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什麼樣的人群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更高呢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子宮肌瘤是子宮生長的良性腫瘤,它的大小和數量都不固定。多達70%-80%的女性都會在50歲左右患上子宮肌瘤。子宮肌瘤的醫學術語名稱是:平滑肌瘤或肌瘤。

子宮肌瘤的症狀1:脹痛

有些女性在患子宮肌瘤後有如下症狀:膀胱或直腸有壓迫感、尿頻、便秘或直腸疼痛、背部或腹部疼痛。如果子宮肌瘤變得很大,甚至會擴張到胃部,使女性看起來如懷孕一般。

什麼樣的人群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更高呢

子宮肌瘤的症狀2:月經變化

子宮肌瘤可能會使女性的月經發生變化:輕微或劇烈的腹絞痛、出血量加大並偶爾伴有血塊、月經週期變長、在兩個月經週期之間也會少量流血。

子宮肌瘤還是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肌瘤是造成嚴重痛經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子宮內膜異位同樣也是。子宮內膜異位指子宮內膜生長在其他位置,如膀胱或子宮外部。子宮內膜在月經期間破裂流血,造成痛經。

子宮肌瘤是如何引起的

子宮肌瘤的產生與女性雌激素和孕酮有關。研究表明,越早來月經的女性越容易得子宮肌瘤。同時,服用女性激素也可能誘發子宮肌瘤,但服用避孕藥不會引起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的類型

共分四種:肌壁間/漿膜下/粘膜下肌瘤和有蒂子宮肌瘤。肌壁間肌瘤是最常見的一種,它長在子宮壁上並會擴大;漿膜下肌瘤長在子宮外,變大後會壓迫周邊器官併產生疼痛。


什麼樣的人會得子宮肌瘤

以下幾類女性更易患病:30-40歲之間的女性、黑人女性、有家族遺傳病史的女性、超重或高血壓的女性。上述人群患子宮肌瘤的風險都更高。

子宮肌瘤的併發症1:貧血

有些女性因為子宮肌瘤時出血太多而引發了貧血。大多數是屬於經期缺鐵性貧血,通過改變飲食和補鐵劑可治療好。若不治療貧血,會引發疲倦、昏睡以及更嚴重會引發心臟問題。

子宮肌瘤的併發症2:懷孕的困難

子宮肌瘤通常不會影響生育。然而有一些患子宮肌瘤的女性卻遭遇了更多的這方面的風險:子宮肌瘤造成其骨盆疼痛,分娩後大出血;肌瘤還會堵塞輸卵管,使排卵變得更困難。

什麼樣的人群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更高呢

何時去看醫生

若出現下列症狀,請及時去看醫生:月經過多、痛經較嚴重、尿頻、尿失禁、月經週期長短變化、腹部下方或骨盆處持續性或較劇烈的疼痛感。

子宮肌瘤的診斷:檢查和圖像

常規的骨盆檢查可讓醫生髮現中等或較大的肌瘤。超聲波可顯示肌瘤的大小和位置。患子宮肌瘤想要懷孕的女性可進行子宮輸卵管造影片來觀測子宮和輸卵管情況,也可防患於未然。

撲熱息痛和非類固醇抗炎藥等止痛藥可以幫助治療痛經。

口服避孕產品可控制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從而使月經變少並緩解痛經情況。其他激素類的避孕方法,如注射孕酮或宮內節育器都會減輕子宮肌瘤的症狀。

其他激素療法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可通過停經和使肌瘤縮小來緩和子宮肌瘤症狀,GnRH可阻止雌激素生產,所以會導致骨質疏鬆、潮熱、陰道乾燥。一旦停用,肌瘤又會恢復到原來大小。


對於輕微或中等強度的症狀,子宮肌瘤栓塞可能是個好療法。一根導管被導入子宮動脈,然後很微小的塑料製品或凝膠通過導管釋放進入血管,從而使肌瘤在一段時間以後縮小。

肌瘤切除可以切除最大的肌瘤,但有時會復發。手術偶爾會留下一些疤痕組織致使女性不孕不育。更嚴重的患者需要進行子宮切除。子宮內膜切除會破壞子宮內壁、導致不孕不育。

超聲波可以破壞肌瘤而不會損傷子宮。大多數女性術後可以迅速恢復,在24小時之內進行日常活動。長期的影響還有待研究,因此不太推薦那些希望懷孕的女性做這個手術。

什麼樣的人群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更高呢

子宮肌瘤的預防:鍛鍊

日常鍛鍊可預防子宮肌瘤。某研究顯示,每週運動7-8小時的女性比每週運動少於2小時的女性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更小。超重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堅持運動既可以減重又能預防肌瘤。

關注貧血

患子宮肌瘤且缺鐵的女性會引發貧血。貧血症狀:疲倦、胸悶氣短等。可通過多吃富含鐵的食物來補鐵,或者服用一些補鐵的營養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