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书法的真正原因

公元599年1月23日(还有一个说法是598年1月28日),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了。单从政绩上看,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把我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还身体力行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最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他确定王羲之的“书圣”位置,让王羲之坐稳书法“江山”。仅仅是因为李世民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吗?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书法的真正原因

李世民

在皇帝书法中,李世民是和宋徽宗赵佶齐名的人物,其他皇帝如唐玄宗、宋高宗、武则天等,只能算是书法家。事实上根据记载来看,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还有其母窦氏都擅长书法,家学渊源,李世民应该不会不擅长书法。

童年时代的李世民就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李世民喜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他擅长行草和飞白书,以隶书见长,还开创了以行书刻碑的先河。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书法的真正原因

李世民《温泉铭》拓本 下同

李世民将自己的真草书屏风展示给群臣看,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正因为李世民的对书法的疯狂喜好,使中国书法艺术在唐朝达到顶峰,出现了欧阳、颜、柳等流传后世的书法大家。

唐太宗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为唐代书法的繁荣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有一个贡献是他独尊王羲之,在其受禅登基之初,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王羲之的书法: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书法的真正原因

1. 唐太宗身体力行的学习王羲之的书法。他的书法深得羲之神髓,每得王帖, 不仅自己刻意临仿, 还要命令皇子们临帖五百遍。唐太宗深爱王字,尤以《兰亭序》最甚。曾经说:“吾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可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真迹就这样离开了历史的舞台。

2. 大量复制王羲之作品。在收集到大量王羲之遗墨后,唐太宗就命令虞世南、褚遂良等鉴定真伪,对可靠的进行复制,用来保存或赏赐皇族和重臣,因此朝廷上下掀起学王热潮。这些做法对弘扬传播王羲之书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书法的真正原因

3. 唐太宗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作传,将王羲之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唐太宗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王羲之在书法界的顶级位置, 先是批钟繇字 “古而不今”,王献之“字势疏瘦”,萧子云书“无丈夫气”的风韵,以达到肯定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的效果。


为什么唐玄宗如此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呢?

唐太宗如此推崇王羲之书法,绝不仅仅是出于一种私人的爱好。首先他不是通过传统的方式继承帝位(“玄武门之变”,他杀死自己一母同胞的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有很多人心需要安抚。再加上登基时属唐朝建立初期,需要采取一系列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在全国确立一套有利于统治的文化体系。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书法的真正原因

而王羲之书法是优美典雅的类型,富于典范意义,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社会化的适应性,其艺术风格,正是儒家悦感文化和经世致用、伦理化意义的楷模。钟爱王羲之,有助于唐太宗对江南士大夫的统治和管理。

李世民师从虞世南,自从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后,他的书法才开始真正突飞猛进,虞世南是智永的外甥,而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从这种传承角度上说,李世民是二王的嫡系传人。在初唐的书法上,李世民是仅次于欧阳询,褚遂良和虞世南。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书法的真正原因

​唐太宗作品《温泉铭》

与一般书法家不同的是,李世民作为一位皇帝,而且是杰出的皇帝,对唐代的书法审美,书法教育,书法理论都有重要的影响。可是他也干过不好的事情,就是在他死后,选择了一些著名的法帖给他陪葬,这也是《兰亭序》的真本,后人再也无缘看到的原因吧。

李世民的《温泉铭》书风激越跌宕,字势多奇拗,不同于初唐四家的平稳和顺,而有王献之的欹侧奔放。他的《晋祠铭》浑然天成,笔画结实爽利,无做作之态,就连“虞褚欧柳都拜倒”,这当然有过誉之嫌。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书法的真正原因

李世民《晋祠铭》局部

唐太宗习字作书,有其独到的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他说:“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尔。吾之所以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他书写的《屏风帖》,深得右军草书意趣及使转形势,所不足者正是骨力稍弱。学习过草书的人应该最有体会,草书走笔疾书,最难求者正是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