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中科院G20报告:中国近十年AI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居首

6月25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科睿唯安在北京联合发布了《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之辩》系列报告,报告分为总体篇及人工智能专题篇,聚焦G20国家的科研产出规模、学术影响力、领域分布、国际合作、规划布局等科技发展态势,研究各国总体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表现力和技术创新力,揭示了中国在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的挑战。

中科院G20报告:中国近十年AI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居首

在其中的人工智能专题报告中,通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及网络开放数据和资料,发布方从国家战略布局、基础支撑、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角度揭示G20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格局。

报告具体分析结论包括:

1、各国政府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布局,以递进式、持续性的专项战略或规划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2、在研发人力资源和基础研究经费方面,已经形成了“美国一家独大,英国、印度和加拿大等紧随其后,中国尚有明显差距”的竞争局面,相较美国,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储备、学术研究、产业研发力量、经费资助仍有较大差距

比如在人工智能科研项目和资助方面,从2015年到2017年,美国的人工智能项目数量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共有1568项,而紧列其后的中国和欧盟,分别为601项和370项;在资助经费上,欧盟以6.78亿美元领先其他国家,美国为6.27亿美元,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共计投入0.42亿美元,位列欧盟、美国和英国之后。

而在资助方向上,世界各国都围绕深度学习及神经网络基础理论、算法和应用进行展开,扩展到各个应用领域如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不同点在于欧美国家在发展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的同时,非常注重法律、道德和伦理对人工智能的约束问题

3、美国的人工智能总体科技实力位居G20国家首位,中国紧随其后且增速明显,尤其是近五年的论文影响力和技术研发实力已超过美国。此外,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和加拿大等国也有着不俗的科研表现力。

具体表现上,在基础研究实力(基于期刊论文分析)以及前沿研究实力(基于会议论文分析)两个方面,美国近10年的论文产出数量均居G20国家首位,但在技术研发实力方面(基于专利分析),中国近十年的专利申请总量居G20国家首位,只是专利授权量低于美国和日本,位列第3位。

4、在人工智能的四个分支领域(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美国的科技实力均位居G20国家首位,中国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三个领域的科技实力仅次于美国且增速明显,部分科研影响力指标已经超过美国,但科研成果的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另外,语音处理领域的实力相对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国等较弱,处于G20国家中上游。

5、G20国家在医疗、交通、教育和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产出了多类型、多场景的B2B、B2C产品,其中,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更是在“人工智能+行业”上开展了深耕布局,产品或实践可以覆盖从商业应用到公众生活的多个环节。

比如,G20国家的“人工智能+行业”实践实现了智能交易、智能理财、智能医生、无人驾驶、智能学习助手等多场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引发传统产业变革、切实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报告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整体规模在G20国家中已处于上游水平,但同时,在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和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中国与G20国家中的美国、英国等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中国在人才储备、学术研究和产业研发力量尚欠火候;科研成果和技术研发成果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等。

针对这些不足,报告同时也提出了四点发展建议:

1、推进人工智能各项战略规划的快速稳健实施和落地,形成火车头效应。

2、加快人工智能专业型人才和通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体系化队伍。

3、加大对人工智能学术及产业力量的扶持力度,打造发展的中流砥柱。

4、提升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成果的质量,维持良好的研究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