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策划&文字 | 王方

摄影 | 张拓 汪嘉敏

当镜头推过麦斯威的咖啡、总在整改的堕落街、停靠在上宁桥站头的74路公交车、“摇摇欲坠”的东横实验室、正说着“This is one of my contributions”的大仙,和揣着一百多页论文忐忑参加毕业答辩的我们,这部由我们导演的电影终于迎来了毕业的大结局。

从紫金港校区到西溪校区,从丹青学园到传媒学院,我们有哪些变化?又有哪些不变?有哪些人让你一想起便忍不住偷笑?又有哪些角落藏着你的小秘密?

✿ ✿ ✿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从紫金港校区紫荆花北路上的东门,到西溪校区天目山路上的南门,“浙江大学”四个金色大字是最瞩目的地标。

作为新生入学时,送行的父母总爱让我们钻进紫金港校门前花坛里,和藏在花草中的大石头合影,这个用毛泽东字体刻下的“浙江大学”是我们对求是园的初印象。

后来,这四个大字陪伴着课程论文,几乎占据了我们四年的大学时光。现在,我们毕业了,在天目山路的西溪南门前,我们高高抛起学士帽,带着成长和朋友的陪伴,远远回应了入学时那憧憬的目光。

✿ ✿ ✿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紫金港的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考试周前更是有人从早晨7点起便在门口等待开馆,来迟了,整整5楼都难抢到一个自习位置。

西溪的图书馆则古朴了许多,白色泛黄的砖瓦、黑色翘起的屋檐,被不断长大的松树遮得越来越严实,没有了清早便在门口等候的长队,西溪的生活显得慢悠悠的。

✿ ✿ ✿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22:30,紫金港的图书馆每晚都会准时响起《梁祝》,轻缓的音乐温柔地提醒着沉迷学习的我们赶紧收拾,回去休息。

西溪才没有这么文艺。十点不到,图书馆的师傅便利索地推开一间间自习室,眼也不抬地冲着里头大吼一声“关门!”,扭头就走。晴天霹雳一般的闭馆提醒有时还会吓得身边专心码论文的同学不禁一抖。

✿ ✿ ✿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图书馆里的故事实在太多,意外的相遇总在发生。两年前刷屏的#到图书馆偶遇“浙大易烊千玺”#的话题,你有没有参与?

✿ ✿ ✿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会爆浆的小泡芙、只要一块五的葱油拌面、酸甜温热的临湖蛋包饭、一口满足的清真大鸡腿、手工现做的刀削面……紫金港万人食堂里藏着的小惊喜,你发现了多少?来到西溪之后,你又在北园对面的全家便利店里凑合了多少顿盒饭?

✿ ✿ ✿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从紫金港的麦斯威到西溪的鸽子屋,你是否曾趁着课间五分钟的空档冲向麦斯威,用最简单的三明治和奶茶安顿自己错过早饭的胃?你是否来过鸽子屋参加讲座?你是否为了捧朋友的场,特地在她兼职的时候,到鸽子屋点上一杯卡布奇诺,然后“嘲笑”她手艺不精,嫌弃这咖啡的拉花太丑?

✿ ✿ ✿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在紫金港的时候,我们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或是小龟,到了西溪,步行显得更加方便,散落校园的共享单车——“小黄”、“小蓝”和“小橘”们成了我们偶尔代步的最爱。

✿ ✿ ✿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浙里是我们奔跑的起点,一路上我们奋力向前。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大一大二的体育课要求每人一学期完成60次的30-120分钟打卡锻炼,可懒洋洋的我们总是作弊:或趁着晚饭的前后签到签出;或坐上司令台玩半小时的手机;有时我们干脆把校园卡直接交给室友代劳。到了西溪之后,体育课修完了,田径场更是成了我们很少去的地方,偶尔立志减肥,才会心血来潮来这儿夜跑几圈。

✿ ✿ ✿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从紫金港的东区大教室,到田家炳的四十人小教室,从刚入学穿着迷彩服参加开学仪式,我们扯着嗓子大吼“一团精英威震紫金 文韬武略 属我丹青”,到穿起学士服,化好精致的妆,参加毕业典礼,我们这才发现,原来时间过得那么快。

✿ ✿ ✿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现在,我们即将离开,带着对未来的期盼。离开了学生公寓之后,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人和事呢?

即将发生的有趣故事便是——

【6月23日晚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毕业盛典】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感谢出镜麻豆:张亮(2018届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孙伊蕾(2018届广告学本科生)、【俄】喀秋莎(2018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

紫金港在左,西溪在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