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嶽於雙少保,均為力挽狂瀾之人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出自明末民族英雄張煌言的遺作《將入武林》。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這一年,是公元1664年,張煌言被捕押往杭州,武林,杭州的別稱,武林廣場至今仍是杭州的市中心。

將入武林,就是馬上要被押往杭州時與親友的訣別詩。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嶽於雙少保,均為力挽狂瀾之人

張煌言一生以岳飛和于謙為師,可惜最終沒能中興大明。

岳飛、于謙、張煌言的墓都在杭州,合稱“西湖三傑”。清朝詩人袁枚曾寫過一首詩:

謁嶽王墓

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

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岳飛、于謙都曾官至少保,故合稱“雙少保”。

西湖不僅風景優美,還因為岳飛、于謙、張煌言的存在而增加了人文的厚重,世人看重西湖,更在於此。

1、乾坤半壁岳家祠——那一年,岳飛中興大宋

公元1227年,金國攻破宋朝東京,宋徽宗、宋欽宗及後宮3000餘人被俘虜,押解北上,最終死於今哈爾濱。

靖康恥,指的便是這件事。

從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遇宗澤起,至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為止,凡十三年,岳飛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雖然最終並未恢復中原,但卻使大宋免於滅頂之災,保住了半壁江山。

所以,張煌言稱岳飛“乾坤半壁岳家祠”,岳飛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嶽於雙少保,均為力挽狂瀾之人

嶽王廟

岳廟,多稱為嶽王廟,位於西湖棲霞嶺南麓。

2、日月雙懸於氏墓——那一年,于謙力挽狂瀾

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刺也先南侵,宦官王振慫恿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大明軍隊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全軍覆沒,明英宗皇帝被俘,史稱“土木之變”。

消息傳來,大明王朝京師震恐,徐有貞主張遷都南京。于謙力主抗敵,並說:“提議南遷之人當斬!京師乃天下之本,一動便大事去矣,宋朝南渡便是明證!”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嶽於雙少保,均為力挽狂瀾之人

于謙堅決反對遷都,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朱祁鈺授于謙兵部尚書銜,統帥全軍抵禦瓦刺。

于謙受命於危難之時,卻能親自督師,沉著應戰,分遣諸將列陣九門外迎敵,擊斃了也先的弟弟,瓦剌最終大敗,倉皇北遁。

公元1449年,這一年是大明最重要的年份之一,若非於謙力挽狂瀾,大明很有可能在建國81年之際滅亡,或者會重蹈宋朝覆轍——南明提前到來。

《明史》中稱讚于謙“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嶽於雙少保,均為力挽狂瀾之人

于謙墓

所以,“日月雙懸於氏墓”,于謙功績與日月爭輝,而日月便是“大明”。

于謙祠,即於忠肅公祠,位於杭州西湖三臺山麓。

3、書生入將,以死殉國——張煌言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嶽於雙少保,均為力挽狂瀾之人

史學家顧誠在《南明史》中說:

在南明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有兩位,一位是堵胤錫,另一位是張煌言。堵胤錫在永曆朝廷中一直遭到何騰蛟、瞿式耜等人的排擠,無法展布他的雄才大略,終於齎志以歿;張煌言偏處浙江、福建海隅,得不到實力派鄭成功的支持,空懷報國之志。歷史上常說“何代無才”,治世不能“借才於異代”,就南明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從公元1645年開始,至公元1664年被殺,張煌言堅持鬥爭近二十年,無奈最終沒能扶大廈之將傾,於杭州慷慨就義。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嶽於雙少保,均為力挽狂瀾之人

張煌言墓

張煌言墓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