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整個戰國時期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三個諸侯國,其中沒有趙


話說,在武王伐紂後,建立了周朝,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共享國791年;當時還是分封制,所以周武王立國之後,也是分封諸侯,比如姜子牙就被封到了齊地,成為諸多諸侯之首。當然,也沒有所謂的八百諸侯之多,據史料記載,周武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在西周時期,姬氏的統治力還很強,但是在經過周幽王滅國事件後,周朝王室就成了傀儡政權,各地諸侯對於周朝王室那是“聽調不聽宣”,這段時期,被歷史上稱之為“春秋”時期;“春秋”時期對周朝王室還“聽調不聽宣”,但自“三家分晉”進入“戰國”時期後,周王室就真的成了傀儡了。

在戰國時期,天下諸侯經過上百年的不斷兼併之戰和“三家分晉”事件後,形成了以七大強國為首的局勢,這七個國家分別為齊、秦、燕、趙、韓、魏、楚,也就是所謂的“戰國七雄”;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經歷了近五百年的諸侯紛爭後,天下也是該大一統了。

而最有可能完成大一統霸業的,也就是這“戰國七雄”了;但在這七個諸侯國中,真正有能力一統天下的諸侯國只有三個,而這三個諸侯國就是秦國、楚國和齊國了。至於燕國和韓國為何沒資格,這就不必多說了,可以說國力弱得連他們的君主都沒這個雄心壯志吧。

接下來能排除的就是魏國了,雖然魏國早期實力極為強大,甚至可以說,在戰國前半期時,魏國獨步天下;魏國是最早進行變法的諸侯國之一,在“李俚變法”後,魏國國力迅速增強,但這還並不足以讓魏國獨步天下,只能算是強國;但是後來又有吳起來魏國訓練出魏武卒,利用魏國強大而富庶的國力,魏武卒強大無比,天下鮮有能與之匹敵者。

但是魏國地處四戰之地,在魏國巔峰時期,碰到了齊國的孫臏,在經過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後,魏國魏武卒的銳氣大減,需要時間來恢復;但是魏國周邊的那些諸侯國,又怎會讓魏國恢復?他們不想魏國再次成為那個強大的國家,所以魏國的元氣一直就沒恢復過來;再之後,秦國崛起,幾次大戰役下來,魏國徹底失去了機會。

而趙國原本只能算是一個普通的強國,不過經歷公仲連變法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變法後,迅速成為超級強國,甚至一度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擊敗秦國的軍事強國;但趙國,終究也只是一個軍事強國而已,無法打持久戰是趙國最大的軟肋,在“長平之戰”時,若趙國的後勤能給力一點,勝負就兩說了。

也因為趙國的國力貧弱,長期需要靠魏國、韓國和齊國等國資助,所以趙國只能是秦國的攔路虎,卻無法成為一統天下的存在。那有能力一統天下的,也就秦國、楚國和齊國了,這三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國力雄厚,裡說的是綜合國力,包括財力、人力、物力及疆域等等。

齊國自“管仲變法”後,一直都是超級強國,雖然後來差點被弱小的燕國滅國,但在復國後,又成了超級強國;其實齊國的強大,無外乎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強大的財力,對其他國家形成壓倒式的優勢,但齊國早早的就退出了爭霸戰場,哪怕在秦國吞併其他諸侯的時候,齊國也是無動於衷。

而楚國,的確是強大,令其他諸侯國感到恐懼的強大;但楚國自上而下的浪漫,卻成了楚國的障礙。楚國,不缺乏實力,楚軍也不缺乏戰鬥力,而且更不缺乏人才,但最終仍舊敗在了秦國之下;但留下的那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卻成了楚國的最好寫照,最終,秦國還是亡於楚國後人之手。

再來看看秦國,雖然秦國前期弱小,甚至弱小到和燕國一個級別;貧窮、弱小加上連年的戰爭,將秦國帶到了滅國的邊緣;但隨著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後,秦國似乎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不僅國力迅速上漲,而且各種頂級人才層出不窮,最終經過數代明君的發展,形成了對山東諸國壓倒性的優勢,並一統天下。

整個戰國時期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三個諸侯國,其中沒有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