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要建石舫?

羅日新


中国文化极为绝妙含蓄,古语道:野渡无人舟自横,在园林之中建石舫往往是一个有寓意的象征意义,证明我的水是活的,是可以泛舟的,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来。故而在一些皇家园林中也开始建造石舫来附庸风雅,就拿北京举例,北京现存下来的石舫,一共有只有三处,一处在北大未名湖畔,一处在圆明园遗址之中,但这两处石舫早已被兵火毁坏仅存船身,而只有颐和园的石舫,保留了整体的外观。

为了给题主加深印象,笔者亲自探访了颐和园的石舫,咱接下来聊聊它的前世今生。

石舫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即为1755年。其原型是乾隆下江南时乘坐的安福舻,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三十六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整个石舫浑然一体,但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

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按慈禧重建此地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并取河清晏之义,取名清晏舫。


在发一下清末老照片,下图1是被英法联军烧毁后还未复建的石舫,后面是清代复建后的样子。

说到这,很多人相信都会产生一个错觉,就是以为朝外这一边是船头,其实并不然,因为在这一边可以清晰地看到船舵,您见过把船舵装在前头的船吗?


老猪的碎碎念


石舫,在古代最早是南方园林的建筑,是挖人工湖时,处理挖湖渣土,缩减工程量的一种巧思。在湖心用石块砌成一个船,把挖湖渣土,堆进船舱,夯实,变成石舫,并在石舫上建亭子舫顶,分水河流,形成都江堰似的分水嘴。并伸进湖心,作为观景平台。可以遮雨。钓鱼。

但这是江南设计。后来北方皇帝,非要生搬硬套。把这种形式搬到北方。然后就搞笑了。

挖人工湖调节北方干旱气候蓄积雨水是对的。但国家财力有限。

花了天量的钱,“分水嘴"的实际功能砍掉了。从一个缩减工程量的巧思,变成了劳民伤财,花掉了北洋水师的大量经费,只慈禧过个生日。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北洋水师一败涂地。慈禧万寿无疆。

在外国传教士的忽悠之下,清朝的海军梦被葬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