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政策解讀|惠臺政策實實在在 在魯臺商踏實創業

政策解讀|惠臺政策實實在在 在魯臺商踏實創業

“這是巴西和阿根廷的訂單,那些銷往北非、東南亞和中東。”1月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濟南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工廠忙得火熱。62歲的公司創始人王克璋侃侃而談。

王克璋來自臺北,1999年來魯創業,公司主要生產香菸過濾嘴的原料醋酸纖維絲束。為了打開海外銷路,從2008年起,他每年固定在國外參加兩個展會。王克璋沒想到,會因此得到一筆2.7萬元的補貼。“真的是又驚又喜!這是政府給的實實在在的關心。”王克璋笑逐顏開,閩南語裡帶著“魯味兒”。

不只是展會補貼,2019年王克璋一共拿到了300多萬元的政府補貼。“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300多萬元現金都是減稅降費的產物,是惠臺政策落地帶來的‘真金白銀’。”王克璋難掩激動。

魯臺情,一家親。去年以來,我省按照“把惠臺政策落實到企業、落實到機構、落實到窗口”的要求,積極紮實推進,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11月,由國務院臺辦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在惠臺政策上又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6條措施’和此前出臺的‘31條措施’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都是為了讓臺商享受到平等待遇、推動臺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省委臺港澳辦有關負責人說。在政策的帶動下,各地帶給“王克璋們”實實在在的關心越來越多。

在濟南市濟陽區臺灣工業園,像大自然新材料這樣的臺企有60餘家,旺旺集團、統一集團、康師傅集團、界龍科技、易得電子、大潤發物流等都成了“座上賓”。在國家、省內對臺優惠政策的基礎上,濟陽區又給了企業更貼心、更實在的照顧,把惠臺政策落到了細微之處。

為剔除水、天然氣等價格上漲對臺資企業造成的生產成本增加的壓力,濟陽區政府按成本增加額的30%-80%對其給予補貼。為了鼓勵技術創新,讓有效率的產能落地開花結果,濟陽區對包括臺企在內的所有高新技術企業依法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另外,為鼓勵企業順利增資擴產,對有代建需求的臺資企業給予全力支持,為旺旺集團代建4300平方米的廠房,保障新增加的餅乾生產線及時投產。

濟陽區臺辦主任張慶濤介紹,在提供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的基礎上,濟陽區在人才獎勵、用地指標、稅收優惠、項目補助等方面實施“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政策,對簽約的臺資項目落戶手續實行“一次辦成”,實施“一窗受理”“一章通辦”,實現項目“拿地當日即開工”。

“這裡重視臺商不是喊喊口號就結束了,濟陽區臺辦的工作人員一直和我們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王克璋說。據統計,在濟南的臺資企業累計享受各項稅收減免千餘次,減免稅費總額達3.4億元,12家臺資企業享受到了“土地最低出讓價70%”的政策優惠。

記者瞭解到,全省各地都在努力解決好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問題:青島市積極推進銀企對接,協調農商行向臺資企業發放貸款23億元;棗莊市臺資企業依法享受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德州市齊河旺旺公司2019年以來企業所得稅等返還900餘萬元,美利達自行車(山東)有限公司2018年返還地方流程部分企業所得稅800餘萬元……

據悉,2019年1-11月份,全省新批臺資項目142個,比上一年同比增長40%。為積極部署“26條措施”貫徹落實,近期我省還將發佈“山東省貫徹落實‘26條措施’辦事指南”。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海燕 報道)

政策鏈接

56條措施助推臺胞臺企融入發展藍圖

2018年8月15日,山東省臺辦(現省臺港澳辦)、省發展改革委同省委組織部等39個部門、單位發佈實施《關於促進魯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56條措施”)。“56條措施”涵蓋產業、財稅、金融、用地、就業、人才、知識產權保護、文化教育等臺胞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涉及促進魯臺經濟合作的23條、促進魯臺文化交流的14條、支持臺灣同胞在魯學習生活等的19條。

這56條措施提出,山東將加快推動臺胞臺企融入發展大藍圖。對經審核認定的新設臺資企業區域總部和職能型總部,享受山東省財政一次性500萬元獎勵;支持臺灣民間資本與山東國有資本共同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並支持臺資企業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山東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受聘於山東省內單位的臺灣地區科研人員,可作為省級科技計劃項目負責人,享受與山東科研人員同等政策。

在魯臺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山東鼓勵臺灣同胞、臺灣高校研究機構和民間社團參與承接山東文化工程和文化產業項目,享受和山東文化企業同等產業政策;通過增設獎助學金等措施,吸引臺灣學生來山東高校就讀;山東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可以廣泛吸收臺灣文藝工作者和臺灣青年任職、教學和研學。

同時,還注重保障臺胞應享權益,針對臺胞子女就學、臺胞行醫等問題實行統籌安排和管理,明確臺胞在繳存使用住房公積金、購買自用住房、參加職業資格考試、乘坐飛機列車以及各類生活服務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海燕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