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中佔擁一席之位的女性不少,權傾一時的呂雉、西漢竇太后、聖母神皇武則天、參與兩宮聽政的慈禧……雖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但除了一些手握重權的女性,多數人還是成為男性權力的附屬品,為求恩寵終其一生勾心鬥角。
今天就以成化皇帝身邊的女人為例,說說那紫禁城裡的女性故事。
成化皇帝原名朱見深, 生於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12月9日),是為明英宗長子。朱見深是明朝第8位皇帝(如果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一帝一號的規矩,他是第9位皇帝,其父明英宗、叔景泰帝輪流霸佔帝位30年)。
01 孝恭章皇后(孫太后)
土木之變下的孫太后
朱見深出生2年後(正統14年,公元1449年8月),朱見深的爹——二十二歲的明英宗被司禮監太監王振忽悠,模仿其父(明宣宗)、曾祖(明成祖)御駕親征,跑到京城西北(今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距離北京市120公里)攻打瓦刺,結果慘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此役明軍死者數十萬(號稱50萬雄獅),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餘疲卒不及十萬,隨從大臣陣亡五十餘人,騾馬二十餘萬,並衣甲器械輜重盡為也先掠奪。
率軍親征的年輕皇帝朱祁鎮被俘,並被挾持繼續攻掠明朝北方重鎮,北京告急,明朝陷入空前危機。經過短暫混亂後,明英宗朱祁鎮生母,明宣宗皇后(初為宣德皇帝的貴妃,宣德3年,明英宗1歲時被冊立為皇后),皇太后孫太后(史稱: 孝恭章皇后)果斷擯棄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張,採納了兵部侍郎于謙等主戰派的意見立明英宗(同父異母)皇弟景泰帝即位,是為景帝,改元景泰,同時立英宗長子朱見深為太子。
明英宗被俘居於漠北之後,孫太后數次給明英宗寄去禦寒的棉衣。1年之後(1450年)明英宗朱祁鎮還朝,被明景帝尊為太上皇並被幽禁在南宮,孫太后曾多次前去探視。景泰帝朱祁鈺戀棧皇位,除了幽禁被遣送回京的“太上皇”朱祁鎮,也在景泰三年(1452年)廢除了孫太后所立的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不過這個朱見濟第二年就夭折了,被景泰帝追封為懷獻太子。此後景泰帝再也沒生出半個兒子。在此期間,作為“上聖皇太后”,孫太后任憑景泰帝廢立太子,悉心保護好被幽禁的太上皇朱祁鎮和被廢的年僅2歲的太子朱見深,靜觀時勢之變。
奪門之變時的孫太后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密謀發動奪門政變,復立被囚禁在南宮長達7年的明英宗,他們先秘密告知孫太后,得到了孫太后的同意。正月十二日,明英宗復辟為帝,廢景泰帝朱祁鈺為郕王。英宗為孫太后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此舉也開了明代後宮的徽號先河。
從《英宗實錄》看,朱祁鈺之疾,日漸沉重,終於不治身亡。景泰七年(1456年)十二月癸亥,朱祁鈺因疾不起,遂罷朝賀。石亨至病榻前探視時,見帝病沉重,即退出與太監曹吉祥謀變,以邀不世之功,從景泰七年十二月癸亥起至朱祁鈺去世,《英宗實錄》一共記載了20條有關景帝身體疾病的記錄,渲染景帝病情之沉重,認為病情不斷惡化,最終不治身亡。對朱祁鈺之死,明代人多有忌諱。可見明代的“文字獄”自太祖、成祖以來一貫如此。
朱祁鈺死後,明英宗毀其生前所建壽陵,以親王禮葬於西郊金山(玉泉山北)的景泰陵,不僅有貶謫之意,更有折辱的成分。明英宗令廷臣議王妃之殉葬(這個時候明代還保留著明太祖朱元璋所開創的殉葬之禮,實在是落後之極)。議及孝淵景皇后,被李賢及太子諫止。後以皇貴妃唐氏殉葬。有明一代,自太祖朱元璋至思宗崇禎帝,傳了16位皇帝。太祖葬於南京孝陵,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不知所蹤。成祖朱棣北遷京城,共計14位皇帝,其中13位,包括亡國之君崇禎皇帝都葬於北京的明十三陵,唯獨朱祁鈺沒有葬入十三陵。在明英宗奪門之變後,他廢掉了景泰帝的皇帝身份,將其原在十三陵修建的陵寢廢棄(今明光宗慶陵),因而其是明王朝遷都北京後唯一沒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
孫太后的晚年
自己的親生兒子明英宗重奪帝位後改元天順(年號),天順一朝歷經8年(1457-1464),正史中對天順年間孫太后的記載幾乎為零。孫太后出生年月不見於史籍,但是其幼年被宣德皇帝的外祖母(明仁宗的岳母)選中而招入宮中(此處的宮中應該是北平的燕王朱棣府中)。大體推算應該與宣德皇帝年齡接近,也許略小几歲,大概在1398-1402年之間生人,也就是說到了天順元年-天順六年,孫太后大概55-62歲上下。這期間孫太后度過了一段相對風平浪靜的晚年。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活到能看到其皇孫朱見深在3年後(公元1465年)繼承大統——改元成化。
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初四日,孫太后崩逝。天順帝為其生母上尊諡曰“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與明宣宗合葬於景陵,祔太廟。
孫太后的奇聞軼事
據說宣德初年,孫皇后假裝懷孕,明英宗朱祁鎮實際上並非孫皇后所生。據清代張廷玉等人編撰的《明史》記載“孫氏陰取宮人子為己子”。不過這一說法雖為正史中記錄,但《明史》素難以服人,此一說法顯得過於“輕佻”,不足採信。
孫太后歷經了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六朝,並作為宣德朝的皇后,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的皇太后,和成化帝(朱見深)的主要撫育人,並且是明代空白期(二帝三朝的近30年混亂期)間舉足輕重、穩定軍心的核心人物,但清代張廷玉所主編的《明史》不知為何對其多有詆譭,也算是一樁千古疑案。
《明史紀事本末》中關於孫太后的評價有明宣宗的一段話:
貴妃孫氏,皇祖太宗選嬪於朕。十有餘年,德義之茂,冠於後宮。
這句話說的是明太宗(永樂皇帝,在嘉靖朝其廟號被重置為明成祖)為皇孫選妃——選中的孫貴妃,宣德三年皇帝廢原配胡皇后,改立孫貴妃為皇后,也就是後來橫跨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的孫太后。
民國時期的著名史學家蔡東藩在其《明史通俗演義》中評價到:
孫貴妃體態妖嬈,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悅上意,幾把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
不過以蔡東藩演義小說的風格,其人物描寫可信度卻是難以推斷,聊作談資罷了。
孫太后卒於天順年間的1462年,成化即位後曾責令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大量祭祀器送太廟祭祖,上面這隻描金琺琅彩夜光不倒杯為存世實證,充分揭示了明人事死如事生的信念。
02周太后 (孝肅皇后)
孝肅皇后本姓周,出身貧苦,7歲入宮,是明英宗的妃子,成化皇帝的生母。但是在明英宗復辟(奪門之變)之前,並沒有史料記載她的身份到底如何,天順元年,母以子貴,被封為周貴妃。
周太后也還是個比較長壽的人,一直活到了孫子明孝宗十七年,享年75歲(虛歲)。史料記載周貴妃曾經再三破壞禮法與英宗的遺願、排擠並欲取代明英宗皇后錢皇后的嫡後地位。這個秉性倒是和成化皇帝的貴妃萬貴妃頗為相像,也許能說明為什麼成化有戀母情結了。
成化年間曾燒造了工藝繁複、奢華的描金琺琅彩御窯瓷器專貢周太后(如下圖所示)。
03 錢太后(孝莊睿皇后)
錢太后是成化皇帝他爸明英宗的原配皇后,諡號孝莊睿皇后,孝莊這個諡號在各朝經常被使用,清宮連續劇中康熙祖母不也叫孝莊太皇太后(諡號:孝莊文皇后,看這名字,就知道人家必須得是有文化的)嗎?這就是古代的套路了。
錢太后就是被自己的“姐妹”周太后(注:倆人同為明英宗後、妃,故稱姐妹,沒毛病)不斷“陷害”的那位了。據史料記載,成化登基後,周太后本來有心要獨尊為太后的,但是大明的忠臣們哭鬧了一通後,按照禮法,錢太后與周太后二人並稱為皇太后。不過,錢太后死在了周太后前面,雖說二後都要與夫君明英宗合葬,但是周太后還是強行的把英宗和錢太后的棺室間的隧道給堵死了,讓二人死後繼續分離。據說她的孫子弘治皇帝去明裕陵下葬周太后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陰陽家們建議不要鑿開隧道破壞風水,只能作罷。
史料記載,錢太后溫和賢德, 姿色美豔,非常受明英宗寵愛,土木之變,英宗被瓦刺掠走,景泰帝即位,錢後悲傷不能自給,捲曲著腿哭,哭瞎了一隻眼睛,殘了一條腿。一年後,英宗奇蹟般的被送還,名為太上皇,實則被幽居在南宮,錢皇后常常寬慰,並率領諸妃織布賣錢,以謀生存,因而英宗與錢皇后感情極深。英宗復辟後,感念錢皇后的懿德,因而沒有冊立皇太子生母周貴妃為後,仍尊患有殘疾且無子的錢氏為皇后。英宗臨死前,遺詔錢後待它日壽終合葬,其他諸妃亦應次第附葬。不過這條遺照顯然是形同虛設了。
04萬貴妃
萬貴妃,原名萬貞兒,《明史》中記載為山東諸城(今屬濰坊市)人,生於1428年,4歲因父罪而入宮,後在土木之變(1449年)後被孫太后(成化的奶奶)派去照看年僅2歲(週歲)的朱見深(成化),年長成化19歲,後來在奪門之變(1457年)後,明英宗發現萬貞兒與成化私通,於是打了萬貞兒100大板,但是倆人顯然還保持著藕斷絲連的關係(注:明末清初編纂的《明書》中未明確具體是哪一年,但是不會早於1457年,否則成化就在10歲前就與貼身丫鬟萬貞兒“私通”了)。
成化登基後迫不及待地立萬貞兒為妃(如果不是大明的忠臣們拼死抵制,萬貞兒恐怕直接就是皇后了)。成化元年(1465年),萬貞兒的肚子很爭氣的懷上了龍種,二年正月生皇長子,成化皇帝趕緊派使臣祭祀山川,進封萬貞兒為皇貴妃(僅次於皇后)。
但是快樂總是短暫的,同年底,皇長子因病卒,萬貴妃悲痛欲絕,從此之後宮內可就遭了秧。按照《明史》的記載:萬貴妃對其他能生育的妃嬪非常痛恨,數次強行給其他妃嬪墮胎,連成化帝也不能制止。明孝宗生母紀淑妃暴死,外界傳聞是被萬貴妃毒死的。後來萬妃亦要求明憲宗廢掉孝宗的太子之位。不過這段歷史很多人都予以駁斥過,甚至乾隆皇帝還親自御批《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墜胎》進行駁斥。
查看高清圖譜請戳:
如上,萬貴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女人,我們現在很難再從史料中得到太多史實了。不過如果從憲宗皇帝的兒子明孝宗弘治皇帝的言行中能得到啟發的話,萬貴妃肯定不是什麼善類,弘治一生一後,這在中國帝王的歷史上只此一家,也許是受到了童年的影響,堅決執行一夫一妻制,免得後、妃們自相殘殺。
另外,萬貴妃有多受寵還能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出端倪,《明憲宗實錄》記載,成化元年癸卯月(陽曆3-4月),成化就執意要廢吳皇后,雖然實錄中並未在此提及萬貞兒,但是沒有人反對是因為吳皇后和萬妃起了衝突,被萬貞兒吹了成化的枕邊風所導致。
05紀妃(孝穆紀太后)
紀妃,生於廣東,原名不詳,瑤族,1451年生,有民間記載閨名為李唐妹,明憲宗二年(1466年)征討廣西,與其他女子一同被“俘入掖庭(入宮)”。由於紀氏警敏通文字,且長得美麗、機敏,因而成為負責管理內藏的女史。後憲宗入內藏(內府藏書之地),見其頗有學識,興起寵幸之(民間稱為強搶民女,宮裡叫臨幸),大明成化六年七月三日(1470年7月30日)生帝朱祐樘(後為明孝宗)於西宮。
明孝宗據說5歲之前沒有剪過胎毛,也沒有見過生父,完全是由紀妃和廢后吳皇后偷偷在後宮私養的,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憲宗又折了一個皇子後,老太監冒死告訴憲宗皇帝,後宮有他的骨肉,父子兩人才得以相認。當時萬貴妃依然是權傾朝野,因此為了保護皇子,成化皇帝的生母周太后都加入了護衛大軍,並且敦敦教導朱祐樘,如果萬貴妃請你去玩,不要吃她的東西。
這段演義尤其有趣:
一天,萬貴妃召太子去她的宮裡用餐,周太后教太子:“去吧,但是不要吃她的東西。”太子到了貴妃的宮裡,萬貴妃賜食物,太子說:“已經飽了。 ”萬貴妃又命人進羹,太子反問:“這羹裡有毒嗎?”萬貴妃大為恚怒:“小小年紀就這樣,日後一定對我不利。”因而氣怒攻心,成疾而亡。
這一段說的很清楚,萬貴妃被朱祐樘給氣死的,但是萬貴妃是成化二十三年(1485年),59歲的時候才死的,這個時候皇子約15歲(虛歲16),是否真實的歷史就是這樣的,不得而知了。
紀妃的死非常離奇,成化找到親生兒子後,立刻讓紀妃搬入了後宮中的永壽宮,但是很快就暴薨。有人說是萬貴妃迫害致死的,這又是一筆算在萬貞兒頭上的糊塗賬了。
筆者考證了永壽宮的歷史,網上常見的資料語焉不詳,多數指永樂朝建成,原名長樂宮,後在嘉靖朝(1535年)更名為永壽宮。但是,筆者所藏成化鬥彩描金碗書有永壽宮珍藏,字跡、風格與成化同時期其它鬥彩瓷器無二。私以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永壽宮最遲在成化中期已經有名。而紀妃在宮內住了到底是1個月還是1年,這個尚不清楚。
注:昭德宮為萬貴妃所居住的宮殿,御賜昭德宮應為成化皇帝賞賜給萬貴妃所用之物。而永壽宮的宮主到底是誰尚待深入考證。目前已知的事實是永壽宮第一位居住者就是這個紀妃。
紀妃之於成化皇帝重要不僅僅在於生出了弘治皇帝,而是開啟了成化皇帝后面的大規模突擊播種、生育的模式,從父子相認那一刻開始,成化接連又生了17個孩子(11子,6女),算上之前早卒的2個皇子,再加上朱祐樘,正好湊夠20個。所謂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倒炕,成化親生的子女數可算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關注“全歷史”
在這裡
文明脈絡隨心玩轉,關係圖譜任你來盤
世有萬象,史有千面
下載全歷史,換個角度看世界↓↓↓
閱讀更多 全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