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水浒传》中武松血溅鸳鸯楼,为何连对他中意的玉兰也不放过?

邓高生


武松知道蒋门神和张监督逼迫玉兰陷害他 ,

武松之所以中了蒋门神他们的奸计,就是玉兰从中使坏!武松非常生气暴跳如雷,把张监督和蒋门神还有玉兰通通都杀了!解了心头之恨!

武松有一个朋友与蒋门神发生了矛盾,而蒋门神又是非常霸道欺负老百姓, 武松最痛恨欺负人百姓之人 ,所以武松和蒋门神就有了一些私人恩怨!

蒋门神他的势力很强大,黑白两道都有朋友,先是利用自己的权力,给武松一个小小的官位, 对武松有求必应,事事满足,想让武松听从于他, 取得武松的信任让他放松警惕,然后想加害于他! 蒋门神一直抓不到武松的把柄,就让玉兰加扮成丫鬟去伺候武松,想使美人计勾引武松,后来干脆把玉兰许配给武松!

有些电视剧中,讲述了武松和玉兰情投意合,很爱玉兰,对她非常好,这只是电视剧对剧情的渲染,其实武松并没有看重这门婚事,他对玉兰也只是可怜他的身世而已,所以后来他知道,玉兰也是害他的人之一,他也是非常愤怒,嫉恶如仇!

蒋门神和玉兰,设置了一个连环计,最后武松还是没能逃过他们的奸计,被判死罪入狱,武松入狱机缘巧合,得知自己是蒋门神和玉兰所害!非常气愤,怒火中烧! 所以才有了武松血洗鸳鸯楼,玉兰也死于其中,也许是因为武松嫂嫂的缘故,他觉得女人都心肠狠毒,所以他杀玉兰的时候心中也带着仇恨吧!


都市娱乐八卦


武松帮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重霸孟州道,一切恢复如昨。一个月后,张都监派人来请武松,说自己帐前缺一个英雄了得的“亲随体己人”,有意抬举武松。武松当即叩头谢恩,发誓道“当以执鞭随镫,伏侍恩相”。此后,张都监对武松言听计从,赏识有加,爱护有加,周围人又是送金银,又是送缎匹。

过了将近一年,张都监在鸳鸯楼设宴欢庆中秋,与武松对饮,并在席间将玉兰指婚给武松。酒场上的话如何能当真,武松是个聪明人,便回答说“枉自折武松的草料”。散场之后,武松回到房中,闹酒难眠,忽听张都监所住的后堂里众人高喊“有贼”。武松为了报恩,顾不了那么多,直奔后堂。

最先碰到了玉兰,她说有贼逃进后花园了,武松赶紧去追。接着武松便被放倒了,张都监不容分说,派人去武松房里搜出了赃物。张都监连夜去知府那里打点关系,欲置武松于死地。死囚牢里,武松恨意难平:“叵耐张都监那厮,安排这般圈套坑陷我。我若能够挣得性命出去时,却又理会。”

随后武松又得知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本是一伙,为了报仇,为了金银,合谋陷害自己。在施恩的帮助下,武松保住了性命,刺配恩州牢城。施恩再次被打伤,快活林也再次被夺,这还没完,张都监等人又买通了防送公人,请了杀手,定要除掉武松。武松反杀四个贼人,思量道:“虽然杀了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何出得这口恨气!”

回到孟州,马夫、丫鬟、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夫人及随从、玉兰,还有剩余的两三个妇女,武松见人就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武松杀玉兰时并没有手软,可能还带了些恨意。武松跟玉兰总共就见过三面:第一面,张都监随口许婚;第二面,玉兰诓骗武松;第三面,武松杀了玉兰。玉兰不可能对武松有感情,武松呢,心中满是恨怒,连马夫都杀,何况是帮凶玉兰呢?

武松爱憎分明,不凌弱,专打硬汉,专欺豪强。打蒋门神,不过是江湖恩怨。张都监等人玩阴谋诡计,胜之不武,武松心中定然恨意难消。他们不给武松半点喘息机会,步步杀招。九死一生的武松站在桥上,这一次,他要复仇,要释放所有的怒恨,要找回自己的尊严,要把失去的一切夺回来。

电视剧里强行插入武松和玉兰之间的感情戏,完全是画蛇添足,不仅破坏了故事主线,还无意中丑化了武松。武松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他确曾滥杀无辜,但是从未亏欠过亲人和朋友。武松是去张都监家复仇,他不是审判官,不可能先审问再详细定罪,况且彼时的武松背负冤屈和仇恨,满腔怒火,杀四个是死罪,多杀十个还是个死,既然如此,何不快意恩仇呢?


上头派掌门


月淡风青,为您解题。《水浒传》武松血溅鸳鸯楼,是武松快意恩仇的一章。但是玉兰确实不在滥杀之列。玉兰是张都监栽赃武松的帮凶,死的不冤。电视剧是改动过的,是编剧的创新,和原著无关。

玉兰中意的是张都监。

玉兰是张都监府的养娘,就是丫鬟。虽然说丫鬟在宋朝地位已经比唐朝有所提高。他们的地位比平民略低,但已经不是奴隶,有一定的自由。主人不得随意处置,比如官员强奸婢女,是要罢官的。(《宋刑统》)尽管如此,婢女对主人还是依附关系,是要看主人眼色行事的。所以,玉兰对张都监必然是言听计从的。所以张都监让玉兰做什么,玉兰就会做什么。先是唱曲,随后敬酒。到后来故意把武松装进张都监设的圈套。玉兰做这些,只不过是为了讨好张都监,在张都监府上好好活着,尽一个丫鬟的本分。

换句话说,即使她真的嫁给武松,也不过是听从张都监的安排,做她丫鬟的本分。跟武松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她只是张都监的工具,她是对张都监唯命是从的。

武松信任过玉兰。

武松讲义气,中情感。张都监是施恩父亲老管营的顶头上司。武松属于牢城营“贼配军”,张都监邀请配军,多大的脸面!武松只有信任,并且好好表现。玉兰是张都监信任的丫鬟,执行的是张都监的命令,当然得信任。

可是武松被欺骗了。原来并不是所有官都是好官。阳谷县令不错,老管营也不错。可是张都监不行。武松改变了对官员的看法。进而对朝廷失望。杀张都监满门,是报栽赃陷害之仇,玉兰只是陷害武松的一步棋子,自然不能放过。下手也绝不犹豫。

编剧的改变削弱了武松的正义感。

电视剧《水浒传》编剧为了丰富剧情,给武松安排了一段爱情。

玉兰喜欢上了武松。这样一来,玉兰就成了武松的真爱。为了不拖累,武松杀掉了玉兰。这样一来,快意恩仇的武松就变成了一个绝情的人。武松的形象就毁掉了。本来是想给武松一段美好的爱情,结果适得其反。

所以,玉兰本来是张都监嫁祸武松的帮凶,没有怜悯武松,更没有感情。武松杀玉兰,只是报仇雪恨。并非绝情。编剧一改,误导了观众。


月淡风青


武松是属于《水浒传》的主要人物之一,从武松景阳冈打虎成名之后,更是在当地扬名立万。那为什么会杀了玉兰呢,我认为有三点是最根本的原因。

第一:武松脾气太过暴躁,属于有恩报恩,有怨报怨而且很单纯的性格。众所周知,武松是被他哥哥武大郎一手养大的,但是他哥哥身材不高,性格懦弱,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欺负。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武松便从小当了混混,成天打架,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最终杀死玉兰的局面。

第二:从剧中可以看出,武松其实对玉兰还是挺喜欢的。年轻貌美不说,还特别有才华,而且玉兰也是慢慢喜欢上了武松,处于友情越位,恋人未满的阶段。而且,玉兰在最后也并没有直接陷害武松。但是玉兰毕竟在张都监家里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而且还是张都监的养女,不论是谁都会觉得他们是一伙的。在武松看来,正是玉兰的出现,才使得自己蒙受了如此冤屈,杀掉玉兰也是属于情理之中。

第三:当时武松在大闹鸳鸯楼之后,已经被愤怒蒙蔽了双眼,当时的武松可以说是彻底的失去了理智。当他发现,这一切都是玉兰和张都监策划的阴谋之后,天生有仇必报的性格使得他更是忍无可忍。所以,只要是当时在场的人,无一幸免,而玉兰也是其中一个。






子弹已经上膛


武松中意玉兰?勉强说得通吧,唯一的证据就是张都监说要把玉兰给武松做妻子,武松并没有坚决拒绝。当然,武松没有坚决拒绝,是看中了玉兰,还是感动于张都监的赏识而不忍拒绝——我不抬杠,你高兴就好。

但是,这只是武松与玉兰的第一次见面。而接下来,就在当天晚上,就发生了下面的事:

武松进到房里,却待脱衣去睡,只听得后堂里一片声叫起有贼来……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

接下来武松追入后园,被张都监诬陷为贼,下狱、刺配、在飞云浦险些被害、脱险后杀回鸳鸯楼。

很明显,张都监说要把玉兰许配给武松,只是为了麻痹他;玉兰完全是受张都监指使,帮助张都监引武松入彀。她完全是敌人的帮凶,而不是武松的“良配”。

英雄美人的故事总是很吸引人。但是现实,比故事现实得多,也残酷得多。如果武松像很多读者一样,迷恋于“英雄美人”的框架,把玉兰视为红颜知己,或者无视她的帮凶行为,或者一厢情愿地替她开脱,结果只会导致武松被杀身亡。

在虚妄的爱情,与珍贵的生命之间,武松选择了后者。


栖鸿看红楼


武松血溅鸳鸯楼一节算是《水浒传》中最为血腥的一段,悲剧意义莫过于此。武松杀玉兰,不但是在杀人,更是在与过去的自己挥刀作别。评价此事,不妨先回顾一下武松的人生历程。

莽撞的街头小混混武松

按照施耐庵先生在《水浒传》中的交代,武松父母早亡,从小与哥哥武大相依为命,武大老实本分,武松则在武大有些娇惯的抚养下,喜欢在街上惹是生非,见到宋江后述说到沧州的缘由,“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就跑到了柴进府上避难。

此时的武松,只是个行事莽撞的小混混,惹了事害怕至极,对官府甚为忌惮。

后来听说那人没死,踏上回家路,在景阳冈喝多了打死老虎之后,阳谷县令留他做都头,武松的反应是——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官府老爷们不但不追究他当初责任,还让他做了官,心内是万分感激的。做官以后,即使面对污七八糟的家务事也是恪尽职守。

杀人自首的武松仍然像相信官府

出差回来,看到兄长蹊跷死亡,调查清楚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杀人,而是去告状,在知县虚与委蛇之后,才顿起杀心,就自己动手宰了潘金莲、王婆,然后斗杀西门庆。

做完这些以后,不是逃走,而是去自首。这个时候,他对官府还心存一些幻想,希望可以到了衙门上把事情弄清楚。

发配到孟州以后,出头替施恩摆平了快活林的事儿,以为开始了新生活的时候,却掉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被张都监邀约府上请他做亲随梯已,武松的反应是“跪下,称谢”,然后开始了被当成亲人对待、一应事务都听武松的流金时光。张都监还把心爱的养娘玉兰指配给武松做妻子,在书中这里是一笔带过。

在央视版电视剧中,则扩展成了一段容量不小的桥段,武松与玉兰情在兄妹夫妻之间,玉兰照顾他的生活,武松为其日常出力甚多,一段玉兰洗衣、武松练拳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很快,武松就掉入了圈套,原来张都监的亲近不过是温柔陷阱,他就被诬陷盗窃,重新发配。诬陷武松的执行人,就是玉兰。在飞云浦脱险之后,来到鸳鸯楼——为何叫鸳鸯楼呢,金圣叹解读是:鸳鸯楼之立名,我知之矣,殆言得意之事与失意之事相倚相伏,未曾暂离,喻如鸳鸯二鸟双游也。

杀了玉兰,完成自我

他在鸳鸯楼听到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的对话,才意识到人心之险恶,对人性和社会彻底丧失了信心。才要大开杀戒,“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总共一十九条人命,玉兰也是不得不死。按照武侠小说,玉兰应该与武松远走江湖,如令狐冲任盈盈那般,那就不显得武松是天人了,也就没有社会的暗黑风格了。

所以,玉兰需要死在武松刀下,施耐庵在书中的写法是“武松握著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著。”电视剧中则做了展开,让玉兰与武松之间通过眼神交流,从武松杀玉兰,成了玉兰自寻死,赋予了悲情意义。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几个血淋淋的大字,至此,武松完成了自我,一个与过去与自己与社会一刀两断的武松新生了。再后来武松在孔家庄碰到宋江,宋江对他说招安之事,武松则对偶像大哥不再脑残粉,“武行者听了,酒店上歇了数杯”“武行者自投西去了”,从始至终没接话茬,这也是他与大哥宋江的分歧的开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