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就失明了,是否说明造反时身体已经很差了?这么差的身体值得造反吗?

秋天的红叶882


208年秋冬 赤壁大战才打完


然后不到二年,战争主角周瑜到210年就病死了。这么差的身体怎么能做主帅呢?(所谓被孔明气死那是演义)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明成祖朱棣率军进行第五次北征。七月,朱棣死于班师途中。


身体这么差,还打什么仗啊!


现实的历史里,古人对这些战争刚刚结束就死去的人的命运,多是加以惋惜或者感叹,而非像今天这样觉得不可置信。


因为在古代,行军打仗本身就是件死亡率偏高的事情。哪怕是高于一般士兵的将领和君主,在行军当中的饮食和卫生工作,放在今天也是折磨。


闭家锁的红枫


安禄山儿子安庆宗被唐玄宗所杀是安禄山身体变差的关键

安禄山在安庆宗被杀前,虽然很肥胖,重达330斤,走路都需要人扶。但安禄山在拜见唐玄宗时,却能以330斤的大胖子身体,悄然轻舞:

“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这足以说明安禄山虽胖,但身体状况还好。

安禄山性情和身体的变化,是在唐玄宗杀安禄山长子安庆宗之后:

“陈留郭门禄山男庆绪见诛庆宗榜,泣告禄山,禄山在舆中惊哭曰:"吾子何罪而杀之!"狂而怒,官军之降者夹道,命交相斫焉,死者六七千人,遂入陈留郡。”

因为安庆宗之死,安禄山不惜杀6、7千投降的唐军,以发泄他的悲痛。安禄山悲痛的情绪,加上军事的烦扰,让他变得脾气暴躁,更加速了他身体的衰落:

“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以疾加躁急,动用斧钺。严庄亦被捶挞,庄乃日夜谋之。”

从756年得知安庆宗被杀,到757年1月,安禄山身体的衰落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

安禄山儿子

安禄山合计有11个儿子,分布是:

安庆宗(756年被唐玄宗处死);

安庆绪(和安庆宗是都是康氏所生,康氏和安庆宗被唐玄宗处死,称帝);

安庆恩(段氏所生,备受安禄山喜欢,安庆宗死后,有意立他为太子);

安庆和(758年兵败被俘虏,被唐肃宗处死);

安庆馀;

安庆则;

安庆光;

安庆喜;

安庆祐;

安庆长;

名字不详。

从安禄山在得知安庆宗被杀后怒杀唐朝降军以发泄,已经充满震惊的话语:

“吾子何罪而杀之!”

来看,安禄山非常看重安庆宗。安庆宗是他中意的继承人。

安庆宗的死,导致安禄山想要立宠爱的安庆恩为太子,迫使安庆绪为称帝不惜杀安禄山。但安庆绪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自己的大本营让给史思明,造成了自己的被动。安庆绪应该回到范阳作为后方的调度,而让史思明在邺城抗敌。

北齐石碑中的栗特人模样


总之,唐玄宗杀了安庆宗,让安禄山的大燕因为继承人功败垂成;康熙帝杀了吴应熊,让吴三桂的大周同样因为继承人功败垂成。

安禄山53岁起兵反唐,吴三桂66岁起兵反清;安禄山即位1年,吴三桂即位半年。但安禄山比吴三桂的死后待遇好多了:即便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投降唐朝的安禄山部将、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不得不立庙堂以安史四圣之名祭祀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以稳定河北人心,直到773年天承嗣为了取媚唐朝才拆毁。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就失明了,是否说明他造反时的身体已经很差?这个问题笔者不敢苟同,莫非安禄山失明就说明他身体很差了?失明的人的身体就一定很差吗?并不一定如此吧。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这么差的身体值得造反嘛?哈哈哈,真的是搞笑极了,难道安禄山在造反之前还要寻思造反值不值得?



造反之后的安禄山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安禄山当时正是一个身重如象却灵活自如的胖子。据《旧唐书》记载:“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以疾加躁急,动用斧钺。” 这病症的形容像极了末期的糖尿病了,脓疮加身、眼底病变(失明)、神经病变(剧烈疼痛等),连带着脾气暴躁。



安禄山想要这糖尿病好一点,就得要规律饮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等。然而,他造反以后,就开始飘飘然了,极其放纵,贪图于享乐而不可自拔。这样子的做法就是自生自灭,自取灭亡了。显而易见的是,安禄山在恶性循环的情况下,糖尿病越来越加重,一发不可收拾。短时间内就把安禄山折腾的没有人样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真是生不如死。

安禄山造反之前的身体情况如何呢?

他三百多斤,夸张到走路时只有用胳膊向上提起自己的身子,才能动脚。每次更衣,手下的人必须要把他的大肚子抬起来,然后才能给他系上腰带。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这世上居然还有这么夸张的事情。而他骑马上朝的时候,中间必须换一次马,否则马会被压垮。给他买坐骑的时候,得买那种负重整整五石还能跑起来的,否则就不能用。真是可怜的马呀,估计当时的马都在私底下偷偷议论着:可别让我们遇到安禄山呀,要不然真的是累死了。

安禄山造反之前这样的身体,只能说大毛病不是很多,但是肯定会有不少小毛病的,特别是糖尿病有很多隐患。然而,安禄山这样的身体值得去造反吗?



笔者倒是认为这样的问题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探究价值,是安禄山自己想要造反,又不是我们,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鱼焉知鱼之苦呢?我们每个人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有啥门子用呢?安禄山不造反都造反了,再来问他值不得真是有点荒谬,还有马后炮之嫌疑啦。

笔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意愿,值不值得就得看自己了。反正不管做啥事好,拿得起放得下就可以了。当然,做一个造福百姓,对社会贡献出自身价值的人最好不过了,多往正面、积极和乐观的方面去探索,去成为那样子正能量的人就更加值得了。人活在世,还是多做好事,利己利人比较好,毕竟人人都是群体动物。


瀚海说史


安禄山造反后不到两个月就席卷黄河南北,攻下洛阳,自己当皇帝了。这样顺利的进军,如此轻松到手的半壁江山,只因为他身体不好就会放弃蓄谋已久的造反计划吗?

一、按照史书的记载,安禄山蓄谋造反已有十多年时间,几乎是从他当节度使起就开始的

这种说法其实很有问题,安禄山积粮、积财、囤聚兵器十余年,那是他身为节度使,为了对抗北方突厥、契丹、奚族势力所应该做的,并非一开始就想造反。但是随着他的势力越来越大,身兼三镇节度使,开始大修雄武城,将那些军备物资都藏在里面,对内严密控制,对外严防朝廷的密探,这才让他的造反图谋越来越明显起来。应该说,安禄山最初是为了巩固边防而搞军备,后来,随着朝廷对他控制力的衰弱和自身实力的增长,这种军备实际就成为了他造反的筹码,在随后几年里,他通过向朝廷索要、明里面的交易以及私下的非法交易,让这种筹码越来越多。

二、造反前的安禄山已经到了怎样强大的地步?

1、从兵力上说。安禄山几乎手握唐朝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边兵,其中许多是最骁勇善战的契丹、奚族、室韦、同罗等族的少数民族军队。

2、从将领上说。安禄山收集了一批当时的军界后起之秀,而且这些人都听他的,而不知道有朝廷。大凡对朝廷忠心的将领,都被他撤换掉了。

3、从文臣上说。安禄山手下有一批在唐朝朝廷里得不到重用的中下级官僚,他们都把安禄山视作自己前途的保障,全力支持着安禄山。

4、从势力范围来说。除了安禄山当节度使的三镇(安禄山其实没能完全控制三镇,但在范阳的势力却是很巩固的),安禄山实际上还控制着黄河以北地区广泛的征税权、人事权等,还兼任着河西陇右的军马场事务。

5、从情报上说。安禄山外有刘骆谷这个面上的探子,为他在长安收集情报,内有朝廷高层的吉温等人,可以知道唐朝核心决策。在军事上,安禄山对黄河南北的地理、关卡、防备等无不知晓,都有详备的地图。

一句话就是,只要安禄山想起兵,黄河以北就不在是唐朝的,黄河以南地区也很危险,因为唐朝防备极为松懈。

三、安禄山起兵后不到两月,即席卷黄河南北,攻下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安禄山及其谋士对他们必胜的预期并非没有道理。

安禄山的谋士严庄、高尚对造反的预期是大业必成。安禄山在起兵后,短短不到两月的进展似乎也证明了这种判断。此时的唐朝,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危机。

1、政治上,李隆基开始越来越崇信道教、佛教密宗的神秘主义,以此加强其思想统治。然而对百姓的剥削越来越严酷,任用大批聚敛之臣想尽办法从老百姓头上搞钱。而朝廷的官僚政治越来越封闭,中下层官员以及一些年轻士子没有出头之路,纷纷投入节度使的幕府。科举、选官中的腐败也越来越严重,甚至让李隆基自己都大为震怒。

2、军事上,唐朝外重内轻,为了满足李隆基的扩张欲和虚荣心,唐朝在边疆驻守大量军队,而内地各州县却因为天下太平而军备废弛,守兵拉不开弓,器械尽皆腐朽。唐朝中央的禁军也极为腐败,存在大量吃空饷、残害士兵等情况,禁军毫无战斗力。李隆基长期以权谋驾驭诸将,因此也让很多将领心怀二志。

3、思想上,唐朝越来越注重神秘主义的宣传,却忽略了民生,黄河以北,安禄山对突厥巫术的宣传,让他似乎拥有不少的支持者。朝中大臣们争权夺利,而边将们只重杀人立功,唐朝整体处在一种亢奋、迷幻的思想状态。

四、安禄山起兵前后身体状况探讨,即他为什么要造反?

可以说,安禄山一胖几十年,也不是那一时才胖的。因为太胖,他的身体自然不会太好。然而,就在他起兵前两三年,他还亲自带兵征讨契丹、奚族来看,至少在当时,他的身体还没有大的问题。虽然走路困难,但人家安禄山依然跳起胡旋舞来旋转如飞,这是史料明确记载了的。相信直到他自立为皇帝前,安禄山的身体状况还是可以的。安禄山后来眼瞎,多半和当代所谓的三高疾病有一定关系,长疮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而眼瞎和高血压、高血脂应该又关系。然而,他病情的加重,应该是在他当了皇帝后的事儿,是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加重了他身体的负担。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安禄山攻下洛阳前,对他的描述都显得很顺利。之后,因为哥舒翰扼守潼关,让安禄山进不得进,河北基地又在郭子仪、李光弼的围攻下岌岌可危,这才让安禄山坐卧不宁,越发焦躁起来。史书记载,他在这段时间屡屡发火,鞭挞近侍、大臣,其眼盲大概是这一时才越发严重的。因为他的焦躁,这才激反了严庄、李猪儿,终于和安庆绪合谋,导致安禄山被杀。

安禄山为什么要造反?一是从实力上说,唐朝防备松懈,而安禄山势力庞大。二是从朝局上说,安禄山若不造反,很可能落到王忠嗣那样悲惨的下场。三是从心理上说,安禄山觉得有必胜的把握。四是从身体说。至少造反前的安禄山,他的身体还没有很大问题。五是个体上说。安禄山确实有当皇帝的野心。


星火辰


安禄山的身体差,主要的表现是过度肥胖。

这种肥胖由来已久,当年他在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手下做事,张守珪非常讨厌他的肥胖,吓得他都不敢吃饱。

天宝年间,安禄山得到唐玄宗宠信,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处节度使,大权在握,他开始无拘无束地大吃,体重迅速失控。

《新唐书》中说他的大肚皮垂落到膝盖以下,必须用双手捧着肚皮才能走路。《旧唐书》的说法更为具体:“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

也因此,每次前往长安,安禄山都是坐车,无法骑马。唐玄宗请他去华清池泡澡,特意批准他随身带一个小太监,这个时候,安禄山的生活已经难以自理了。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率领十五万大军,在蓟城之南誓师起兵,杀向长安。这个时候,还不能说安禄山的身体非常差,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肥胖。

至于值不值得造反,此时他已经无暇顾及,因为他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安禄山是个聪明人,早已经察觉到大唐统治的腐朽。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征战,他的帐下战将如云,士兵精于骑射,又有战马几万匹和无数的兵器,也积聚了大量的财富。

显然,早有异图的安禄山在各个方面都做好了反叛的准备。

朝廷方面,杨国忠等人已经发现了安禄山的野心,在他们的劝说下,唐玄宗也有所警觉。

天宝十三年,安禄山最后一次去长安,嗅出一点异常,所以离开时跑得极快。以后唐玄宗再召他去,他找出种种理由,坚决不肯去。

在这种局面下,安禄山只能选择摊牌,冒险一搏,顾不上考虑自己的身体。


于左


首先,我们说下,安禄山得的是什么病?他得的病放在现在就是糖尿病,这种病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眼底出血导致的失明或者是白内障。

糖尿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在发生前至发生早期,甚至有些人已经到了中期也不会有任何感觉,很多人的知道的吃得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并非人人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一型糖尿病多见)也并非会同时出现,而且往往是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出现的症状,所以很多糖尿病人是在无意间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这样的患者在糖尿病人群中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从这里来看,在造反初期,已经患病的他未必有感觉是的身体不好。


但,造反起初不能说是特别顺利,尤其是攻入潼关前,与谋事高尚,严庄等人与自己描绘的大不一样,加之加之儿子安庆宗的死亡,更是使自己情绪不稳,虚火大盛,这里糖尿病本是阴虚之证,所以,病自然就愈加严重。所以,从这来看安禄山最初身体未必表现的很差。

另外,安禄山造反,主要和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个就是李林甫的倒台,历史上记载安禄山还是比较惧怕李林甫的,如果李林甫在安禄山未必敢造反。

第二个便是杨国忠,首先,在安禄山的眼里,杨国忠就是一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家伙,就这么个家伙当大唐第一宰相,安禄山心里有一百个不服!其次,就是杨国忠因为在皇帝身边的原因,已经开始对安禄山下手,时时向皇帝谗言,“安禄山有谋反之心。”这种话,是要人命的,说久了,安禄山知道后,是日日惊慌,所以,自保反抗的心便有了。

第三个就是收下谋士,高尚等人的建议,天天给你灌鸡汤,日子久了,自然便下来决心。

以上便是安禄山造反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为什么会第二年就失明和糖尿病本身有关。


吉良策略游戏


\t司马懿造反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呢?还有两年他就死了,拖着七十多岁的身体去造的反。


我认为安禄山当年即使双目失明,他依旧还是会选择造反,因为他认为时机成熟了,而且被杨国忠逼到了绝境,就算是为子孙谋福利,他也能被后世子孙尊奉为开国太祖。

\t安禄山起兵时期,实力达到了巅峰。

在安禄山看来,当时是他发展的最好时机,因为唐玄宗信任他,给了他大把的军权和地盘。唐玄宗不是傻瓜,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安禄山牵制太子李亨的权力。唐朝太子造反的事情太多,就连唐玄宗本人也是夺取了父亲的权力才走上了皇帝的宝座。

唐玄宗很担心自己儿子会造反,当时朝中支持李亨的人不在少数,想要消灭李亨的力量已经非常难了,即使可以也会使得大唐王朝伤筋动骨。所以唐玄宗选择了安禄山,希望安禄山的存在,能够让李亨有所收敛。

\t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旧唐书》

其实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在安禄山看来,自己一个胡人,能够得到如此重用,本该感恩戴德。但是李唐王朝的盛况,让安禄山十分眼馋,他希望自己的子孙也能够享受到如此美好的生活,所以安禄山果断造反了。

\t安禄山造反的时候身体的确已经不怎么好了。

安禄山是个大胖子,据说有三百多斤,走起路来都需要很多人搀扶。但是他见了唐玄宗以后,立刻就能变得精神抖擞,甚至还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面前翩然起舞,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所以唐玄宗对这个忠心耿耿的大胖子丝毫没有任何防备之心,三百多斤的大胖子能掀起什么巨浪呢?

\t除了身体肥胖,安禄山身上的疮也不少,这可能是因为他缺少运动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岁数大了以后,一定要保持身材,我们看现在郑少秋,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是保持那么好的身材,人家那叫养生。安禄山显然不懂什么叫做养生,所以因为肥胖造成了身体一直都很差。

\t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旧唐书》

在造反以后没多久,安禄山的双眼就有些模糊不清了,应该不是老花眼,而是一种眼科疾病,极有可能是白内障。这个时候身上的疮再次发作,安禄山造反以后的身体确实不咋地。


\t安禄山受到了唐玄宗的怀疑,所以不得不造反。

安禄山当时已经是边疆的一把手,一切都是他说了算,在当地也算是个土皇帝了。这个时候朝廷内便传出了他有可能造反的风声,尤其是当朝宰相杨国忠,一口咬定安禄山一定会造反,希望唐玄宗加以防范。甚至还跟唐玄宗说,如果他不相信的话,可以吩咐安禄山前来朝拜,安禄山一定不肯来。

\t唐玄宗半信半疑地宣召安禄山进宫,这个时候安禄山果断来到了长安,而且向唐玄宗哭诉有人冤枉他。唐玄宗这才放心让他回去,可是安禄山走的时候,是丝毫没有回头的意思的,逃跑的速度十分惊人,一天走了三百多里路。

\t杨国忠屡奏禄山必反。十二载,玄宗使中官辅璆琳觇之,得其贿赂,盛言其忠。国忠又云“召必不至”,洎召之而至。十三载正月,谒于华清宫,因涕泣言:“臣蕃人,不识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杨国忠欲得杀臣。”玄宗益亲厚之,遂以为左仆射,却回。---《旧唐书》

从那以后,安禄山就下定了决心要谋反。后来唐玄宗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就再次召见安禄山,可是他就说自己有病去不成。为了把安禄山召来,唐玄宗将郡主嫁给了安禄山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希望安禄山前来参加婚礼,可是安禄山依旧不肯来。也就是这一年的秋天,安禄山起兵造反。

\t安禄山疾病缠身难以一统天下,最终被亲儿子安庆绪杀掉。

安禄山造反以后不久,唐玄宗便杀了他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可能安庆宗是安禄山心目中的继承人,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安禄山就愁眉不展,而且弑杀成性。不管是百姓还是投降的士兵,他碰到了都是杀无赦。因为唐玄宗杀了安庆宗,安禄山为了泄愤一口气杀掉了七千多投降的唐军。

\t因为疾病缠身,安禄山报复社会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原本打算一统天下之前,一定要收买人心,可是他却滥杀无辜,而且对降卒一个都不放过。这让安禄山的军队成为了人民公敌,天下所有人都在反抗之中,可见安禄山不可能成功。

当时的安禄山已经什么都看不到的,所以压根就不可能指挥得了那支庞大的造反队伍,所以他儿子安庆绪为了造反集团的利益,狠心杀掉了双目失明的安禄山。他认为自己可以接替父亲的地位,从而一统天下。

可是安庆绪上台以后,叛军一日不如一日,甚至连拿下的洛阳城都给丢失了,结果安庆绪被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所杀,残部都落在了史思明手里。



\t总结:安禄山身体再差,他也会选择造反。

这就是当时安禄山自己的想法,他身体的确是不怎么好,可能能不能等到一统天下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安禄山是不会放弃造反的,因为骑虎难下。

这个时候的安禄山已经身居高位,很多事情是他不能完全左右的。比如造反这件事,如果他不造反,家族包括集团内部的成员,都将会成为唐玄宗严重打击的对象,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唐玄宗不可能放着一个祸害在边疆,所以安禄山没得选。再说了打下了天下,自己就是新王朝的太祖,子孙后代就能够享有天下,为什么不干呢?


江湖小晓生


安禄山这家伙,我最记忆深刻的不是安史之乱而是他的安禄山之爪,这个爪子据说在杨贵妃身上印下深深的印记,白里透黑分外明显。

一个有如此特色黑手爪的人,一般都不会是体弱多病的人。

原因吗,很简单啊,不讲卫生才脏啊,脏了才会黑啊。

手都脏成黑色了还活的好好的,不正好证明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吗?

以上叫这个小花边新闻,只是侧面证明安禄山身体真的是很好,要不你认为杨贵妃为什么认他做干儿子?还弄个襁褓让他睡觉?体弱多病可没这待遇好不。

所以,说他身体很差,就不造反,这是个伪命题了,最大可能是他得了慢性病,后来才知道。

至于他眼睛为什么会瞎,你看他和杨贵妃接触就知道了啊,明明很正常的接触,居然会弄到胸上去,不就证明这老小子眼神不好吗?这么近距离都看不清楚,要么是故意的要么就是无意的,按照当时情况看,他胆子估计没那么大,那就真实眼神不好,白内障或者近视眼,这就不得而知了。

根据瞎了的症状来看,白内障可能性更高。

至于他身体不好或者太肥了,和造反有没有联系,我觉得吧,还是有一丢丢的。

估计他觉得自己太胖就是太闲了,要减肥就要多运动,那么对于一个带兵的节度使来说,最好的运动是什么?

当然是打仗啊,你们看啊,打仗多锻炼人啊。

指挥要费脑力,骑马砍杀要费体力,脑力锻炼加体力锻炼,不减肥也说不过去啊。

再加上被杨贵妃的弟弟杨国忠这个不明事理的家伙一挤兑,一刺激,当然就要造反啊,你不让我活,我又准备充分,不抢他娘的,对得起干妈杨贵妃吗?

作为一个灵活的胖子,其实安禄山的人生还是比较传奇的,他能当节度使,和他少年时候的刻苦锻炼密不可分,据说安禄山能出头,就是因为一项特殊的体育锻炼。

那就是爬山偷羊,话说公元732年,饿的受不了的大胖子安禄山跑去投羊,结果歪打正着居然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给逮住了,这张守珪是个规矩人,最看不惯偷鸡摸羊的事情,于是就说,这家伙太不守规矩了,居然偷羊。

来人啊,跟我架在火上做烤活猪。安禄山一听,就害怕了,屁滚尿流有没有不知道,但是还是大声喊饶命,并说“我能帮你消灭两个蕃族,不要打死我。”

张守珪一听,难道还是一个和韩信一样的壮士,于是就说,先别烤活猪了,下来说会话吧。就这样安禄山得以活下来,他也和自己说的一样,帮助张守珪消灭了蕃族。

凭借厚脸皮和无双嘴皮子,他获得张守珪,成为亲密爱将,张守珪死后,他开始平步青云之路,自此节节高升,直到成为三镇节度使,手握15万大军。

至于说他的身体问题。按照史料的记载,安禄山体重有300多斤,也就是妥妥的在150公斤以上,这就比较吓人了,再加上没人可以管他,当然是无节制的好吃好喝伺候着。

这就让他患上了一种富贵病,古代名称叫做“消渴症”现在通俗的说法是糖尿病。

糖尿病在现在都是顽疾之一,毫无根治的可能,在古代当然更是如此,大才子司马相如就是这个病的患者。

这个病的症状就有伴随性白内障,这应该也是安禄山最后为何成瞎子的根源。

那么他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不是了解,我相信还是了解的,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特点就是消瘦,总想喝水。

如果一个大胖子,突然在没有减肥的情况下变瘦了,八成就是有糖尿病了。

我们看看安禄山历史上记载的死法哈。

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以疾加躁急,动用斧钺。

这个记载就是标准糖尿病症状了,眼底病变、神经病变、脓疮加身。

就这样的身体状况还发脾气,他不死谁死?

那么他身体不好和造反有直接关系吗?

我觉得吧,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多余,身体不好就不造反,身体好就造反?

造反不造反和身体好坏真没多大关系好不。

当年吴山桂为什么造反?难道是因为身体不好?不过是因为被逼的。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原因不过是被逼的,在加上他认为自己造反成功机会很大。

这才是根源,皇帝谁都想做,特别是在见识到大唐盛世的花花世界,和美丽温柔的干妈杨贵妃之后。

出身外族的安禄山心中那羡慕嫉妒恨,就可想而知啊,胡人可不管什么忠君爱国,他们传统观念里面,谁强谁是老大。当年提拔自己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比他强,他就认张守珪做老大,后来大唐皇帝李隆基强,他就认他做干爹,现在我的实力这么强,我自己就可以做爹,凭什么喊你做爸爸?你家人还一天到晚说我造反,我就造反给你看,不但要造老爹的反,还要占老爹的女人,让干妈做自己媳妇。

进而获得这花花世界和无数权利财富,这才是他造反的目的,那就是害怕还有欲望,在就是大唐王朝盛世之下的无数忧患而已。

公元755年,唐玄宗让安禄山进京,安禄山借口自己病了,后来唐玄宗给安禄山大儿子安庆宗赐婚,又召安禄山进京,安禄山又推辞。

其实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一切准备


终于在755年冬,安禄山起兵造反。

怪就怪李林甫死的太早,他要不死,安禄山也不敢造反。

怪就怪杨国忠逼人太甚,一天到晚说我坏话,要不我也不会造反。

我想这就是安禄山在造反时刻,心中给自己的辩护词吧?他身体好不好,在造反那一刻,并不重要。


阿斗不傻


问这个问题的人肯定不了解处于巅峰那种人的感受。造反的人几个会问自己值得么?因为他们不知道造反后的结果,成了就是王,不成就是寇。古往今来多少造反的人都是这个心态。

安禄山是因为肥胖,长年长疮疖,到起兵叛乱之后视力渐渐模糊,这时完全失明。加上全身长满块状毒疮。安禄山怎么也想不到会被自己的养子李猪儿杀掉。说到李猪儿,他虽然被安禄山宠爱,但是不得不说安禄山的爱有点变态,他把养子活活阉割了。所以李猪儿肯定是恨他的,虽然恨也提不起胆子刺杀,只是得到了安禄山亲生儿子安庆绪的怂恿才有了这个胆子。安禄山死时已经称帝,只是没把唐朝的赶尽杀绝就失明了,然后内部还有家贼觊觎帝位,巧合的是另一个和安禄山命运相同的兄弟史思明也是被亲儿子所杀。

追根到底,安禄山的失败多是因为民族劣根性以及家庭教育,安禄山从小丧父,母亲还是个女巫,一个小孩每天跟着一个神神道道的婆子生活在一起我觉得不会正常到哪里去。然后又生活在突厥部落,突厥人就是粗暴不守礼法,这样的人还会想这么多么?他还认唐玄宗和杨贵妃为干爹干妈,还不是倒打一耙,其实他不造反就凭他自己本事也是在唐朝混的挺好的。估计就是他的血液里面有突厥人的傲气不服输的性格,让他觉得自己或许能做天子的可能。


尼采广寒宫中坐


守仁君有话说

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造反还能多活一会,不造反就很危险了。

虽然唐玄宗还是比较信任安禄山的,但是朝廷其他人可不这么想,比如右相杨国忠,杨国忠是杨太真族兄,凭杨太真在宫中的受宠程度,杨国忠在朝堂上的地位可想而知。


有这么一位大佬天天说安禄山要造反,安禄山能放心吗?而且三人成虎,安禄山却实在各方面都逾制了,总有败露的那一天,总不能到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吧。所以安禄山造反势在必行。

二:安禄山有那份实力造反,上文说到安禄山造反势在必行,但是光形势所迫没那水平可不行。而安禄山恰恰就有这份实力。

当时安禄山是河东平卢范阳三镇节度使,手下强兵数十万。就算是平头百姓家里一年到头多挣了些钱都想换个大房子住呢,安禄山有如此雄厚的实力,难免对皇位有所想法。

三:一个人从来就不是只为自己而活的。

安禄山是个大胖子,身上毛病也比较多,活不长是可以预见的,但是造反如果成了,那么多活一天也是赚的。因为他还有儿子,就算他当不了几天皇帝,皇位总归是他儿子的吧,他儿子当了皇帝他配享太庙。一个游牧部族底层出身的穷小孩,凭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家族飞黄腾达,怎么能说不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