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农民辛苦种粮食,收入不如打工,导致大部分农民不愿种粮,你认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流星画月


农业的唯一出路,在于科技化,机械化,现代化,产业化,!实现这四化,靠农民自己能行吗?工业现代化是靠工人自己完成的吗?因此,三农终将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现代农业模式!


邱心似火


我们吃的蔬菜,粮食,水果,都是我们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农民只种粮,收入太低了,举个例子,农民种5亩稻谷,杂交水稻亩产1200斤左右,(我们当地只能种一季)收6000稻谷,现在干稻谷每斤1.3元左右,收入7800元。另外再种2亩玉米,玉米亩产1400斤左右,目前干玉米,每斤1元左右。收入2800元。

合计收入11600元。

农民种这些也付出了很多劳动,可这点收入根本无法支撑一家人的开销。

所以很多农民不愿意种粮。

下面几种办法可以考虑

1.提高种置效率,减少耕种时间,收割时间,更多的采用机械化种置。普及种置技术。减少人力。

2.国家补贴,这个国家已实施多年,对农民耕种的土地,每年有一点补贴。

3.降低种置成本,肥料,种子的成本。

4.60岁以下的农民在不农忙时在附近打打零工,做点小生意,增加收入。希望给他们更多的增加收入的机会。

5.通过土地流转,让种置大户全面种置,种置大户有更好的种置技术,更先进的种置设备。

我们农民,大部分还是很珍惜国家给的承包土地,都在辛勤的耕种,为这些勤劳的种粮农民点赞!






乡村五娘


这个问题我有亲身经历,种地确实没有打工挣钱。一个农村年轻人从解婚到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见天就是给钱过日子。没有钱小日子转不开圈,没有钱孩子进不了校门,不仅要考虑孩子的今天,还要考虑孩子的明天和后天。因此”钱”对一个小家庭十分重要。

一、五年前我在上海一家零部件加工厂上班,当时每月工资才3600元。虽然钱不多但满可供应小家庭生活需求。孩子上学、吃饭穿衣、小车烧油、小孩零用花销等,除此之外每月还能存储千千元。后来不行了,家里三番五次电话崔促,叫辞工回家耕种田地、说是回乡种地还有补帖,好庄稼也不少卖线。而后我也前思后想,咱是农村人,农村人就该安分守己,如果在家种地能顾住家庭开销何必在外流浪呢?时隔不久我带着全家老小抱着绿色的稀望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没想到在家种地挣钱比打工挣钱还辛苦呀!




二、我是五年前解的婚。成家不久家里分给我三亩旱田让我自立门户过小家庭日子。这一来我才真正知道当农民的苦衷。我才真正知道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我才真正知道一亩地需要投多少资投多少工。我敢向吃我种粮食的人宣布:我种的粮食可不只值块块钱斤,甚至一斤给五块钱我都不愿干。在我种地三年来,我几乎没有歇过脚,一年四季从种到收几乎天天泡在田地里,腾茬、耕地、耙地、播种,庄稼苗出土了,还得专业看护浇水,施肥、打草、治虫,冬天冻指头夏天汗水流。况且农村庄稼活是一波挨一波、一环套一环,懒惰要吃大亏,偷懒少打粮食 。到头来我才知道一亩田小麦玉米产量分别最多只打一千来斤,一亩地一年秋麦两季除去投资只能收入1500块钱,一年时间收入1500块还不朝我上半个月班。掐掐算算不识数的人都知道是打工划算种地划算。



三、有人说大多农民都不愿种粮应该用什么办法解决?以我看解决的办法很多很多,至于当农民收入低粮价低,城乡差别大、工人农民贫富差别大,土地荒芜多各种现象上边完全知道。只不过当农民说的话都不管用,也没人采纳你的意见,我还去打我的工,没粮食吃也到市场掏钱买,自己顾住自己就行了天塌压大家,不考虑那么多。


农村土秀才


农民之所以不愿种粮了,原因很简单,就是粮价太低,种粮不赚钱。曾几何时?种粮是农民的本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是今非昔比,每家每户那几亩地,已经满足不了农民家庭的需要,土地对农民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这种情况可以说开天辟地头一回。但是,这并不完全是坏事,这是一个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矛盾。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呢?1,通过大力发展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也是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只有减少农村人口,使农业经营者占有更多的土地资源,才能解决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从而提高收入。

2,发展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才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农村人口减少了,人均占有土地多了,就可以改变现在这种小农经济模式,大力发展家庭农场,进行规模化经营。这也是国家正在试行的新路子。但是,由于生产关系,粮食价格,土地状况等因素的制约,现在有些种粮大户经济效益并不好,弃租欠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和保护。

3,加大农业补贴,对农业生产投入真金白银。在粮价如此低迷的情况下,即使规模经营,也是获利微薄,何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如果提高粮价,势必增加普遍老百姓的生活负担,带来一定程度的波动,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既要保持粮食低价位,又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农业补贴,使种地有钱赚,农民才能不抛荒土地,才能让土地多打粮食。这也是发达国家实行多年的农业政策,同样适合我们的国情。

以上是个人观点,您有什么高见?欢迎批评指正。


十里八村众乡亲


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分田单干的土地零散,不能形成规模化和大型机械化的粮食生产,造成粮食生产成本高、种粮效益低;二是计划生育造成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青壮年劳力不足,出现的社会劳动市场与农业种粮生产争人(劳动力)的问题!我认为解决的办法只有一种:实行土地集中,恢复人民公社化管理,推行规模化、大型机械化生产,减少劳动力用工,达到粮食生产成本下降,实现种粮效益提高,才有可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才能改变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


顺林5688


我是农民出身,过去做农活确实辛苦,都是人拉肩扛,生产队,大队要派工修水库,挖沟渠,现在说实在的农民没有工厂辛苦(其它地方怎样老夫不晓得,本地确实如此),毕竟现在只有承包的那点田这是其一(我村人均八分田),机械工具比过去多了,这是其二,又没有了派工,国家补贴还多,就说我五十多的堂兄过去搞泥水匠的现在基本上不做了,就在家流转了二十几亩地专业种田了,就是嫌田少。


用户5768790108


题主提到农民辛苦种粮,不如打工,导致农民不願种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本人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民种粮为何辛苦!

I,除了粮食主产区,有种粮大户,而且用机械化操作。大多数地区是老一辈农民经营的是本家族的承包田,还是老思想,老经验,老办法来耕种,小农经济思想十分严重,很少使用机械化,他们种粮很辛苦。

2,农村老人所种的地都是本家庭的承包地,虽说成本高但不要租金,国家免交农业税后,还有粮补,自已年龄大了外出打工无人要,自已身体硬朗,又是种田老把事,不仅自已增加了收入,子女外出打工,为他们看家护院。

二,为何导致大部份农民不願种粮!

1,有人认为粮价太低,一斤粮价不抵一瓶矿泉水,虽说事实,不是主因,如果粮价在现在基础上翻一倍,仍然有一大批年轻人不願种粮,粮价提高会带动其他商品张价,对社会稳定有一定影响。

2,关键我国耕地太少了,人口比解放初增加了倍多,全国农村人平均耕地不足3亩,而且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不是他们不願种粮,而且没地给他们种,现在农村有2,6亿年轻人在外务工,只要有一半返回农村,按照当前农村经济状是无法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

3,因为现在各农户的承包地根本不需自已的子女去耕种,只要家里老人带带手就足给了,所以粮价再提高,像现在的农村的环境,仍然打动不了年轻人的人,调动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4,按一户3口人,按一人3亩地(事实上农村许多年轻人没有承包地)以种水稻为例亩产丨千斤,9亩就是9千斤按300元1百斤,只有2万元,不算成本,只有2万7千元,如果小夫妻二人打工,男200元,女的100元只需3个月就能达到9亩水稻收入,还有谁选择种粮呢。

三,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1,要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做好准备,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零星分散的土地连成片,要每亩耕地旱涝保收,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在老一辈农民自然消失后,迎接新一代农民的到来,无须着急田无人种。

2,农村劳动力过剩这是不争的事实,除了一部份新型农民战斗在农业第一线外,大部份农村剩余劳动力,政府不仅要大力发展产业,还要帮助,引导有能力的农民自主创业,让他们有序的从农业岗位分离出去。

3,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民离开农业赴城市打工,並非坏事,农民变富了,连老本行都不愿意干,城市发展了,变美了,这不是一举二得的好事,

这样全成的经验,为何我们不去总结,研究,把他发扬壮大。


蒋山老徐


农民不愿意种粮食的原因有很多种因素,最主要的是粮食一直低迷,卖不出好价钱,才导致了种地不如打工的观念。还有就是在农村没有经济来源,不出门打工可能养儿养女都成是问题。现在要做的,就是政府部门要鼓励农民回家创业,给农民优惠政策。有些地方农村发展的还比较好,个人认为农村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农民自不凡


目前待在农村种地都是留守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如果指望种地根本无法维持一个家 ,我们老家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如果一家种五亩地 ,一茬小麦收入5000斤卖5500元,一茬玉米收入5000斤卖5000元,一年总收入10500元,化肥300元,犁地300元,收割机800元,种子600元,打药50元,浇水50元,播种200元,这是一年的总投资2300元 ,净利润8200元,这可是一年的收入啊,也就是打工两个月的工资。

农民靠种地根本无法生活,一个孩子上学一年最少15000元,整个家庭开支一年最少30000元,所以只有打工才是出路,大家看看待在农村种地的生活的怎么样,大家看看农村建楼的都是什么人,没有一个靠种地盖楼的,都是打工做生意的,种地效益太低了。

目前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农民不愿种地的情况,以后必须成立合作社,把农民解放出来,年轻人都去打工,土地承包给某些人,这样大家都能安心工作,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种地,根本原因是收入太低,入不敷出,辛辛苦苦干一年 ,不如打工两个月,谁还愿意种地,虽然国家不断对农业进行补贴投入,但是根本吸引不了农民,怎么解决呢?目前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未来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年轻人都去打工,老人在家帮忙管理土地发工资,这样也比种地收入高 ,这就是未来的农业。


大海传媒


农民辛苦种粮食,收入不如打工,导致大部分农民不愿种粮,你认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无解。

农民辛苦种粮,收入不如打工,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腾出人手,出去打工。

出去打工,似乎又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青壮打工去了,家里的土地怎么办?

家里土地的种植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继续种植,一是流转出去,给一些土地承包大户耕种。

第一种,一个家庭里,青壮劳力出去打工了,家里总有老人留守。如果这些老人,身体没什么大问题,不用说,这些老人都会自觉的担负起种地的责任。

再者说了,现今种地,早已不是肩挑手推的年代了,一些特别重的体力活,大大减少了,相较而言,机械化程度已大大提高了,只要身条件允许,老人们还是能够胜任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想出去打工,家里确真无人耕种田地了。这就可以考虑把土地流转出去,由那些种田大户来耕种。既可以得到部分土地流传的承包费用,又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外面打工挣钱。

有些地方,有些人,土地流转出现难点,我觉得大部分情况,是因为土地的原有承包者,太“贪”心,总想高价流转。

其实,这个问题,要设心处地的反过来考虑一下,你得让流转者有利可图才行。要价高了,对方没什么利润的话,当然不肯包你的地了。

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尽量别置气,把地闲荒起来。

因为,土地闲荒时间长了,再复恳起来,就困难重重了。还有,有关部门也不会对这个问题不闻不问,到时候,真要被收回承包经营权去,就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了。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基础,外出打工也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成功了,一切都好,万一失败没挣到什么大钱,将来再回农村,至少还有几亩田地一一这是底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