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竹,你知道竹在农村用意吗?

啊文732


风儿悠悠。为林解忧!专注回答林业方面问题,欢迎关注!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竹”,这句话应该是源于苏轼的一首诗,原诗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意思是生活中有没有肉吃无关紧要,但切不可没有翠竹相伴。把诗人酷爱竹子的天性展露无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花鸟虫鱼都能赋予独特深奥的寓意,竹子当然也不例外,在国人心中,竹子寓意深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虚怀若谷

竹子外型粗犷挺拔,其内却中空,国人习惯将其比喻为心胸宽广,虚怀若谷。

高风亮节

竹子高虽万丈,却是尺长见节,而且是内外一致,内有横暗隔,外必有明节,明人不做暗事,光明磊落,可谓高风亮节。

宁折不弯

竹子向来挺拔傲立,遇暴雪虐压,要么短暂弯曲,随即挺直,要么折断不屈,宁折不弯。

凝心聚力

竹子历来“群居”,少则三五株一丛,多者连绵千里,而且棵棵竹鞭相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象征兄弟团结,凝心聚力。

质朴无华

竹子枝叶竿一袭翠绿素装,从生致死,永不变换,春夏不改,秋冬不变,也从不见其花开妖娆,而一旦开花,必香消玉损,真乃质朴无华。

此外竹子还有富贵、平安、节节高等等吉祥寓意。古往今来,无论文人雅士,还是普通民众,手植一丛绿竹,或借竹言志、或赏竹自勉、或植竹祈福,都是寄托着无限美好的愿望。

综上所述,才高八斗的苏轼独爱竹子必有其深刻的内涵,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您是不是也悄悄爱上了竹子?


基层林业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竹。这话来自苏轼的诗,原意是表达的是诗人文化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宁可饿肚子,生活也要雅致。

其实,竹子在现代的农村,普通人眼里,就没那么多情怀和雅调了。别的地方,我不清楚,反正在我那里,竹子除了实用,还有风水方面的寓意。

我爷爷是一个远近小有名气的风水师。平时,我也会问他一些关于风水方面的事。

屋子旁边有竹子,一般都是用来挡煞的,起到净化作用。而屋前,屋后的竹子,一般是用来寓意屋主人事业节节高升,有保富贵,保平安的作用。

但是屋前的竹子,不能太高,会挡风水。一般,屋前是不怎么种竹子的。除非屋前是个坡。

一般,我们那里,新屋入火时,都会挖一棵竹子放屋里。而绑的摇钱树也是用竹子加青松绑的。当然了还有一些别的寓意上的作用。

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美观和实物使用。

竹子的作用非常多。

可以吃竹笋。竹笋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像我村里那些人,基本上每到春天都会挖竹笋回家吃,竹笋还有保健作用。

成年的竹子可以用来编织箩筐,编制席子,可以用来做建筑用,用来造纸。基本上,竹子可以用到很多地方。


村哥小凡


小时候在农村,村子里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一小片地方,专门种竹子。

在一般的老百姓家里,竹子不仅仅可以装饰空落落的院子,而且到了春冬两季的时候,不用在集市上买,可以吃到最新鲜的竹笋。

说到“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竹”,我就想起了苏东坡写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没有竹子相伴。不吃肉人会瘦,但是没有竹子相伴人就会变得世俗。人瘦了可以变胖,但是变得世俗了就无药可医了。

其实就是劝导人们要追求精神层次上的需要,而不要过多的在意物质上的满足。

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正值春笋新鲜的时候。

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纤维素的含量也特别的高,常食春笋对防治血脂增高、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有辅助作用。

一般来说,每年的3月中下旬至清明(4月5日)前后,是挖春笋的最佳时间。

笋挖出后,一定要将土填回,防止竹鞭受到影响,确保第二年可能再生。


作者:西部牛仔,今日新农人资深运营人员,三农专题百万阅读量文章原创作者,免费农产品发布平台田管家特约农技专家!


今日新农人


宋代苏东坡先生是四川眉山县人,他诗句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对竹一种高雅的赞赏。

关于竹在农村的用意,作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竹有着深厚的感情,知道竹的生长过程,以及竹跟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们四川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大或小的竹林偎依着房屋,衬托着屋舍的美;

当一场大雨后,春笋仿佛在一夜之间从地里就长出来了,挖上一颗两颗剥去外壳,不论是清炒还是炒肉,竹笋那淡淡的苦味, 那个清香!细嫩的笋片,吃在口里,味道鲜美!那真是一道美食!

在酷热的暑假,我们在竹林下乘凉,睡午眠,看小说,记得那时《西游记》上中下三本,都是在竹林里看完的;

家里睡觉用的凉席是用竹子编制的,竹席必须用竹子表面的那一层,叫做青篾条,来编制,才光滑,耐用;

现在机器加工制作的凉席更舒服,漂亮!

我们赶集用的背篓,背上土特产去集市卖了,再换回生活用品回来,背篓也是竹子编制出来的,我们叫:“背篼”;

坐的椅子,可以收起来那种,也是用篾块编制的,我们叫“马架架椅子” ;


我们挑担子用的扁担,也是竹子做的;

装粮食的叫:“箩兜”(箩筐);

装泥土的叫:“箢篼”(yuan dou);

地里收了黄豆绿豆,用筛子筛出小颗的,机器打碎的大米,用筛子筛出糙米,用以归类,我们叫:“米筛” ;

厨房里洗锅用的工具,也是用竹篾条加工而成的,我们叫:“刷把”;

厨房里用来过滤米饭,蔬菜用的,我们叫:“筲箕”(shao ji) ;

太多了,就不列举了,可以说,在农村,竹陪伴着我们一生度过!

我是四川农民朝阳,欢迎朋友们补充指正。


四川农民哥朝阳


大家好,我是榕溪。题主说的这句话是源自苏轼的诗句,原话是这样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人不吃肉是没有什么问题,变瘦了还可以变胖,但是没有竹子的话,就会变得庸俗,变得庸俗就无药可救了。那究竟竹子在农村的用意是什么呢?



在我们的古人,是非常喜欢竹的,竹,外形笔直消瘦,一节一节,内中空,一年四季都是常青,可生长在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我们往往把竹比作是君子的化身 , 是 “ 四君子 ” 中的君子 。竹有七德,一是竹身形挺直 , 宁折不弯 ; 这代表着正直,刚正不阿 。二是竹虽有竹节 , 但是却不会止步于此 ; 这代表着奋进 ,生生不息。 三是竹外直内中空 , 襟怀若谷 ; 这就代表着虚怀。四是竹有花但是不开 , 竹子开花是非常难得的景色,花也是比较漂亮的,素面朝天 ; 这代表着质朴 。五是竹超然独立 , 顶天立地 ; 这代表着卓尔 ,是真正的男子汉。六是竹虽然代表着卓尔 , 却不像松树一样独立一颗,竹都是群居在一起的; 这代表着善群 ,与人一起。七是 竹载文传世 , 任劳任怨 ; 这代表着担当,敢作敢当。所以,竹在我们农村也是这种含义,象征着高风亮节; 品德高尚不俗的人。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喜欢的朋友请帮忙点赞,谢谢!


榕溪520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竹,这是对文人雅士而言,对真正长在农村长大的五六十年代的人而言,大概大部分农家是家家有竹,顿顿无肉吧,竹在农村不是文人雅士笔下的三君子之一,而是可以变成农家必须的日用品或者工艺品,生存的意义大于文化的意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