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學會塗鴉以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智商情商,想象力和創造力

學會塗鴉以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智商情商,想象力和創造力

塗鴉一詞起源於唐朝盧仝說其兒子亂寫亂畫頑皮之行,後逐漸演變成了帶有時代色彩的藝術行為。塗鴉主要的介質為牆,但進入20世紀後期,塗鴉所創作的介質不只是牆了。到了21世紀,許多年輕人把塗鴉與時尚的嘻哈元素結合,向多元化發展。

從字面上解釋:塗(隨意的塗塗抹抹);鴉(泛指顏色)。“塗”和“鴉”加一起就成了隨意地塗抹色彩之意,比喻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多用作謙辭)。“尚欲勉強塗鴉,以求指教”。——《鏡花緣》

塗鴉也指藝術上的各種顏色交融,以抽象的感覺描繪出一種色彩的特殊風格。

我們經常在街頭看到各種有特色的塗鴉,這就是街頭塗鴉。



塗鴉還用於幼兒教育中,為兒童提供美術教育、創意、設計、表演視頻剪切;同時配合開展以繪畫設計為主題的親子課程、創意手工、小劇場等兒童早期教育活動。



我們經常看到,好多孩子從小就開始塗鴉了,不管會不會,他會拿著筆到處亂畫,學習塗鴉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

培養審美觀。


學會塗鴉以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智商情商,想象力和創造力

讓孩子自己動手,用畫筆在紙上或特定的塗鴉牆上留下童年的點點滴滴,記錄自己的世界,表達自己的思考和創意,積累到一定次數後,能自然地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與審美觀,他會在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去描摹自己的感覺,去審視與講述自己的作品。

發展想像力。

“塗鴉”是孩子進行想象、發展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不用給孩子太多塗鴉繪畫的“規則”,在剛開始的時候,讓他隨意地畫;到一定年齡後,就可以給很多題材,讓他選擇,他看到這些題材後,再加以引導,他會去思考、去建構、去想像,最終把自己想像的東西畫下來。經常這樣磨練,自然可以培養出很好的想像力。

我記得有的媽媽帶孩子出去旅遊的時候會給孩子帶上畫筆,讓他們在大自然中發揮想象力。

訓練觀察力


學會塗鴉以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智商情商,想象力和創造力

對於小孩來講,這個世界是很神秘、新鮮的,他會充滿好奇心,塗鴉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觀察的過程,孩子需要對要畫的對象進行觀察,加深瞭解,如:畫一條小魚,有眼睛,有尾巴……。有意識的指導孩子看幾次,然後畫。觀察力會不斷提高,當然要求不用過高。

鍛鍊孩子眼、腦、手協調,以及腦力活動。

孩子從記憶、比較、思考,再到決定要畫的事物,到實際去畫,最後還要用觀察來檢驗自己畫的是否恰當,這一系列的感知活動,都是不斷試探著完成的,需要動腦,而腦力活動越多,對智力是很有幫助的。


塗鴉的過程也是孩子眼、腦、手和諧調動,協調完成的。在大人眼裡看似簡單的“塗鴉”,對孩子來說是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過程,誰的訓練得當,誰就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提高自我表達能力

塗鴉也是寶寶內心世界的流露,當他們漸漸有了自我意識,會通過繪畫塗鴉來宣洩自己的情緒,表達對身邊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父母還可以通過塗鴉來與寶寶溝通。

孩子喜歡亂塗亂畫,但他們的畫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畫出來的東西只能是象徵性的。有時成人根本看不懂,通常要孩子用語言和動作來補充說明繪畫的內容。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和不斷練習,孩子的塗鴉會有一個“飛躍”,他們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或想象到的事物,通過畫畫表達出來。但是,由於他們的觀察能力、繪畫能力有限,表現手法也非常隨意,因此有時候他們所畫的圖畫,我們成人很難明白,這就需要父母用心去發現孩子作品的內涵。

無論我們是否能看懂孩子畫的意思,我們都要對孩子給予鼓勵,並和孩子好好溝通,讓他們把我們帶到他們畫的意境中去。

塗鴉對孩子的好處,對我們大人同樣適用,我們可以陪孩子一起學塗鴉,沒孩子的也可以像孩子一樣開始,而且我們可以通過塗鴉,在工作中發揮作用,比如記錄信息,比如整理歸納信息,提高記憶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學好以下這幾個基本的圖像字母表就可以開始操作了。


比如畫一棵樹,可以有這麼多畫法:


和孩子一起來塗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