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山東淄博:結婚娶親風俗

淄川博山當地娶親風俗過去多在夜間進行娶親。

山東淄博:結婚娶親風俗

關於夜間娶親,有這樣一個傳說:舊時,西河有一個叫翟三胡的人,不論誰家娶親,他都依靠權勢享受初夜權,百姓為逃脫這一厄運,便在夜間偷偷將新娘娶回家。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結婚前,男女雙方一般找幾個公婆健在、兒女雙全的中年婦女做被褥,被角放紅棗等物,意為早生貴子,萬事如意。

新娘出嫁時父母親給女兒扎主腰,紅布做的腰帶裡面放上錢,富貴吉祥之意。

新娘上轎後,許多地方都有潑水的風俗,謂之: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上車前,新娘手中要拿些銀行卡存摺之類東西,一般是手抱書籍,意為進門就生狀元郎。

新娘多帶手帕,以備應付鬧新房的人。

迎娶的路線一般不重複,開車後不能隨便停車,路遇墳墓、石獅等,均以紅紙遮蔽的風俗。

到了男方家,大門頂上壓一對紅磚、兩雙筷子。

紅氈鋪地後,時辰一到,鞭炮齊鳴,新娘由兩位伴娘相扶下車,在向院內走時,過火盆,意為日子紅紅火火。

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穀雜糧、彩色紙屑,目的在於驅邪。

院內擺放香案,完成拜天地儀式。婚禮時,新娘頭上都會蒙著一塊別緻的大紅綢緞,被稱為紅蓋頭,這塊蓋頭要入洞房時由新郎揭開。

隨後,新娘進入洞房,朝喜神所在的方位坐下,謂之坐時辰。

同時吃隨身飯,從孃家帶來的麵條,在開水鍋裡一燙即撈出,不能熟了,此時有人會問生不生?,新娘只能說生字,取生養孩子之意。淄川境內送客返回時還要將新娘之套腳紅襪裝入饅頭帶回。

結婚當天新娘子不掃地是為了聚財圖個好兆頭。

結婚當天頭不見天,腳不著地,圖的是婚後安安穩穩、生活富裕;還有婚床上要擺放棗子花生,圖早生貴子等等。

傍晚,新郎新娘喝交心酒、合婚酒,親朋開始鬧房。

新婚第二天,新郎新娘到家族墳上和姥娘那邊上墳祭祖,抬食盒放鞭炮場面非常隆重,謂之上喜墳;這時候家族人及親戚要給新娘紅包支磕頭錢。

三日這天,新娘還要送婆婆一條新褲,有待要富,三日給婆婆做條褲的諺語。

現在迎親習俗逐步有了一些改革,不再用轎迎娶。

近年來用麵包車、小轎車迎娶的漸多。

新人一般在新婚第三天,一起返回新娘孃家,俗稱回門。

由於迎親太早,新娘前一夜就要化妝,無法入睡,而新郎家親戚朋友、幫忙的也是鬧一宿。

再加上淄博這邊喜歡早上去婆家行禮、新媳婦象徵性給婆婆掃地要從外向裡掃,把財聚進來之意。

婆婆會給新媳婦準備288元掃地錢,因各地風俗和家庭而異不一概而論。

結婚這幾天來,新郎新娘中午招待兩家貴客、晚上宴請同事朋友,新郎新娘往往兩天一夜不能休息,累得夠嗆!

雙方父母更是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