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说“袁大头90%以上都是现代人用真银子仿制的,检测时比真的还真”,是真的吗?

光伏配电箱bossread


你好,这个问题提的不错,袁大头的确是有很多现代人用真银仿制的。

至于说检测的时候比真的还真,我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你是说检测的银含量更纯?这个倒是的确有可能。因为老袁大头含银是89%,并不是纯银。现代人制作的银元可以比老袁大头含银量更高,但不可能比老银元更真吧。因为真的就是老的,新仿就是再纯,也是仿品。

其实在袁大头银元,在2005年左右的时候,价格还是在五六十元,市场比较低迷,很多人甚至都拿银元去融化打制首饰。

那个时候,市场上虽然也有假银元,但基本上都是钢、铜、或者其他合金所制。用真银这种贵金属制作的假银元还很少,大部分出现在一些稀有的名贵银元上。



我是在一个小城市做古玩,很多新生事物都接触的比较迟。第一次见纯银制作的假银元,好像是在2008年,有两个外地朋友来批发。拿出货来真是让大吃一惊,因为以前从没见过,没见过居然还有仿制的这么好的银元。那时候老袁大头行情是两百多块。真银高仿人家只卖80块,而且品种齐全,还有站洋,龙洋、帆船等等。最吸引人的是做的跟老银元几乎一样,难以辨认。

当然,以前观念是停留在鉴别银元就认是不是银制的。从真银假币出来以后,光看材质是无法分辨银元的新老了,所以慢慢又研究银元的其他特征。例如老货和新货齿边不同、内齿是否规格,嘉禾图案立体感不强、袁像脸颊立体感不同、包浆、锈色等等这些区别。

总之,现代人仿制的银元,无论仿的再好,也肯定是与老银元有区别的。仔细看,玩的多了,揣摩的多了自然是能看出来的。

并且老银元的历史和收藏价值,是现代仿品无比拟的。


所以真正玩银元的,还是苦练眼力,收藏老货吧,如果你只是随意把玩,或者用来打造银制饰品,那就随意吧。

祝您收藏愉快!!!


垚林收藏


你好,这话有一半对,有一半不对。现在的高仿银币完全是按照老配方来的,没有达到90%,从成色上是无法区分的。你光是从金属成分和比例去检测,当然是做无用功。所以辨别真假银元从成色、重量、尺寸甚至听声音,都无法去分辨。
&某宝上的真银假币


目前的银元造假用机器去辨识根本就毫无作用,也许十年前造假没用银子或者银子含量不高,可以用机器检测出金属比例不同于真银元,从而达到分辨的目的。但是今天,基本上都是真银假币,没必要去纠结是不是银的,也不要用老办法去分辨真假,那只会让你买更多的假货。


&这种高仿,配方就是老配方,
和老银元金属成分一样。

目前的真银假币因为不再使用以前的翻沙法或者是手工制模,而是采用十分先领的电脑扫描制版,制作出来的银元可以达到跟真银元丝毫不差。但是这样做出来的成品还是有缺陷的,比如电脑制版由于复制样币上的光线阴影会使得电脑判断错误,让复制出来的成品显得字口比较深,而且呆板生硬。


&高仿银元的介绍,注意箭头指的三个指标,完全没问题。

另外就是现在的只是突破制模技术和配方,能做出跟老银元一样的含银量和看起来十分惟妙惟肖的图文,但是锈色和包浆却是任何造假都无法做到跟自然一模一样,毕竟自然形成的锈色包浆是无法用化学方法加速氧化做到的,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仿品的锈色包浆不自然,银元目前做不出贴骨锈。

自然磨损也是现在假银元还在突破的技术,如何把刚做出来的银元的磨损做得像是经过长期磨损的自然状态也是一大难题,以前基本上用人工打磨,或者装在随身粗布口袋里几年,现在也是统一进球磨机里打磨,尽管如此,也是难以达到自然磨损的效果。
&假银元的磨损状态

总之,判断银元真伪不能仅仅纠结是不是银的,现在银子才五块钱一克,造假的也舍得用,还能卖个真品的价格,何乐而不为?银元必须的看锈色,看磨损,看老银色等多方面去综合判断,银元鉴定器什么的都是只是针对银元的某一个特征,十分不科学。我头条文章里有比较详细的介绍银元的辩伪方法,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本人头条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风云说收藏


一、鉴别真假银元之银质辨伪

辨别银元的真假,首先从辨识银质的真假说起。银原子序数47,元素符号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银光泽柔和,润白色。银的成色越高其泽度越白,真银元清洗后雪白照人。银元硬度低,两块银元相叠摩擦,有油润感,听不到金属磕碰声音(外国银币或凸凹不平的银币除外)。

假银元或钢铁做胚、或铜铅做胚、或铝锡做胚,或金属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无光泽。假银元用火烧后便“丑态”百出,有断裂的、变形的、散化的,真银元火烧不变形、不变音,清洗后雪白有亮光。假银元清洗后泛黄、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别银质是收藏银元的前提。

二、鉴别真假银元之听音辨伪

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卡银元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银元中部,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韵柔和的是真银元。声音尖高的是钢铁做胚假币,声音嘶哑的是铜锡合金做胚假币,声音沉闷的是“银包铜夹馅”假币,无声的是金属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币。

过去传统的鉴定银元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掐住银元中心,用力猛吹,能听到轻微韵音的是真银元,无韵音的是假银元。这种方法一是要听力好,二是切忌手指与银元接触面过大,三是要猛吹快听。听音辨伪是识别银元的基础。

三、鉴别真假银元之包浆辨伪

传世银元表面有一层氧化银,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包浆主要有浅黑色、浅灰色、浅橙色和粟壳色。用鞋油擦涂和蜡火烧烤出来的包浆呈重黑色,一眼便识。辨认包浆是识别银元的有效方法。

四、鉴别真假银元之锈色辨伪

银元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传世银元锈层很薄,呈墨绿色。出土银元一般锈层较厚,局部锈层凸起。两枚银元锈在一起,磕开后,表面有分布不匀的白色亮点,迎光而视闪闪发光,俗称“泛银”,泛银现象是无法作伪的。陪葬出土银元多数泛酱红色,局部有绿色锈斑。水坑银元通体泛绿锈。

真银元的锈色是历史的烙印,很难去掉,用碱水沸煮而不退。假银元人工做作的锈呈淡绿色,用指甲就能刮掉,用针扎在上面可直立不倒,用碱水沸煮半小时便锈色全无。假银元的锈用鼻子闻有腥味,用舌头舔有酸味。锈色辨伪是识别银元的关键。

五、鉴别真假银元之擦痕辨伪

银元在流通过程中,因摩擦、磕碰所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些痕迹用放大镜观察,或轻或重、或长或短,布满全身,凸出部位磨损较重,凹低部位磨损较轻。假银元的擦痕多用砂纸打磨,极不自然。凡是磨损有悖常理,痕迹分布不自然,一般多数为假银元。晚清及民国时期的钱庄或银号有在银元上打戳记的习惯,凡是有戳记的银元很少见到赝品。

六、鉴别真假银元之文字辨伪

真银元不论是汉字、满文、藏文、维吾尔文或英文都流畅隽秀,清晰可辨。假银元文字笔划软弱无力,粗细不匀,有的模糊不清。龙洋中间的满文不显或模糊不清的,一般不要购买。

七、鉴别真假银元之图案辨伪

从晚清到民国流通银元版别众多,图案各有特色。清代龙洋图案有游龙、座龙、长须龙、短须龙、反龙、大尾龙、曲须龙、圆眼龙等;民国银币图案主要有嘉禾、铁血十八星旗、五色旗、八辨莲花、忍冬草、花星、八吉祥微、汉字隶书等图案。真银元图案线条流畅精美,喻意丰富。

如“袁大头”银元嘉禾图案为稻穗,“小头”银元嘉禾图案为麦穗,稻麦是我国南北主粮代表,为“农业立国、丰岁足民”之意。

真品银元的嘉禾图案穗粒饱满,穗芒精细。仿品则穗芒粗短,穗粒欠丰。同一厂家铸造的银元,其图案也不尽相同,如北洋34年“光绪元宝”,真品龙鳞呈片状,互不相连。长尾龙眼珠中有针尖小眼,而短尾龙眼珠中却没有小眼。

北洋34年“光绪元宝”仿品龙鳞呈网状,眼珠较大。1935年银元停止铸造后,部分钱币商收取各造币厂作废钢模,用两个不同的版别模具铸造这面那背,合面合背等“驴头马嘴”戏作臆造银币,没有历史价值,不值得收藏。

八、鉴别真假银元之工艺辨伪

我国真品银元绝大多数为机制币,造币设备冲压力一般为5-6吨,银元表面平滑如镜,图像立体感强。早期假银元多系翻砂作伪,边道发毛,有手工锉边痕迹,内齿粗细不均,外齿宽窄不等,用放大镜观察币面有砂眼或不规则的凸凹。

银元制造,轧边为单独工序,真银元边齿一般呈梯形状,内齿精细,大小一致,厚薄一致。假银元非大即小,非厚即薄。

九、鉴别真假银元之重量辨伪

清末龙洋和民国流通银元,主币重量绝大多数为旧制七钱二分,每钱约合3.7克。

“库平”系清政府征税所用量衡标准,1908年清政府规定库平一两等于37.301克;“足纹”乃清政府法定标准成色,其含银量为93.5%。

“关平”为近代中国海关收税量衡标准,关平一两约合37.799克。

“漕平”为清政府光绪二十六年以后采用征收东南各省漕粮所用量衡标准,一两约合36.65克。

“湘平”是晚清及民国前期湖南及新疆量衡标准,一两约合36.13克。

“厂平”是清代吉林省所用量衡标准,一两约合35.86克;1933年民国政府公布《银本币铸造条例》规定,每枚银元重量为26.697克。

真银元每枚重量在26.5克~26.7克之间都为正常。假币的重量非重即轻,很难与真币重量一致。

十、鉴别真假银元之改版辨伪

由于各种银元的版别不同,其价格差异较大。如“袁大头”普通银元目前市场价格一枚在200元左右,而一枚签字版“袁大头”一枚却在60000元左右;江南甲辰银元,正面标记为CH的目前市场价格在400元左右,而TH标记的则在1800元左右。银元的点星之分,字体之别其价格也相差较大。

作伪者常常用刮去、悍接、挖补等“手术”进行修改。购卖高档银元,对重点部位要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看字体迹缝是否留有刀痕,看包浆是否有异,看标志是否有悍接痕迹。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抱着捡漏的心理去购买高档银元,往往会吃大亏。



一杯古道茶


现在真银高仿银元材质配比和真品差不多,靠检测含银量不足以鉴别银元真伪。在图文压力上面某些仿品也是越做越好,包括重量、尺寸都复制了。目前看也就包浆和边齿做的不到位。边齿方面也许有一天会攻克,但是包浆想人为短时间内做出来是不可能的,和真正的包浆还是有差别的。有一点很令人担心,现在的高仿、精仿品,再过几十年,也会生成自然的包浆,到时候想区分会更难。

不要小看仿古工艺品,有些做仿古工艺品的人知识也很渊博,不是有句话叫“专家对专家”嘛。感兴趣的可以网上查一查有哪些地方专做仿古工艺品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专长。每年生产的东西都流入市场,有低仿,有高仿,有精仿,当然人家出售时就是按工艺品卖的。至于咱们在市场上能不能分辨,那就靠自己的本事了,也算是收藏中的一个乐趣。

发几张银元工艺品的图片供大家欣赏











寓乐于藏


不是真的,真银假币的银含量与民国银币银含量是不同的,老银币的银含量一般是银九铜一(辅币中元,两角,一角含量更低。)现代银币都是999银或者925银,成分不一样银子的发色也不一样,有经验的老手就能分辨,再者为了保证成分一致,用现存的最不值钱的老银币融化了做银元成本都在每克15元以上,不像老铜币那样廉价,除非做稀有品种,否者利润有限。新银加铜自己调配比例还要按古法制作,成本会更高。最后铸造工艺也是难点,虽然能电脑扫描,但是一般都是浇铸,老银币是冲压铸造,边齿与正反面都是一次成型,压力感体现在笔画多的字上和边齿上特别明显。这也是现代仿品难达到的一个点。新手应该多学习银币的压力感,回避手工边齿的银币,才能少吃药!



九公


过去金银原料属国家管控物资,现在银料随便卖。用足银做一块银元成本不过百,当真品可卖六七百。市面上假的比真的多是事实。品相好的所谓原光币大多是新仿的,古今中外都有。中国是世界工厂决非浪得虚名。隔行不取利,不懂就别弄,打眼的多是要拣漏的聪明人。


德臣45


光从材料上来说,确实有含量比较高的,现在白银价格不高,当然就有许多人琢磨着怎么样让白银升值,仿造银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就铸币来说,不可能做到黑假乱真的地步。

以前的古币都是有钱范的,就是专门制作钱币的模具。对于银元来说,绝大部分都是机制的,但是同样也需要模具。现在的仿制品到哪去找原模具呢。有人会说用真币翻版呀,当然了 理论上是可行的,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差异的。为大家分享一下小编自己收藏的银币。大家也可以看看品相



若水独行


发几张真品,仿品银元照片,你欣赏,变真假。




只论真品


有些缺陷的才是真的!什么都完美了绝对是现在的!


湘西老顽童


什么叫真,什么叫假。原版的就是真的,一把钥匙配多少也是一个模子。就像粘贴复制一样,虽然是一样的,但是总有一个原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