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反复腹泻?有可能你已患有比肠炎更可怕的炎症性肠病!

反复腹泻?有可能你已患有比肠炎更可怕的炎症性肠病!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由于认识率低,患者中近半数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又该如何预防?

炎症性肠病比肠炎更可怕

炎症性肠病,英文简称为IBD,是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这是一类慢性病,目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有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目前,粗略估计全世界约有1000万人患病,这个数字仍在不断的上升中。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正在逐渐上升,且大多是十几到三四十岁的青年男女。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因为出现便中带有脓和血、便次增多、腹痛等前来看病,经肠镜等检查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开始可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直到出现明显的腹痛、腹部鼓包、肠子堵住、吃的东西排不出来甚至手术后才得以诊断。

沿海地区更易患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发现,但这类疾病是伴随工业革命、农村城镇化而出现并迅速增多的,最早报道于1859年的欧洲。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尤其在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患病人数近年迅速增长。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逐渐远离素食,从粗茶淡饭到大鱼大肉,抛弃了东方传统的低脂、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习惯,而逐渐西方化,高脂、高糖、高蛋白。殊不知,这些食物也是肠道那些“有害”细菌的最爱,它们好吃懒做,在这些食物的滋养下,挤走了对健康有益的正规军,肠道的炎症随之而来。

日常食物中食品添加剂(如各式乳化剂,常用于饮料、冰淇淋、烘培食品、巧克力等)的浓度很低,但长期食用可以在肠道内的集合淋巴结内聚集,同样引起菌群的改变,而菌群变化和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难发现,在人均食品乳化剂消耗大的国家,也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高的国家。

除了饮食、卫生条件等环境因素,也有遗传的因素,有5%的患者直系亲属(如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患有炎症性肠病。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索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免疫紊乱问题:推测是环境因素激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并引起它对自身消化道的攻击。

如何爱护消化道

爱护肠道要从爱护肠道菌群开始。预防炎症性肠病,预防很多与“吃”有关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要从爱护我们的肠道菌群开始。对健康有益的菌群喜欢 “两多两少加一低”的饮食结构,即多蔬果、多高纤、少调味、少加工、低油脂。

爱护肠道要从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开始。消化道受大脑司令的支配,精神紧张、焦虑、郁闷都会引起肠道的不适,甚至改变菌群的构成。稳定的情绪可以让我们的消化道充满快乐积极的细菌。

爱护肠道要从运动开始。规律的运动,健康的饮食结构、愉悦的情绪都是我们肠道中万亿有益细菌的最爱。

反复腹泻?有可能你已患有比肠炎更可怕的炎症性肠病!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反复腹泻?有可能你已患有比肠炎更可怕的炎症性肠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