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号二水,又号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殿试进士第三名,授编修,积官少詹事兼礼部侍郎。

在明代书坛,张瑞图是一位很特殊的书法家。他人品颓喪,步入仕途即依附魏忠贤,成为“魏家阁老”成员之一,其行径为士林所不齿,《明史》将他列入“阉党”;然在书法艺术上却颇有建树,为时人所公认,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齐名,书史并称曰“邢张米董”。颓丧的人品居然没有淹没他的书法声誉,这在“书以人重”观点已十分流行的明代,是很特殊的例外,有明一代仅张瑞图和王铎两人,如(清)吴德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所评:“张果亭(张瑞图)。王觉斯(王铎)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可见两人书艺必有过人之处。

其次,张瑞图是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為“晚明四家”的,然他的书风与崇尚钟王帖学、追求柔媚格调的邢、米、董三家迥然有别,而与黄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诸人创立的奇倔狂逸风貌颇相似,共同在钟王之外另闢蹊径。(清)粱巘在《评书帖》中即指出:“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鐸)张(瑞图)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末入神,自足下朽。”杨守敬也认为张氏“顾其流传书法,风骨高騫,与倪鸿宝(元璐)、黄石斋(道周)伯仲。”([清]杨守敬跋张瑞图《前赤壁赋》) 张瑞图之名不列入风格相伯仲的倪、黄、王流派之中,却与蹊径迥异的邢、米、董并称,这也是很特殊的现象,其书风与诸家必然存在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的复杂关係。因此,探讨张瑞图其人其书的特殊性是饶有意趣的问题。

天啟七年(1627年)以礼部尚书入内阁,仕至建极殴大学士。其时宦官魏忠贤专权,内阁首辅顾秉谦和先后入内阁的冯銓、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木普]、来宗道等人,都成為魏忠贤私党,时称“魏家阁老”。天啟六、七年,魏忠贤生祠遍建天下,而生祠碑文多由张瑞图手书。崇禎帝继位下久即剪除了魏忠贤和客氏,并清查阁党。崇禎元年(1628年)时,有监生胡焕猷上疏查究為魏忠贤建祠的党羽,弹劾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木普]等人,“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於詔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於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復何辞。”然其时内阁仍由他们把持,未能参倒。崇禎二年二月会试,施凤来、张瑞图任考试官,两人继续倒行逆施,所取考生几乎都是中官、勛贵的姻戚门人,终於激怒了崇禎帝,次月即罢免了施、张两人,同月即将《钦定逆案》颁示天下,决心剪除阉党。开始时张瑞图和来宗道并末列入名单,经崇禎帝指出:“瑞图為忠贤书碑,宗道称呈秀父在天之灵,非实状耶!”两人遂入逆案,张瑞图坐徙三年,復赎為民。可以说,张瑞图的一生确实很不光彩,人品也颓丧不足取。

然而,一个人的艺术造诣并不是人生和人品的直接翻版,书品不一定等同於人品。艺术风神和品藻的形成有著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尤其具强烈形式美和抽象性的书法艺术,其格调的高下更多取决於审美观念,而非道德观念。因此,在明代,尽管 “书如其人”说已十分流行,晚明项穆提出的“心相”说,更强调“人正则书正”,但书法艺术的表现本质毕竟属於审美范畴,单纯用道德伦理观难以作出公正评判,因此,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张瑞图书法,还是得到社会的首肯。

张瑞图书法的独特之处,清人秦祖永有一句很準确的慨括,即“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闢蹊径。”(【清】秦祖永《桐阴论昼》)钟王即指三国魏之钟繇和东晋之二王,他们所创立的书风,歷经唐宋元的持续发展,已形成源远流长的帖学传统,并据书坛主流,其审美特徵表现為崇尚阴柔之关。由元代赵孟頫树立的妍媚柔婉书风,将钟王帖学传统推向高峰,对明代產生了最直接的影响,追求外在形态的 “姿媚”蔚成风气,於是,明初出现了三宋、二沉等人端整婉丽的“臺阁体”,明中形成了端庄典雅的“文派”书风。近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综述明代书法曰:“帖学大行,故明人类能行草,虽绝不知名者,亦有可观,简牘之美,几越唐宋。惟妍媚之极,易粘俗笔。可与入时,未可与议古。次则小楷亦劣能自振,然馆阁之体,以庸為工,亦但宜簪笔干禄耳。至若篆隶八分,非问津於碑,莫由得笔,明遂无一能名家者。又其帖学,大抵亦下能出赵吴兴范围,故所成就终卑。偶有三数杰出者,思自奋軼,亦末敢绝尘而奔也。”

号称晚明四家的“邢张米董”当属马氏所述欲“出赵吴兴范围”、“思自奋軼”的“三数杰出者”,然大多“亦未敢绝尘而奔也”。邢侗精研东晋二王,临摹几可乱真,自谓“拙书唯临晋一种”;米万钟作為米芾后裔,谨守家法,在米字体格中唯增圆润。两人虽不学赵体,却未离二王樊篱。董其昌公开向赵孟頫宣战,力纠赵书之妍媚熟甜,以“熟后得生”的途径,求流润中的“生拙”之味,以“率意”的笔法,在放逸中现“自然天真”之趣,其风格与赵书相比,更多生拙、放逸、简淡、萧散之韵,然体貌仍不离圆和秀,尤其在弘扬帖学、重振钟王风神、讲求姿态方面,与赵孟頫是一致的,只是另立了一种形态。惟张瑞图,虽然在书品和成就影响方面不能说超过三家尤其是董其昌,但在另闢蹊径、独创一格方面却属於“绝尘而奔”者。

张瑞图的书法确不同於柔媚的时尚,而别具“奇逸”之态。他擅长的楷、行、草书,笔法硬峭纵放,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气势纵横凌厉,确属奇而逸。对他的书学渊源,前人略有论述,梁蝎《评书帖》云:“张瑞图行草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书醉翁亭。”指出他也从帖学入手,只不过崇尚的是“狂草”派书风和讲求厚重力度的“苏体”笔法。另据近人张宗祥《书学源流论》曰:“张二水,解散北碑以為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似乎他还从六朝北碑中汲取了雄劲峻厚的笔法。

张瑞图奇逸书风的形成,既与他的师承渊源有关,更是时代审美思潮转捩的產物。在有明一代姿媚书风占主流的时尚下,还萌发著一股尚丑、尚狂狷之美的思潮,明初张弼“怪伟跌宕”的草字、陈献章“拙而愈巧”的茅龙笔草书、明中期祝允明 “纵横散乱”、“时时失笔”的狂草,都显现出反正统的倾向。至明中叶以后,随著商业城市的繁盛,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学中“公安派”的“独抒性灵”说以及哲学上李赘等人“异端”思想的出现,使这股反正统、求“狂怪”的思潮获得进一步发展,在书法界就涌现出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一批“狂怪” 派书家,他们拋弃中和、优美的姿态关规范,结体支离欹侧,以丑為美;笔墨随兴而运,打破“藏头护尾”、“平正安稳”等形式美规律,肆意挥洒,棱角毕露;布局下求平衡和谐,而是纵横交叉,散散乱乱。这种以丑怪、狂狷為美的书风,在明末清初风行一时,张瑞图作為其中一员,不仅在“晚明四家”中独标风范,在这一行列中也堪称佼佼者,如近人张宗祥在《书学源流论》中评述:“明之季世,异军特起者,得二人焉:一為黄石斋,肆力章草,腕底盖无晋唐,何论宋元;一為张二水,解散此碑以為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此皆得天独厚之人。”

张瑞图的书法,在外在形态、笔墨形式上,与黄、倪、王、傅有许多相近之处,呈现出趋同的审美追求。但内涵的个性、气质、情感、格调,却各下相同,甚至存在很大差异。因為书法风格的形成离下开作者这一主体因素,意在笔端,笔随意发,书家的性格气质、心理特徵、思想感情等主观因素必然要有意无意地渗入到风格中去,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独特面貌,就这个角度说“书如其人”的观点毋容置疑。张瑞图的字确很“奇逸”,但有时奇得出格,不少字结体狂怪得难以辨认,逸也有些过分,下少用笔纵放得犹如书一符。据《桐阴论画》附註云:“张公画罕见,书幅甚多,相传张係水星,悬其书室中可避火厄,亦好奇者為之。”此说虽据传闻,即便有之也属好奇者為之,但至少说明张氏书法很怪,可作法灾的符录悬掛。观其车书中多难以辨认的奇字和纵放无度的逸笔,确带有符躁的味道,写字类似画符,无疑在迎合世俗趣味,格调必然下高。另外,反柔媚而走向极端,一味硬倔,过分外露,也容易变為粗俗的霸悍气,张氏书法即有过分之处,少含蓄文雅之气。一卯粱嗽《评书帖》所论”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下贵。一张氏在艺术追求上的偏激、失度和品位下高,与他政治上的表现有某些相似之处, 这无疑是人品对书品的影响。因此,张瑞图与倪、黄虽同属奇倔书风,却不能归入一类,更不能并称。

张瑞图存世作品即甚多,以行、草為主,此卷《草书千字文》是其宏幅鉅製。《千字文》的文字内容,是由南北朝梁武帝时周兴嗣编次的,為我国古代识字的啟蒙读物。由於它由一千个不同的字组成,以后也成為歷代书法家甚感兴趣的书写内容,纷纷以一体、二体或四体、六体写《千字文》,其用意,一是作為他人学习书法的范本,故书家作多种书体以供人临写。[明]陈淳在《自书千字文》跋中即指出:“书《千字文》往往有人,非人好书,人欲书之耳。盖《十字文》无重字者,人谓书学尽於此矣。” 一是作為书家展现个人风貌的载体,如[宋]董迪《广川书跋》所曰;“后世以书名者,率作干字,以為体制尽备,可以见其笔力。”张瑞图此卷《草书千字文》,当属於后者,以显现个人独特的书法笔力為宗旨。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书法名家的经典名帖高清彩页欣赏——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此卷末署款“天啟癸亥书於都中,张长公瑞图。”天啟癸亥三年(1623年)时,张在京任职,尚未入内阁,此卷為五十四岁所书,风格已趋成熟,然仍保留学孙过庭和苏軾的某些笔法。全篇字与字之间连笔下多,而运笔之气贯通,以显示其放逸之势:各字大小变化下大,主要靠结体的欹侧反正、紧密开张、左右轻重、上下错落,来显现起伏跌宕:字姿呈方形的整体结构,又时出奇险之态,点画通过粗细、乾溼、疏密、方圆的变化,表现出跳荡之势;全幅呈字距紧密、行距宽疏的布局,然紧密字距中,时用舒缓的笔法和揖让的结体来调节,宽疏行距中,又时以出格之字和破直之势来调节,从而达到了密而不窒、疏而不空的效果。这些都体现了张瑞图典型书风的主要特色。然此卷笔法多用圆润中锋和厚重笔道,少劲利峻峭之势;转折处多婉转,并非每转必折,每折必劲,也少侧锋偃笔;在奇异结体中仍时见瀟洒秀丽之字,狂放而未失於怪诞。这些特点表明孙过庭车书所具的流润和法度之影响尚未完全消褪,苏軾浑厚凝重的笔法仍在起作用,北朝碑学之痕跡尚下显著。因此,这卷《草书千字文》反映的是张瑞图转变时期书风,对了解他的书法发展演变轨跡具有重要参证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