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自古匈奴人就被當成了“野蠻”的代名詞,特別是有一個習俗,對於農耕文明的漢族來說,非常不恥。據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人有這樣一條習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著名的“昭君出塞”,她嫁到匈奴後,不但能夠“從胡俗”,侍奉三位單于,生育四個孩子,並將自己畢生致力於匈奴與漢朝的安定團結,被尊為“寧胡閼氏”,為漢匈兩族帶來了和平、安寧和興旺,留下了千古佳話。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這個就是“收繼婚”習俗,說白了就是“父死娶母,兄死娶嫂”。匈奴男子的父親去世以後,家中的長子可以娶他們的後母為妻,如果哥哥或弟弟死了,活著的男丁就可以娶下寡居的嫂嫂或弟妹。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特別在主流漢族民族眼中這種習俗簡直就是“亂倫”,是為人所不恥,是違背倫理道德的行為。但是這種習俗在匈奴人生活環境中卻如魚得水,並且還能長期存在,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一、保護女人孩子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自古以來,草原遊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狩獵為主,女子由於身體嬌弱,在生產勞動中處於次要地位,社會地位非常低下。匈奴人崇尚強者,草原上遵守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外出征戰和部落間爭鬥不斷,男人戰死頻繁,女人和孩子很快就嫁到家族其他成員,並受到保護。失去男人的保護,女人和孩子很難在草原上獨立生存,很多命運多舛的匈奴女人一生會嫁給很多男人。

二、防止財產流失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匈奴生存條件惡劣,資源匱乏,如果男子死後,其妻子外嫁,不但會帶走家族中的牛羊等財物,還會造成勞動力減少,甚至帶走年幼的孩子,這些都是匈奴部落無法接受的事情。為此,肥水不流外人田,嫁給家族中的男子,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另外,在很多匈奴人眼中,女人都是屬於家族的財產,外嫁本身就是財產的流失。

三、確保人丁興旺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古代醫療條件很差,特別在草原上生育存活率更低,女人承擔著延綿子嗣的責任,每個匈奴家族都希望“人丁興旺”。如果家裡失去一個男人就只失去一個人,但如果失去一個女人就會失去整個家庭的繁衍機會,女人多更是家族興旺的標誌。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其實“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並不是匈奴首創,《左傳》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蒸報婚”。按照《爾雅》中的解釋,上淫曰蒸,下淫曰報。所謂“蒸”就是子娶庶母,所謂“報”就是兄、叔死後,弟弟或侄兒可以娶寡嫂或嬸母。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每個文化習俗的背後都有特定的歷史環境,這些文化有的被傳承,有的則隨著歷史變遷,時代進步而被拋棄。所以,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眼光來評價古代這些習俗的對錯,只能說,時代進步了,我們的生活更好了!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