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所有院校都有“大小年”现象吗?

strict8


大小年现象一直都有,在考后出分填志愿的情况下,大小年的现象没有以前那么明显,各高校录取位次相对平稳,但不等于大小年现象没有了。

如果家长及其考生对高考的规律不是很了解,大小年的现象对考生志愿填报影响是非常大的。老牌985天津大学2017年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为459分,仅比黑龙江一本线高了4分,还不如齐齐哈尔大学463分。天津科技大学还506分呢。说明天津大学在黑龙江断档了。 高考填报志愿时只参考当年的数据,缺乏有效的根据,一定参考连续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差和位次,尤其是位次。

类似于天津大学在黑龙江的录取状况,即所谓的小年。对大小年不太了解,考生以为只是天大一本线上就可以报,会吃大亏的。 大小年现象不是那么明显,不是说大小年不会出现,不是每一所大学都会出现大小年。大学在录取期间都有一定数量的机动名额,用来调节各地录取异常情况,减少大小年现象。再次强调,高考录取分数和高考试卷难易度有关,没有绝对的参考性,一定要参考线差和位次。


编外教育参谋


图图老师专注志愿填报、自主招生和新高考选科咨询,欢迎关注和私信咨询!

不是所有的院校都有“大小年”现象。

只有个别的院校会出现“大小年”现象,所谓的“大年”是因为当年填报该校的学生特别多,导致投档分数线高涨;所谓的“小年”是因为当年填报该校的学生非常少,导致投档分数线远低于使用合理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我们来看一下“大小年”现象的例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在湖南出现过“小年”现象

中央财经大学也曾在湖南出现过“小年”现象

规避“大小年”风险主要要多参考几年的历史数据

我还记得在2015年做高考志愿咨询的时候,有部分家长看到14年中科大理科只需要533分,都非常想报考该校,这部分的家长都是只关注了过去一年的数据,没有多看几年,多分析几年的数据。

其实“大小年”现象的出现有些随机,很难提前预判出来。除去一些地理位置或者行业院校相对容易预判(例如当年四川地震,很多家长都会选择避开四川地区的院校;比如医闹纠纷在媒体上报道比较多时,医科大学的分数线比较容易受影响)。

因此,要规避风险最重要的是多参考几年的历史数据,这样才能有一个最清晰的判断。


高考升学规划图图老师


平行志愿的实施,有效避免了高校招生过程中的“大小年”现象!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考研究,关注我,获得更多专业指导!


一、什么是“大小年”现象?

通俗说就是某些学校报考人数不稳定出现录取分数线起伏较大的现象。“大年”是指某高校在某省报考人数多出在该省的计划数很多倍,导致录取投档线被抬高了很多,称之为“大年”,反之称之为“小年”!

二、“大小年”出现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当年的一个同学,成绩很好,报了北师大,按照以往北师大的分数线,这个成绩很稳,但是当年恰逢北师大110年校庆,宣传很多,所以报考人数多了很多,结果导致落榜。



出去这些特殊原因,高校报考也符合“价值规律”: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高中品牌在那里,所以一般不会有严重的偏离,但是如果今年分数线高,明年报考人数可能会减少,从而导致分数线低于正常分数。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有很大的偶然性!

三、是否所有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

答案是否定的!比如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学校,录取计划很清楚,而且会第一时间去联系各省市状元,自然不会出现大小年!



四、平行志愿有效避免了大小年现象!

现在各省基本上都实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从往年情况看,绝大多数高校在第一次投档时,就都完成了招生计划,考生也达到了分尽其用的目的,有效避免了大小年现象,但不会杜绝!

我是“赢在高三”,关注我,助你赢在高三,赢在高考!


赢在高三




1.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大小年现象,打个比方,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由于今年报考北大的人比较多,超过了北大的招生计划,此时北大就会提高分数线,很多人没能上北大,但是下一年报考的时候由于前车之鉴,考生不敢再报考北大,此时北大招生计划招不满,所以分数线就会下降。造成大小年现象。



2.一般要想规避这个风险就需要这个院校这几年在本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大概找三年或四年的招生分数线就够了,比对这几年的情况,看看招生分数线有什么变化,除此之外,还要看招生人数变化,这样会更科学一点。



3.还有一些院校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就是刚刚升为一本的大学,打个比方,三峡大学在2016年的时候升为一本,当年在河南省的招生分数线是517,但是在2017年的时候是534,这就造成了大小年现象,好多学生会因此上不了这个大学,所以关注那些刚升为一本的大学,第一年都好上,但是第二年它的分数就会逐步上升。



总得来说,要归避这个风险,一定要多研究往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这样才能万无一失,尤其是一本线以上的最要注意。


萧才大用


随着各省市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院校志愿增加的越来越多,大部分省市院校志愿设置8个,基于每个人是错的机会越来越多,形成一个特点,进入的同一学校的最高分同学和最低分同学之间的分差越来越小,另外基于大数据的算法也在进步,所以大小年的问题已经基本不存在。最大的数据支持借助系统还会有自动防撞车系统,避免出现学生集中填报现象的方式,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避免大小年现象的作用。


王为愿



高考志愿指导王老师


理论上说现在平行志愿政策极大的规避了这个风险,每个省每个批次可填报学校数量还是比较多的,那么在定位时就要有一个合理的梯度,过于冒险风险太大,过于保守浪费分数,计划报考一所学校一定要参考至少近3年的数据,及当年的招生计划,这样可把大小年及其他填报风险尽可能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