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為什麼莊子能知“魚之樂”,而惠子不能?

一顆能夠感知萬物的心,又怎能體會不到魚的快樂呢?宇宙都可以是吾心,魚之心與我之心本是同體,所以,體會魚的快樂並不是什麼難事,但前提一定是你啟動的是真心。且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

為什麼莊子能知“魚之樂”,而惠子不能?

印安說

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在這一問一答之間,還是與萬物為一的莊子更高一籌啊!

印竹說

子能知魚之樂是因為宇宙即吾心,子不知我之知是因為子心離常心。惠施一張囗即離本心揣測他心,所以莊子雲:請循其本。

莊子與惠子是好朋友,但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而莊子更願享受生命的逍遙,所以他們常會在一起辯論。印安老師說的這段對話,便是他們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段辯論。千古以來,關於這段辯論的誰勝誰負眾說紛紜,印安老師在此認為是莊子更勝一籌,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莊子未離本心,所以他的心是天真的,是與萬物合一的,是能感知萬物的。一顆能夠感知萬物的心,又怎能體會不到魚的快樂呢?宇宙都可以是吾心,魚之心與我之心本是同體,所以,體會魚的快樂並不是什麼難事,但前提一定是你啟動的是真心。

而惠子——他也名慧施,因為他身處官場的功名利祿中,心中常懷的是疑心、慢心、妒忌心,所以他常以這樣的分別之心去揣測他人甚至萬物,他當然體會不到那顆感知萬物的同體心,這便是莊子和惠施之間的差距。

說到這,他們兩個人之間還有一則故事。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便是梁惠王時期的宰相。有一天,莊子去看望他,有人跑過來偷偷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可能會取代你做宰相哦。其實,在戰國時期,很多諸侯國的國王都希望請莊子入仕,但莊子從不屑於去做什麼宰相。但是因為惠施非常看重他的位置,看中他的相國之位,所以他聽了這話非常害怕,因為他也深知莊子的能力,所以他便在梁國的國都全城搜捕,找了三天三夜,想先於梁王見到莊子。

莊子得知此事,前去見他,對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什麼,你知道嗎?它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它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不會吃;不是甘美如醴的泉水,它也不會喝。而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這隻神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非常的害怕,怕它把它叼的那隻腐臭的老鼠給搶跑了,所以它發出恐嚇的聲音,想把那隻神鳥嚇跑。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莊子為他在城中搜索了他三天三夜,狠狠地奚落了惠施,意思也在跟他講:你所鍾愛的梁國宰相之位,在我眼裡就如同腐臭的老鼠,你又何必害怕呢?這便是莊子。

莊子志在逍遙,志在與天地精神往來,所以他的內心是充實而有光輝的,他所感知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能夠知道魚之樂。而惠施因為心被外物障蔽,被功名利祿所困住,所以他很難感知魚的喜怒哀樂。他不僅自己感知不到,還懷疑莊子也感知不到,所以,莊子告誡他“請循其本”。

我們每個人都向往逍遙,都也希望能在人世間逍遙自在,但前提是不失本心,如果離開了本心,何談逍遙啊?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講 師 簡 介

為什麼莊子能知“魚之樂”,而惠子不能?

付健(印竹)萃辰天心國學傳播集團總裁

萃辰天心國學傳播集團總裁,中國國學院執行院長,成人教育專家,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自2007年創辦萃辰天心書院,先後在書院開講《金剛經》《心經》《史記》《道德經》等經典課程,並倡導開設中國式禮拜——半日禪修,研發首創“明心見性香茶花”系列課程,並在CCTV接受著名主持人陸一鳴採訪,暢談國學,著有自身感悟散文集《跟隨》一書。

國學不僅是知識更是能量,相信國學的力量!——付 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