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银保监会于学军:目前形势比当年亚洲金融危机严峻

“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复杂严峻。”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暨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当下中国所面临的复杂经济金融形势,与2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有弄明白全球宏观大事的规律性运行,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传导影响,才能更好地处理中国面临的问题。

“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复杂严峻。”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暨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当下中国所面临的复杂经济金融形势,与2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有弄明白全球宏观大事的规律性运行,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传导影响,才能更好地处理中国面临的问题。

在1997年7月2日,泰国货币泰铢突然大幅度贬值,这股风潮很快席卷亚洲其他国家。一时间,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均出现类似情况。但是,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旋涡仍没有停止,并继续向北,摧毁了韩国的金融体系,日本的经济金融也受到重创,日元也大幅度贬值,这次风暴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侵袭了东南亚到东北亚所有的国家。

货币出现大幅贬值,引发金融混乱,经济凋敝,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大幅度的减少,有的国家甚至引发政治危机,发生社会动乱,政治垮台,当时东南亚一些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在这次的危机当中,纷纷下台了。

僵化的固定汇率

在于学军看来,20年前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僵化的固定汇率。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发生危机的这些亚洲国家普遍都属于经济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的发展模式,均建立在出口拉动上,经济增长模式就是出口导向型的模式。

“汇率等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至关重要。”于学军表示,基于经济出口导向型的发展需要,这些国家几乎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固定汇率的模式,这样一种模式名以上与一揽子货币挂钩实际上主要是与美元挂钩。这种汇率模式与美元绑在一架车上,美元汇率下降,等于对其它非美元货币的低估或贬值,这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外贸增长,从而拉动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但这样的汇率政策也有致命的问题。于学军介绍,一旦美元升值甚至出现高估时,就会使这些国家的货币随着美元的增值或高估现象,这时这些国家的外贸环境出现逆转,如泰国等国家在金融危机前甚至连续几年出现贸易巨额逆差的局面。这是较小经济体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这种局面如果不能短期改变,矛盾就会越积累越严重危险上升。

“从长期和根本来看,这些制度的缺陷和弊端,确实是显而易见的,并非可以长期实行这是一种长期可以实行的好的汇率制度安排。”于学军表示,金融危机发生后,现在亚洲国家已经很少采用这种较为僵化的固定汇率制度了。

美元汇率周期十年轮回

10年一轮回,这是业界对美元汇率周期性的高度总结。而这种轮回,也往往成为全球发生金融危机的助推器。

于学军认为,神秘的幕后操作确实存在,诱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宏观背景,显然与美联储在此之前连续加息以及美元汇率的持续升值有关,但这些发生危机的亚洲国家却沉浸在之前的经济繁荣当中,出现本国货币被明显高估这样的问题却有很多国家全然不知,最后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有点像温水煮青蛙的味道。”

实际上,美元汇率的波动周而复始,背后的道理也很简单,所谓汇率实际意义就是各种货币之间的相互比价关系。

于学军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初始原因实际上是源于大约1993年开始美国在信息产业上取得长足的发展,并带动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从而促使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促使美元不断增值。这种推对一直到了2001年引发美国科技网络泼墨才破灭,这是大家知道在01年美国的股市发生过一次股灾,这个背后是科技网络泡沫形成的。

不仅如此,美国汇率的波动还有可能是由于货币信贷的过渡刺激,形成经济的巨额扩张,并出现泡沫经济,出现这种现象的过渡的时候,这个国家肯定要进行宏观调控,要收紧政策,美国就会表现为美联所连续的加息使泡沫破灭。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这种形式。

金融危机的魔咒

“十年一个周期,我们现在又似乎进入这样的魔咒。”于学军表示,当下国际经济金融并不太平,已经有很多国家发生了货币金融危机。

实际上,今年以来阿拉伯、土耳其、巴西、南非等多个新兴经济体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货币金融危机。以土耳其为例,美国特朗普政府10日宣布对土耳其征收制裁性关税后,导致土耳其里拉币值下跌20%。阿根廷货币比索对美元汇率自年初以来已下跌40%,新兴国家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货币危机的风险增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也倍感压力。于学军表示,自今年4月开始,人民币承受明显下行压力。社会上融资紧张、外贸出口压力加大、中国股票持续低迷、金融危险上升、银行经营困难。

“我预计这种状况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这是一个宏观大势,我们面对的形式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严峻。”于学军表示,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经济金融处于健康状态,有底气,能够从容应对。“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却缺乏这样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十分成功。于学军介绍,中国恰巧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刚刚实行“结售汇制-汇率并轨”,使得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方面具备竞争力。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让中国在地址亚洲金融危机当中功不可没。而在1994年至1996年,中国实行了三年宏观调控,并首次实现“软着陆”,这在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上是很成功、很经典的阶段,这位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提高了抵御能力和底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