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幼兒園科研活動的培訓形式

在幼兒園科研培訓方面,幼兒園要不斷優化園本培訓制度。結合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實際情況,科研活動培訓可分為青年師基礎性培訓、全園教師集體性培訓、名優型教師專項培訓三大類型。針對教師和保育教師各自的工作性質,實地開展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培訓方法多樣,可採取專家講座、小組研討、集中教科研活動、錄像觀摩等形式。使不同層面的教師均能得到全面的培養和提高。


1、開展針對新教師的培訓活動

對於新教師的培養,幼兒園可採取新老教師搭配的原則,思想素質較好、業務能力強的教師與新上崗教師進行合作,讓她們在師帶徒的潛移默化中共同進步。另外,幼兒園還可結合新教師的工作特點,提供讓她們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讓新教師通過培訓和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積累帶班和授課的經驗。

2、開展針對骨幹教師的培訓活動

幼兒園的骨幹教師都是具備較為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豐富的帶班經驗。一方面可給她們創造外出研修、培訓的機會,提升她們的引領和示範能力,鼓勵她們向專家型教師和科研型教師發展。另一方面,讓她們加強教學活動的研究,做到立足於活動教學、服務於活動教學。讓骨幹教師在園內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在幫助其他教師的過程中自己也獲得發展和提高。

3、開展針對全員的培訓活動

針對全體教師的科研水平和實際工作需要,幼兒園可開展“如何開展課題研究”、“教師微課製作”、“如何撰寫論文”等方面的培訓,教師在培訓後,對所培訓的內容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科學融合,把課題研究、實際操作、理論提升等方面內容,進行合理的規化和安排,研培有機結合,促使教師在研中培,培中研,不斷提升教科研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


幼兒園科研活動的培訓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