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朱三太子在山東東平縣汶上縣教過書併為張氏家族勘輿龍脈!

朱三太子朱慈煥,是明朝莊烈皇崇禎的五皇子,三個長大成人的皇子,數他最小,俗稱朱三太子。

1644年春,李自成率軍從西安經山西進逼北京,走投無路的明崇禎皇帝逼周皇后在坤寧宮自縊,又用劍刺殺了袁貴妃和昭仁公主,砍傷了女兒長平公主。崇禎在死前反命太子(朱慈烺)、皇三子(朱慈炯)、皇五子(朱慈煥)分別藏匿於公卿貴戚家中,不料國戚賣主求榮。史載:

"太子最後出,不及至成國府,而匿民間。永王、定王並至嘉定府。十九日闖入,求上及皇太子。二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後來,吳三桂勾引清兵入關。李自成率農民軍和吳兵、清兵大戰于山海關,打了敗仗,然後迅速攜帶皇子撤離北京。在以後漫長的軍旅輾轉和民間流落中,朱慈烺卻在亂軍中失蹤,另說被多爾袞以其冒充皇子的罪名下令處死,朱慈炯在康熙年間,被康熙又以冒充皇子的罪名處死,朱慈煥卻演繹了他傳奇的一生。飄零中,河南鳳陽故明官員王鄉紳因其為皇子,就冒險收留了他,並改名王世元,伴讀其子。五年後,王鄉紳故去,他流浪到浙江餘姚入寺為僧,又巧遇胡鄉紳。胡見他容貌清秀,能詩會書且擅長圍棋,氣質不凡,勸他還俗贅婿,並改名為張同觀,字潛齋。婚後,朱慈煥以教書為業,生兒育女,生活拮据。以後幾十年,為避禍患,北國南疆,顛沛流歷。其間,清軍剿殺南明弘光、隆武二帝,吳三桂追殺永曆於緬甸,康熙平定三藩……,尤使他膽寒的是,太子被清誅殺後,冒充朱三太子的名號,反清復明的暴亂,在全國此起彼伏。他小心翼翼,謹小慎微,一有風吹草動,他就舉家逃逸。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在山東東平縣張老莊村藏匿。在我族祖張岱霖家,以教書為營生。岱霖公是他的學生,後考取舉人,授候選州同誥嶧嶧縣教諭。張同觀(朱慈煥)“丰標秀整,議論風生”,“工書善畫,精輿地學”(輿地學,地理風水學)。所以在此結識了不少文人墨客,併為之留下了不少斗方扇頭之墨跡。留攬他的至交張岱霖公及李方遠(汶上縣郭樓鎮水口村人,康熙八年中舉人,曾任直隸饒陽知縣,兼署平山。《再續汶上縣誌》記載,李方遠著有《張先生傳》),最後均受其累,一被害,一遭發配。尤其是朱慈煥為張家勘輿龍脈之事,震動鄉里。並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話,傳承至今。在我族《張氏族譜》,卷二《傳·詩文•侯選州同誥嶧嶧縣教諭諱 字岱霖公傳》中,有這樣的一段文字記載:“餘讀康熙平定三藩方略而不知滋之何從也愚懦者不知乘勢智慧者無所得權僉人悍卒謀不及朝夕紛起群操致使龍種子孫隨起隨僕無立足地走滇走緬卒之為吳賦獻功邀賞之用噫嘻德衰使改有如是夫吾族岱霖公於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初三日同明莊烈皇三子朱慈煥被逮而死今二百有六年矣墓表莫為之文家乘莫為之傳東汶故老莫為稱述因俗傳李某所謂張先生傳且致疑於公不知公固清指為畔亂而明所許為忠義者也據傳聞朱慈煥前避匿於浙姓王來埕家始姓張工書善畫精輿地學東平某寺題石尚可辨吾族棠棣樹龜山塋地均所指授與公義兼師友然入幄畫灰奉以為夏少康漢世祖未可知也居西席外絕無謀恢復之確證倖免赤族然血誠誓志以復楚自期許亦未可知也前後數十年歲月如流風支興感其危……”這段文字的大意是:我讀康熙平定三藩的方法和策略,不知從什麼時候有這個想法的:愚蠢怯懦的人不知道藉助社會形勢,有智慧的人又沒有機會抓住權力,小人及有勇無謀的人沒有很高明的策略,致使天下朝夕暴發戰爭,導致龍種子孫顛沛流歷,沒有立足之地,逃往雲南和緬甸,最後被殺害,被吳三桂當作獻功邀賞的資本。哎!德行敗壞,使人變壞到如此程度啊。我族的張岱霖先生,在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初三日,同明朝莊烈皇三子朱慈煥一起被捕而死,距今已有二百零六年了。他的墓碑上沒有記述的銘文,家譜上也沒有給他立傳,東平汶上的父老鄉親也沒有人稱揚述說他。因為民間傳說李方遠所作的《張先生傳》,還導致了對張岱霖先生的疑惑,不知道張岱霖先生原來被清康熙所指的武裝叛亂,但對於明朝應當稱讚是忠義舉動。據傳聞,朱慈煥以前改名換姓,躲避在浙江姓王,來到埕家開始姓張,工書善畫,精通地理風水學。東平州一個寺院裡的題石,即是朱慈煥書寫的,字體筆畫,現在尚可辨認。我族的棠棣樹龜山墓地,都是他給指示勘察的。他就象老師和朋友一樣教給岱霖公做人的道理,在書房學習書畫,說不定把他當作夏少康和漢世祖一樣尊重。他除作為教書先生外,朱慈煥絕對沒有圖謀恢復明朝的確鑿證據,倖免牽連誅滅我張氏全族。然而朱慈煥鐵心發誓恢復明朝,獨自內心盼望實現誓言,這個想法,他也不一定沒有。前後數十年,歲月如流風,我感到家族的興起,存在危機……

上文提到的棠棣樹龜山墓地,可謂是塊風水寶地。別說是造詣頗深的風水大師朱慈煥,就是當今,我們也看出她為黃金之地。她頭枕東北的名仙大山--泰山,相隔八九十公里。腳蹬陽氣十足的梁山,相距三十公里。左手扶持著萬世聖賢的孔子之鄉,相去五十公里。更有相去十公里的鎮世之寶塔--黃金塔,近傍於身,即瘞藏釋迦牟尼佛舍利真身佛牙的太子靈蹤塔。右手攬挎著號稱八百里水泊的東平湖,相望不過三十公里。靜躺在京杭大運河之母河--大小汶河之腹地。棠棣樹龜山,憑東汶萬頃沃野之土,稟東嶽泰山之靈,持粱山一百零八將之豪氣,借孔聖儒道之思想,託黃金塔神秘之外象,罩浩渺東平湖之煙霞,依大小汶河之脈落,幻化成了千古難尋的龍脈。奔騰下洩的汶水,攜帶著大量泰山山系,經天化地蝕所成的骨沙,經由小汶河幾百年沖積沉澱,堆疊起來,形成了狀如龜背脊一樣的沙土樑子,喻稱龜山。東北西南靜臥千米,下沙上土,表面生長著許許多多的棠棣樹。花季白白粉粉,堆雪流雲。盛長旺季,鬱鬱蔥蔥,命力綿長。龜山之龜,喻壽高命長,萬年不衰,氣數久遠,千古不竭。龜又喻為龍之子,被譽為吉祥物。在皇家陵園,宮庭貴戚和朝庭重卿的墓園,以及殿堂廟宇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刻著文字的石碑,被烏龜馱著。《紅樓夢》中,賈寶玉也對林黛玉說,“好妹妹,千萬饒我這一遭,原是我說錯了。若有心欺負你,明兒我掉在池子裡,,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忘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為什麼要讓烏龜馱著石碑呢?而不是讓小貓小狗去馱呢?這個碑下龜是有來歷的,名字叫霸下,又稱龜趺、贔屓,是神話中,龍生九子中的第六子。

棠棣樹龜山是寶地,貴在上天已為據有此地的龍種,已備好一庫成就大業的金子。康熙年間的一天,張同觀也就是被化名的朱慈煥,因事早起,四更天去桃園趕集,路過被稱為香鋪的大沙樑子,與棠棣樹龜山隔河相對,相距僅二里來地,是塊出產花生的沃土。張同觀老遠就望見香鋪金光燦燦,走進一看,滿地都是金元寶,足有幾十畝地一片,月光失色,煌煌耀眼。他緊往香鋪裡面走了幾十步,順手撿起一個金元寶察看,垂手之沉,不象是假。他正驚愕之間,忽覺腹墜,想要出恭急瀉,於是脫褲就地方便。完事後,他又拿一個元寶擦了擦屁股,丟下。元寶之多,致使他不知道拿那個好,也沒辦法儘可能多拿走些。正猶豫,他忽然想起趕快回家,讓人套車來搬運是好辦法。因急切,他忘了順便捎幾個回去,競空手而歸。待到回去和張東家一說,張東家半信半疑。因他是家裡的教書先生,極有才德,平常說話辦事也極正統,不好不相信他,也不能不信。再說這種事,容不得拖延,寧可選信其有,也不可因糊塗措失良機。最後秘密招乎人,套好車,急忙趕回到香鋪。天已放亮,雞鳴狗叫。整個香鋪全是黃沙土,僅發現:在一抔稀屎下,有三塊金元寶,一泡尿跡上也放著六個,旁邊還丟著一個擦過屁股的金元寶。最終,張家認為此財為世上傳說的過路財,命裡不該得,也可能是上天給人的什麼暗示,絕不可能是張同觀故弄玄虛。後來,張同觀又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棠棣樹龜山的大黿,把香鋪上的金元寶給馱走了。經長時間深思熟慮,張同觀認為,此次香鋪曬金,是上天暗示,棠棣樹龜山為風水寶地。又經朱慈煥多次考察,他認為此處是龍脈所在。

張同觀在張岱霖公家作為西賓不多年,就又回南方去了。二十多年後,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他突然又來張岱霖公家做西賓,要求擴大教授範圍,廣收學生,以賺取更多佣金,來支撐他的大家庭開支。於是,他就同時教授張岱霖公和李方遠及何姓三大家的孩子。教務繁忙,心無旁騖。光陰荏苒,倏忽二年。不料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陰曆四月初三,張岱霖公與張同觀同時被山東巡撫趙世顯緝捕,同年冬,76歲的朱慈煥被凌遲;連累入獄的張岱霖十月在京被害,同時被捕的李方遠因窩藏罪帶著一個兒子和兩個僕人被髮配到伯都訥(吉林扶余北)。被捕的原因是浙江大嵐山反清組織,打的是朱三太子的名號。張同觀被審承認自己是明朝莊烈皇子朱慈煥。清指責他反上作亂。他慷慨陳詞:“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鬚髮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清康熙無奈,最後就以朱三太子雖無謀反之實,但未必沒有謀反之心的罪責,處以凌遲。

張岱霖公與朱三太子被害後,張公後人因家遭如此塌天大禍,意起遷林之心。並遵先祖遺願,據朱三太子生前授意,選棠棣樹龜山為張姓新墓地。秘傳棠棣樹龜山墓地為龍脈所在,主墳後人必出一朝人王地主,及眾多輔臣。此秘密不知從何傳出,被棠棣樹龜山前面的餘村余姓嫉妒,他們認為張姓搶奪了余姓的風水,擋住了余姓的運勢。余姓暗暗請人破解,偷偷地使奸耍壞。年年月月,百年已過。張氏家族雖沒出一代帝王,但家景殷實者居多,仍為一方大戶。余姓雖也沒出一朝天子,但出了方圓百里有名的一班戲曲藝人和一班剔頭匠。有一位紅臉,唱梆子戲,扮演皇帝一絕。他形如麒麟,面似堆瓊,氣宇軒昂,唱功極好。人送外號--千朝皇帝。走街串巷的剔頭匠,擔著剔頭挑子,一頭是凳子裝上工具匣子,另一頭是熱水爐上放個銅盆,爐架上裝個豎木杆,上頭掛一面磨刀布,象朝中重臣府第大門上的旗杆,也算應了余姓家族出一班朝廷輔臣的奢望。一直流傳到如今,余姓家族多有熱愛戲曲演唱藝術之人,和從事理髮職業者,其經濟收入非常可觀。可是新中國建立以前,戲子和理髮師,被視為最下等級的人,比下九流還低。

朱三太子朱慈煥,在東平汶上一帶,留下的軼聞趣事,給“朱三太子謎案”揭幕,添加了真實的寶貴史料。
朱三太子在山東東平縣汶上縣教過書併為張氏家族勘輿龍脈!

朱三太子在山東東平縣汶上縣教過書併為張氏家族勘輿龍脈!
朱三太子在山東東平縣汶上縣教過書併為張氏家族勘輿龍脈!朱三太子在山東東平縣汶上縣教過書併為張氏家族勘輿龍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