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石家庄是如何代替保定成为省会城市的呢?

石家庄庄主001


在河北的行政地图上以京津两点画条线,此线以北的城市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受制于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承担不了省会的功能。唐山有底子,也有产业,地理位置太偏,无法跨过京津去辐射其他城市;河北人口7800万左右,此线以南地区5000万左右,石家庄又是这条线以南的中心,境内有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石太铁路,石济铁路的十字铁路枢纽,西邻太行山,整个东边都是平原,有充足的发展空间,所以石家庄做河北的省会真的是首选!


黑色柳丁36994037


火车拉来了石家庄,也拉来了省会

清末民初以来,河北省会曾在保定、北京、天津之间搬来搬去,自1968年落户定居在石家庄至今已51年了。50年对人来说,是年过半百,阅历沧桑啊。应该说是省会驻地最稳定的一个时期。对于历史上河北省会频繁搬迁的现象,许多人士进行了研究思考,发表了一些有见地的见解。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政局动荡。清末民初,中国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动中,外敌入侵,社会变革,军阀混战,各种政治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给河北行政秩序带来空前的混乱。还有后来的文革特殊时期,也是社会秩序紊乱。二是城市经济兴衰。天津明代筑城,但主要是军镇。1860年被迫开放,天津的工商产业获得长足发展,政治地位随之提升,明显优于保定。三是主政者的操弄。因各种原因,当时的主政者出于个人的某些动机,策划、操弄了省会的搬迁。

然而,如果换一个视角,从城市地理交通状况、行政级别调整、潜在发展优势演变的角度,进行动态、关联性分析,可以看到在省会迁徙频繁的表象下,实质是京、津、保、石四个城市此兴彼衰、竞争博弈的过程,是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城市地理交通优势的变迁。

保定在清代作为直隶省会,有其固有的地理、经济优势。历史上的保定是水网地区,在铁路交通方式诞生之前,保定是陆路、水路交通枢纽,南北陆路交通上的京南门户;西经太行山飞狐陉、蒲阴陉是华北通向山西、内蒙的交通要道;东由府河经白洋淀、大清河抵达天津,津保内河航线曾盛极一时,在上世纪40年代前卢汉铁路与府河所形成的交通枢纽功能,仍然在发挥作用;向南除太行山前大道外,还有部分水路可通行,接近正定府。然而随着水源枯竭、河道淤塞及现代铁路的兴起,保定在陆路、水路交通方式下形成的交通枢纽功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逝去,卢汉铁路保定站只是过往站,东西方向没有铁路来替代原来的水陆交通。也就是说,自那时保定的交通功能和地位是下降的。但对于这一点,至今似乎很少有人谈及,或没有引起关注。前两年津保高铁通车,也刚刚使保定成为一个铁路丁字路口。近来网传京昆高铁不再走石家庄,而经雄安—保定—忻州—太原,将使保定也成为铁路的十字路口,这对保定来说意义重大!

天津在明代筑城,一直作为军镇,加上封建的闭关锁国,其天然的内河、外海的交通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1860《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天津被迫开放,其固有的地理交通优势,立刻凸显出来,迅速成为一个现代工商业城市,经济、政治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内河航运、海外航运与铁路运输双重叠加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超过保定。

几乎在保定交通枢纽地位式微的同时,卢汉与正太铁路在石家庄交汇,加上而后的石德铁路奠定了石家庄铁路交通的枢纽地位,一五时期迅速成长为新兴工业城市,交通和产业优势明显超过保定。如果说1968年河北省会迁石家庄,取代了保定的政治地位的话,那么早在石家庄成为铁路枢纽时,就已经悄悄取代了保定的交通地位。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开封号称八朝古都,民国时的河南省会,因卢汉铁路、陇海铁路修建使郑州成为铁路交通枢纽城市,成为河南省会,从而取代了开封古都的政治经济地位。所以,无论人类社会怎样演进,无论交通方式怎样变革,交通兴则城市兴、交通衰则城市衰,交通地位决定城市命运。

天津自从清末民初时期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并且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1870年后,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在天津、保定两地办公。民国初年,直隶省会便移驻驻天津。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设立北平、天津等特别市。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省会搬到北平。虽然北平的政治地位大大下降,但作为曾经数百年帝都的重要性显然大于天津。1930年11月,天津直辖市降为省辖市,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1935年6月,天津又升为直辖市,这时的北平依然是直辖市,因而河北省会便迁往保定。自此到1948年11月保定解放期间,战乱频仍,省会一度流亡省外。1949年7月,河北省会设在保定,同时,天津为直辖市。1958年2月天津划归河北省为省辖市,省会便从保定搬回天津。1967年1月天津恢复直辖市,省会又从天津迁往保定,在文革动荡的形势下未曾落稳,匆匆忙忙于1968年正式搬到了石家庄。

从上述过程不难看到,除了政治动荡、战乱因素外,河北省会的搬迁,与天津市行政级别的升降高度相关,其实质是天津城市经济功能、政治地位的迅速提升,发展前景、趋势明显优于保定。天津(1928年、1935年、1967年)升为直辖市,河北省会就迁出;天津(1930年、1958年)降为省辖市,河北省会就迁入;河北省会两次从天津迁入保定,都因天津市升级,河北省会不得不迁。文革特殊时期,河北省会在保定落脚未稳来到石家庄,有些机关单位是直接从天津迁到石家庄的。试想,如果没有天津城市行政级别的升升降降,还会有这么多搬迁么?如果河北省会能坐定天津,凭天津的城市优势,恐怕没有迁回保定的可能,保定作为省会的历史应该在那时就结束了,也不会轮到后来的石家庄啊!

第三, 石家庄城市地位的变迁。

石家庄地处太行山山前大道与太行第五陉井陉道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具有交通枢纽的天然优势,尤其现代铁路枢纽的形成,更加突出和强化这个优势。加上井陉煤矿的开发及炼焦业、棉纺业、运输业的发展,使其迅速成长为新兴工商业城市。上世纪50年代,石家庄的工商产业、地理交通优势明显强于保定。同时,石家庄军事地位重要,驻军规模大,重点军校云集,在战备形势下,军城军镇的性质更加突出。解放战争期间,石家庄在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支援前线、城市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北人民政府在此成立,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这一切预示石家庄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区域中心城市,呈现极强的吸引力。因此,河北省会最终落在石家庄,是空穴来风、事必有因的。早在1951年,河北省委就对省会驻地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1954年1月,正式呈请将省会迁往石家庄。《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55-1775)》将现在的省博物馆、图书馆一带规划为市中心,作为城市广场和省委、省政府办公用地,大兴街东延(裕华路)作为省直机关布局的主轴。同时筹集资金,进行了部分前期建设,后因国家倡导厉行节约,省会搬迁的计划暂时搁浅。直到文革看似一个偶然的机会,省会落到了石家庄,但并非无中生有、随性而为的主观行为,某种必然性早已孕育其中。

文革期间石家庄比保定相对稳定,提供了省会迁石的一个历史性机遇。文革期间的保定,表面看是两派斗争激烈、社会混乱;实质在于两军(河北军区、69军与38军)支左立场对立,两派有恃无恐、武斗升级,但省里又惹不起38军,躲之避之唯恐不及。而这时石家庄是一军(63军)支左,与省委、省军区立场一致,全面掌控局势,社会比较稳定,省会来石家庄已成大势所趋,即使不太情愿恐怕也只能顺势而来,这就是所谓历史的必然性吧。天津升直辖市,省会不得不搬;保定局面失控,想待也待不住,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来石家庄。

省会本来是要回迁保定的但中途变故,所以省会没落户保定并非是保定人不珍惜,省会最终落到石家庄,也不是石家庄人自已争抢来的。保定水路、陆路交通枢纽地位的丧失,不是人为破坏的结果,石家庄铁路枢纽地位及城市优势的形成,也不是那个人的恩赐。说到底,还是城市自身生长发展的规律决定的,不宜完全用人们的主观偏好来解释。从清末直隶总督轮住保定、天津两地,到后来的省会在京津保之间进进出出,最终落户石家庄,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城市兴盛与城市衰落之间,历史选择前者;在城市发展前景与城市历史意蕴之间,人们常常并不更加注重后者。历史的选择很无情,人们的偏好很现实,决定其选择的还是城市自身发展的前景及趋势。

总而言之,河北省会的搬迁,表面看是各种窘迫情势下,不得不搬的被动无奈之举,实质上是城市功能地位兴衰,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综合作用,各种机缘交凑巧合的结果。所以,从城市兴衰、社会发展变迁的一般规律来认识、分析河北省会搬迁现象,有助于对事物本身的客观认识和城市发展趋势的把握。

题外话:当今中国高铁、普铁网日臻完善,处在铁路十字路口的城市越来越多,郑州、西安等城市谋划或在建米字型铁路新格局,毫无疑问,在强化城市交通功能地位方面抢占了先机,值得人们深思。


刘信9852909817443


这是时代的选择,命运的选择,省会两个字,是保定人几十年来的痛。


AA傻蛋儿AA


乘乱之危!

无可厚非!


小鸟52884


文革时保定在全国是武斗最严重的城市,两派组织盖起了炮楼架起了机枪,直到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从66年到76年十年的时间估计省政府日子也不好过,这应该是搬到石家庄的原因。


cui158776595


全国 30 多个省份中,可能没有一个省像河北这样频繁地变更省会驻地。

大清时期:省会两地半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 1659 年) ,正式设立直隶省,巡抚驻大名府。大名, 是河北省第一个省会。雍正八年,设直隶总督署于保定,省会遂迁往保定,直至晚清。对外通商之后,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总督也常常在津门办公。基 本上是夏在天津,冬在保定。这样说来,天津也算半个省会。

民国初期:省会三加二

民国肇建之后,设直隶省会于天津。1928 年 6 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河北 省名出现) ,省会仍在天津,但 10 月即迁北平。两年后,即 1930 年 10 月,省 会再迁天津。稳当了不到五年,1935 年 6 月,天津改为直辖市,河北省会又迁 保定。 从民国成立到抗战爆发的短短 25 年间, 河北省会在平津保之间辗转反侧, 先后共搬迁三次。其中两次光顾天津,加在一起二十年,时间最长。北平、保 定都是两年多。所谓“三加二” ,就是省会待了三个地方,其中一地是两次。

抗战时期:省会无定所

接下来的日子更是一言难尽。日寇入侵之后,华北沦陷,河北省政府成了 流亡政府,四处流浪,居无定所。或者说,办公人员逃到哪里,哪里就是省会。 抗战胜利后,河北省政府在西安恢复办公,不久回迁北平。但值得一提的是, 抗战期间,包括解放战争期间,我党力量已经管控了河北的很多区域,分别建 有晋察冀、晋冀鲁豫、冀中南等革命根据地。每个根据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 政治中心,如阜平、涉县、南宫等,也可看作是各自的“红色小省会” 。总之, 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的 12 年间,河北省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公认的省会。 解放前,烽火连天,兵荒马乱,河北省省会饱受颠沛之苦。遗憾的是,解 放后仍然没有稳当下来,又经过了三番五次的大折腾。

新中国时期:差点成为四加三

一、建政保定,议迁石市。

1949 年 7 月,华北地区大部解放,河北境内解 放区连成一片。华北人民政府决定,整合各根据地地方政权,建立统一的河北 省。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相继在保定成立,保定成为共产党领导的 河北省第一个省会。但到 1954 年,差点搬到石家庄。当时,恢复生产、和平建 设成为国家工作的中心任务。河北省党政领导认为,省会保定工业基础较差, 很难成为工业大市。而是假货组昂工业比较发达,交通十分便利,且为军事要 地,乃更为理想的省会驻地。于是一方面向国家打报告,一方面成立了省会迁 移筹备委员会, 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 石家庄市也开始了作为省会的城市规划, 确定把省政府建在现在的省军区一带。但是省会搬迁耗资巨大,我省经济能力 难以承担,为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指示,省委决定省会暂缓迁石, 集中一切力量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离开保定,迁往天津。

1958 年大跃进时期,人们热情高涨,胆魄宏大。 为了工农互促,全面跃进,该年 4 月,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决定,省会由保定 迁往天津。在那风风火火的岁月,一年之内完成了搬迁。

三、加强战备,离津回保。

不到十年,再起波澜。1966 年,美国扩大了侵 略越南的战争,并将侵略矛头指向我国;同时,中苏关系恶化,战争危险加剧。 天津地处沿海,是国防前哨,一旦开战,即为战场。为响应毛泽东同志“备战、 备荒”指示,河北省委决定将省会撤出天津,迁回保定。 (不仅仅是因为天津直 辖这一个原因,天津直辖是省会迁保的次年,即 1967 年)为适应备战需要,采 用“大分散,小集中”方式安排办公场所,省委机关、省人委机关和省军区搬 到保定周围各县。而保定地直、市直的许多单位,则迁移到新城、定兴、定县等更远地方。1966 年五一前后,省会回迁基本完成。

四、wen革爆发,离保迁石。

省会回保没几天, “wen化大革 命”爆发,河北省 党政大权被造反派夺走。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保定省市之间、党政之间、干 群之间、不同的群众团体之间矛盾重重、武斗激烈,整个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 省会已经无法存身。1968 年 1 月,北京军区在北京召开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 会议。认为,石家庄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可以形成 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议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同年 2 月 3 日,经中央批准的河北省革委会在石家庄成立,石家庄成为河北省新省 会。

五、驻石望保,险些再搬。

省会迁石后并不平静,又有一番“留石”和“回保”的争论。1970 年前后,当时的省领导刘子厚等认为,石家庄城市规模太小, 不宜做省会,还应还都保定;而华北局领导人李雪峰则认为,石家庄有铁路公路通往太行山,便于疏散和隐蔽,工业基础较为雄厚,是理想的省会驻地。各执一词,相持不下。 1971 年 3 月,周恩来总理批示,河北省省会就地建设,不要再迁了。从此,省会便常驻石家庄,直到今天。


石家庄庄主001


石家庄能够成为省会是由他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历史原因决定的,首先是地理位置方面,著名的石太线是横穿太行山脉,贯穿华北中部的交通大动脉,从清朝就开始修建,一开始石太线规划的是链接正定,但是正定府在滹沱河北岸,石家庄村在滹沱河南岸,加之当时架桥技术不好,铁路只修到南岸的石家庄村就停了,慢慢的石家庄村的经济随着火车的到来腾飞了,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石家庄村,石家庄的现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此外石家庄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省会定于此,有利于河北省南北经济平衡,有利于带动南部邯郸和邢台衡水的发展。


小贾的摆摊日常


评论里有一人说对了,文革时期省委被赶得没地去了,才来到石家庄,当时石家庄中山路,解放路两侧都是庄稼地,石家庄根本没有城市的样子,现在的成果离不开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这不是石家庄人民的成功,是全省人民的成功,感谢全省人民,


jiaozishashou


从静夜史的直观感受来看,很多保定人尤其是本地居民,时至今日仍然对省会地位的丧失耿耿于怀。而这种遗憾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极度扭曲的嫉妒心理。


只愿得伊人heart


当年保定武斗太厉害,政府正常办公已经不可能实现,所以来到石家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