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行走在防疫“刀口”的90后“送检员”

行走在防疫“刀口”的90后“送检员”

在贵安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这样几位年轻人,他们不是医务工作者,但与医生接触最密切;他们的职责不是抢救感染的病人,而是让更多的人避免感染;她们忙碌在被命名为“新冠肺炎筛查采样送检组”的队伍里,她们就是疾控队伍中年轻的三名90后“女战士”。

行走在防疫“刀口”的90后“送检员”

梅龄方刘烨蓉张文瑾

自疫情发生以来,新区疾控中心采样送检小组每天都要运送2批次样本到市收样检测点,中午一点一次,晚上十点一次,如此循环往复。小组三位成员刚参加工作不久,除采样送检工作外,她们白天还要做数据统筹汇报以及日常工作,当记者问她们送完样后什么时候到家,她们笑称,晚上十二点基本能到家了。

行走在防疫“刀口”的90后“送检员”

贵安新区卫计局采样送检小组组长张文瑾说:“一天24小时大概有5个小时在等他们采样,送样快的话两个半小时,算上收样时间有三个半小时以上,每天起码六个小时。刚开始的时候,工作时间会比现在延长一倍甚至两倍,而且之前收样时间是十二点到凌晨两点,最迟的时候曾经半夜3点才从市疾控离开,半夜4点才回到住处。”

行走在防疫“刀口”的90后“送检员”

贵安新区卫计局采样送检小组成员刘烨蓉说:“一开始比较疲惫,现在还好,晚上十点收样,我们十二点就能到家了。”

行走在防疫“刀口”的90后“送检员”

在贵安新区大学城医院,刘烨蓉正在收取上午采集的鼻咽拭子样本,138个样本,她要一一核对人员信息无误后才能装箱。由于零距离接触样本,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刘烨蓉把自己全副“武装”,瘦小的身躯一下子被放大了。刘烨蓉说:“每一次收样都有名单,在接样的过程中要认真核对,看病人是否来采样,信息是否对,因为要送到市疾控那边,送检也要核对信息,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信息核对好才能送样。”

行走在防疫“刀口”的90后“送检员”

另一边,张文瑾和同事正在对接下一个取样点的准备工作,她们要赶在中午1点前把这批样本送达贵阳市疾控中心,随后返回新区进行下午的取样工作。身为小组长的张文瑾不仅要带领成员进行取样送检工作,还要做好数据统计汇报,经验尚浅的她在高压状态下虚心学习,推己及人。张文瑾告诉记者,她们在与时间赛跑,早一分钟送达就能早一分钟检测出结果,以免耽误疑似病例的解除隔离时间,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张文瑾说:“我们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经验指导下慢慢成长起来的,刚好我们一毕业就碰到这种情况,整个事情是难以预见的,大家的经验度不足,摸索成长,然后渐渐将应急工作挑起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慢慢成长建立,吸取不足。”

行走在防疫“刀口”的90后“送检员”

梅龄方张文瑾

之前在应急物资保障组的梅龄方,作为人手补给转调到采样送检组,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熟练操作,是她和同事24小时轮班值守换来的结果。工作转变的无缝对接、假期计划的打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位年轻的“95后”姑娘快速成长,感触颇深。

贵安新区卫计局采样送检小组成员梅龄方:“第一次白天上了一整天班到8点,晚上我就跟着张文瑾去接样,到凌晨两点半差不多才回,那个时候感觉真的是高压状态,每个人都很辛苦。以前每个星期都会回家的,现在已经挺长时间没有回去了,开始的时候有点郁闷,后来觉得这件事情已经不单单是自己的事情,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事情,我觉得能够为国家、为新区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感到小小的自豪。”

行走在防疫“刀口”的90后“送检员”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的发展,及时在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中发现感染者,贵安新区疾控中心组建了采样送检小组,对可疑人员进行筛查。临危受命的三位年轻人深知新冠肺炎检样采集的高风险,但当她们接到中心命令时,没有一个打“退堂鼓”,并担起了这份重任。她们是防疫战线上的“快递员”,把一个个样本送往检测点。“4度恒温”的样本收集箱里,装载着每一位受检者的期盼。

行走在防疫“刀口”的90后“送检员”

刘烨蓉说:“对于疾控中心来说,经过这次疫情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继续秉承在疫情中坚守的信念,带着这份信念在以后的防疫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完成日后的工作。”

数字频道 贵安新闻

记者: 张贝妮 邓奡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