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东未来的发展在哪里?

作家伊家河


题主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宏观了,因此也可以用一个同样十分“宏观”的形容词来回答,那就是——现代化强省。

这话虽然看起来说得“虚”,但细想一下,国内的各省谁不是朝这个方向努力呢?其实就看发展成什么样的“强”了。

目前的山东,GDP排行全国省份第三名,被很多省份看成是对标的老大哥,一大批强大的企业不断创造经济价值,成为山东不可撼动的支柱。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山东正受到来自周边的“挤压”,北有京津冀经济带协同发展不断壮大,西有中原城市群异军突起,南又遇到长三角城市群的“狙击”,可以说山东的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窄,急需找到突围的道路。

如果说区域发展上受挤是外部因素,那山东目前面临的内部因素则是产业的老化和落后了。都说山东的经济是象群经济,也就是国有企业占到主导,在某些方面来说限制的创新的产生和产业的转型,当然问题还有很多。

今年年后上班的第一天,山东便召开了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规划和决定。可以看到山东意识到了问题,也在着力解决问题。

借助中央批复的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落户济南这股政策的东风,山东今年开始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规划布局了一大批新兴、高端、面向未来的产业,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山东的产业将有一次摧枯拉朽的变革,一大批高新、高精尖的产业将会茁壮成长。

说到这,再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山东的发展肯定是要向前走的,而且是一个远大的历程,而就现实来看,山东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肯定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等一系列产业,为更长远的未来布局铺路。


齐鲁壹点


很多人说山东近几年发展比较慢,主要要看参照物是哪个省份,如果单凭GDP增长速度来看,安徽、江西、云南、贵州近些年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山东,但是这几个省份的经济基础与山东差距太多。如果说山东和江浙、广东进行比较,其实近些年的增长速度相差不是很大,没有山东发展较慢一说,只能说山东经济增长稍慢了,并且产业结构偏传统了。山东目前的规划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去旧产能化,增加新的动能,不能总以之前的传统老旧行业、重型企业为经济支柱,或许当前重工业、资源型产业对山东的经济贡献依然占比最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转型完毕,但是思想朝前看,提前做转型规划,循序渐进努力发展新型产业,坐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准备,否则未来与江浙粤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山东前些年已经失去了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优良契机,江浙粤在借助互联网、总部经济等盈利能力强的行业之下,逐渐拉大了与山东的距离。但山东下一波医疗康养、智能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科技、材料科学、科技服务等新型行业的规划引资,强势打造省内三个核心,以及各个地级市持续发力,必将重新迎来快速发展的新一轮高峰。
其实山东的定位与江浙粤还是有区别的,江浙粤更多是经济排头兵,而山东有点传统家中老大哥的定位,特别是在东北几个省份共和国长子发展缓慢以后,山东的老大哥地位日益凸显,老大哥背负的东西很多,观念还没有那么活跃。当前很多人唱衰山东,认为山东会是下一个东北,其实这种情况完全不可能发生,东北之所以发展缓慢了,与地理位置有极大的关系。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山东的未来发展在哪里?这个问题问的好。山东省在中华大地上,是一个地理位置、人口资源、历史文化、生产要素都很优越的省份,它是中国第三经济大省,从农副产品、海洋渔业到石油、煤炭、黄金、化工、纺织等等都在全国排名列前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长期坐拥第一农业大省,第二工业大省位置,其能源、化工、家电、电子、酿酒、钢铁、冶金、造船、纺织、医药、重型装备、机械制造等在全国名列前茅。山东经济以“象群经济”著称,超大型企业众多,中国500强数量仅次于北京,多于江苏和广东。山东17个地级市,有15座进入全国GDP百强榜,数量为各省市第一,地区发展比较平衡。按理来说,山东省发展好了,GDP第一位置应该是非他莫属。

历史回放来看:改革开放初期,山东凭借沿海条件更好,农业、矿产等资源更丰富的优势,在经济上实现了迅速的增长并在此期间,山东初步建立了比较齐全的重工业体系,逐步取代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并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一度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深圳的快速发展和以“苏州新加坡工业园”为标志性的吸引外资性质的后工业革命建设,使得广东、江苏初步确立了“外资经济”模式,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而此时的山东由于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经济没有形成裂变型的效益堆积与突破,被江苏和广东超越。至今为止,山东与广东江苏的GDP差距则是越来越大。从政治经济学的模型研判山东的掉队与被超越,经济数据的落后反映的是产业结构、政策环境、思维格局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破解了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山东才能重振沿海大省的雄风。

从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对未来山东经济发展的对策和走势来看,山东省面临的是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迈进的攻坚阶段,其主要矛盾是制造业等产业结构和要素配给从资本密集、能源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其重要的任务是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后,新的产业结构将成为它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璞行天下361度


山东的发展目前到了关键时刻,靠基建投资拉动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了。未来为了和周边省市和全国范围内立于不败之地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做大济南、青岛

将莱芜并入济南,增加济南纵深,加大体量,必要时并入泰安

将潍坊大部分和莱州,莱阳,海阳并入青岛,将日照并入青岛加大青岛体量。

2、赋予济南,青岛省一级的权限。建设青岛自由港和东北亚转运中心,利用机场和港口优势,把青岛打造成转运中心,和免税购物中心,对准首尔干败首尔成为东北亚第一个港口和空港转运中心。

3、减少政府干预企业,简政放权,搞活企业。精简公务人员。减少地级市代管县。


大青岛老徐


1优划资源配置把规模小产能单一的莱芜市、泰安市合并到省城济南以加强省城辐射带动能力并加大对济南人才引进和投入使之与经济大省省会相称。

2发挥历史文化明城儒家文化发源地曲阜东方圣城世界知明的优势,将枣庄市撤销,将枣庄市辖各区市加上邹城市、兖州区、泗水县组建成新的地级市大曲阜市促进鲁南经济的大发展。

3減少行政单位节约行政成本,将滨州和东营两市合并。


周长富11


山东简称“鲁”,因居太行山以东。省会济南,年GDP7000多亿,在所有省会城市当中并不高,而且山东是人口大省,所以人均GDP并不高。

可能大家熟知的更多是青岛、烟台、威海。所以山东海边旅游是个可以发展的产业。但是2016年的青岛大虾宰客事件将山东旅游形象带入了低谷,所以山东旅游行业还需政府的从严整改。加大山东海边旅游的宣传,服务进行升级。

山东耕地率属全国最高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这个在全国已经知名,农业大省的位置需要继续保持。

其次,临海的山东其海水资源也很有前景,黄、淮、海三大流域也为它带来了淡水资源,如果能将旅游和海水资源的利用结合发展一个新的旅游模式,也许会更好吧。


北郑李


山东未来的发展在腹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主要的发展动力将主要有出口导向驱动转为内部消费驱动,而内部消费驱动依靠的则是人口及交通。

山东人口较多的地方为鲁南,鲁西,也就是未来最具消费能力也就会在这些地方。同时,由于这些地方人口较多,未来人力成本也会较低。

另一个则是交通,实话说,沿海地区交通优势并不大,至少无法形成常见的十字型或米字型交通格局,这种情况在内陆可以得到较好解决。

最近几年发展速度最快的菏泽,日照等正好均为鲁南城市。

举全省之力发展济南,这种口号的提出其实是一种必然,济南居于山东中部,在山东起着重要的作用,济南是避免山东中间塌陷的绝对支撑点,济南富则山东富。

山东西部西接河南,北接河北,南接安徽,江苏,东部是出口港口,所以,西部发展起来了,整盘棋就活了。


二十四字真言


1.实事求是,不做假大空。2.提高办事效率,我门前面的路,修了四年至今没有竣工。这效率也只能呵呵了。3.各级领导应勤政爱民。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4.想人民所想,做人民所做。5,不要恣意妄为,要依法办事。6.有远虑看长远。人性化处理各种问题。7.限速限行,重新审定。提高或作废。


大美沭河


以我来看,山东发展以东促西,也就说山东的经济发展是胶东半岛比较快,比较好,其次淄博潍坊 ,东营济宁,泰安。将来菏泽市聊城,德州宾州发展为主,其几个城市马上都开通高铁,以旅游业为主,个体业为负,小商品,农付产品带来特大利好。省政府以扶贫为主大力扶持此几个贫困市区,所以将来他们的发展大有前景。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谢谢!


大河大川大海


积极支持发展淄博,带动周城市发展成山东中心经济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