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肾不好的人,“排尿”时会出现哪些异常?

日上三竿


肾是一个有多功能的器官,肾不好需要看具体的疾病,不同的疾病对应有不同的排尿异常,或者相同的症状对应不同的病因,再或者是没有排尿的异常。排尿的异常往往体现在膀胱的异常,肾功能的异常往往体现在尿液的性质上。如果想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细分来讲比较好。

肾功能出现异常

这种情况常见于一些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主要病理变化就是肾小球、肾小管等微结构出现异常,导致肾的滤过功能出现异常。很多轻度症状的肾功能异常的人临床表现并不是很明显,无法自行察觉,很多都是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异常。

  • 这种病态的情况下不该被滤过的红细胞、蛋白质等对人体有益的东西会被滤过,因此尿中的蛋白质会增多,我们也称为蛋白尿,而尿中的红细胞增多就称为血尿。

  • 这种情况还会导致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有的表现为尿量增多,有的表现为尿少。

  • 由于肾单位受到一些炎细胞的伤害, 因此内部结构会出现成片的细胞坏死,尿中可以检测到管型,之所以成管型是因为肾小管是管状的,坏死细胞贴壁形成。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和上面说的肾炎是不同的,肾炎往往都是因为免疫、药物以及一些不明原因导致的,而肾盂肾炎是病原菌感染导致的,也就是所谓的上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主要以感染为主,如果转为慢性,长时间也会影响肾功能。

  • 肾盂肾炎在排尿方面的症状就是尿频、尿急、尿痛。上尿路的尿液会流到膀胱内,即便没有膀胱炎,但是上尿路的细菌和炎症细胞也会顺着输尿管流到膀胱内储存,所以上尿路感染也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

  • 肾盂肾炎的尿常规也会有异常,主要表现就是尿中有感染表现,比如白细胞计数异常、有细菌、有红细胞等。

肾结核

肾结核主要的临床表现不在肾,而是在膀胱,膀胱刺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也就是尿频、尿急、尿痛,并且可伴有血尿和脓尿。肾结核主要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肾特异性感染,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肺结核。

肾结石

肾结石主要症状是患侧的腰部不适感,但是尿中也会有些异常,常见有:

  • 血尿:因为结石的刺激或者急性梗阻导致肾盂和输尿管出现粘膜出血,这种血尿往往是在疼痛之后出现。

  • 尿频、尿急、尿痛:这种情况常见于肾结石掉落到输尿管下段,输尿管下段的结石发生急性梗阻以后会出现膀胱刺激征。

  • 尿闭:这是结石最严重的临床症状,见于双侧结石彻底堵塞输尿管,没有尿液流出。

肾癌

我们都知道早期肾癌没有什么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尿相关的就是血尿,而且是镜下血尿比较多见。

其他与肾相关的疾病

多囊肾、肾先天性畸形等,这类疾病如果比较轻度一般没有什么临床表现,如果比较重,会出现肾功能等异常,排尿相关的异常以血尿为主,其余大部分表现需要尿常规检查才能够发现。

明显的排尿异常最能体现什么器官出了问题?

和排尿关系最为直接的器官就是膀胱,肾产生的尿液会在膀胱内储存,由膀胱负责往外排尿,如果膀胱出现问题,基本上都会出现排尿的异常。

  • 膀胱相关的炎症:包括一般的膀胱炎和一些特异性的膀胱炎,不管什么膀胱炎,基本上都会出现排尿异常,比如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等。

  • 膀胱相关的肿瘤:膀胱肿瘤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血尿,但是并不是所有膀胱肿瘤都会出现血尿,随着病情的发展迟早会出现排尿相关的症状。

  • 膀胱结石:膀胱结石一方面会刺激膀胱粘膜,一方面结石会堵住尿道口,出现排尿中断的现象,改变体位或者活动以后又可以重新排尿。

  • 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的的表现比较多变,主要是因为排尿相关神经出现了问题,很多人表现为排尿无力,严重的会出现尿潴留,主要见于一些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总结

肾和尿的关系虽然很紧密,但是我个人觉得大部分肾相关的疾病主要表现都不在肾,甚至有些没有临床表现,需要检查才能够发现,因此症状只是一个方面,没有症状不代表就没有问题。如果是一些高危人群,建议定期体检;如果出现相关症状,一定不要拖,及时就诊。


岳文昌医生


你好,一般肾不好的人,排尿时常会有以下3种表现:

1. 晚上睡觉惊醒,夜尿增多

在二三十岁的时候达到巅峰,这时候我们的肾脏功能应该是不错的,正常一觉睡到天光,无需排尿,早晨起床的时候进行排尿即可。而若是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承受不足一晚上,身体运转生成的尿液,很可能会在半夜发出信号,提醒我们的身体要排尿了,身体被强制唤醒,造成惊醒。晚上睡觉惊醒的原因很多,这是其中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走向衰老,对中老年人,晚上有夜尿是正常的,但是次数也不会特别多,屈指可数。若是一段时间内夜尿的次数突然增多,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忙。

2. 排出的尿液味道奇怪

尿液作为人体排泄出体外的废物,其不同的表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含糖量较高,一般呈现出类似“苹果香”的味道。若是闻自己排出的尿液没有“苹果香味”,但是有一股“异味”,则可能是身体内的肾脏出现了问题,尿路可能受到感染。臭到无法忍受的时候,考虑患有膀胱炎,请及时就医检查,了解自己身体是否健康。

3. 小便的时候,出现“泡沫尿”

“泡沫尿”,就是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较高,导致出现泡沫。一般尿液中也含有尿蛋白,但是含量不高,在尿液排出体外的时候,尿液会形成泡沫,这种泡沫消失的较快。而“泡沫尿”则是较长时间的不会消失,可能是肾脏受损所导致。


男科医生讲私整


尿液,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风向标”。

其中,尿液的变化,是反应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也会影响病情发展。

肾病早期,可通过观察尿液,发现肾功能损害的一些“蛛丝马迹”。

“排尿”时,出现,4种征兆,警惕肾脏可能“病”得不轻了!

征兆1,尿液出现大量泡沫

健康的尿液,应该是清澈的,一旦,出现大量泡沫,要警惕。

当肾功能受损,肾小球、肾小管受损,便会导致多余蛋白等杂质漏出,导致尿泡沫产生。

征兆

2、尿量,变多或变少

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尿量,应该是在1000-2000ml之间。

不论是,尿液太多,或是太少,都说明肾功能,出现了异常。

尿量过多,超过2500ml,表现为夜尿增多,很可能是肾小管出了问题。

尿量低于400ml,意味着肾脏基本停止“工作”了,导致体内毒素无法排出,十分容易诱发尿毒症。

征兆3、尿液颜色发生变化

正常的尿液颜色,应该是淡黄色,透明,一旦颜色有了变化,也要十分注意。

尿液的颜色,可以说是肾脏的“晴雨表”,当它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时,都要警惕肾脏问题。

征兆4,排尿痛

当排尿无力,尿痛,尿少,尿急等异常的迹象,都说明肾脏或生殖系统出现疾病,需及时就医检查。

此外,肾不好的人,一般还有这几个表现:

1、眼圈变黑


早上起来,经过了一夜的休息,身体应该是面色红润,精神抖擞。

但此时,发现眼圈发黑、脸色晦暗,那么,肾脏负担太重,功能受损,导致身体内多余的水分排不出,出现"熊猫眼"。

2、鼻子变黑

如果,发现鼻头发暗变黑,甚至枯燥脱皮,则是纵欲过度,身体已经消耗过多津液和正气,应该好好养肾了。

3、耳朵变黑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耳朵与肾脏有很大关系。

如果,耳朵变黑,则是肾气衰败的迹象,这类人群,多半还有怕冷。

4、头发发白

中医讲,肾主水,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脏功能良好,则头发乌黑有光泽,一旦肾脏受损,也会导致头发出现异常。

肾气不足,头发得不到滋养,便会导致出现大量脱发、白发的现象。

所以,如果年纪轻轻的你,突然间出现大量白发,尤其是两边鬓角头发发白,一定要警惕肾脏受损了。

养护肾脏,少碰二物,做好四件事

少碰二物

1、咸菜

中医讲,咸味入肾,不宜多食。

过食咸味,则伤肾,肾伤则骨气劳伤,导致脾所主肌肉萎缩。

特别是,慢性肾脏病者,盐应控制在每天5克,水肿较重者,应做到每天2~3克或无盐饮食。

所以,肾不好的人一定要注意,少吃过咸的食物,尤其是咸菜。

2、动物腰子

很多人,觉得“以形补形”。

因此,会选择吃动物腰子,来养护肾脏。

然而,动物的肾脏,也是毒素代谢的器官,且肾脏里面,胆固醇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很容易导致毒素蓄积体内。

此外,动物肾脏中,还含有重金属镉,会加重肾脏损伤。

因此,动物的肾脏,要注意少吃危害,以免损伤肾脏,加重肾损伤。

做好四件事

1、少喝酒

生活中,有事没事,都能喝点小酒,然而,饮酒伤肝,也伤肾。

据统计,每星期喝至少7杯酒的人,出现血肌酐增高的可能性,比每星期仅喝1杯,或不喝酒的人高30%。

血肌酐增高,是肾功能损伤的强烈信号。

所以,保护肾脏健康,一定要少喝酒,切莫贪杯。

养生喝茶“代替”喝酒的习惯,对于肾脏来说,十分不错。

2、多饮茶

肾怕喝水少,多饮茶,可补充水分,增加尿液,促进废物排泄,减少肾脏负担。

用一些护肾利尿小植物,泡水代茶饮,对于保护肾脏健康,也十分有益。

谷谷丁番麦须茶,泡水喝,可促肾排毒,防肾炎,有益肾脏健康。

用谷谷丁、番麦须、玉竹、刺玫花,做成茶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番麦须,入肾、膀胱经,可利尿、利胆,改善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减轻或消退浮肿,减低或消除尿蛋白等,有利于改善慢性肾炎,促进肾脏排毒。

谷谷丁,有“尿床草”之美誉,利尿通淋,还有抗菌消炎之效,促进身体排毒,减轻肾脏负担的同时,还可消除炎症。

玉竹,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可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

刺玫花,是一种野生小玫瑰,药性温和,可起到中和调节之用。

这样搭配泡水喝,促进肾脏排毒,防肾炎,有利于保护肾脏健康。

3、少熬夜

良好的睡眠,对于肾脏健康,尤为重要。

睡眠不足,容易导致免疫力低下,诱发肾病复发,还会增加尿毒症风险。

肾病领域的权威杂志《Kidney international》发表一项研究表明:

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或6小时的人,与每晚睡7到8小时的人,发生蛋白尿的风险会增加70%,并且,肾功能下降速度会更快。

临床也发现,许多肾衰竭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

因此,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对于肾脏来说,尤为重要。

4、常泡脚

中医讲: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说的就是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经常用热水,热水泡泡脚,不仅可驱寒暖身,还可温补肾阳。

泡脚一定要泡透,泡脚水,温度38℃-40℃左右为宜。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泡到微微出汗即可。


日上三竿


尿液由肾脏产生,途经输尿管,膀胱,尿道而排出体外。肾脏不好的人,尿液有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改变。但是尿液的异常改变并非都是由肾脏疾病引起。

下面我们来看看,尿液有哪些常见的改变,以及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一、尿量的改变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1000-2000毫升。

1、尿量减少,包括少尿或者无尿。

成人24小时尿量< 400 ml称为少尿,<100 m1称为无尿。

尿量减少又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肾脏产生尿液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循环血量流经肾脏,如果机体大量丢失体液,如出血、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使身体处于脱水状态,流经肾脏的血量减少,产生尿量自然减少,为肾前性少尿。

△肾性少尿好理解,肾脏出问题了,自然产尿变少。

△肾后性少尿是指肾脏产生尿液后,流出通道受阻,尿液排不出去。

曾经有前列腺增生病人,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尿液排出通道受阻,出现尿潴留,家人要求医生,赶紧打一针速尿!殊不知病人并非尿液产生少,而是产生尿后,排不出来,用速尿没用!

肾前性及肾后性虽然并非肾脏有问题,但对肾脏都有损害,持续时间长了都可以引起肾脏真正出问题。

所以,出现少尿时,有可能提示肾脏不好,或者肾脏正在受到损害!

2、尿量增多。

成人24小时尿量>2500ml称为多尿。

多尿主要见于液体补充过多、尿崩症、糖尿病、使用利尿剂等。

△液体补充过多。是指喝水、啤酒、饮料、吃西瓜或者静脉输液过多,体内液体进多了,肾脏自然要多产生一些尿液。

比如让肾结石患者多饮水,就是希望尿液多点,使尿液中的致石成分被尿液冲刷带走,不形成结晶体沉淀。

△尿崩症。又分为中枢性及肾性尿崩。肾脏的产尿受到大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多,肾小管重吸收尿液就多,尿量就少。反过来,抗利尿激素少,尿量就多。

中枢性尿崩就是垂体出问题,抗利尿激素少。肾性尿崩是指肾脏疾病导致对垂体分泌的激素反应差。

△糖尿病患者尿糖升高,渗透压升高,肾小管重吸收尿液减少,尿量增多。

△利尿剂也可使尿量产生过多。

所以,多尿往往并非肾脏疾病导致,仅少数多尿的病因是肾脏不好。

二、尿量正常,但排尿次数增多

正常成人24小时排尿次数≥8次,称为尿频。

如果24小时尿液总量正常,仅排尿次数增多,病因多不是肾脏疾病,多是膀胱、前列腺、尿道问题。

1、膀胱容量小。

有些是膀胱整体变小了,有些是膀胱虽未变小,但膀胱内尿液排不完,有效容量变小。

比如前列腺增生明显时,患者每次排尿都排不干净,每次尿得很少,自然需要频繁上厕所。

2、膀胱、尿道粘膜受到刺激。

膀胱炎、前列腺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刺激膀胱、尿道粘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称为膀胱刺激症。

当然,肾脏内出现感染,肾盂肾炎时,细菌从肾脏流入膀胱,也可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同时伴有寒战、发热、腰痛等症状。

3、膀胱过度活动症。

控制膀胱排尿的肌肉频繁收缩,导致尿急、尿频。

所以,每天尿量正常,排尿次数增多,多数与肾脏关系不大,只有肾盂肾炎等少数情况下才与肾脏疾病有关。

三、尿液颜色改变

正常人尿液淡黄色,最常见的尿液颜色改变为尿黄及尿红。

1、尿黄。

△当机体喝水少、出汗多,尿液量减少时,尿液由于浓缩,会比平时更黄些。在多饮水后,尿液颜色可恢复正常。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并非肾脏出了问题。

△进食某些药物或者食物时,也可使尿液颜色改变。如维生素B摄入过多,尿液黄。

△病理性尿黄多与肝脏疾病有关。

肝细胞性黄疸或胆汁郁积性黄疸,可引起胆红素增高,致尿中出现胆红素,尿液呈深黄色、棕黄色,并可出现黄色泡沫。

如果尿黄,检查尿常规胆红素升高,建议查肝功能!

2、尿红。

尿红有可能发生了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尿液被食品药品染色。

△血尿。

尿常规检查,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称镜下血尿。出血不多时,尿色正常。若1L尿中出血量超过1 ml,尿液就可呈现淡红色、洗肉水色甚至血样尿液,称肉眼血尿。

引起血尿的原因非常多,最常见以下四大块:

➤ 尿路感染。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少数有发热、腰痛。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白细胞、细菌增多。

尿路感染以膀胱炎为多见,肾盂肾炎少见。

➤ 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均可出现血尿。

➤ 肿瘤。血尿病人最担心的是查出肿瘤,泌尿系常见肿瘤如肾癌、肾盂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均可导致血尿。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多囊肾、肾血管疾病。

其它如前列腺增生、抗凝药物、运动后血尿、泌尿系统外伤等,均可出现血尿。

△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是血管内溶血,大量游离血红蛋白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导致尿中出现大量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尿是肌肉组织损伤后,释放肌红蛋白,经尿液排出所致。

△饮食因素。

使用某些药物,如利福平;进食甜菜根、火龙果、番泻叶或黑莓等,均可出现尿液颜色变红,查尿常规正常。

尿液的颜色还有白色(乳糜尿)、紫色尿(长期使用导尿管的病人出现尿路感染所致)、黑色尿(多由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或褐黄病所致)。

尿液颜色异常主要是尿黄、尿红。尿黄多数人肾脏并无问题;尿红患者有一部分与肾脏疾病相关。

四、泡沫尿

正常人排尿时,也会有泡沫形成。

尿泡沫与尿液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正常情况下,尿液气泡不多。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尿中泡沫会增多。

△尿蛋白增多。

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尿液中的表面张力增大,泡沫会明显。

正常人在发热、剧烈运动、寒冷、精神紧张的时候,会出现一过性的蛋白尿,称为生理性蛋白尿。

但是如果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多提示肾脏受到损害。

△尿胆红素增多。

肝脏疾病,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多,排尿时同样可产生较多气泡。

△糖尿病。

糖尿病时,尿糖或尿酮体含量升高,同样会产生较多泡沫。

△尿液中细菌增多。

尿路感染或者无症状菌尿时,尿液中细菌增多,可出现泡沫。

△尿路结石。

尿路有结石时,尿液中结晶体较多,也会出现泡沫。

△尿道分泌物增多。

性兴奋之后,尿道球腺分泌的黏液增多,尿中也会出现较多气泡。

如果尿液泡沫较多,查个尿常规再做个彩超,排除肾脏疾病。

五、尿中异味重

正常尿液放置后,可分解释放氨,出现氨臭味。

△刚解出的尿液有较重氨味提示尿液在膀胱内留存时间过久,或者肾脏、膀胱尿液中有细菌滋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尿液可呈烂苹果气味。

△有机磷中毒时出现蒜臭味尿。

△苯丙酮酸尿症尿呈鼠臭味。

△肝功能衰竭时,呼吸及尿液中均可出现肝臭味。

△食物(芦笋、大蒜、咖啡等)和部分维生素,也可使尿液味道加重。

所以,尿液味道过重,既可由肾脏疾病引起,也可有其它因素影响。

总结:肾不好的人,排尿可能会出现:尿量的改变(主要是尿量减少);少数情况下(肾盂肾炎)也可导致排尿次数增多;尿液颜色改变(主要可引起尿红);尿液中泡沫增多;尿液异味重。当然,以上尿液的改变,并没有特异性,不能说明肾脏一定有问题。

如果尿液有异常变化,可以做个尿常规,彩超,肾功能检查,基本上可以判断肾脏有无问题。


王成大夫


肾不好的人:排尿时会出现那些异常?肾是人体当中是主要器官,肾脏好与坏直接影响每个人身体健康。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肾不好的人排尿时会出现以下几种异常,第一,看早晨起来排尿情况,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人在早晨起来时候产生尿液,排尿时出现尿少或无尿。第二排尿时尿液中出现很多泡沫或尿骚味重。第三尿液颜色异常,正常尿液颜色是黄色,如果尿液颜色一直很重,也是肾不好表现。


用户1517745155972张o


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泌尿系统脏器,所以主要作用是过滤尿液,维持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等作用,肾脏病变早期症状也是很不明显的,而且肾脏的病变还和前列腺、膀胱等部位病变症状容易混淆。

下边小克为大家普及一下肾不好是排尿会出现哪些异常?

1、尿异常,几乎所有的肾病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半数以上的几乎是肉眼可见的,血尿分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因为肾小球基底膜长期病变也会导致肾小球硬化,从而引起肾脏的损害,肾性血尿多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病变。




2、蛋白尿,大多数出现血尿的患者都会伴有蛋白尿,蛋白尿主要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异常,所以使得人体中正常的蛋白遗漏入尿液被排除,蛋白尿主要有肾小球、肾小管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等。

3、还有肾脏病变会出现尿多或尿少、排尿疼痛、泡沫尿等表现,所以出现以上症状还是建议大家及时检查治疗,避免进一步加重。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小克大夫


你好,首先要注意尿量变化,正常人每天排尿1000—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无论是尿量变多还是变少,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

特别是正常人夜尿很少,如果发现夜里要起来好几回,而睡前喝的水并不多,更要警惕肾脏病变。

其次注意尿性状改变,正常人的尿色是透明的浅黄色,如果喝水少或清晨第一次排尿,颜色稍深。如果尿色发红,或者尿中泡沫多,要注意去肾内科检查。



早期及后期的慢性肾衰病症。1,小便带血或茶色,即血尿。2,小便带泡沫,即蛋白尿。3,小便浑浊,即尿感染。4,小便赤痛且频繁。5,小便排出困难或不畅顺。6,小便排出有小砂石。7,排尿情况异常(如多尿:尿量少:夜尿)8,腰腹疼痛。9,足踝或眼皮浮肿。10,血压高。慢性肾衰竭一旦出现,基夲上是无法治愈,因此大家应提早警觉,一旦怀疑有相关不适,就应该尽快求医。


用户5575027377109


人之初生,先从肾始。

一个人,两颗肾脏,左右各一。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只有肾精充足,才能底气足、神气旺。

小雪节气过后,进入寒冷的冬季,此时,要注意“养肾防寒”。

中医认为,寒与肾相应,易损耗肾的阳气,肾阳一伤,人就容易生病。

很多人冬季体虚,大多是肾气不足所致,肾气旺,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一定要格外注意养护肾脏健康。

肾不好的人,排尿时有4个异常,若没有,说明肾脏还算健康

1、尿量异常

一般来讲,正常人饮水量在1500ml左右,一天产生的尿液也基本与之平衡。正常人每天排尿次数大约在4-6次,尿量约800—2000毫升。如果,发现自己饮水量正常,但排尿量却忽高忽低的话,就要警惕是否是肾脏出现了问题。

2、泡沫尿

排尿时,如果发现泡沫多,久久不散,就一定要警惕。

这是尿液中,含有肾脏代谢不完全的物质导致的,极易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是肾衰竭,必须引起重视。

3、尿液异味重

尿液,虽然有一定的气味,但不是特别的明显。

一旦发现,尿液异味重,甚至如腐败腥臭味,很可能是肾功能障碍所致。

当出现苹果味时,很可能是有了糖尿病,不及时控制,易诱发糖尿病肾病。

4、出现“血尿”

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来说肾功能损害较轻,漏出红细胞也比较少。但后者相对来说血尿比较严重,如果仅用肉眼就能看到血尿,说明漏出的红细胞比较多,肾功能已经损害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3大习惯,慢慢损害你的肾,劝你早点改

1、抽烟喝酒

研究表明,吸烟者肾功能下降,较非吸烟者整体高83%,下降速度较快。

吸烟与肾脏病,呈剂量依赖性相关,即,吸烟越多者,其肾损伤风险越高。

每星期喝至少7杯酒的人,出现血肌酐增高的可能性,比每星期仅喝1杯,或不喝酒的人高30%。

血肌酐增高,是肾功能损伤的强烈信号。因此,想要肾好,要远离烟酒。

2、经常熬夜

经常熬夜,容易肾虚,而且长时间熬夜,尿会有很重的异味。

熬夜,休息不足,长期劳累,身体免疫力下降,导致肾病易复发。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

所以,想要养护肾脏,一定要注意,避免熬夜,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

3、滥用药物

滥用药物,在生活中也是很普遍的。

有个什么毛病,去医院太麻烦,自己买点药就吃了,吃不好再说。

可是,很多药物都是伤肾的,如抗生素类(消炎药)、镇痛药、降压药等,经常吃都会给肾带来损伤,甚至可诱发肾衰竭、尿毒症,是很危险的。

养护肾脏,坚持这样做:

1、重饮食,莫贪嘴

饮食养肾,尤为重要。

想要肾好,首先,要注意清淡一点,咸入肾,过咸伤肾。

其次,控制蛋白质摄取,一旦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在保证基本摄取量的前提下,瘦肉、鸡蛋、牛奶、鱼肉、黄豆中的优质蛋白质更有利于肾脏的保养。

再次,要坚持低脂饮食,高脂肪食物会诱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容易引起血管硬化,使肾功能下降甚至导致肾病。

最后,多吃黑色食物,有益肾脏健康,如黑豆、黑米、黑芝麻等。

2、常饮茶,护肾排毒

喝水少,会导致尿液少,也会导致尿酸滞留体内,损害肾脏健康。

喝水的时候,加点护肾利尿的小植物,泡水代茶饮,可补充水分,促进废物排泄,减少肾脏负担。

用谷谷丁、番麦须、玉竹、刺玫花,做成谷谷丁番麦须茶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可促肾排毒,防肾炎,有益肾脏健康。

番麦须,入肾、膀胱经,可利尿、利胆,改善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减轻或消退浮肿,减低或消除尿蛋白等,有利于改善慢性肾炎,促进肾脏排毒。

谷谷丁,有“尿床草”之美誉,利尿通淋,还有抗菌消炎之效,促进身体排毒,减轻肾脏负担的同时,还可消除炎症。

玉竹,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可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

刺玫花,是一种野生小玫瑰,药性温和,可起到中和调节之用。

这样搭配泡水喝,促进肾脏排毒,防肾炎,有利于保护肾脏健康。

3、小动作,强肾脏

按摩腰,刺激腰部的命门穴、肾俞穴,有助于增加肾气。

命门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与肚脐同一水平处。

肾俞穴,位于命门穴两侧旁开1.5寸处。

早晚各1次,每次约200下,可以健运命门、补肾纳气。

搓脚心,足底的涌泉穴,位于足掌的前1/3、屈趾凹陷处。

经常揉搓足底涌泉穴,可促进肾脏排毒,有助肾脏健康。

揉搓时,一定要感受到足部发热、经络通畅舒服才好。

搓耳

肾开窍于耳,经常揉搓耳朵,有助肾脏健康。

每天2-3次,每次20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小马嘚啵嘚


1:自已查看尿液是否有异味,异色。

2;自己查看尿液是否有泡沫时间长不散去。

3:如有上面情况建议去正规区进行尿常规检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