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2位考生都優秀,不知定誰當狀元,趙匡胤:打一架,誰贏了誰狀元

都說,宋太祖趙匡胤重文輕武,一手導致了宋朝時,文臣強勢崛起,使得整個兩宋時期,武功如被廢了一般,遭遼國虐,西夏抽,金國辱,蒙古滅……

但,這可真冤枉趙匡胤了。須知,趙匡胤從青年時期就如遊俠一樣,他對武力的痴迷早已融入血液,堪稱馬上皇帝。所以就算他再壓制武將,也自有分寸。且,不經意間就流露出來了對武力的痴迷,比如這樁北宋定狀元的奇事。

2位考生都優秀,不知定誰當狀元,趙匡胤:打一架,誰贏了誰狀元

公元975年,這是趙匡胤最後一次欽定狀元了,因為“燭光斧影”就發生在本年的年底。這次最終殺入殿試的考生中,有兩人分外引人注目,一位叫王嗣宗,另一位叫陳識,被考官們公認,端是一手錦繡好文章,狀元只會從這兩人中選出。

所以,哪怕是趙匡胤親自命題,這兩人也很快寫就,同一時間呈成了趙匡胤。再看趙匡胤,瞅瞅這篇,看看那篇,貌似很內行,可心裡卻很著急,為啥?

2位考生都優秀,不知定誰當狀元,趙匡胤:打一架,誰贏了誰狀元

前面不是說了,趙匡胤終究是武人,讓他領兵打仗很樂意,可瞅這些之乎者也,看子曰詩云,對他來言,還不如“再大鬧一回勾欄院”來得爽利。所以就算他瞅八百年,也看不出那篇更優秀。

這可怎辦麼?自有辦法!但見趙匡胤把兩人的文章一放,就開始大讚兩人,表示:你倆都寫得很好,我老趙也沒法分辨。可狀元卻只能有一個。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文武雙全方為好兒郎。既然文章上分不出高低,你倆就比武,就在金鑾殿上打一架,誰贏了誰是狀元!

2位考生都優秀,不知定誰當狀元,趙匡胤:打一架,誰贏了誰狀元

王嗣宗和陳識,都直了眼,打死也想不到,會有這種考法。還是王嗣宗率先反應過來,二話不說就撲了過去,把還在驚愕中的陳識,給摔地上了。

趙匡胤龍心大悅,一指王嗣宗說:“好,狀元就是你啦!”由此,王嗣宗就多了個“江湖綽號”,名叫:摔跤狀元郎。

此事,非筆者胡寫,而是出自《宋史》。顯然從趙匡胤選狀元這個記載就能分析出,趙匡胤真實的個性,那就是尚武!

2位考生都優秀,不知定誰當狀元,趙匡胤:打一架,誰贏了誰狀元

所以,趙匡胤之所以,杯酒釋兵權等,對武將群體進行打壓,無非就是害怕,再來一個“黃袍加身”。畢竟在他之前,前朝開國帝王郭威,曾在公元951年,依靠兵變時的黃袍加身,開國後周,當了皇上。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兵變時,第二個黃袍加身當了皇上。兩次黃袍加身,時隔才9年時間。自然趙匡胤就要對石守信等老班底,進行打壓了。不然,他們再有樣學樣怎麼辦?

故而說,趙匡胤打壓武將,無非是為了鞏固趙宋統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止“歷史重演”,跟北宋最終的“自廢武功一般”沒有多少關聯。且,正是在趙匡胤時期,趙宋基本上完成了掃滅諸雄,一統天下。其武功值非但不弱,還很強悍。

2位考生都優秀,不知定誰當狀元,趙匡胤:打一架,誰贏了誰狀元

就如,趙匡胤最後的這次選狀元,分明就反應出他尚武的特徵了。畢竟,歷史上除了趙匡胤,真不知還有那位帝王,用“打架”這種武力解決的方式,來選狀元的。可見,趙匡胤至死都是不放棄武力的。

所以,北宋後來自廢武功一般,罪不在趙匡胤。相反,趙匡胤早就注意到了,北宋軍力的癥結所在。曾提議遷都,理由是:汴梁是四戰之地,無險可守,若要保衛京都,則需常駐至少需要數十萬大軍,純屬浪費。兵在精不在多!

2位考生都優秀,不知定誰當狀元,趙匡胤:打一架,誰贏了誰狀元

可這個提議,最終被趙光義用“在德不在險”這種假大空的漂亮口號,給阻攔住了。為此趙匡胤曾嘆息: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果然,後來為了維持這隻保衛京師的大軍,趙宋朝廷是扔錢扔糧。可最後這數十萬大軍,發揮啥作用了?基本上沒啥作用。因為,天天守著皇上,躲在這最安全的地方,如何能錘鍊出來軍力來?不是開玩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