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你有沒有過被強迫著,去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的經歷?

有沒有想實現的夢想,還沒開始就不得不把它終結的故事?

生活中因為很多不能拒絕的人,不敢拒絕的事情,不願拒絕的情義,一不小心就讓我們活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模樣。

小柒以前也是一個不懂拒絕的人,小時候母親說,"不要和壞孩子在一起",可那個時候"好"與"壞"的定義太過單純,結果我的世界除了學習,就是家、學校以及書店的三點一線。

大學畢業的時候,本想留在大城市闖出一份自己的事業,卻因為家人的要求早早就回了老家,面對平凡的生活,安插進自己的肉身之後,卻遲遲裝不進遊走的靈魂。

我曾以為,生活就這樣按部就班地,一天接著一天繼續,然後結婚生子,然後柴米油鹽。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直到三十歲的時候,我忽然發現自己在本該"立起來"的年紀,已經看見了未來三十年將會遇到的事情,卻還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些什麼,還能幹些什麼。

那個時候小柒才明白,原來拒絕真的不用深感抱歉,因為在你身邊,總會有不接受"怪物"的人,一味地聽從別人的指示,到最後你也只會活在一個平凡的軌跡上。

順從所能換來的,只會是平庸者的心安,你要是不做點什麼,誰又能幫你改變。

1

“被否定”其實才是生活的常態

我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視頻,雖然畫面中是四個有著不同境遇的女性,但在現實裡,男生也在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原來還有著很多一樣的人,每天都在面臨"被要求、被否定"的命運。

一個想要繼續考研的女孩,吃飯的時候卻被說教式的指責自己不夠安分,面對親人近乎強硬的人生設定,多少都讓人感覺無能為力。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但你想不到的是,有近乎72%的女性都曾感受到自我發展被限制,明明想要去幹一些事情的,卻還是遵從了所謂的命運。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一個正在面試的女孩,能力優秀,經驗豐富,可在最後卻被問及"如果5年內不生孩子,你能接受嗎?"

這像極了時至今天還在被不少公司禁止的辦公室戀情,以及一系列讓人崩潰的不成文規定。

視頻裡說,有超50%的女性遭遇過職場歧視,但正在被欠缺了文化氛圍的公司制度裹挾的職場人,從來不止這50%的女性。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一個事業有成的單身女孩,其實不是不想結婚,只是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另一半,可在30+的年紀,還是成了父母以及身邊那一類人談論的對象。

沒有結婚的30+,可能自己不急,有人替你操著閒心,但事實上,有近84.78%的單身女性都有過被催婚經歷。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在你上學的時候,被關心最多的是我們的學習,在你工作的時候,被關心最多的是我們的工作,但在某個時間節點之後,這樣的關心就會出現變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突然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因為被關心的不再是你眼前做的事情,而是婚姻、孩子和家庭。

在這個過程中,女孩被經歷困在家裡的日子,甚至在孩子出生後,有近一半的人會選擇繼續被困在家裡。

因為對自己,對未來,對生活的疲於應付,有近58%的全職媽媽會出現焦慮。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與此同時,更多的男生有了對事業的重新定義。

其實他們的生活本不用如此模式化的進行,但現實中,當我們決定去做出一個改變的時候,就會發現,給予你否定的人,總比支持的多了很多。

我們總是生活在一個群體當中的,而每一個群體總是有著相近的觀念和行為模式的,在怪物的群體,你如果是怪物反倒讓人覺得正常。

在普通人的群體,如果你有著怪物的思想,總會在第一時間就被發現,然後被脅迫著去變得和他們一樣。

"被否定"才是我們生活的常態,除非,你不想再做自己,而是選擇去接受類似的人生。

2

有實力才能活成自己

其實很多人都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多年之後再回頭去看的話,一不小心就落進了"二八定律"裡那80%的隊伍。

更多的人,只是不甘心又不得不去接受眼前自己的處境,雖然努力改變,可能連怎麼努力才能改變都不知道。

我曾問過一個體制內的朋友,想不想辭職出去闖闖。

他說,想,但只是想想而已。

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辭職了以後還能幹嘛,如果找不到工作,闖不出來,這個選擇的後果,並不是已經拖家帶口的他可以承受的。

朋友其實在工作上也很努力,但這種努力只是在做重複性的工作,和毫無意義的事情。

到頭來,卻變成了努力的投入和實力的增長之間的倒掛。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但問題是,並不是誰都能在自己小的時候就可以對人生大徹大悟,我們都會有錯誤的選擇,也會有各自的處境和無法拒絕的東西。

有些人在一出生就站在了選擇的最高點,但有些人卻要一步步靠自己試錯才能走完這一生。

所以在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沒有可比性的,與其去在和別人的比較中自怨自艾,不如花點時間去想想,自己的努力和實力有沒有匹配地增長。

我曾在《紀實72小時》裡看過這樣一期,在一個城市的繁華街區,有一間對外開放的自習室。

老闆把店開在這裡本來是因為周圍有很多學校,想著學生多,加班學習的人肯定也多。

但沒有想到的是,"自習室"開業以來,90%的顧客都是上班族。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有的人花錢在這裡自習準備考證,有的人工作後才發現學歷不夠,在這裡加班考研,還有人不滿足於工作的現狀,到這裡學習新的知識和能力。

鬧事當中的"格子間",門窗緊閉,昏暗的就像夜晚,之後每個格子裡,有一盞燈,這像極了我們小時候在家寫作業的場景。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自習室"按小時計費,但你想不到在今天的鬧市當中,仍會有人花錢到這樣的地方,讓一個夜晚連著一個夜晚,在工作之餘提高自己的實力。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考公務員的小夥,他在去年就考上了本地的公務員,卻沒有去,而是跑到深圳打工,想有一份自己的事業。

但是面對快節奏的生活,自己並不適應的工作密度,他才發現原來體制內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這是他第二次考公務員,但相較於第一次,他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更多的經歷。

這是一種試錯之後的重新選擇,就像格子間中的很多人一樣,他們都不會在意自己的失敗和能力的不足,他們更在意的,是眼前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主動的選擇。

相比於更多不去考慮明天,不去考慮自己的人,他們能走的更遠,也走的更踏實。

"拒絕"在很多時候都是需要實力的,如果沒有那個本事,可能在別人提出建議的時候,你都不會去往其他的地方考慮。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明明想要一份高薪的工作,卻只能從工廠的車間開始,明明想30歲以後再結婚,可這麼多年還是遊手好閒,明明想自己開一家獨特的小店,可連第一桶金的影子都看不見。

實力的不允許,讓一部分人鑽進了格子間,靠拼命換一個可能的機會。

更多的人,只會慢慢接受自己的平庸,習慣了當下,在"被否定"的過程中,認可了那些否定自己的人。

3

別聽了半天道理卻還是無從下手

很多人其實並不喜歡聽道理,就像有人曾說的那樣,“道理都懂,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這並不是都懂了,而是很多道理放在那裡,我們看了、聽了或是認真想了很多遍,卻從來沒有變成自己的行動。

所以時至今天,我們還要花錢去聽別人的道理,去學怎樣管理時間,怎樣經營婚姻,怎樣玩轉職場。

可你學的這些都是早已經知道的東西,卻沒有設身處地去好好總結。

聽別人的故事精彩,多數時候是因為你有著類似的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把它演出來。

所以,在方法論的一開始,我想告訴你的就是,如果覺得道理對的話,就別急著往下翻,先看看自己,想一想管用的方法。

《紀實72小時》:在合肥的格子屋裡,我看見了真實的進擊人生

當然,如果你還是想不出來的話,不妨聽聽我的建議:

1.

去做一個符合實際的規劃,你不可能今天打算拒絕,明天就可以轉身離開。

如果前半生已經在妥協中落下了一地雞毛,你失去的就不僅僅是時間,還有這段時間裡,本該有的經歷、學識以及必要的能力。

你要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然後去列出可以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具備的東西。

腳踏實地,一個一個的去把這些東西找回來。

2.

你要明白,其實你不懂的東西永遠比懂了的要多,你可以去努力的方向也遠比你能努力的要多。

學會取捨,也是生活最重要的一種斷舍離,就像白巖松在一次演講中講的那樣,“靠攢錢是攢不成美好生活的,但我的生活方式特別不費錢。”

同樣的,你要有比較清晰的人生定位,要搞清楚你要學什麼,要從什麼方向努力,然後摒棄掉那些你想去涉及卻沒有太多幫助的事情。

這會讓你的目標越來越清晰,也會對自己有一個越來越準確的定義。

3.

不要對自己的拒絕感到抱歉,你要有合適的理由去為自己辯解。

可能習慣了接受的人總會在別人提出質疑的時候選擇沉默,你明明有很多話在心裡,卻總是說不出口。

因為你是個善良的人,也是個太在意別人感受的人,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可能你的內心已經波濤洶湧了,卻還要考慮別人的內心會不會受傷。

但這並沒有什麼用,因為除了你自己以外,其實沒有人能看到你的內心會是什麼個樣子。

你要學會組織自己的語言,為自己的拒絕找一個合適的理由。

學會必要的溝通和處理矛盾的方法,不要單純地說不,也不要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才去爆發。

4.

學會忍耐和堅持,因為在做自己的這條路上,小小的成功只會感動自己,可小小的失敗卻會引來超乎尋常的反對和嘲笑的聲音。

可能你聽話的時候,犯了錯都會得到安慰和鼓勵,但在拒絕之後,就只能一個人逆風前行。

別在意那些時不時就會冒出來的聲音,也不要因為一次兩次甚至好幾次的失敗,就聽了別人的話,重新開始。

如果想清楚了,這真是你想要的生活,就堅持著走下去,當你走出了眼前這個圈子的時候,就會有一樣的人出現。

在那之前,都不要放棄。

認清自己的現狀,給自己一個提升實力的規劃,懂得取捨,學會拒絕,然後讓忍耐和堅持給自己附能,生活總會慢慢好起來。

人生很長,何必為選擇抱歉,何必為年齡抱歉,何必為自我抱歉,何必為野心抱歉…

再出發其實就像逆流而上,每當你停下的時候,就在逼近原點,衝出去,才有希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