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假如赵国将40万大军撤回,是不是更好?

男嘉宾一号


赵国将四十万大军撤回,在已知长平之战结局的情况下的确较好,但当时的赵国并不知道会发生长平之战。在未知的情况下,赵国不可能平白无故撤回四十万大军,将上党拱手让人。而且如果赵国将四十万大军从长平撤回,到时候秦国的军队能够直接逼近赵国的都城邯郸。

上党郡,原本属于韩国的领土,居天下之中。秦国看上了上党郡,想将上党郡攻打下来当做跳板,征伐山东列国。为此,秦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攻打上党。在韩国快撑不住的时候,上党郡守冯亭找到赵孝成王说“上党的官吏,人民都不想归顺秦国,想归顺赵国。反正韩国快撑不住了,您觉得还行,就送给您吧”。

为此,赵孝成王特别激动的召开一次高层会议。这场会议只有三个人,平原君赵胜和平阳君赵豹,赵禹。赵豹极力反对赵国接收上党郡,觉得韩国是嫁祸于赵国。而赵胜和赵禹则觉得,这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要白不要。本就想接收上党郡的赵孝成王和赵胜,赵禹一拍即合,接收了上党郡。

之所以,赵孝成王接收上党郡,是因为上党郡足足有十七座城邑,十七座城邑相当于什么概念呢?赵国长平之战那四十万大军一齐出动,耗费五六年都未必能攻打的下十七座城邑。对于这么好的事情,赵孝成王根本没有理由拒绝。

而且如果赵孝成王不接收上党郡,一但上党郡被攻下,赵国将门户大开,因为上党郡距离赵国邯郸不远-长平之战,秦国刚占领了上党郡,就直接发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总结

赵孝成王不可能撤回四十万大军,自始至终都没有产生过这种想法。秦、赵双方僵持不下,赵国粮食告急的时候,赵孝成王想的不是撤兵而是向秦军求和。如果赵国真的将四十万大军平白无故的撤回国内,到时候赵国都城邯郸对秦国门户大开!


永乐解史


这个问题是关于长平之战的,我们把时光倒流回当年的长平古战场,真实事件是主样的,当年的古战场是片洼地,赵括指挥的赵军全部在洼地里驻扎,四面是绵延不绝的山头,秦军在山头布防,对赵军已形成合围之势,赵军根本无法突围,同时,软弱且相信秦军的赵军本就没计划突国,而是做出殊死挣扎之势,随这时间的拉长,赵军军心溃散,失去了抵抗能力,就这样被秦军分数次活埋杀死。应该说长平之战完全可以避免,可就是那不合时宜的安排,导演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屠杀。如果当年赵军撤回从邯郸调防的军队,长平之战将不存在,也许赵国在未伤及元气的情况下,尚能支持些时日,但被秦国侵略占领只是时间问题。





孤独的行者001


多次去过上党地区,关于秦赵长平之战谈点自己的看法:

1.战争初期赵国面临秦国凌厉攻势只有守的份儿,关键是在哪里守?实际上赵国有三个选择,第一,放弃上党,只守赵国本土,日后伺机反攻,第二,根据国力收缩战线只守上党局部,争取长期对峙,打消耗战,第三,全面固守上党,寸土不让。

2.实事上赵国选择了第三条,就是全面防守,全面防守看似体面,面子有了,里子没了,四十万大军的军需粮草足以将赵国活活拖垮,尽管秦军补给困难,赵国同样极端困难。

3.战役爆发之后再议撒军事宜几无可能,冷兵器时代军队最大的损失往往不在战斗过程,而是发生在退军过程,四十万大军在秦军时刻可以发起攻击状态下想从容撤回几乎没有可能。

4.长平之战赵军战败四十万大军被坑杀实际上有一种可能是可以避免的,就是不要用赵括替换廉颇,继续僵持,最后谈判,如果通过谈判最终以较小代价换取秦人退军也是上算的结局,毕竟秦强赵弱,国力上赵国本就无法支撑这场战争。

5.总而言之长平之战是赵国在错误的时间选和无法选择的对手倾尽国力打了一场错误的仗,失败是必然的,即使始终是廉颇挂帅如果不通过谈判尽早结束战争,结局依然会是赵国失败。


马昱东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这样毫无意义,因为当时的情况不是史书上一两句话就能表现出来的。那么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假如赵国这样做了会怎么样?借用丁伟在毕业论文中的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周边出战了一个军事强国,不管这个军事强国有没有动手的打算,事实上潜在的威胁已经构成,动不动手的权利在对方手里。上党地区紧挨赵国,离邯郸也很近,如果秦国占领上党地区,两国之间就没有了缓冲地带,而且秦国的实力肯定增强了,那么对赵国的威胁也更大。我认为其实赵国的战略还是对的,占领上党增强自己的实力。同时保护邯郸不会直面秦国的攻击。这和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苏联夹击波兰是一个道理。


suo索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3年的“长平之战”发生在古上党地区,太多的人忽视了上党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对赵国来说,上党就是门户,绝佳的防守之地,怎么能放弃?上党是山地,地形险要便于防守,所以赵国必须要拿到手里,哪怕跟秦国发生战争,哪怕出动倾国之兵也要争夺上党,因为上党一失,秦军再往东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大平原,赵国首都邯郸就直接暴露给秦军了,所以赵军不能退。做个对比,当时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同样在山地,秦国会放弃吗?一旦函谷关丢了,一路到首都咸阳同样无险可守,涉及到国家危亡的必争之地,能撤兵放弃吗?至于打不打的赢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立志成虫


很难

长平之战,赵国实际上是被国力拖垮了的。最终因为供应跟不上,才不可以选择了速战。

如果赵国选择把40万大军撤回,那么首先赵国必须在很早之前就有这个意识,不能等到赵括换廉颇的时候,到那个时候,赵国其实已经拖不起了,所以要撤兵必须很早的撤兵。

其次撤兵的时间会比较慢,不可能一口气撤出40万人的,必须分批撤走,而且一个不好,就可能从撤退变成溃退,被追杀,所以退兵必须分批撤退,而且留下来的军队,必须能稳得住,这必须有人能镇得住才行。否则像最后,40万人投降。

如果这样操作,可以撤出一部分人,损失肯定会小于长平直接全军覆没。

这样一来,才可能撤出一部分军队,其实与其如此,不如当初就别接韩国的上党,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叶飘刀


如果撤回了,赵国元气未伤,就会继续与秦国争斗。这会导致战国时间更长,统一战争耗时更长也会更残酷。


锅盔饼子


假如的问题不是问题所以不予以答!


关山毓秀


不是撤回的问题,是用错了人。


用户3613024209821


领土就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