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揭秘溥仪的俘虏生活:起居仍是皇帝待遇,把大量国宝藏于苏联民间

『 末代皇帝溥仪在苏联 』004 寻找溥仪的财宝

揭秘溥仪的俘虏生活:起居仍是皇帝待遇,把大量国宝藏于苏联民间

▲ 从别墅的三层远望,西伯利亚的秀丽风景尽收眼底

溥仪所住的布里斯宁别墅共分三层。

其中一层主要是苏方人员提供服务的办公室和厨房等设施,有一个可供会客用的大厅,以及几个本来是客房的房间——这位末代皇帝居住于此期间,这里住的是伪满的大臣和溥仪的侍从们。据苏方人员观察,他们中有些人此时已经不太把皇帝放在眼里了。

二层则有对称布局的房间,承担卧室的功能,溥仪和他的几位皇族成员住在这里。每个人有独立的房间,屋里铺有地毯,还有带抽水马桶的卫生间——虽然作为普通人我认为这已经是近乎五星级的待遇,但想到溥仪鞋带都不会系的现实,他一个人住这样的房间,上厕所会不会遇到困难呢?这个,可就无从查考了。

揭秘溥仪的俘虏生活:起居仍是皇帝待遇,把大量国宝藏于苏联民间

▲ 从二层有这样一道大理石楼梯通向三层

三层除了一些附属房间外,只有一座凸出的半圆形大厅,采光极好,推测当年是溥仪会见比较上档次客人的内客厅。这里如今成了举行婚礼戴戒指的仪式场地。

揭秘溥仪的俘虏生活:起居仍是皇帝待遇,把大量国宝藏于苏联民间

▲ 溥仪“行宫”三层的半圆形大厅

站在这座第三层大厅中远眺北方,可以看到层层林荫和树林后的碧澄大江。在布里斯宁别墅,风景最优美的一面是对着黑龙江的,这边二层楼的楼顶是一个有遮阳篷的晒台,据说溥仪当年常在这里徘徊。

他是思念故乡吗?我问向我介绍此事的工作人员。

这样问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是知道答案的。因为溥仪在去东京国际法庭作证的时候,亲眼目睹了日本战犯的下场。为了不回国受审,他苏联期间反复申请长期留在这里,并不想回去。

但溥仪的那些“臣下”,却不是这样想的,以伪满政府总理大臣张景惠为首的一批旧时高官是想回国的(他们在苏联也没有溥仪这样的优待)。因为自己向苏联打报告申请石沉大海,这些人曾经找到溥仪,希望这位皇帝向苏联方面反映自己回国的愿望。

由于意见不和,溥仪对他们的要求反映冷淡,虽然勉强向苏联方面转达了他们的请求,但并没有进行积极的推动。

揭秘溥仪的俘虏生活:起居仍是皇帝待遇,把大量国宝藏于苏联民间

▲ 张景惠(左)在长春车站迎接来访的汪精卫——张景惠是张作霖的结义兄弟,因才能平庸被“雨帅”弃用,后主动投靠日寇,罪恶深重,但他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得不错,据说一首《东方红》能唱得有模有样

有意思的是,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张景惠等人要求回国的请求是这样评价的:

“他们比我了解国民党的政治内幕,知道国民党那些人对他们的特殊需要,因此相信回去不仅保险,还能捞一把。”

“那些伪大臣们却很留心国内的形势。他们把希望放在蒋介石的统治上,他们相信,有美国的帮助,蒋介石是可以打败人民解放军的,所以起初听到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消息,谁也不相信。到后来,事实越来越真,于是他们又发起慌来。”

溥仪说他的这些臣下们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转变态度的,决定给北京的人民政府发贺电。而我们从苏联档案中找到张景惠等人的申请,内容却不太一样,比如下面这封给毛泽东主席的电报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差不多半年便已经发出了——

“我们读到了您于四月一日给傅作义将军的回电,电报中您划清了有罪和无罪的界线,指出了应走的道路,给予我们彻底自新的机会。”

“我张景惠和其他人,虽然置身祖国疆土之外,仍不能不为中国的光明未来而兴高釆烈。如果容许我们回到祖国并保留我们的性命,我们发誓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方面,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

这是伪满大臣们善于见风使舵的表现呢,还是伪满“君臣”之间尔虞我诈的例子呢,可就说不清楚了。反正,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里面,这样和他人记载不符的抵牾还有不少,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只能说,一定是档案出了问题——金口玉言,皇上还会胡说吗?

在回国问题上,溥仪是比较坦诚的,他说自己的确是抵触返回中国的(苏方存着他的申请书,这也是没法否认的)。既然如此,他为何还总是眺望黑龙江的方向呢?

根据苏方记载,历史上溥仪被关押在这里的时候,不但经常眺望江边,还经常到江边走动,有一次带了两个随从竟然走出了两公里,最后被苏方人员赶回来了——在西伯利亚这地方倒不怕溥仪逃跑,而是他走到苏联的军事禁区去了。

这里面肯定有蹊跷。

果然,那名和我说起此事的服务人员神秘地告诉我——当时哨兵对这件事也觉得好奇,结果他发现溥仪在那里看黑龙江并不是望对岸看,而是往水边一处特定的地方看。

揭秘溥仪的俘虏生活:起居仍是皇帝待遇,把大量国宝藏于苏联民间

▲ 溥仪经常远眺的晒台,如今已经换成了水泥拱顶

这处地方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呢?

于是苏方人员在溥仪睡觉的时候悄悄派人到那里去探查了一番,结果十分吃惊。在那个位置的水边浅洼处,竟然沉着一只黑色的皮箱,里面装满了珠宝!

原来,溥仪到达苏联的时候,随身携带着一些珍宝(部分竟然来自于故宫时代)。苏联方面并没有没收这批财物。溥仪一直有幻想,希望将来一旦有机会摆脱囹圄,便利用这批财宝到英美去生活。这应该是溥仪担心随身财宝被苏军突然劫持而去,故此让内侍和亲信将部分不怕水的珍宝暗藏水中吧。

事后,苏方人员将这只黑色皮箱归还了溥仪,并提醒黑龙江水流不定,他这样做很不安全。至于皇上是什么表情,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溥仪的自传中,他提到过苏联官员动员自己把财产捐给苏维埃发展生产,于是把这部分珍宝登记后捐赠出去——溥仪的暗示是他遭到了苏联方面的勒索。

苏联方面的勒索肯定是有的,包括看守所所长等人都有通过暗示获得宝物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溥仪当时正在试图获得长期居留苏联的机会,为之无所不用其极。他向苏方看守人员提供部分珍宝,也似乎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借此获得更好的待遇,取得良好关系也是这位皇帝需要的。

反正溥仪献出这部分财宝(包括他自己的约值四十多万卢布,属于其他人员的约值四十多万卢布)后,苏联政府方面似乎有些意外,最后作出的决定是:

“一九五〇年三月九日,苏联外交部部长A维辛斯基、内务部部长C克鲁格洛夫联名给斯大林书面报告,对于内务部三月三日书面报告内容,苏联内务部和外交部认为:恰当的作法应是,将上述在押人员及其贵重物品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处理。并在尔后的部长会议决议中提出,责成苏联外交部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责成内务部进行具体移交工作。”

揭秘溥仪的俘虏生活:起居仍是皇帝待遇,把大量国宝藏于苏联民间

▲ 《清明上河图》部分——溥仪曾携带该图的一个版本到苏联,并交给苏联政府,后随他一起被移交中国政府

在溥仪被押送回国的时候,这批财宝大多按照这一决定同时交还中国,但也有一少部分或许因为过于精美,苏方没有舍得归还,今天在莫斯科还可以看到它们的展出。

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件十分扼腕的事情。

我问当地的工作人员,溥仪当时在这里还藏过别的珠宝吗?她们的回答是据说在很多地方都藏了,至今也没全找出来呢。

看来,这个布里斯宁别墅,还真值得再来一趟。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