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戰前德國的領土範圍和二戰後有什麼不同?

繽紛五月PQL


德國在二戰後不僅領土大幅縮水,還失去了精神傳承,國家精神被重塑。現在的德國,與之前的德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德國在戰爭中失去的土地)

德國的前身是查理曼帝國分裂出來的東法蘭克國。800年,查理曼與當時的基督教互相利用,基督教將西羅馬帝國的帝位給加冕給了加洛林家族的查理,史稱查理曼帝國。814年,查理死後,他的兒子不能鎮服3個孫子,在843年帝國分裂成東西法蘭克和中法蘭克三個國家。沒過多久,東西法蘭克合作吃掉了中法蘭克的北方領土。於是,東西法蘭克和中法蘭克分別發展成了德國、法國、意大利。

此時,皇帝的稱號都在加洛林家族中流轉,到911年,東法蘭克國的最後一個加洛林家族的皇帝去世後絕嗣了。皇位由康拉德一世短暫過渡,最後落在了德意志王國的薩克森王朝手中。薩克森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加冕,成為帝國。後來腓特烈一世在帝國的名字前面加上了“神聖”二字,就成了神聖羅馬帝國。

到了1806年,拿破崙逼迫哈布斯堡王朝的弗朗茨發佈退位聲明,因此神聖羅馬帝國短暫中斷。此為德意志第一帝國。

到了1815年後,經過了兼併後的各的德意志各邦國再次形成了邦聯性質的國家。此時存在有南北二雄:普魯士和奧地利。

1866年,普魯士王國的宰相俾斯麥連哄帶騙,將奧地利從北德意志同盟中踢掉了,在1871年,成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後來成立了魏瑪共和國,德國人在沉重的外債和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困苦不堪,納粹黨趁機上臺。納粹德國政權力圖破壞《凡爾賽和約》後的歐洲秩序,建立超過1914年疆界的大德意志國家,稱霸歐洲,以適應戰後德國壟斷資產階級“振興德國”的侵略野心。

1945年,德國發動的二戰再次失敗,德意志第三帝國也滅亡了。

由於德意志第二帝國和第三帝國的精神核心都是普魯士的軍國主義精神,在短短的半個世紀20年內將世界攪擾的腥風血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設置的國際軍事法庭宣佈自1947年2月,普魯士國家停止存在,以後再也不能聽到普魯士爵位的王公了。普魯士王國的核心,東普魯士,被割讓給了宿敵波蘭。俄羅斯的波羅的海飛地加里寧格勒是之前東普魯士的首都柯尼斯堡所在地。


(德國勢力的衰退)

德國從領土上被斬斷與普魯士王國的聯繫,精神上也被切斷與普魯士軍國主義的聯繫,雖然德國人還是那批人,但是德國連同肉體和精神,可謂國將不國了。

二戰後的德國為了取信歐洲,宣稱放棄對失去土地的主權的聲索,並在經濟好轉的時候主動賠償二戰時德國對各國所造成的戰爭傷害,逐漸贏得了世界的再次信任,成為歐盟德法雙軸之一。

德國在第二帝國時期,共擁有5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一戰中,失去了八分之一的土地,縮水為47萬平方公里,主要失去了西里西亞地帶,使得德國與東普魯士的陸地聯繫被切斷。這也造成了德國對波蘭的敵視,並在1939年9月發動了波蘭戰役。實際上德國國防軍在波蘭戰役中打得並不好,但是波蘭人發揮的更差。

1945年後,德國的領土再次縮水,只有35萬平方公里,也就是現在的德國領土面積,還被分成了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這次德國損失的領土面積主要是東普魯士和波美拉尼亞地區,大多數地區也是被波蘭獲得。俄羅斯、立陶宛也分了一點。

1990年,在得到了東西方世界的諒解後,東西德統一了,實際上是西德兼併了東德。當年的17萬兵力的東德人民軍統一後被裁撤掉只有7000人,很多人還面臨牢獄之災。這,不管怎麼說,都很難理解成平等的合併。


而知而行的歷史


從下圖來看,《凡爾賽和約》規定的疆域就是德國二戰前自己所有的領土。從1936年開始,德國通過戰爭方式取得了萊茵非軍事區、奧地利、蘇臺德地區、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區,這些領土構成了二戰前德國實際控制的領土。

二戰結束後,德國歸還了在此之前通過戰爭取得的領土,自己的祖興之地東普魯士也成了蘇聯的一部分,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地區成為波蘭的領土,從此德國不再是歐洲領土大國。

1、西里西亞州全部,勃蘭登堡州部分地區以及奧得河流域,但澤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領土成為波蘭領土。

2、東普魯士成為蘇聯領土,即現在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德國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喪失了大片領土,領土由60多萬平方公里變成現在的35萬平方公里。但是這依然不能阻擋德國成為歐洲經濟強國,2017年德國GDP是3.65萬億美元排在美國、中國和日本之後,位居世界第四。


銘蘇先生


希特勒發動二戰的其中一個驅動因素就是領土問題,德國在一戰失敗後,受《凡爾賽和約》的制裁,喪失了大片領土。希特勒的主要目的其中之一就是收回一戰失去的德國領土。我們先看看一戰前的德國領土。

這是統一之後的德意志帝國版圖,總面積大約61萬平方公里。

(一戰前的德國版圖)

一戰失敗後,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喪失了八分之一的領土,大概還有54萬平方公里。

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薩爾煤礦區由法國開採15年。

北石勒蘇益格劃給丹麥。

盧森堡獨立。

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

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

(1918-1937年的德國)

希特勒上臺後,開始一步步突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並開始慢慢擴張。在二戰正式打響之前,德國先後吞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這是二戰爆發前的德國版圖)

二戰德國戰敗後,根據《波茨坦協定》,蘇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德國分成了四塊。

阿爾薩斯和洛林再次被劃給了法國。

薩爾煤礦區獨立,後來1957年通過公投加入了當時的西德。

馬爾梅迪歐本地區歸還給了比利時。

東部就更慘了,東普魯士併入蘇聯,後來成了現在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東部邊界劃在奧得西尼斯河,以東的所有領土都給了波蘭。

南部的波西米亞劃給了捷克。

這麼一搞,原本德國起家的普魯士完全不在德國境內了,而居住在普魯士的德意志人都被驅逐了出去。

1949年,英美法三國佔領區合併,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而東部蘇聯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

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其領土只剩下35萬平方公里,比一戰前少了40%。


江蝶夢


單純回答你的問題,也不復雜,但是我覺得討論德國人的領土的時候,該從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說起。好幾百年之後,德國象中國周朝一樣,各封地公爵們自立為王,如較強大的奧地利公國。之後遭遇東北歐的宗教戰爭,使得公國們更加的獨立。再之後是拿破倫來了,徹底把德國分裂及支解為一個個小國,第一帝國滅亡。直至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俾斯麥任宰相),才再讓德國人重新統一,並且在普法戰爭中戰勝了強大的法國人,取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二塊德國人居住的土地。但丟失了奧地利及瑞士的德語區,此為第二帝國。一戰後,德國人戰敗,第二帝國土崩瓦解。阿爾薩斯和洛林又回到法國人手上。二佔前,利害了,希特勒哥哥的確算得上是個狂人,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及個人魅力下,竟然把所有德國周邊的德語區收回來,如捷克的蘇臺德區,波蘭走廊、丹麥南部、阿爾薩斯、洛林、奧地利……,二戰後,所有這些統統無條件退還。甚至東西德分裂。由於有分裂一詞,分裂後也就沒有德國(1990再統一)。所以你的問題,其實是沒有答案,因為二戰後不存在德國。抽象的可以稱呼西德為德國,你可以參照一下我說的二戰前,希哥拿到多少土地,二戰後減完再減去東德就是你想要的答案。


海條子


領土大為縮小,而且諸如精神文明傳承等逐漸消失不得不說是越瘋狂越快消亡也就是死的快,不作就不會死,曾經的日耳曼帝國德意志帝國強大一時不好好過日子結局悲催了吧,所以我們應該和平相處,都是地球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什麼三六九等!


夢福駒


查一查《世界歷史地圖集》或二戰結束前的世界地圖冊〈最常見,亞光版)。德國領土一戰後少了一大塊,二戰後丟得更多。包括東普魯士(蘇波平分)和奧得一一尼斯河以東地區(歸波)。比較起來,真太便宜倭寇了。


王祖蔭1


最大的分別,是失去東普魯士,這塊故土對他們的歷史記憶很重要。德意志第二帝國,就來自普魯士威廉家族,也就是一戰前的帝國政府,一戰戰敗後,德國持續混亂,到納粹上臺就積極備戰,發動了二次大戰,又再次戰敗,連故土也失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