1948年11月保定解放期間,戰亂頻仍,省會一度流亡省外。1949年7月,河北省會設在保定,同時,天津為直轄市。1958年2月天津劃歸河北省為省轄市,省會便從保定搬回天津。1967年1月天津恢復直轄市,省會又從天津遷往保定,在文革動盪的形勢下未曾落穩,匆匆忙忙於1968年正式搬到了石家莊。

從上述過程不難看到,除了政治動盪、戰亂因素外,河北省會的搬遷,與天津市行政級別的升降高度相關,其實質是天津城市經濟功能、政治地位的迅速提升,發展前景、趨勢明顯優於保定。天津(1928年、1935年、1967年)升為直轄市,河北省會就遷出;天津(1930年、1958年)降為省轄市,河北省會就遷入;河北省會兩次從天津遷入保定,都因天津市升級,河北省會不得不遷。文革特殊時期,河北省會在保定落腳未穩來到石家莊,有些機關單位是直接從天津遷到石家莊的。試想,如果沒有天津城市行政級別的升升降降,還會有這麼多搬遷麼?如果河北省會能坐定天津,憑天津的城市優勢,恐怕沒有遷回保定的可能,保定作為省會的歷史應該在那時就結束了,也不會輪到後來的石家莊啊!

第三, 石家莊城市地位的變遷。

石家莊地處太行山山前大道與太行第五陘井陘道的交匯處,自古以來就具有交通樞紐的天然優勢,尤其現代鐵路樞紐的形成,更加突出和強化這個優勢。加上井陘煤礦的開發及煉焦業、棉紡業、運輸業的發展,使其迅速成長為新興工商業城市。上世紀50年代,石家莊的工商產業、地理交通優勢明顯強於保定。同時,石家莊軍事地位重要,駐軍規模大,重點軍校雲集,在戰備形勢下,軍城軍鎮的性質更加突出。解放戰爭期間,石家莊在恢復生產、發展經濟、支援前線、城市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華北人民政府在此成立,一五時期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這一切預示石家莊是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區域中心城市,呈現極強的吸引力。因此,河北省會最終落在石家莊,是空穴來風、事必有因的。早在1951年,河北省委就對省會駐地問題進行了多次研究討論。1954年1月,正式呈請將省會遷往石家莊。《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1955-1775)》將現在的省博物館、圖書館一帶規劃為市中心,作為城市廣場和省委、省政府辦公用地,大興街東延(裕華路)作為省直機關佈局的主軸。同時籌集資金,進行了部分前期建設,後因國家倡導厲行節約,省會搬遷的計劃暫時擱淺。直到文革看似一個偶然的機會,省會落到了石家莊,但並非無中生有、隨性而為的主觀行為,某種必然性早已孕育其中。

文革期間石家莊比保定相對穩定,提供了省會遷石的一個歷史性機遇。文革期間的保定,表面看是兩派鬥爭激烈、社會混亂;實質在於兩軍(河北軍區、69軍與38軍)支左立場對立,兩派有恃無恐、武鬥升級,但省裡又惹不起38軍,躲之避之唯恐不及。而這時石家莊是一軍(63軍)支左,與省委、省軍區立場一致,全面掌控局勢,社會比較穩定,省會來石家莊已成大勢所趨,即使不太情願恐怕也只能順勢而來,這就是所謂歷史的必然性吧。天津升直轄市,省會不得不搬;保定局面失控,想待也待不住,唯一的選擇只能是來石家莊。

省會本來是要回遷保定的但中途變故,所以省會沒落戶保定並非是保定人不珍惜,省會最終落到石家莊,也不是石家莊人自已爭搶來的。保定水路、陸路交通樞紐地位的喪失,不是人為破壞的結果,石家莊鐵路樞紐地位及城市優勢的形成,也不是那個人的恩賜。說到底,還是城市自身生長髮展的規律決定的,不宜完全用人們的主觀偏好來解釋。從清末直隸總督輪住保定、天津兩地,到後來的省會在京津保之間進進出出,最終落戶石家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城市興盛與城市衰落之間,歷史選擇前者;在城市發展前景與城市歷史意蘊之間,人們常常並不更加註重後者。歷史的選擇很無情,人們的偏好很現實,決定其選擇的還是城市自身發展的前景及趨勢。

總而言之,河北省會的搬遷,表面看是各種窘迫情勢下,不得不搬的被動無奈之舉,實質上是城市功能地位興衰,社會政治、經濟因素綜合作用,各種機緣交湊巧合的結果。所以,從城市興衰、社會發展變遷的一般規律來認識、分析河北省會搬遷現象,有助於對事物本身的客觀認識和城市發展趨勢的把握。

題外話:當今中國高鐵、普鐵網日臻完善,處在鐵路十字路口的城市越來越多,鄭州、西安等城市謀劃或在建米字型鐵路新格局,毫無疑問,在強化城市交通功能地位方面搶佔了先機,值得人們深思。


劉信9852909817443


這是時代的選擇,命運的選擇,省會兩個字,是保定人幾十年來的痛。


AA傻蛋兒AA


乘亂之危!

無可厚非!


小鳥52884


文革時保定在全國是武鬥最嚴重的城市,兩派組織蓋起了炮樓架起了機槍,直到1976年粉碎了四人幫才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從66年到76年十年的時間估計省政府日子也不好過,這應該是搬到石家莊的原因。


cui158776595


全國 30 多個省份中,可能沒有一個省像河北這樣頻繁地變更省會駐地。

大清時期:省會兩地半

清順治十六年(公元 1659 年) ,正式設立直隸省,巡撫駐大名府。大名, 是河北省第一個省會。雍正八年,設直隸總督署於保定,省會遂遷往保定,直至晚清。對外通商之後,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總督也常常在津門辦公。基 本上是夏在天津,冬在保定。這樣說來,天津也算半個省會。

民國初期:省會三加二

民國肇建之後,設直隸省會於天津。1928 年 6 月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河北 省名出現) ,省會仍在天津,但 10 月即遷北平。兩年後,即 1930 年 10 月,省 會再遷天津。穩當了不到五年,1935 年 6 月,天津改為直轄市,河北省會又遷 保定。 從民國成立到抗戰爆發的短短 25 年間, 河北省會在平津保之間輾轉反側, 先後共搬遷三次。其中兩次光顧天津,加在一起二十年,時間最長。北平、保 定都是兩年多。所謂“三加二” ,就是省會待了三個地方,其中一地是兩次。

抗戰時期:省會無定所

接下來的日子更是一言難盡。日寇入侵之後,華北淪陷,河北省政府成了 流亡政府,四處流浪,居無定所。或者說,辦公人員逃到哪裡,哪裡就是省會。 抗戰勝利後,河北省政府在西安恢復辦公,不久回遷北平。但值得一提的是, 抗戰期間,包括解放戰爭期間,我黨力量已經管控了河北的很多區域,分別建 有晉察冀、晉冀魯豫、冀中南等革命根據地。每個根據地都有自己相對穩定的 政治中心,如阜平、涉縣、南宮等,也可看作是各自的“紅色小省會” 。總之, 從抗戰爆發到全國解放的 12 年間,河北省沒有統一的、固定的、公認的省會。 解放前,烽火連天,兵荒馬亂,河北省省會飽受顛沛之苦。遺憾的是,解 放後仍然沒有穩當下來,又經過了三番五次的大折騰。

新中國時期:差點成為四加三

一、建政保定,議遷石市。

1949 年 7 月,華北地區大部解放,河北境內解 放區連成一片。華北人民政府決定,整合各根據地地方政權,建立統一的河北 省。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相繼在保定成立,保定成為共產黨領導的 河北省第一個省會。但到 1954 年,差點搬到石家莊。當時,恢復生產、和平建 設成為國家工作的中心任務。河北省黨政領導認為,省會保定工業基礎較差, 很難成為工業大市。而是假貨組昂工業比較發達,交通十分便利,且為軍事要 地,乃更為理想的省會駐地。於是一方面向國家打報告,一方面成立了省會遷 移籌備委員會, 開始了前期準備工作。 石家莊市也開始了作為省會的城市規劃, 確定把省政府建在現在的省軍區一帶。但是省會搬遷耗資巨大,我省經濟能力 難以承擔,為貫徹中央“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指示,省委決定省會暫緩遷石, 集中一切力量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

二、離開保定,遷往天津。

1958 年大躍進時期,人們熱情高漲,膽魄宏大。 為了工農互促,全面躍進,該年 4 月,省一屆人大七次會議決定,省會由保定 遷往天津。在那風風火火的歲月,一年之內完成了搬遷。

三、加強戰備,離津回保。

不到十年,再起波瀾。1966 年,美國擴大了侵 略越南的戰爭,並將侵略矛頭指向我國;同時,中蘇關係惡化,戰爭危險加劇。 天津地處沿海,是國防前哨,一旦開戰,即為戰場。為響應毛澤東同志“備戰、 備荒”指示,河北省委決定將省會撤出天津,遷回保定。 (不僅僅是因為天津直 轄這一個原因,天津直轄是省會遷保的次年,即 1967 年)為適應備戰需要,採 用“大分散,小集中”方式安排辦公場所,省委機關、省人委機關和省軍區搬 到保定周圍各縣。而保定地直、市直的許多單位,則遷移到新城、定興、定縣等更遠地方。1966 年五一前後,省會回遷基本完成。

四、wen革爆發,離保遷石。

省會回保沒幾天, “wen化大革 命”爆發,河北省 黨政大權被造反派奪走。在長達兩年的時間內,保定省市之間、黨政之間、幹 群之間、不同的群眾團體之間矛盾重重、武鬥激烈,整個社會陷入無政府狀態, 省會已經無法存身。1968 年 1 月,北京軍區在北京召開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籌備 會議。認為,石家莊工人階級隊伍比較堅強,又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可以形成 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議河北省省會由保定市遷至石家莊市。同年 2 月 3 日,經中央批准的河北省革委會在石家莊成立,石家莊成為河北省新省 會。

五、駐石望保,險些再搬。

省會遷石後並不平靜,又有一番“留石”和“回保”的爭論。1970 年前後,當時的省領導劉子厚等認為,石家莊城市規模太小, 不宜做省會,還應還都保定;而華北局領導人李雪峰則認為,石家莊有鐵路公路通往太行山,便於疏散和隱蔽,工業基礎較為雄厚,是理想的省會駐地。各執一詞,相持不下。 1971 年 3 月,周恩來總理批示,河北省省會就地建設,不要再遷了。從此,省會便常駐石家莊,直到今天。


石家莊莊主001


石家莊能夠成為省會是由他的地理位置和一些歷史原因決定的,首先是地理位置方面,著名的石太線是橫穿太行山脈,貫穿華北中部的交通大動脈,從清朝就開始修建,一開始石太線規劃的是鏈接正定,但是正定府在滹沱河北岸,石家莊村在滹沱河南岸,加之當時架橋技術不好,鐵路只修到南岸的石家莊村就停了,慢慢的石家莊村的經濟隨著火車的到來騰飛了,可以說是歷史選擇了石家莊村,石家莊的現在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此外石家莊地理位置位於河北省中南部,省會定於此,有利於河北省南北經濟平衡,有利於帶動南部邯鄲和邢臺衡水的發展。


小賈的擺攤日常


評論裡有一人說對了,文革時期省委被趕得沒地去了,才來到石家莊,當時石家莊中山路,解放路兩側都是莊稼地,石家莊根本沒有城市的樣子,現在的成果離不開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這不是石家莊人民的成功,是全省人民的成功,感謝全省人民,


jiaozishashou


從靜夜史的直觀感受來看,很多保定人尤其是本地居民,時至今日仍然對省會地位的喪失耿耿於懷。而這種遺憾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演變成“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極度扭曲的嫉妒心理。


只願得伊人heart


當年保定武鬥太厲害,政府正常辦公已經不可能實現,所以來到石家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