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白话文《落花生赋》|清代宁阳人黄师訚原作,翻译过来就好懂了!

白话文《落花生赋》|清代宁阳人黄师訚原作,翻译过来就好懂了!

前文写到,清代宁阳县蒋集镇添福庄人黄师訚[yín](黄恩彤之子)曾写有一篇《落花生赋》,对花生的原产地、引种、长势形态、收获过程及其价值都作了详尽描述,给予很高的评价,倍加推崇。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文体(前面的文章中已介绍过,见《彩山赋》),介于诗、文之间,类似于后来的散文诗。产生于战国,兴于汉唐,以叙事状物为主,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的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辞藻华丽,句式相对整齐,音韵和谐,抑扬顿挫,气势磅礴,文采飞扬。

黄师訚的《落花生赋》文辞优美,但用典较多,而且生僻字较多,很多朋友觉得不好理解。本文将其翻译偶成白话文,就容易理解了。

白话文《落花生赋》|清代宁阳人黄师訚原作,翻译过来就好懂了!

落花生赋

[清] 黄师訚

惟异果之根生,乃怀胎于花落①。初传种于南州②,渐抽荄[gāi ,根]于东作。孕土德而香甘,感金精而瘦削③。肤镂玉以横纵④,颗穿珠而络索⑤。尔乃分藤诘曲,引蔓欹斜,深难没鹤,浅可藏蛇。叠绿鳞于秀陇,涌翠浪于银沙⑥。羌明开而夜合⑦,寓秋实于春花。乍含苞兮裛露,粲结朵兮舒霞⑧。甫迎风兮漂泊,忽滋雨而槎 [chá] 牙⑨。未寻思于得果,方惆怅于无花⑩。洎夫九秋,应律百谷告成⑾,清霜旦陨白日夕。倾嗟兹柔蒂,遽化枯茎,侯亚侯旅,载刈载耕⑿。架修竿而错互,悬细漏以高擎(13),胡扬尘而破块,爰注漏而引紘[hóng,绳子](14),系罄控而前却,乃琐碎而分明。初纷糅于圆砾,旋磊砢于方籝[yíng,箱笼一类的竹器](15),宛披沙而见宝,若剖璞而获琼,等盈车之嘉穟(16),乃别号曰长生(17)。口食是资野厨饶趣,或入釜而燃萁(18),或登盘而伴芋(19),屑豆粥以流匙(20),佐茗饮而含哺(21),用省春粮贸同抱布(22)。捣素液之醇醲,吸元膏以倾注。助朗焰于兰缸,拨昏眸之花雾(23)。惟利益之孔繁,讵田家之末务,宜续谱于禾经。聊继声于瓜赋(24)。

原注

①落花作果附根而生。

②本南产。

③形细而长

④(体有密理)

⑤一房数子,累累如珠。

⑥性宜沙地。

⑦叶明开夜合。

⑧花作黄金色。

⑨花落时得雨则入地。

⑩结果土中不可得见。

⑾果熟最晚在秋成后。

⑿霜后茎叶全枯则果熟,农人刈其茎耕其田,方收其果。

(13)先架木竿悬细漏,土人名曰筛。

(14)果在土中非筛不出,故必破块扬尘,注之漏中,引其悬漏之绳,俾沙去而果留。

(15)铁漏四旁设木板作方式。

(16)得果既多,每以车载。

(17)土名长生果。

(18)宜炒食。

(19)田家餉客每与芋魁并登于案。

(20)和豆作粥香滑可口。

(21)用以下茶除湿气。

(22)入市易售。

(23)油最良。

(24)刘桢写有《瓜赋》。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文学家,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白话文《落花生赋》|清代宁阳人黄师訚原作,翻译过来就好懂了!

落花生赋

落花生果实奇特,结于根上,花落坐果。最初由南方传种而来,后逐渐于宁阳东部地区广泛种植。

落花生吸收土中养分味道香甜,形细而长。外皮有像玉表镂刻的密理纹路,一枚壳内往往有多粒花生米,累累如珠。植株分藤曲长,藤蔓斜生,但株棵并不多高,畦垄间深难掩没鹤身,浅可藏蛇。花生叶子层层叠叠,像绿色的鳞片布满田垄,沙地上涌起翠绿的波浪。花生叶子白天张开夜晚闭合。

春天开花时花生就孕育果实。花苞含露绽放,花骨朵好像金色的云霞。花开迎风绽放,花落遇雨则扎进土里。想不到它如何结果,正为它无花而惆怅。

深秋时节,正是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霜降节气一到,花生秧子很快就变得枯萎,花生也该收获了,农人们忙忙碌碌,割秧耕田。

采收花生,需要架起长竿子,根根交错,高高地挂起筛子,牵动绳子,摇动筛子,不时地拿木棍拨拉花生,使混在花生果里的土块破碎,一时间尘土飞扬,渐渐发现,颗颗花生,历历分明。起初,花生与坷垃砂砾混杂在一起,很快就分离开来,像撒开沙子而见宝贝,剖开璞石而见美玉,收获的花生装满一车又一车。于是给花生起别号叫长生果。

生吃花生,别有滋味,或者炒着吃,或者煮熟了与芋头一起下饭吃,或者切碎与豆粥一起吃,味道特别鲜美,要是边喝茶边吃花生,则很有利于除湿气。若当年收获的花生出不完还有剩余,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

花生还有个很大的用处就是榨油。花生油是最好的食用植物油,久食有清心明目之功效。

花生益处很多,种植花生绝不是田家可有可无的小事,应该将花生写入《禾经》,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本赋权且算是继《瓜赋》之后的《落花生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