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感冒后常用的消炎药和抗生素 你或许一直没分清

感冒后常用的消炎药和抗生素 你或许一直没分清

(上游新闻记者 喻舒)冬季是感冒高发的季节,打开自己家里的小药箱,几乎都有几盒XX西林或是头孢XX备着,父母总是说,这些就是消炎的,感冒了吃点就好,但他们其实是抗生素。消炎药≠抗生素,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感冒后常用的消炎药和抗生素 你或许一直没分清

什么样的药是消炎药?

重庆市中医院药剂科主任杨敏介绍,消炎药,其实主要指的是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即解热镇痛药,从药效上来说,消炎药是同时具有止痛、退烧、抗炎等效果的药物。

这些药是消炎药:日常生活常见到的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萘普酮、氟比洛芬等,这些药物都属于解热镇痛药。因为这类药具有止痛、消炎、消肿等多种功效,且不会令人上瘾,所以在欧美国家,使用非常广泛。

什么样的药是抗生素?

“我们通常所谓的‘抗生素’又叫抗菌药物,用于由微小病原体等引起的感染疾病,比如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能抑制或杀死病原菌。”杨敏主任表示,抗菌药物虽然具有杀灭细菌、抑制细菌的作用,但不合理使用也会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生活中常见的感染,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两大类。有一个重点:抗菌药物对细菌有效,但对病毒感染无效。如何判断细菌感染?一般可以通过查血常规初步判断是否细菌感染。但感染的诊断需要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多年的临床训练,很多时候未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是很难分辨,并且抗菌药物基本都是处方药,理论上需要医生处方才能开具,所以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还是交给医务人员来判断吧。

杨敏主任介绍,抗菌药物有个很简单的初步判断方式,就是看药名,大家记住10个字,西林、头孢、霉素、沙星、硝唑,如果药名中包含其中一个组合,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不过,凡事无绝对,以上只是大致的判断方法,并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名字中包含这十个字的药物并非抗菌药物,反之,也有不少抗菌药物名字中并不含这是个字,所以想要更准确地判断,还是要咨询医务人员吧。

抗菌药物有6大使用误区

误区一:新的抗菌药物比老的好,贵的抗菌药物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菌药物,价格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药物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菌药物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菌药物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菌药物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菌药物。

误区二: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菌药物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三:感冒就用抗菌药物。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普通感冒有90%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菌药物来使用。实际上抗菌药物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四:发烧就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菌药物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抗菌药物。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菌药物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五:频繁更换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疗效有一个时间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菌药物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六: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一个疗程,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疗程。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细菌接触药物的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更容易产生抗药性。“绝大多数的抗菌药物都是处方药,建议大家凭处方购买抗菌药物,并且服用抗菌药物前要咨询合格医务人员。”杨敏主任提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