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惠州向全球吹響創新“集結號”

<table> 惠州向全球吹響創新“集結號”

製圖:周美霞

/<table>

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首先需要更多創新成果,這在新經濟和新業態層出不窮的當前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惠州通過與國外高校和科研單位聯合建研發機構,設立海外孵化器和海外人才工作站等方式,集聚了一批高端技術、先進項目和創新人才。這不僅將為惠州培育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而且惠州將以此為動力,努力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科研合作▶▷

與多國建立聯合研發機構

創新需要科技人才,而惠州缺乏高校和科研機構,成為制約創新發展的短板。為此,近年來惠州瞄準國外智力密集地區,與高新技術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單位開展密切的科技合作,使優質創新資源聚集到惠州。

去年6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借首屆科交會之機,與惠州碩貝德公司共同設立了諾貝爾獎工作室。他認為,惠州發展科技創新的關鍵在於建更多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這可以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他的工作室,可以和碩貝德公司共同研發更新移動終端體系。對於惠州的兩大科學裝置,即“加速器驅動的嬗變研究裝置”與“強流重離子加速器”,他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表示願意牽頭建設研究性的大學機構。

2017年,除了諾貝爾獎工作室,擁有烏克蘭技術的中烏惠豐焊接技術研究院也落戶惠州。它是一個為中小微企業和初創企業提供設備租賃、銷售、產品設計加工、小型量產、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方案製作等服務的創新創業平臺,將彌補惠州智慧裝備製造業在精細焊接領域的不足。

回顧過去幾年,惠州的研發體系不斷有國際創新因子加入。

早在2014年,惠州與白俄羅斯成立了電子信息(集成電路)聯合研發中心。中心設立在華陽集團工業研究院,研究方向為汽車電子、LED智能照明系統、通訊和信息傳輸設備部件、工業自動化設備、智能駕駛系統、汽車智能系統等。同時,該中心還進行基礎技術研究、研發創新型產品、根據企業訂單完成科研和試驗開發工作、人才培養、組織培訓與專家互訪。華陽則是國內汽車電子行業的佼佼者,也是惠州三大集團之一。

同年,惠州學院與烏克蘭國立技術大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聯合研究院,開展教育、科研等領域的廣泛合作。烏克蘭國立技術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工科大學之一。建校100多年來,先後與50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在與世界大企業的合作方面,也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和強大的科研實力。如今,多個創新團隊的專家已經被引進惠州學院。

當前,惠州圍繞電子信息和石化兩大支柱產業,汽車與裝備製造和清潔能源兩大新支柱產業,以及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了20多個新型研發機構。TCL、德賽、華陽、億緯鋰能等龍頭企業則在多個國家佈局了研發中心,在立足自己技術的同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全球孵化▶▷

與全球對接創新資源

在惠州的孵化育成體系裡面,除了本地的孵化器,惠州還設立了多個異地和海外孵化器,從而把創新觸角延伸到世界各地。

根據仲愷高新區的計劃,2018年,該區將在以色列成立中以(惠州)加速器海外孵化平臺。據瞭解,以色列在生物科技等領域的優勢,仲愷希望能加強雙方在這方面的合作,並推動北斗、激光、半導體、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物聯網等新“4+1”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的發展,培育更多新的高端產業增長極。

類似的行動從2011年就開始了。當時,仲愷啟動了異地和海外孵化器建設,按照“全球孵化,仲愷加速”的模式,在全球尋找創新資源,以彌補自身的不足。如今,仲愷不僅在本地建立了多個國家級孵化器,還在北京、深圳、臺北、高雄、美國波士頓、硅谷、華盛頓、德國科隆等地建立了一批異地和海外孵化器。藉此引進國際先進的創業孵化理念、先進技術和項目,整合資本和市場等資源,促進科技交流和海歸人才回國創業。

依託這些孵化器,仲愷打造了“愷美杯”“愷德杯”“愷臺杯”等一批創新創業大賽品牌。兩屆“愷美杯”吸引了美國硅谷和波士頓約80個科技項目參賽,將近一半項目和該區企業及投融資機構達成意向合作計劃。德國孵化器不僅吸引了海外項目合作,還多次組織德方專家為惠州企業對德國工業4.0等主題作解讀,為TCL、德賽、華陽、碩貝德、億緯鋰能等企業的智能製造戰略提供了思路。

仲愷設在臺灣的兩個孵化器,則引進了一批新材料、文化創意、3D技術等領域的科技項目,目前正在仲愷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孵化成長。

海外孵化器在將高端項目“引進來”的同時,還幫惠州企業“走出去”。如今,這些孵化器已協助億緯鋰能、偉樂科技、三協精密、傑希集團等企業建設海外實驗室,或開展海外技術合作與併購。

仲愷是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級高新區,近年來通過創新異地和海外孵化器相關機制,打造了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創新了孵化服務模式和引智機制。接下來,該區將進一步壯大全球孵化網絡,延伸開放創新的全球觸角,夯實產業基礎,推動製造業邁向更高端。

高端人才▶▷

引才機制延伸到海外

創新驅動發展,本質是人才驅動。惠州除了本地培養人才梯隊,還從海外引進了不少頂尖人才和創新團隊,從而為惠州的創新發展形成了堅實的智力支撐。

此前,惠州仲愷引進了波士頓學院王洋博士及其團隊,並於2011年孵化出惠州易暉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採用自有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開發出應用於光伏發電領域的絨面導電玻璃產品,以及用於信息顯示等領域的疊層無序納米銀網產品。不僅填補仲愷在新能源產業上游的空白,也帶動了產業鏈的發展。

同時,引進的陳平博士團隊孵化了惠州市物聯微電子有限公司。他是世界首個提供從物聯網系統芯片、通信協議、系統軟件到系統解決方案的物聯網核心技術企業。他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加州硅谷、烏克蘭基輔、深圳和南京等地設有分公司和研發中心,匯聚一批海內外專業人才,解決物聯網的諸多技術難題。

此外,惠州還引進了一批國外院士,包括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孫大文,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葉林等。通過柔性引才機制,他們將為惠州提供先進技術和科學智慧。

新的引才機制仍在不斷完善。目前,惠州已建立美國硅谷、多倫多、巴黎海外人才工作站。今年擬選擇在英國、芬蘭、澳大利亞、韓國等創新資源集聚的國家,再設立4海外人才工作站。藉助這些工作站,惠州的引才觸角將變得更長更有力,有望引進更多高端人才、科研隊伍和創新團隊。

通過構建全方位的人才、技術和高端項目引進機制,惠州正在向全球吸引創新資源,轉化一批先進的科技成果,為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