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项羽为什么只重用范增而忽视其他人?

若那志


项羽账下人才众多,但,那都是项梁在世的时候,聚集起来的。就连张良和刘邦,这两个项羽的死对头,早期的时候也是跟着项梁混的。

项梁一死,项羽接过来了项家的大旗。

项羽打仗一把好手,但是,让他建设团队,那就有点为难他了。

大家都清楚,项羽是十分尊重范增的,他称范增为亚父。

亚父也就是干爹的意思。这个范增就是项梁为项羽留下来的智囊。项梁在世的时候都听范增的,项羽的政治水平不及项梁的十分之一,项梁应该这是知道的。

他死的时候,肯定有交代项羽,万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范增。这也就是范增之所以受项羽重视的原因。

刘邦在项梁死后,他就和项羽分道扬镳了。

当时项羽和刘邦都效力于楚怀王熊心,熊心就安排这两个人,分兵两路去灭秦。并且还立了一个怀王之约,那就是先到关中,灭秦者为关中王。

结果是项羽打了巨鹿之战,耽搁了时间,刘邦先到了关中。

虽说大秦子婴是向刘邦投降的,但是,秦军之所以投降是因为他们没有兵力了,所有的兵力不是在巨鹿被项羽给歼灭,就是投降项羽后,被项羽坑杀了。

刘邦想称关中王,项羽第一个不答应。

这就有了后来的鸿门宴,在鸿门宴上刘邦表示不敢和项羽争夺功劳,愿意听从项羽的调遣,项羽就放了刘邦一马。

至此,刘邦才有了和项羽争霸天下的机会。

项羽平定天下,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刘邦被封为了汉王。

要到巴蜀去上任,这时候跟随刘邦走的就有项羽手下的韩信。

韩信牛人一个吧,在垓下把项羽打败的就是他,可是当韩信这么一个牛叉的人,在项羽那里效力时,项羽却让他拿着一个长戟,为自己看大门。

项羽这么对待人才,也可能是他手下中能征善战者太多了。韩信这点能耐,他根本就没放在眼里。

韩信一不被重用就跑到了刘邦那里,项羽的大营中流失了第一个人才。

陈平也是起先跟随项梁,之后收编到项羽这里的。

比起韩信来陈平在项羽那里,就比韩信被重用的多了,项羽让他担任监军的高官,这个职位是可以和项羽坐在一个大帐里讨论军情的。

要说陈平这么受项羽重用,为什么他会去投靠实力不怎么样的刘邦呢?

还是因为鸿门宴,鸿门宴陈平是有参加的,当时他就是以项羽手下的高官就坐的。

但是,在鸿门宴的整个过程中,陈平看到了项羽把愚蠢表演的是淋漓尽致。他不但没把刘邦给杀了,还把给他告密的曹无伤给出卖给了刘邦。

陈平看了项羽的表现,脊梁骨都是冒冷汗的呀。在这里陈平似乎已看出,这个自傲自大的项羽是没救了,假以时日,以表演出身,处事圆滑的刘邦肯定会超过他的。

所以,陈平最后不惜被杀的代价,跑去了刘邦那里,追随刘邦去了。

再说英布,项羽旗下最厉害的一个人,也被项羽封为了九江王。

可是,在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后,他就不受项羽的调遣了,项羽想让他去齐地平叛田荣的叛乱,他借病不去,这时候项羽就想来亲自灭他了。

因为范增说服项羽,不要四处树敌了,否则必败无疑。就这项羽才打消了动英布的念想。英布也不是不知道项羽的厉害,正好,这时候刘邦派随何来劝说他叛变刘邦,英布刚开始不干,但是,最后搁不住随何为他分析,随何把天下大势这一分析,他就跑到了刘邦的阵营了,彻底的叛变了项羽。

虽说英布这么一个最厉害的武将走了,但是项羽帐中的猛将还是有几个的,比如,钟离眛,季布,龙且等人。

这几个对项羽是死心塌地的,他们为项羽立下了赫赫战功,项羽却没有给他们相应的赏赐,至少没有把他们分为王。项羽不分他们为王就算了,他竟然因为陈平使的反间计,而猜疑他们。、

因为猜疑他们,项羽在使用他们的时候,由于缚手缚脚,所以他们的配合达不到最大的发挥,这就阻碍了军队战斗了的爆发。将帅失和,是行兵打仗中最大的忌讳呀。

虽说范增是项羽最器重的一个人才,但是,因为项羽的愚蠢,陈平的反间计的奏效。项羽连一心忠于他的范增都开始怀疑了。

范增知道自己被怀疑后,就开始找项羽辞职,他临走前告诉项羽,天下大势,君王你就好自为之吧。范增就这样带着遗憾走了,他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范增一走,项羽彻底的变成了无头的苍蝇,被刘邦从南北战场来回吊着打。没有了智囊的出谋划策,项羽的败局最终也显露了出来。

结果是项羽被刘邦拿下,于乌江而自刎。本来手中握有好牌,就这样被项羽打烂了。


史学达人


不不不,项羽并非只重用范增一人,在项羽帐下得到重用之人,也是大把,只不过最终的胜利者是汉非楚,曾经被项羽重用过的人,大多没有机会在史书上留下浓重一笔。

  • 项羽阵营中最受重用的一批人:诸项。

据记载,原在项羽帐下效力的陈平归汉后,直接被刘邦拜为参乘,管理护军。刘邦帐下其他人见陈平新来乍到就获得这么重要的官职,非常不满,但他们的不满反而激起了刘邦更加重用陈平的决心。

彭城兵败后,周勃、灌婴等人搜集了一些有关陈平的流言,并把流言呈报给刘邦。流言的主要内容是陈平盗嫂受金,所谓盗嫂,就是跟嫂子有不正当关系,所谓受金,就是受贿。

刘邦看了报告后,把陈平叫来,详细地询问了一下具体情况,在这次谈话中,陈平谈到了自己为何先从魏王豹处离开,后又从项羽处离开。陈平说自己在楚营根本就没机会得到重用,因为项羽用人的原则是这样的:

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这句话透露出的另一个信息点是:在楚营中,只要能跟项羽攀上亲戚,就能得到重用。但因为史料的缺乏,我们只能找到被重用的诸项名单,却找不到被重用的外戚名单了。

被重用的逐项大致包括:项伯、项庄、项声、项他、项悍、项冠等。

  • 项羽阵营中受到重用的另一批人:革命元老。

同样是在陈平的传记中,司马迁详细记录了陈平对楚营使用反间计的情况。

据记载,陈平的反间计先从钟离眜等大将下手,在楚营中散步谣言,谣言称,钟离眜等大将,劳苦功高,但却不得裂土封王,因而已经暗地里投靠了愿意裂土封王的汉王。

在项羽听闻谣言后,派亲信使者到汉营中探探情况,陈平又借机离间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项羽果然中计,开始怀疑范增。范增老羞成怒,辞官归彭城,在回彭城的路上,范增生背疮,死掉了。

从这一段细节中,我们能够发现,除了范增以外,还有一大批劳苦功高的大将,也受到了重用。从《史记》的有关记载中,我们能够列出一份短短的名单:龙且、季布、钟离眜、周殷等。

其实,除了这两批人,还有一批诸侯王,也是受到了重视的,但这批诸侯王因为有自己的封地,跟项羽的关系并没有多亲近,他们甚至会在关键时刻宣布中立或帮助刘邦。

先后受到项羽重视的诸侯王包括:英布、章邯、董翳、司马欣、张耳、魏豹、彭越、臧荼、司马卬、吴芮等。

总之,项羽的西楚,是一个持续了五年的政权,也有着比较完善的用人机制,这套用人机制和秦灭六国前的用人机制比较相似,主要靠血缘和资历。

诸项有血缘,范增等人有资历,陈平、韩信等人虽有才华,但没资历,所以爬不上去,因此,陈平、韩信都跑到了用人不拘一格的汉营去了。

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我是金戈,如果你觉得我这篇回答有那么一丝道理,请给我点个赞!如果你希望继续看到我的回答,请在点击上方的关注按钮或在微信上搜索“jin_sg”关注我的公众号。


遥望燕园


范增先跟项梁后随项羽,属于元老级人物,所以项羽尊其为“亚父”。但关系的远近并不代表人事的重用,项羽主意正,范增脾气倔,二人性格冲突很难达成默契。从几次配合来看,项羽对范增的态度基本是这样的:意见重叠时听,交集时不听,也就是不听。更谈不上重用。


杀宋义是项羽的主意,没和范增商量。杀义帝更不可能商量了,立义帝可是范增的政治谋划。至于烧咸阳、杀子婴的大手笔,也与范增肯定刘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的政治理念相悖,不用说也没商量——或者没听。最典型的是鸿门宴。鸿门宴前项羽是想对付刘邦的,跟范增意见一致。后来项伯插了一杠子,连夜认了刘邦这个亲家,回来让侄儿“善遇之”,于是“项王许诺”,又改了主意。改主意不怕改主意,你倒是和范老先生知会一声啊,那边还心潮澎湃地磨刀霍霍呢。不说不解释,搞得范增上蹿下跳地摸不着头脑。


离间计那次也是,项羽把刘邦困在荥阳,切断了粮草,占据军事主动。这时刘邦提出割地求和,“项王欲听之”,而范增坚决主战。二人意见相左,项羽暂时妥协继续攻城,但一边打还一边派使者过去——使者并非打探离间计虚实的,这点我在上篇问答中已有说明,显然思想摇摆不定,倾向和谈。最后项羽到底没听范增的,失去了一次消灭刘邦的大好机会。

《史记》中明确记载项羽听范增的只有一次——或许还有漏载,但起码说明不重要,就是戏下封侯时,关于刘邦的安置问题。二人思想非常难得地重合,展开地图比划一番,最后打了个擦边球,把刘邦分配到汉中、巴蜀一带。但这个本身也是项羽的意思,他对刘邦占关中一直存有戒心,又怕负约让人说三道四甚至反叛。俩人想一块去了。

项羽专横,但并不完全独断。他也会和人商量,比如答应章邯和谈前,曾“召军吏谋”;坑杀20万降卒时,也曾“召黥布、蒲将军计”;甚至打不下陈留想撤退时,还跟刘邦“相与谋”;项伯虽被刘邦利用不断上演无间道,但他的意见项羽是听了的。至于不重用韩信、陈平,倒不能完全怪项羽。韩信其时尚未崭露头角,他后来投奔刘邦一开始不也没受重视嘛,还差点丢了小命。陈平喜欢耍小聪明,跟项羽不是一路,不重用也不奇怪。


路卫兵


关于项羽为什么只重用范增而忽视其他人,这得先从范增是如何进入项氏团队说起。

前209年,项梁项羽叔侄在会稽郡杀死郡守殷通,起义举事。随后,项梁带领他的八千江东义士,一路向西,过丹徒(今镇江),涉长江,一路攻至下邳,不但没遇什么阻力,人马还迅速壮大到六七万人。

前208年,项梁义军到薛城(今安徽微山),得到了陈胜死亡的确切消息,而且吴广也先于陈胜被人杀死,如此一来,项氏集团就成了当前实力最强的一支义军。为此,项梁便召集部下和刘邦一帮人,开了一个战略调整的薛城会议。在会上,项梁说:“如今张楚王陈胜已经死亡,楚国不能一日无主,大家看看有什么好人选推选为楚王?”大家一听,将领们顺水推舟地说,论资历和威望,当今英雄,唯梁将军您堪当此任,建议立项梁为楚王。这也符合项梁本人内心的意愿,舍我其谁?

就在未决之时,卫士来报,有人求见。随即进来一位苍颜白发的老头子,范增。范增是居鄛(今安徽巢湖)人,年过七十,能谋善断,才干过人。秦朝暴政,范增安居于乡里,不问世事。陈胜起义后,群雄逐鹿,他打听到项氏叔侄英名神武,战绩辉煌,如今打到薛城,处于战略关键时刻,就毛遂自荐,前来相投,也是老当益壮,志在千里。

项梁问范增有何见教,范增便将自己介绍一番,表达不甘埋没于草野要辅佐项梁建功立业的决心。项梁顺势说,先生来得正好,如今张楚王已死,天下不能一日无主,大家正议立楚王,先生如何看?

范增说,其实,老朽正为此事来,陈胜既非名门,又非望族,更无驾驭之才,骤然称王,迟早会失败的。自秦灭六国,楚地哀鸿遍野,楚人对秦恨之入骨,南公曾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起义,不立楚国王室后裔,却妄自尊大,自立称王,这是他兵败身死的原因。今将军举事江东,向醵攻秦,一路势如破竹,天下豪杰,纷纷来投,为什么?这是因为将军乃楚国将门之后,大家希望随将军灭秦复楚。如今要立楚王,必须立楚王后裔,这才能顺时势,得人心,灭秦才有希望。

范增的话,极合时势,也极有远见。项梁便依范增之议,立了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为楚王,也号为楚怀王,以盱眙为都。

范增成为项氏团队以后,铁心跟了项羽叔侄,几乎没有动摇过。而对于项羽来说,范增是叔叔交给他的一个重要谋臣,项梁对范增尊敬有加,从谏如流,这种态度影响了项羽,他对范增自然信赖甚至依赖,只是在偶尔使性子或追求他自己认可的处事方式时,才会置范增的建议于不顾。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项羽不太用新人,喜欢旧人,这也是那些来投奔他的那些人后来又纷纷投奔刘邦的原因,而这一点,更显得他对范增的倚重。


帝国的脸谱


刘邦手下谋士特别多,大家可以掰着指头算算,张良,陈平,萧何,这是一流的;二流的如郦食其之类就不说了。还有那些草根、草民。反过来看项羽,项羽手下谋士有谁?大家只知道一个,“年七十,好奇计”的范增。所以可以说,刘邦手下人才济济,项羽手下人才寥寥。且不说武将,单看文臣谋士,项羽手下基本无人。

为什么项羽手下没有谋士,只有一个范增?这和项羽的不善用于用人有直接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鼠目寸光。项羽的鼠目寸光主要体现在眼光不高,眼界不高,看问题看事情只看到表面,而看不到实质,这个最主要体现在误封天下,没有论功行赏上。

比如说对田荣的误封,对彭越的失封,对陈馀的错封导致田荣、彭越、陈馀联手叛楚,客观上帮了刘邦。

第二、狂妄自大。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之后,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项羽一连做了三件事,一是把投降的秦王子婴给杀了;二是放了一把火,把秦王的咸阳宫烧了;三是将秦咸阳宫的珍宝、美女全部带走了。

据史书记载,咸阳宫这一把火整整烧了三个多月,整个宫殿全部烧成了灰烬,然后项羽准备东归了。项羽自己西楚国的国都是在彭城,就是今天江苏的徐州;烧了秦王的咸阳宫后,从陕西返回自己的都城时,还把劝说他的书生丢进油锅榨油去了。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项羽这个人非常自尊,你稍微伤了他的自尊,他绝不会放过你。如此唯我独尊、狂妄自大,谁还敢给项羽提意见啊?

第三、刚愎自用。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成就他的事业,也可以损伤他的事业。项羽的性格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过于自信,刚愎自用。

拿我们今天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项羽这个人的主意太大,主意太大就是他的主观性太强了。他不需要谋士,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主。在鸿门宴上,决定第二天消灭刘邦的是谁?项羽。决定撤销第二天军事行动的是谁?项羽。他和谁商量过?没有。他召集过会议吗?没有。他和他最信任的范增商量过吗?还是没有。所以项羽不要谋士。

后来项羽因为怀疑范增,竟然不听范增的建议。范增勃然大怒,请求告老还乡。项羽竟然也答应了,于是范增离开了项羽。项羽如此轻信,使他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谋士范增。范增临走时说:大王好自为之,天下的大局已定了(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结果,项羽的刚愎自用,使他失去了范增,还失去了一大批可以为他出谋划策的人。

项羽和后来最像他的山寨版木曾义仲都一个毛病,严重的用人不当,早期亲自作战时期用人还算凑合,麾下有实才的人从攻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期成为集团首领就开始犯浑,明明手头有人可用就是不重用,最终,占尽优势的霸王项羽败给了汉王刘邦。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一,项羽太过自负太过相信自己,而对他人的联系置之不理,让追随他的人感到失望

二,项羽并不像一位雄才大略的雄主而像一位将军,试问一位将军会重用另一位将军吗?

三,天下间的有识之士早已对大一统思想认可,而项羽主张恢复到春秋战国那种分封时代,倒行逆施终不得民心!

三,项羽太过重视感情,此为英雄,而非枭雄!


漠北烟花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头条号/睁眼看西安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和群臣探讨为什么自己能取得天下时,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禽也”。足见范增对于项羽的重要性,不亚于张良对刘邦。只是后来项羽中了刘邦的反间计,导致范增项羽失和。

【影视剧《鸿门宴》霸王项羽剧照】

那么项羽为何重用范增,不中用其他人呢?

1.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

根据《史记》记载,范增是项羽的亚父,范增和项羽的关系是那种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关系。七十多岁的范增时刻维护项羽的利益,把项羽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爱护和关心。项羽的很多决策应该和范增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很多决策和计谋就是范增出的。然而,陈平仅仅使用了一个并不高明的反间计,就把范增给拉下水了。鸿门宴上项羽放走刘邦后,范增离开项羽,是他主动提出的,还真不是人家项羽撵他走的,更没有逼他走。范增离开项羽,他去的地方是彭城,而不是自己的老家。这也许说明范增给项羽留后路去了,说实在的,范增对项羽也真是忠心耿耿。

【影视剧《鸿门宴》谋士范增剧照】

2.项羽一介武夫,有勇无谋!

项羽可以说是一个将才,而不是一位帅才。自己冲锋陷阵还可以,但刚愎自用,不会用人。起初手下战将如云,但是许多人最后投降了刘邦。 手下项伯通敌、失掉韩信、周殷反水、武涉失职、龙且败亡、都和项羽的性格和指挥有关系。堂堂霸王并没有做到“用人不疑、疑人还用”的境界。

【影视剧《鸿门宴》大将龙且剧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