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一个报社总编写给去世母亲的52封信:娘,我想你!

“娘,我想你!”李东红的短短四个字心声,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母亲去世后,无论工作多么繁重,李东红都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坚持每周给远在天堂的母亲写一封信,整整一年,17万字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哀痛,永远无法邮寄的家书,最终汇聚为一本名为《写给母亲的52封信》的书籍出版。


身为《河南法制报》总编辑的李东红没有想到,他每周在个人公众号上更新一篇写给母亲的信,经过传播后会被千万计的网友阅读转发,以致这本书在大河书局经纬店甫一上架便告脱销。

一个报社总编写给去世母亲的52封信:娘,我想你!

李东红笔下的母亲,平凡、普通、善良、坚强、宽容,像极了每一个河南人的白发娘亲,他的举动,也符合河南人对孝道的理解。

董柏麟丨文

一个总编的52周

“我真的害怕母亲节”

仲春四月的一个上午,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小村庄里,阵阵春风略过麦田,空旷的田野上,东红哥在他们村南头娘亲长眠的坟墓旁长跪不起。

膝下的麦苗没过他的膝盖,风撩起他黑色的上衣,身旁一束黄色的菊花在春风中微微颤抖,东红哥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无声的打湿他怀里紧揣着的一本书。

他身体匍匐着趴在地上,哭泣的身体颤抖着。举过头顶的那本书早已被泪水打湿。湿漉漉的书皮上印着《写给母亲的52封信》,作者李东红。

东红哥是《河南法制报》的总编辑,无论他的供职单位和职位发生何种变化,他永远是那个十几年前至情至性铁肩担道义的媒体人,带我入行的老师。

一年前,东红哥的母亲因病去世后,为了解相思之痛,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坚持每周给远在天堂的母亲写信,写上一封封母亲永远收不到的信。一年,52周,他整整写了52封。

一个报社总编写给去世母亲的52封信:娘,我想你!

老太太出生在豫东大平原上,大半辈子都住在村里,晚年才跟着儿子来到郑州生活,弥留之际,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埋回到村里去。东红哥满足了她的心愿。

接下来的46天,对东红哥来说,就像天塌了,老太太走后,东红哥常常自责,老母亲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而他因为工作忙碌,一直都没能带老母亲好好出去走走。

一个报社总编写给去世母亲的52封信:娘,我想你!

丧母之痛对他的打击太大了。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母亲两次走进了他的梦境。他决定给母亲写一封信寄托自己的相思,这封发表于东红哥个人公众号“星期八观察”上的家书,以这样的笔触开头:

“妈妈,今天,是你离开我们的第46天,可我怎么觉得你好像离开了几百年。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以前的日子里,我都盼着母亲节。可今年,我真的害怕母亲节。真的。因为,我再也不能偎依在你的身边了……”

或许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写,就是整整一年。

我依赖娘

娘也依赖我

东红哥从不轻易向人提起他的童年,我和他将近20年的交往中,对他的童年也知之甚少。

一个报社总编写给去世母亲的52封信:娘,我想你!

偶尔的谈话中,也就是知道他童年的时候父亲早逝,家里的生活重担完全落在母亲瘦弱的肩膀上。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留到城市后,他把母亲接到了身边,一年又一年。即使每年夏天母亲回农村老家小住,他也会不时回去看望他放心不下的母亲。

“每天再忙,回到家喊声‘娘’心里就莫名的踏实。见到娘所有的疲惫也会一扫而光。我依赖娘,娘也依赖我,娘在郑州的日子里,甭管多晚都会等我回家,哪怕有时候单位加班至深夜,娘也会在客厅开盏灯坐在小板凳上等我,我到家后,她会颤巍巍的到厨房给我盛上一碗热饭,然后笑眯眯的坐在我对面看我吃完才会步履蹒跚的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

第二天早上起床,一定会发现餐桌上一碗黄灿灿的小米汤外加一个煮鸡蛋。同样,娘笑眯眯地坐在小凳之上看着我。”

有一年的母亲节,东红哥不到七点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因为他想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给她做一顿早饭。而平日里,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母亲给他做早饭。

一个报社总编写给去世母亲的52封信:娘,我想你!

然而,当他走向厨房的时候,却发现娘已经在厨房里忙碌,锅里的小米粥热气腾腾,菜板上放着刚切好的青菜。

东红哥一把搂住娘的肩膀,眼睛有点发湿:“妈,今天你怎么起这么早?”

老太太头也不回,很平静地说:“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听见你给别人打电话,说今天一大早要去采访,妈帮不了你什么,就只能给你做顿饭了。”

或许在老太太心里,“母亲”二字只是意味着付出,跟节不节的没有丁点儿关系。

写第四封信的时候,正值母亲节。距老太太离开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然而,东红哥再也喝不到她熬的小米粥了。于是,给母亲的信有了这样的主题:

妈妈,好想再喝一碗你熬的小米粥!

好想念那一碗面汤!

很想和你一起包饺子!

世界那么大,还想带娘去看看

一个报社总编写给去世母亲的52封信:娘,我想你!

老太太不愿拖累儿子,所以每次东红哥说要带她出去转转,都会被其以各种理由推脱,母子一同外出旅游的次数屈指可数。有一次,在东红哥的软磨硬泡下,老太太终于同意跟着一起去嵩县白云山旅游,东红哥在给母亲的信中回忆道:

“你站在山脚下,望着巍峨的大山,还有在微风中摇曳的小花儿,你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毕竟,这是人生中你第一次见到大山。”

时过境迁,白云山还在,只是母亲这座大山已经移在了天堂。

还有一次去龙亭,东红哥给老太太科普,两边的湖一个叫“杨家湖”,一个叫“潘家湖”。没什么文化的老太太说:“我知道,杨家是忠臣,潘仁美是个奸臣。你要做忠臣,别做小人。”

老太太气喘吁吁登上龙亭,嘴里不停叨念“这辈子值了,我也到了皇帝的地方了。这辈子值了,我也到了皇帝的地方了”。

这两件小事记录在第十封信里,东红哥还写到:

“其实,妈妈,说到这里,我还是非常非常愧疚,因为,我带你去的地方太少太少了。”

“对不起,妈妈,世界那么大,我却没有带你去看看。”

一个报社总编写给去世母亲的52封信:娘,我想你!

老太太在豫东老家入土为安,东红哥“自私地”留下了两样东西,一是老太太在石榴树下晒太阳时坐的小板凳,二是生前看书用的老花镜。

“我没有让你带走,是因为,我害怕你有一天回到郑州,再在咱小区里晒太阳的时候,找不到坐的东西了。”

娘走后的这一年里,东红哥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到周六,他都会回到娘住过的那个房子里住,哪也不去。

“娘走的那天是个周六,我怕娘回来的时候见不到我”,说这话的时候,他当时在我的车上。听到这话,我哽咽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记得,他给他母亲写到第36封信的时候,我曾经发过短信告诉他要振作起来,不能每天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老娘在天有灵,她会希望你开心而不是难过。

第二天,也只是收到他一个双手合十的表情图。

“明天,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会给你下好饺子,端给你。初一早上我会跪在你的照片前,给你拜年……妈妈,此时,我还在上班,你就先在家里看那些美丽的花吧,明天就放假了,我会在家里好好陪你。春节愉快,妈妈!”

这是他给母亲52封信的最后一封里面的话。我猜想,东红哥可能已经放下了那个叫悲痛的东西,但一定放不下对老娘的思念。

一个报社总编写给去世母亲的52封信:娘,我想你!

从李东红身上,我看到了河南人对父母的孝道和感恩,《写给母亲的52封信》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是感恩父母的道理,值得每一个家有双亲和为人父母的人品读。

  • 李东红:

    河南扶沟县人,知名媒体人,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历任河南日报编辑、记者、新闻特稿部副主任,新媒体部副主任,现任《河南法制报》总编辑。先后50多次获全国、全省各类新闻奖。

    新闻工作之余,李东红还从事文学创作,兼任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曾出版《想去看雨》、《反贪在行动》、《我是警察》、《生命的追问》等4部长篇小说,其中,《生命的追问》获2015年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董柏麟,十余年媒体从业经历,深度旅行爱好者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