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容妃是康熙最喜欢的妃子,为什么会被他送入宗人府,后来又杀死所有看见她刷马桶的人?

愤青谈足球


在《康熙王朝》中,容妃是一个悲情人物,她不争不抢,却得到了康熙的宠爱,不可否认,康熙是非常喜欢她的,在尔虞我诈的深宫中,容妃和蓝齐儿给了他家的感觉。

可是康熙并非一个普通的男子,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当这份爱和皇权有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牺牲自己的爱人容妃。

容妃被发配到宗人府为奴刷马桶,最后被马桶砸死了,可是当康熙看见自己深爱的人以戴罪之身死在污秽的马桶堆里的时候,又愧疚了,他深爱的人哪里容其他人玷污了,于是下旨:凡是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殉葬。

容妃死后的待遇也不错,被封为孝慈仁皇后,永享祭祀,还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

二十七年来,与朕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爱交融。

个人觉得,容妃人都死了,康熙说这么多还是废话,生前不被珍惜,死后再多的荣耀又看不见,康熙是自己良心不安,在赎罪了。

在《康熙王朝》中,有四个女人对康熙来说是最重要的:第一个是孝庄太后,第二个是苏麻喇姑,第三个是赫舍里,第四个就是容妃了。

康熙母亲去世很早,父皇顺治皇帝去世的时候,康熙也只有8岁,他和父亲的皇位都离不开孝庄太后的周旋,对于辅助自己和父亲的孝庄太后,他是非常尊重的,为了不违背祖母的遗嘱,孝庄去世多年都没有将她下葬。

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被孝庄指派去照顾幼小的康熙,开启了两个人奇特的一生,在剧中,他们两个人是有点暧昧关系的。

赫舍里则是他的原配妻子,两人感情非常好,赫舍里一直坚定地站在康熙的身边,很遗憾的是却因为难产去世了,康熙因为宠爱赫舍里,就立了她的儿子胤礽为太子,但是也就是这个太子导致他和容妃冲突。

康熙皇帝非常喜欢容妃,容妃性格温和,不争不抢,为了康熙的江山,还牺牲了自己的女儿蓝齐儿,孝庄太后也喜欢她,死之前还给了她一道遗诏,内容就是要保护太子胤礽。

也就是因为太子之位,

容妃和康熙有了无法调和的冲突。

康熙要废掉太子胤礽,这个太子也是不争气,还和索额图勾结,索额图一直就想着帮胤礽弑君篡位。朱三太子和索额图的心腹葛礼带人行刺康熙失败后,一死一下狱,康熙怎么会容忍这么一个儿子做太子了,于是就要废掉他。

但是容妃却当众拿出了孝庄太后的遗诏,说不能废太子,康熙脸面全无,只能说这份遗诏是假的,容妃犯了欺君矫诏之罪,被贬为容常在,可是她又错上加错,又私自放了红玉,彻底惹怒了康熙。

康熙给她定下了三条大罪:一、抗旨干政,二、私纵红玉,三、亵渎圣上。

容妃被发配至宗人府为奴,惠妃趁机落井下石,让其整天去刷污秽的马桶,太监和宫女也侮辱她,日子苦不堪言,但是她却还是没有怨言,一直盼望着康熙回心转意,接自己回去。

容妃没有盼来康熙的回心转意,

她死在了污秽的马桶之下。

康熙皇帝走进了宗人府,看见了容妃的惨状,他又后悔又愧疚,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容妃没有欺骗他,可是为了清朝的江山,他又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心爱之人。

容妃,朕知道你从来没有矫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确实留给你了遗旨,让你尽量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废,阿哥争储,骨肉相残,这些朕都知道。

康熙无比心痛,怎么办?要挽回自己爱妃的颜面,先是把看见容妃刷马桶的人都杀了殉葬,这些人当然不仅仅是看了容妃刷马桶这么简单,很多人都侮辱过容妃。

康熙又立容妃为孝慈仁皇后,让皇后和自己千古相伴,永享祭祀,康熙还让人给皇后写写本纪,让世人记住端庄淑仪的皇后。

故事说完了,但是还得加上一句:
正史中并无容妃和蓝齐儿,是虚构的人物。


湘西小木鱼


身为妃子,为什么要自己动手刷马桶?而更奇特的是,竟然被马桶离奇砸死?而为什么一向宽厚的康熙帝,又如此震怒的要求看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殉葬呢?这其实说起来是一个很心酸的故事。

容妃是康熙王朝康熙帝最爱的三个女人之一,其他俩就分别是是太子生母赫舍里皇后,以及他大名鼎鼎的青梅竹马苏麻喇姑,在皇后早逝,苏麻喇姑抗命出家之后,这位容妃就成了康熙皇帝最宠爱女人。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概是得圣眷过甚,幸运之后也就开始了不幸。

容妃的不幸

关键是发生在废立太子的事情上。孝庄皇太后临终之前给容妃下达了一道口谕,那就是一旦皇帝要废掉太子,让容妃必须要竭力阻止。就这一条口谕实在是坑苦了很实在的容妃。当时康熙坚决要废太子,而即便是他知道容妃不会撒谎,不让废太子肯定是孝庄皇太后的口谕,但依旧是为了国家着想,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着想,必须要废掉太子,重新选了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又不能违背死去老祖宗的遗命,也不能伤害孝庄皇太后的形象。因而只能称容妃假传口谕,包庇太子。为欺君之罪,最后交由宗人府,贬为婢女。




深宫之中自然还有妃嫔之间的宫心斗争。面对容妃的失宠,很多嫔妃自然起了落井下石的心思。慧妃娘娘自然是其中的主要领导者。面对因其君之罪而被贬为女婢的容妃,他暗中让太监和宫女“好生照顾容妃”,让他去干最脏最累的活,也就是去刷马桶,让曾经皇帝最最宠爱的女人刷马桶,这恐怕心理上的落差就不是谁都受得了的。



后来容妃受辱身死。康熙皇帝即便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帝王,此时也回想了曾经与她的那些温暖。他知道容妃也是无辜的。我们古人讲盖棺定论。活着的人已经让她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在他死后无论如何也应该给她正名。于是他杀了所有给容妃以屈辱见证过容妃屈辱的人,他与容妃妃至高的尊号,追封为皇后,让近侍大臣为之写碑纪念。

此时的他终于能放下那句:朕首先是天下的皇帝,其次才是父亲和丈夫”的执念。

为了社稷,为了祖宗江山,可以放弃一切的康熙皇帝,终究也有着柔情的一面。只不过,来的晚了一些。

这大概也是二月河另一部改编成经典影视作品的《雍正王朝》里十三爷那句“最是无情帝王家”的证明吧,但其实,康熙皇帝又何尝不愿意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呢?只是所处的位置逼着他这么做罢了!


历史好奇怪


一个被康熙宠上天的女人,转眼间从皇贵妃贬为了宗人府洗马桶的奴才,更让人痛心的是其深夜身心俱疲之时,死在了马桶堆里,却无人问津,死后只有一群太监为其陪葬。

到底是谁把容妃送进了人间地狱?

又是在为谁承担所有的过错?

最后为什么让所有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都要陪葬呢?

容妃被送入宗人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孝庄太后死前留给容妃的遗旨害了她。

孝庄遗旨:
1,阻止康熙废黜太子,否则骨肉相残,
2,照顾自己寝宫的那些花儿

为什么说孝庄害了容妃呢?

因为容妃本人太过于耿直,不善此道,竟然在康熙拜祖宣布废黜太子之时,冒然当众说出如果太子被废,阿哥们会为了太子之位会骨肉相残。

此话一出康熙勃然大怒,在康熙心中容妃一直是个贤良淑德,深明大义,他一直认为后宫之中她才是懂自己的女人,令他难看的事竟然从她口中当中说出如此“蛊惑人心”的话。

二:容妃的耿直害了她自己的余生,为了皇权,为了大清,为了阿哥们不做出自相残杀的丑事,容妃以命相劝,却换来了剥夺权位和生命之忧。

耿直的容妃一而再再而三的顶撞康熙,而且用孝庄太后的遗旨来压制康熙,反被康熙说其捏造遗旨,欺君罔上,最终被康熙从皇贵妃贬为容常在。

三:低居容常在她仍旧不怕权贵,不畏皇权,已然要坚持孝庄太后的遗旨,再此说出骨肉相残的之事,康熙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反而将其从容常在贬去宗人府做奴才。

一个曾经被康熙宠上天的女人,如今却在宗人府为奴,做着连太监都嫌脏的洗马桶工作,就算在此时容妃的心中依然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康熙会从噩梦中醒来,把自己接会去。

四:心如死灰,行尸走肉的容妃,每天被二十几个太监“折磨”着,每天昼夜不休的洗刷着源源不尽的马桶,终于倒下了。

作为皇贵妃的她别说是刷马桶,平时除了洗漱,几乎没有碰过水,更别说如此腌臜的屎尿桶了,每天泡在臭水桶里,还备受太监们的羞辱和折磨,心中念念不忘的年迈的康熙,终于身体被掏空,倒在了马桶堆里,深夜而亡,无人问津。

康熙为什么让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陪葬一个不留呢?

人往往都是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看到容妃死去的面容,康熙的心终于还是认输了,在他的内心已然有了罪己诏,他承认自己是爱容妃的,而且爱的无法自拔,容妃所受的罪其实应该是自己的罪过,他相信太后死前确实给容妃留下过遗旨,但是康熙又不得不抗旨,因为他知道如果把皇位传给太子胤礽,大清的江山将毁于此人,为了大清的子民,其不得不忍痛割爱,废黜无能的太子。

康熙知道一个人刷马桶能刷到被马桶砸死,可见这二十几个太监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女人,反而受其凌辱和折磨,干脆就送他们下去继续伺候容妃。

其实康熙是爱之深责之切,因为康熙太爱容妃了,甚至爱到愿意和气一起死去,就算容妃死了康熙仍旧替她洗白,写了撰书,让后人知道其有母仪天下之德。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容妃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中年康熙最喜欢的妃子,但是她最终却被康熙打入了宗人府去刷马桶,最后容妃死了,康熙又杀光了所有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小太监小宫女。

这是为什么?

容妃做了三件让康熙深恶痛绝的事,使康熙决不能姑息容妃的行径。最后康熙不得不将容妃打入宗人府为奴,以儆效尤。

那么,容妃做了那三件事,让康熙容不下她?

第一件,当康熙亲政葛尔丹的时候,容妃竟然跟蓝琪儿跑到两军中间,阻止康熙大军的进攻。

康熙屡次强调后宫不得干政,可是容妃这一行径直接干涉了清朝的军政大事,而且是在几十万大军的面前,挑战康熙的权威,所以康熙绝对不能容忍容妃,因此,容妃从皇贵妃贬到了贵妃。

第二件,孝庄太后死后,容妃又传孝庄的懿旨,阻止康熙废除太子胤礽。

康熙要废除太子胤礽,但是容妃又出来阻挡,后宫又来干政,无论孝庄的懿旨是真是假,康熙也决不能容忍。

再说,太子乃是储君,是国家的根本,这种事,最忌讳两条,一是大臣干预,二是后宫干预,历来权臣专权和外戚专权都是这么来的,康熙会让容妃插嘴?

容妃被康熙训斥以后,还不收敛,悍然挑战康熙的权威,康熙岂能容忍。于是,容妃从贵妃贬为了常在。

常在是清朝妃嫔的倒数第二级,再下一级就是答应,答应之下,就是普通宫人了。

第三件,容妃竟然帮助太子的姬妾红玉逃走,被康熙发觉,结果容妃趁此能见到康熙的机会,再次提起太子废立之事。

两事并作一事,康熙终于爆发了,将容妃贬为奴婢,发配到宗人府去洗马桶。

康熙还派自己的大太监李德全去宣布容妃的三大罪状:一、抗旨干政,二、私纵红玉,三、亵渎圣上。

康熙为什么杀死所有看见容妃刷马桶的人?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皇家曾经的贵妃,被贬为奴婢,去刷马桶,那皇家多丢人,多没人情味,多绝情,多无耻啊,传出去,岂不让老百姓笑话。

你想啊,那马桶,都是宫里的皇帝妃嫔侍卫太监宫女的屎和尿,如果老百姓听说康熙让娘娘去干这么脏这么累的活,那这皇帝对老百姓也好不到哪里去。

老百姓知道了,肯定会害怕,康熙岂不是要失去民心?所以康熙要杀死所有看见容妃刷马桶的人。

当然,康熙这么做是自欺欺人,实际上老百姓早就知道了。宫女太监们早就把事情说出去了吧。

另外,也许康熙还带着点愧疚。


西堤君


容妃是一个善良 孝顺又耿直的人,本来这些都是优点,但是容妃的智商 情商关键时刻实在让人着急,她把这些优点全都用在了不合适的场合 不恰当的时间,把自己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后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宠贯六宫,一道口谕改变命运

太子生母赫舍里皇后早逝以后,容妃就是康熙最宠爱的人,每当政务烦心的时候,康熙都会去容妃宫里,看着善解人意的容妃和活泼可爱的女儿蓝旗儿,杀伐决断的康熙帝也有了一丝温情。

按照正常情况发展,容妃只要没事在自己宫里养养花,喂喂鸟,看好孩子就能荣华富贵的过一生了,要是再生个皇子,康熙应该还会给她个皇后当,但事情总是事与愿违。

康熙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对容妃这个孙媳也很满意,这对容妃来说本来应该是件好事,但是孝庄这位奶奶的宠爱有毒呀!孝庄临终前留了一道口谕给容妃,那就是一旦皇帝要废掉太子,让容妃必须要竭力阻止。就这么一条口谕,彻底害惨了容妃!

性格耿直,挑战权威被贬

康熙本来对太子胤礽寄予厚望,但是没想到太子烂泥扶不上墙,屡次让康熙失望,英明神武的康熙帝肯定不能把大清江山交给这种败家子手里呀,所以决定废了他。

这时候容妃带着孝庄的口谕跑出来了,当众阻止康熙废太子,这让康熙好尴尬。

不废太子大清的江山有危险,这是万万不行的。废了太子又违背了祖母的遗愿,背上不孝的骂名,这个康熙也不愿意。无奈之下只能牺牲这个智商掉线的容妃了,所以康熙只能说懿旨不存在,说容妃假传懿旨欺君,把她贬为了常在,禁足在宫中。

康熙的心里其实是相信容妃的,也知道她的性格不会说谎,把容妃贬为常在也是无奈之举,要是容妃这个时候能智商回归开开窍想清楚康熙的苦衷,等废太子的事情尘埃落定以后,她还是有机会翻身的,但容妃不这么想,在作死的路上越跑越快!

朱三太子的女儿红玉怀了太子胤礽的孩子,胤礽密谋登基失败后,康熙其实想让红玉把孩子生下来的并没有动杀心,就把红玉交给容妃看管,这其实也是在给容妃机会,也证明康熙心里是信任她的。但这个容妃却不走寻常路,同情心泛滥偷偷放走了红玉,红玉也没领情,逃出宫就跑到父亲坟前自杀了。

康熙因为红玉的事到了容妃宫,容妃不但不珍惜机会反省一下自己间接害死皇孙的错误,还不知死活的继续因为废太子的事指责康熙,这下康熙彻底怒了,直接把她发配到宗人府为奴。

惨遭欺凌刷马桶受辱惨死

由于容妃之前一直被康熙专宠,遭到了其他妃子的记恨,容妃被贬为奴之后,慧妃授意给容妃安排最脏最累的活—刷马桶,宫里那些拜高踩低的太监们也经常欺负容妃,可怜的容妃就这样过上了暗无天日刷马桶的生活。

康熙的心里也很矛盾,想到以前和容妃在一起快乐的日子,也很心疼现在被奴役受苦的容妃,但是又恨容妃不理解自己的难处,挑战天子权威,把自己逼到两难的境地还不知悔改。康熙想要赦免她,但是怕耿直的容妃又提太后懿旨的事,所以只能逃避这件事,不让自己去想容妃。

容妃一边刷着马桶,一边想着康熙有一天能回心转意接自己出去,但是一直都没有等到,在康熙办千叟宴的那晚,容妃被马桶车上的一堆马桶砸中,悲惨的离开了人世!

死后终于正名,得到些许补偿

得知容妃受辱身死后,康熙即难过又悔恨,为了江山社稷和皇家威严让自己深爱的女人受了这么大的屈辱,康熙能做的只有在她死后给她一些补偿。

康熙下旨追封容妃为皇后,并且把那些欺辱过容妃,见过容妃刷马桶的太监全部处死,让他们给容妃陪葬!

多一些沟通,少一些悲剧

其实容妃的悲剧本来不应该发生,如果她当时没有当众顶撞康熙,而是私下把孝庄太后的口谕和康熙说,康熙也许也会把自己的苦衷告诉她。而且康熙开始把容妃贬为常在也是想给容妃机会,这个时候如果康熙私下和容妃沟通一下,把废太子的利害关系和容妃说清楚,容妃也不会一错再错,把自己逼到万劫不复。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的很重要,千万别让对方去猜自己心里的想法,这样也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悲剧发生,希望大家共勉!


se森小柒ven


容妃悲惨的遭遇,源自孝庄太后临终之际的一个错误安排。

孝庄太后,一生叱咤风云,先后辅佐了两代幼主,功高盖世,名副其实的无冕之君。

当孝庄看着重孙们,一个个的长大成人,且个个文武双全,也是满心的欢喜,但有喜必有忧,因为她的重孙之中,有不少人不甘心做一世逍遥王,一心想问鼎九重。

可皇位只有一个啊,如果都去争的话,势必造成手足相残,虽然太子胤礽无论是德还是才都不远不及康熙,但孝庄出于家和万事兴的初衷,在弥留之际给容妃留下了遗诏,若将来康熙有废太子的举动,则容妃可拿出此遗诏,加以阻止。



孝庄有此安排,本是用心良苦,但她忽略了她已不在人世,所谓的遗诏听与不听,全在康熙一念之间,同时也害苦了容妃,因为毫无政治天赋的容妃,完全遵照了孝庄的懿旨行事,结果换来的却是自己的万劫不复。

胤礽做了四十余年的太子为什么会遭到废黜,表面上看似其不争气,无法达到康熙的心理预期,实则不然,就是让后来即位的雍正皇帝,来做这个太子之位,他也一样会不得善终,因为做康熙的储君太难了。

首先是老爹康熙太彪悍了,其次是自己的那些兄弟们,个个都是当世人杰,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作为夹在他们中间的太子,不是被老爹嫌弃不争气,就是被底下兄弟使绊子,试问能有好日子过么?



晚年的康熙也深刻的意识到,以胤礽的才能,确实难以堪当大任,若强行扶其登基,那么大清的未来将凶险万分,所以康熙最终下定决心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但令康熙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

当其在太庙当着满朝文武大臣,宣布废黜太子之时,自己的挚爱容妃竟突然拿出孝庄太后的懿旨,来阻止自己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还口口声声说,废掉太子,必然会引起手足相残,当此非常之时,康熙被容妃给气的血脉膨胀,恨不得一巴掌扇死她。

但作为一国之尊的康熙,不可能当廷发作,唯一能做的就是宣布容妃所持诏书为矫詔,是假的,然后命人强行把容妃带回后宫。

待废黜太子的流程结束之后,康熙亲自去见了容妃,若此时的容妃能够悔悟,知道事已至此,绝无更改的可能,那么康熙也绝不至于为难她,但容妃必定是容妃,她太耿直了,非要让康熙不要废太子,并一而再的声明她手中的诏书确为孝庄所留。

懿旨当然是真的,这一点康熙是知道的,但康熙废储之心已决,岂能因为孝庄太后的懿旨更改,但孝庄太后毕竟是其最敬重的祖母,所以他只能说懿旨是容妃矫詔的。

由于容妃不懂得变通,一味地纠缠,自古以来天威难测,伴君如伴虎,康熙一怒之下,将其贬为庶人,发配到宗人府为奴。

宗人府里的太监们都是些势利小人,见到曾经贵不可言的皇贵妃沦落到如此地步,便个个落井下石,把最脏最累的活“刷马桶”交给容妃来做,而且是没日没夜的做,愣是把容妃给累死在了马桶堆里。

当康熙得知自己的挚爱容妃,被宗人府的太监给折磨死了,气的是暴跳如雷,下令宗人府里凡是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为容妃殉葬。

为了弥补对容妃的亏欠,以及表达对容妃的爱,康熙册封其为“孝慈仁皇后”,并永享祭祀,并让张廷玉为孝慈仁皇后撰写本纪,将她的孝行,德操,坚贞,智慧,昭告四海,传之后世,使之永垂不朽,母仪天下!


清史宴


容妃在《康熙王朝》中的确是康熙老爷子最喜欢的妃子。容妃温良贤淑、楚楚动人,不管你在意还是不在意,她都在那里;不争不抢,有规有矩,不攻心计,这样的女人就是谁都会欲罢不能,跟何况在深宫大院之中,能如此独善其身者实属罕见。康熙自然可以发现她的这些优点,也更愿意与他交流,平时累了困了,也愿意去容妃那里歇着。

容妃为何被送入宗人府?

容妃被送入宗人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而是几经发酵的结局。

容妃被废黜的起因是康熙西征归来,太子在索额图因势利导之下险些酿成大祸,在康熙老爷子的钓鱼执法下,太子也承认自己的确事先知晓索额图一党要弑君谋政,这让原本就对太子不怎么看好的康熙动了废太子的念头。所以在祭告祖宗之时,康熙当着所有皇族的面在太庙宣布废除太子。

这时,同行祭祖的容妃在不合时宜之中提出不能废黜太子,原因是太皇太后(孝庄)仙逝之时曾有口谕:“太子再怎么做错事,终究还是个好孩子,若废除太子,必定引得骨肉相残!”康熙几经劝阻,容妃仍不改口,最终康熙已假传口谕为由,降级常在。

这件事本来可以这样结束。

这时的大阿哥见太子被圈禁,冒着大不韪之风险,几次劝康熙杀了太子,康熙忍无可忍,认为大阿哥蛇蝎心肠,畜生不如,于是将其圈禁。这时的容妃把太子的情人红玉给放了,而且出面给太子求情。此时的康熙怒不可遏,动手打了容妃,说道:“平时你也挺温良恭淑的,怎么今日屡屡顶撞朕,你难道不知道,后宫是不能干政的!”后得知容妃私自放了红玉,康熙只能一咬牙,以后宫干政、假传口谕、私放红玉为由,将容妃剥夺名号,遣往宗人府。

容妃被遣送宗人府的消息传到了惠妃耳中,昔日的争宠对象落得今日这步田地,惠妃当然要从中作梗一把,她命令为首太监将容妃派去刷马桶。容妃就在刷马桶的岁月中度过,除了太监,她只见过一次蓝齐儿。蓝齐儿见母亲受辱,决定回蒙古带着自己儿子起兵,却被容妃以死相逼,最终蓝齐儿决定终身不入北京。最后容妃在康熙千叟宴那天被马桶砸死。

帝王的抉择

康熙得知此事后很是难过,后来口谕“凡见过容妃刷马桶的太监,一个不留,全部殉葬!”

那么问题来了,康熙的最终答复是悻悻作态还是真情实感?我想这的确是在位容妃博得那最后一丝尊严,尽管他了解容妃根本不在乎这一丝尊严。宗人府的差事有很多,不仅仅是刷马桶,他掌握着整个皇城后勤机制,容妃被派去刷马桶完全是惠妃从中作梗,康熙事先只是将她遣往宗人府,具体干什么,康熙就不得而知了,这一点是大家必须要用的一个共识。

但是这命令毕竟还是康熙下的。那么他将容妃送往宗人府的内幕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句话的答案在电视剧中已经交代。康熙说道:“容妃,朕知道你并没有矫旨欺君,你确实是按照太皇太后的口谕办事,但是我不能把一个不成器的太子扶上位,那会害了整个大清国,朕这些苦心没法和你说啊!”死后的容妃被恢复所有名位,谥号孝慈仁皇后,并有史官为其修史立传。

总而言之便是:康熙要废黜这个不成器的太子,必须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而太皇太后留有口谕要保护太子。如果容妃不承担矫旨欺君的罪名,康熙就得承当违背祖宗的恶名。康熙自然不会应为这件事情承担过多的责任,那么容妃就得成为挡箭牌,可以说她的出现不仅不能挽救太子,而且会加速太子被废的进程。

容妃的死究竟是谁的错?

容妃的死至少有四方有错,但是却不能归结为某一方。

容妃方面,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康熙一口咬定的事情很难改口,但是他仍旧秉持着那一份天真与善良,试图有言语打动康熙,这是她犯得唯一一个“错误!”。

作为容妃死亡的主要原因,康熙难辞其咎。但是康熙的出发点是对的,如果他不废太子,害的就是大清江山,孰轻孰重,估计之后身居高位之人才能理解其中分量。

惠妃,容妃死亡的直接原因,整件事情中唯一不可原谅的自私小人,就是因为他的一句话,让容妃受尽侮辱,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惠妃那一点点卑微的满足感。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太皇太后孝庄,她的苦心大家都懂,他也的确等不到康熙归来与他详谈,但是她给容妃留下的口谕简直就是“催命符”,就单纯“后宫不得干政”这一条罪名,就能让康熙杀容妃上百次。亏得容妃是个善良的主儿,要是换作别的妃子,估计孝庄也是白说,没有太多人会拿自己的项上人头与荣华富贵去为一个已经千古的人铤而走险。

容妃是善良的,不善良的是那万恶的人心与黑暗的政治斗争!


欢迎看官姥爷赞同、评论~

通俗易懂的解答简单有趣的历史,欢迎关注~





秦风汉韵论古今


《康熙王朝》中,容妃就是一根刺,深深地扎进了康熙的心里。扎进去疼,拔出来一样疼。康熙与容妃,前期像一对民间夫妻,后期两人冰火两重天。

康熙之所以罚容妃去刷马桶,这是容妃的性格特点决定的,容妃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认定的事就坚持到底。而康熙为了维护帝王的权威,必须也坚持到底。两个逞强的人,互不相让,最后只能分道扬镳。

容妃阻碍康熙废除胤礽。

孝庄临终前召见容妃,留下懿旨,说胤礽是一个好孩子,要容妃保护太子。孝庄的考虑,主要是为了防止太子被废后出现夺嫡,为了避免兄弟相残。

胤礽是个不争气的太子。康熙出征在外,胤礽不好好监国,反而声色犬马;康熙生病,胤礽不仅不关心,反而迫不及待地制作龙袍,准备上位;私下抱怨,做太子时间太久了,这是间接地诅咒康熙。

胤礽的行为,让康熙生气,决定废除他。结果容妃跳出来,大庭广众下说老祖宗留下懿旨,不允许康熙废太子,康熙好尴尬。容妃对孝庄的忠心,让康熙的脸打得啪啪响。

康熙遵守孝庄懿旨,不废除胤礽,大清的国本就会动摇。如果不遵守,康熙就是不孝顺。所以,康熙只能说懿旨不存在,只能说容妃矫旨欺君。

容妃私自放走红玉。

红玉是个苦命的孩子,他是朱三太子的女儿。朱三太子起事失败后,红玉却成了索额图的棋子,长大后又成了太子的玩物。

红玉怀着太子的孩子,太子被废后,她也被幽禁。容妃又是一个善良的女人,看到红玉,担心她被康熙杀害,有点于心不忍。于是,容妃私自将红玉放出宫。结果红玉出宫后,挺着个大肚子,跑到朱三太子的坟前自尽了。

这事就让康熙很恼火。康熙还问容妃是不是觉得自己非常狠,容妃回答是的。康熙的表情是很难受的,如同心被刺到。康熙彻底对容妃失望了,罚她为奴。

从此以后,容妃与康熙活在彼此心里,却又只能相忘江湖。容妃的下半辈子,与马桶相伴。到了康熙的千叟宴,容妃还在盼望着康熙召见。容妃没等到他想要的结果,康熙却等来了容妃的去世的噩耗。

康熙下令,凡是看到容妃刷马桶的,一律陪葬。

一、康熙准备追封容妃为皇后,要篡改自己与容妃的历史,要美化容妃的经历。刷马桶这种事,有损皇家的颜面,传出去,康熙和容妃的脸上无光。

二、容妃的死,看见她刷马桶的太监有责任。那些太监,平时也没少欺负容妃。康熙让他们陪葬,也是对这群势利小人的惩处。用这种方式,表达康熙对容妃的思念。

容妃的善良与耿直,让康熙对她又爱又恨,成就了她,也害了她。


秋媚读史


容妃本是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是个心善之人,但结局却不算好。

容妃的结局,正是死在了马桶堆里,容妃被贬为奴去洗刷马桶,因公务太过繁重,最终却是被几十个马桶活活压死。

容妃是个心善的人,在影视剧中,容妃是康熙皇帝唯一的温暖,对康熙皇帝来说,最重要的女人只有两个,一是孝庄皇太后,二便是容妃。

容妃母仪天下,是个做皇后的不二人选,尽管后宫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但容妃却是巍然屹立于群贵妃之间,没有因此便参与到争权夺势的乱战之中。

如此贤惠善良的女人,本应该母仪天下,却因为康熙皇帝的不理解而死于悲剧之中。

容妃曾经为康熙生下一女,蓝齐儿,而蓝齐儿却是被嫁到了葛尔丹,清朝康熙年间,曾经爆发过与葛尔丹的大战,容妃思女心切,毅然决然决定前往两军交战之地探望女儿。


容妃的所作所为本无过错,但这一举动却是动摇了军心,康熙迫于压力,也为了重振军心,最终决定将容妃由贵妃贬绌。

孝庄皇太后死前曾经立下遗嘱,将之告诉容妃,让她转告康熙皇帝,孝庄皇太后的遗愿便是让康熙皇帝切莫废除太子。

不废除太子,不是因为孝庄皇太后对太子多么重视,她的主要目的正是保全皇家血脉,避免皇室勋贵为争夺皇位党同伐异,血脉相残。

孝庄皇太后的遗愿也被容妃完整的转达了,不过转达的时机却不是很好。

当时康熙皇帝刚刚下令废除太子,这时候容妃却突然蹦出来了,告诉康熙皇帝孝庄皇太后曾经立过遗嘱,告诫切莫要废除太子,容妃这一举动确实触怒了康熙皇帝,康熙直接将其贬为常在,后来更是直接被贬为了奴婢。

容妃的地位一落千丈,曾经的容妃母仪天下,而如今的她却沦落到刷马桶的地步,不少人于是趁机欺辱容妃。

刷马桶本是最脏最累的活计,宫中很少有人愿意去刷马桶,而容妃在这里,不仅要负责刷马桶,还被几十个太监一起欺负。

容妃之所以会这般死去,谁能说这与这群太监毫无关系呢?

有时候,往往是失去了,才懂。

康熙皇帝直到失去了容妃,念起了她曾经的音容笑貌,心中怒火一时间无法抑制,那几十个太监于是便成了容妃的陪葬品。

容妃更多的是死于政治斗争,她并非假传孝庄皇后懿旨,只是当时政治条件不允许有人违反康熙帝的决定,容妃也是因此悲惨赴死。


魏青衣


导读:容妃是《康熙王朝》里虚拟的人物,也正是这个角色的出现,让一个杀伐决断、争权夺利的帝王剧有了一丝温情。在剧中,容妃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她聪明大度、善解人意、美貌与智慧并存,并且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丈夫康熙,她也成为政治女强人孝庄太后最认可的孙媳妇。

容妃是个心善的人,在影视剧中,容妃是康熙皇帝唯一的温暖,对康熙皇帝来说,最重要的女人只有两个,一是孝庄皇太后,二便是容妃。

容妃母仪天下,是个做皇后的不二人选,尽管后宫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但容妃却是巍然屹立于群贵妃之间,没有因此便参与到争权夺势的乱战之中。

容妃是康熙最喜欢的妃子,为什么会被他送入宗人府?

一、母爱去看望女儿,两国正在交战,康熙大帝以她动摇军心惩罚她。

容妃曾经为康熙生下一女,蓝齐儿,而蓝齐儿却是被嫁到了葛尔丹,清朝康熙年间,曾经爆发过与葛尔丹的大战,容妃思女心切,毅然决然决定前往两军交战之地探望女儿。

容妃的所作所为本无过错,但这一举动却是动摇了军心,康熙迫于压力,也为了重振军心,最终决定将容妃由贵妃贬绌。

二、容妃阻碍康熙废除胤礽。

孝庄临终前召见容妃,留下懿旨,说胤礽是一个好孩子,要容妃保护太子。孝庄的考虑,主要是为了防止太子被废后出现夺嫡,为了避免兄弟相残。

胤礽是个不争气的太子。康熙出征在外,胤礽不好好监国,反而声色犬马;康熙生病,胤礽不仅不关心,反而迫不及待地制作龙袍,准备上位;私下抱怨,做太子时间太久了,这是间接地诅咒康熙。胤礽的行为,让康熙生气,决定废除他。结果容妃跳出来,大庭广众下说老祖宗留下懿旨,不允许康熙废太子,康熙好尴尬。容妃对孝庄的忠心,让康熙的脸打得啪啪响。

康熙遵守孝庄懿旨,不废除胤礽,大清的国本就会动摇。如果不遵守,康熙就是不孝顺。

所以,康熙只能说懿旨不存在,只能说容妃矫旨欺君。

 

三、容妃私自放走红玉。

红玉是个苦命的孩子,他是朱三太子的女儿。朱三太子起事失败后,红玉却成了索额图的棋子,长大后又成了太子的玩物。

红玉怀着太子的孩子,太子被废后,她也被幽禁。容妃又是一个善良的女人,看到红玉,担心她被康熙杀害,有点于心不忍。于是,容妃私自将红玉放出宫。结果红玉出宫后,挺着个大肚子,跑到朱三太子的坟前自尽了。

这事就让康熙很恼火。康熙还问容妃是不是觉得自己非常狠,容妃回答是的。康熙的表情是很难受的,如同心被刺到。康熙彻底对容妃失望了,罚她为奴。

 

从皇贵妃到奴婢,康熙一步步处罚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容妃在宗人府过着非人一般的生活。身为妃子,自己动手刷马桶。

容妃的结局,正是死在了马桶堆里,容妃被贬为奴去洗刷马桶,因公务太过繁重,最终却是被几十个马桶活活压死。容妃的死激起了康熙的负罪感,尤其是他得知容妃一直干着洗刷马桶的活,并且死在马桶堆里,污秽缠身,如果不是他们的百般蹂躏,容妃也不至于这么快死去。

康熙为什么让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陪葬一个不留呢?

人往往都是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看到容妃死去的面容,康熙的心终于还是认输了,在他的内心已然有了罪己诏,他承认自己是爱容妃的,而且爱的无法自拔,容妃所受的罪其实应该是自己的罪过,他相信太后死前确实给容妃留下过遗旨,但是康熙又不得不抗旨,因为他知道如果把皇位传给太子胤礽,大清的江山将毁于此人,为了大清的子民,其不得不忍痛割爱,废黜无能的太子。

康熙下令,凡是看到容妃刷马桶的,一律陪葬。

一、康熙准备追封容妃为皇后,要篡改自己与容妃的历史,要美化容妃的经历。刷马桶这种事,有损皇家的颜面,传出去,康熙和容妃的脸上无光。

二、容妃的死,看见她刷马桶的太监有责任。那些太监,平时也没少欺负容妃。康熙让他们陪葬,也是对这群势利小人的惩处。用这种方式,表达康熙对容妃的思念。

其实康熙是爱之深责之切,因为康熙太爱容妃了,甚至爱到愿意和气一起死去,就算容妃死了康熙仍旧替她洗白,写了撰书,让后人知道其有母仪天下之德。


容妃的善良与耿直,让康熙对她又爱又恨,成就了她,也害了她。《雍正王朝》里十三爷那句“最是无情帝王家”的证明吧,但其实,康熙皇帝又何尝不愿意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呢?只是所处的位置逼着他这么做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