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相声界拿家人开玩笑?

滑稽角色


看了几位答主的回答,回答的并不准确。相声界拿捧哏的,或是相声界的同行,或是演艺圈的朋友开玩笑,那叫砸挂。但是拿相声界家人开玩笑更多的应该叫伦理哏。


砸挂和伦理哏是有很大区别的。砸挂是相声演员之间彼此戏谑取笑的一种手段,是相声艺术的一种表演手段,相声演员生活中相互“砸挂”的事比比皆是。但是砸挂也有很多忌讳,比如:
一、与自己关系有隔阂者忌。否则容易误以为故意中伤(参考汪洋起诉郭德纲)。二、对观众不易“醒攒儿”(明白、理解)的敏感问题忌。否则容易在观众心目中以假为真,给对方造成伤害。三、对于在观众中也普遍存在的敏感问题忌。否则容易误以为是指桑骂槐,引起观众不满。 四、对长者忌。对于同场的长辈“砸挂”宜掌握好分寸。避免失尊伤雅。

而伦理哏是指相声中从伦理角度(如父/子、妻/儿)找笑料的一种手法,内容有时候会与荤口有所交叉,但是荤口是侧重于描述,而伦理哏往往是以占便宜为包袱的重点。荤口和伦理哏在解放初期,都被以侯宝林大师为首的相声改革小组摒弃了。但是伦理哏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全是糟粕。

伦理哏其实是发掘人本能爱占便宜的猥琐心态,带有市井文化色彩。或者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心态。最可乐的包袱,往往都是挖掘卑微人性而不是挖掘高尚情操,这也是歌颂型相声无论怎么使用技巧也不可乐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郭德纲于谦的相声更多的使用伦理哏,于谦的父亲有很多称号,谦嫂,谦哥的儿子,都经常是郭德纲相声的主角。郭德纲的相声作品很多都是伦理哏贯穿始终的段子。但是郭德纲这些相声段子,只是用伦理哏做铺垫,不能一律视为三俗,当成糟粕。

下边举一个马三立大师运用伦理哏的例子,您会发现,伦理哏并不污,运用的好一样可乐。

曾经单弦名家张伯扬有一回给马三立砸了个卦。他唱完《武松打虎》现挂了一句:我唱完,武大郎就上场。下一场正是马三立,这不是绕着弯儿说马爷是武大郎么? 谁知三爷不慌不忙地说:前些日子,他(张伯扬)嗓子哑了,不出音儿,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药铺有清音丸,粒儿又小,又不苦,专治嗓子,声音哑、咽喉疼都治,一盒六粒,一次吃下去,少了不管事。你买两盒,连吃两天,每天吃六粒,保证药到病除……他回去按我说的办,嗓子好了,特地来谢谢我。刚过两天,他父亲嗓子又哑了,虽然不是艺人,不上台唱曲儿,也得治呀,他又来请教我,这回我告诉他:也得吃清音丸,不过你父亲岁数大了,吃多了不行,你可得记住:你吃六粒,你爸爸是三粒(立),记住了吗?……张伯扬那时岁数小啊,怕忘了,一路上就叨叨这点儿事:我六粒,我爸爸三粒(三立)!我六粒,我爸爸三粒(三立)!我六粒,我爸爸三粒(三立)……


靖逸轩主


相声拿家人开玩笑,也是一种表演方法。

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里面有一些经常拿于谦的家人开玩笑的段子,有一点市井的文化的味道,但是能逗观众开心。

这其实并不是完全的俗,只是相声其中的一种表演方法之一,可以叫做“砸挂”或者“伦理哏”。

郭德纲是逗哏的,所以他要想办法让老百姓开心,就会不断创作新段子,各种各样的段子都有,然而最能让人开心的就是这种伦理哏了。

郭德纲曾经说过,他的成功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他自己,其他的都主要来自于谦的家人,因为他经常拿于谦的家人开玩笑。

千金难买一笑,老百姓看相声主要就是为了开心,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很多人很久都难得笑一下,看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总能让他们开心大笑,这一点还是挺好的。

而且往往就是这种有市井文化的接地气的段子才能让人开心,所以郭德纲的相声里面经常有这种伦理哏。

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郭德纲的相声被称为“非主流相声”,与主流界的高雅相声格格不入,姜昆他们很久以前就开始抵制郭德纲了,说他的相声有三俗,低俗、媚俗、庸俗,还呼吁相声界同行发起倡议书,坚决抵制低俗相声。


姜昆所说的高雅的相声,都是在特定的场合表演给某些人看的,都是歌颂歌功颂德型的,完全脱离了老百姓,并不受欢迎,而且也没有笑点。

而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相声却很接地气,能博观众一笑,所以很受欢迎。

德云社现在越来越火了,前两天郭德纲和于谦带着德云社去国外演出了,场场爆满,现在还去海上演出,也是场场爆满,观众的口碑和掌声才是最好的证明。

相声本来就是基于民众的民间艺术,只要能逗人开心就好了,可以雅俗共赏。

总之,相声界拿家人开玩笑,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R娱记


郭德纲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后台见到老艺术家,所有人都必须客客气气。可是到了台上,该怎么说还是要怎么说。

这应该也是传统相声行业对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的一种约定俗成。

毕竟主流相声圈这么多年来一直没认同郭德纲。所以我说是应该。

其实无论相声演员在台上说什么,代表的都是台上的人物。拿德云社来说,德云社的烧饼最喜欢拿郭德纲开玩笑,岳云鹏也喜欢说郭麒麟是于谦的儿子,甚至有几次郭麒麟自己都称呼自己为于麒麟。但那只是台上而已,台下郭德纲依然是班主,郭麒麟依然是少班主。德云社依然排辈分。台上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观众笑使的一个包袱而已。一切都不是真的。也就是所谓的伦理砸挂。


而且相声这个东西吧,他本来就不是什么高雅艺术。

相声本身来源于市井,最开始就是和天桥上和卖大力丸,胸口碎大石的那些玩意在一起表演,只是中国国粹流失,前几年才勉强把相声算进了艺术。


至于他们说自己家人和搭档家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你觉得不说自己家人说谁比较合适?

观众?【我是你衣食父母谢谢。】

还拿德云社来说,就拿我本人来说,德云社在川渝地区的商演我都听,票价还是有点小贵,他拿我砸挂他咋不上天。我是花钱去挨嘲讽的?

还是说其他明星?我记得有一期岳云鹏拿蔡琴砸挂。。可是被喷到好多年没说那个段子了。。

所以想来想去,只有拿自己和搭档的家人砸挂了

毕竟于老爷子不可能真的来砍郭德纲。


还有一点,就是相声演员所有的玩笑,都还是很有分寸的。

毕竟我这个德云社十级半个脑残粉听了这么多年,很少听见非常过火的玩笑。大都是调侃一下你爸爸怎么怎么样 你儿子长得像我,点到为止,这就完了,所以一般的搭档也都能接受。


舞台上的事情别当真,京剧舞台上还有演小生的父亲给演老生的儿子磕头这种事情。如果非要当真了来算,这个儿子不被喷废才怪。




蜀中过思


微小憩很喜欢听相声,尤其是喜欢听德云社的相声,其实为什么拿家人开玩笑,在郭德纲老师和于谦老师老师的相声中,他已经有回答过这个问题。在相声中,其实这些都是设定好的情节。相声本来就是一个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才让广大的听众喜爱的,那为什么要拿家人来开玩笑呢?


为了通谷易懂

相声不比小品、电影或其他的艺术形式,像小品会化妆,也会有道具、有场景等辅助工具帮忙,能很快的把观众带进故事中。但相声不一样,全凭相声演员的一张嘴,要通过自己组织的语言很巧妙的将观众带到故事当中,观众进入到故事当中了,才能一个一个抖包袱。

假如相声演员不拿自己或者搭档开玩笑,相声演员在台上告诉你,这个事情是发生在XXX省XX市XX县XX镇XX村XX路XX号的XXX家,这样的铺垫一点都不形象,同时还会把观众的思绪带跑了,根本进入不到相声设定好的场景里来,而且特别地不形象,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个人是谁,长什么样。

那不说其他地方的,能不能拿观众来开玩笑?当然不能呀,你想想,相声演员在台上说相声的时候说这个事情就是坐在XX排XX号穿着XX色的衣服的人,他媳妇说我的体力不如从前了。相信这个时候一个茶碗就砸到头上了。

场外和场内都不能说,那么只能拿相声演员自身来开玩笑了,听郭德纲相声的人会发现,郭德纲经常在相声里调侃搭档于谦的父亲,比如在相声里面郭老师说:于谦的父亲郭老爷子。简单的一句话就能逗笑观众,为什么呢?除了这句话本来给你带来的乐子,再加上观众能直接看到于谦,他直接在你的视线之中,让观众很有直观感,很形象能够一下子代入到情境中,再加上于老师一捧时的形态,就会让你乐上加乐了。

所以相声演员拿自己搭档的家人来开玩笑,这种"伦理"范围是观众愿意接受的,就像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知道这两口睡一被窝是假的,知道一个机关枪扫死一片的人是假的,为什么我们要纠结相声里面这些包袱呢?


情境需要

正所谓"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郭德纲的徒弟们可没少拿他的身高和长相来砸挂,郭德纲气得跳起来,打得我的膝盖疼死了,相信观众听到这句话时,笑出了猪叫声吧。相声就是一个表演的形式,他里面涉及的都是假的,就像前面说的,你知道电视、电影是演出来的,为什么到相声这里你非得说他是真的?

在郭德纲的相声中,还特地解释过这个事情,郭德纲说:“有人说我老欺负于老师,老说于老师的父亲。其实那都是假的,都是编的。看电视剧,里面杀人了,大家都知道那是假的,怎么听相声就觉得那是真的呢?这都是为了博观众一乐,是为了艺术。再说了,人家本家儿都没说什么,你们起什么哄啊?不信咱们问问于老师,于老师,我说你父亲你乐意吗?”于谦一愣,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能说:“乐意!”台下观众一片哄笑。

看吧,人家本家都没说什么,观众还操什么心?正如在郭德纲相声里说的那样,有些人说听完他的相声都变得三俗了,其实你来的时候就是那个货色。


微憩,让你职场升职加薪更容易。

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留言讨论,让你我相互进步;关注我,让你我不断成长!

微憩,让你灵魂不再荒芜!


微憩


相声的风格就是拿人一乐,说之前是和对方通过气的,要不然你以为抽烟烫头的那位是好欺负的?就算你是郭德纲也不行!



当然郭德纲也不可能是那么不知轻重的人,那么大的腕也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这些基本的不可能不懂的。



相声讲究的是三分捧七分逗,叫尺寸。尺寸不对,多好的包袱都能给弄糊了。有个好捧哏,就不用怕自己尺寸不对,有他拽着你呢。一有翻车苗头,他能给你拉回来,这样才能保证包袱有效。

(看下图,这两人像不像两口子?)

相声还算好的。个人感觉某三省那什么几人转那风格才是真正的俗,拿年纪大和残疾人都开涮多少回了?


电影基本法


相声演员在台上拿家人开玩笑,行话叫砸挂。砸挂,多数时候是拿同台演员或者相声同行开玩笑,拿家人开玩笑的也有,但不是很多,唯独郭德纲喜欢这么干。其实,也不是他喜欢拿于谦家人开玩笑,而是他拿同行开玩笑差点成了被告。我说的是郭德纲砸挂汪洋这件事,爱听相声的几乎人人皆知,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既然说到砸挂,下面我说两个很多人没听说过的故事。

1、侯耀文是郭德纲的师父。他跟石富宽合说那段《猜灯谜》时,石富宽反客为主,拿侯家的家人砸挂。石富宽问侯耀文:“孙悟空在兴安岭站岗,打一人名。”侯耀文说不知道,石富宽亮出答案——侯宝林。石富宽再问:“孙悟空买冰鞋,打一人名。”侯耀文还说不知道,答案是侯耀华。石富宽又问:“孙悟空买鼻烟,打一人名。”侯耀文继续说不知道。答案是侯耀文。侯耀文没生气,侯耀华也没生气。当时侯宝林还健在,他也没生气。

2、在常宝霆雕塑落成仪式的晚会上,师胜杰和石富宽合说《山东二黄》。在前面的垫话里,师胜杰说他去天津看望杨少华,可杨少华没在家,在公园里遛弯。师胜杰就去公园找杨少华。进了公园,他见杨少华跟一老太太在一起,就悄悄地走过去,偷听他俩聊天。杨少华对那老太太说:“回去吧,天冷了。”老太太说:“不回,一回去,死老头就不让我出来了。”杨少华当时就在后台,他也没生气。

砸挂是相声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砸挂的同行不但不会生气,反而觉得这是瞧得起他,在捧他。不过,我不主张拿捧哏或逗哏演员家人开玩笑,毕竟从艺的不是他们,不该让他们受这份委屈。当然,如果演员的家人本身也是相声演员,则另当别论。

我是萧陶。写相声故事,说相声人物,回答相声问题,评论相声热点话题。关注不迷路。


萧陶


拿谁开玩笑都没有问题。

问题是开什么玩笑。

为什么要拿家人开玩笑?为了真实感,也是因为有些包袱用别人不合适。

比如冯巩小品里,有时候就拿潘长江开涮。这些都没有关系。

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开玩笑的。开玩笑就是低级趣味。比如男女关系,违法活动,个人隐私等等。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老郭在一个相声里说过这个问题。一,电影里都知道假的,为什么非得到相声里就变成真的了呢?二,这只是个技巧问题,就是为了把观众快速带入他们所想描述的那种环境当中,否则的话,光听描述就得半天,观众会听烦的,包袱有时就会这一描述失去原来的味道,包袱不响了,相声还有什么意义。


沙中土大溪水


这种事,在相声行当里叫“砸卦”,我觉得也无可厚非,只要是舞台上表演,观众也不会当真,只要不是特别低俗的,我觉得也能接受,当然也有部分不能接受这个的伪相声演员!相声行当相互挤兑时有发生,真的勾心斗角'的层出不穷,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地位在作怪,多拿好作品,多让观众接受这是根本,相声本来就是取悦于观众,四平八稳,严肃起来那就不叫相声了!


布克查琴


看了几个答主的回答,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首先相声是纯草根文化,拿别人砸挂会被骂或者被打(现在会被起诉,郭德纲拿汪洋砸挂不是被起诉了吗?)

娱记为什么总是被打就是因为总是把别人的事拿出来说,而相声只能说自己团队的或者搭档(以前还会砸同行)说别人风险大!这个问题郭德纲最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