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十三經精神文化體系對於我們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我們這個民族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是具體情況究竟如何則世說紛紜,莫衷一是。尤其是,近一百年來,攻擊詆譭之詞層出不窮,汙衊批判之人,屢見不鮮,最終學絕道喪。以至於絕大多數中國人對於自己的民族究竟有什麼經典,竟然一問三不知。經過100多年的摸索與奮鬥,我們即將走出亡國滅種的危機,同時面臨著大國崛起這一個全新的問題,我們是誰,就變成了一個十分緊要的問題。曾經我們全民的共識是發展工業化,現在除了繼續工業化的進程,我們還要進行一展文化的復興,這是我們實現工業化以後的最新的共識。他成為我們實現文化安全,保護工業化建設成果,最急迫的任務。這是我們這個國家的任務,當然,也必然會成為我們每個家庭,每個個體的任務。國家負責語文教材編寫的人說,最終高考出題要讓20%的人做不完試卷。所以,語文閱讀,尤其是經典閱讀成為硬性要求。十三經是我國古代經典的最基本的經典,他和四書五經相比較,可能很少被普通人所知道,但其實他們所說的核心經典是一樣的。我之所以用十三經,而不用四書五經,是因為十三經內容更加廣泛,而不僅僅侷限於宋朝以來形成的四書五經的經典格局,雖然十三經最終定型,也是在宋朝。

十三經精神文化體系的核心人物是孔子。十三經精神文化體系的核心,是活在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完整性之中。十三經精神文化體系,是基層出身的個體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武器。由於政治出身,生存環境,階級地位的限制,每一個底層的老百姓想要獲得對這個世界完整的理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生存於一個層層限制的階級統治的國家之中。這樣必然造成了物質分配的兩極分化,能量分配的失衡,信息分配的障礙。十三經精神文化體系,既是一種精神力量,也是一種物質力量。因為一旦一個個體具備這樣一種精神文化體系,這個個體就會成為這種承載精神文化體系的物質力量,物質的世界,只能靠物質的力量去改變和改造。而一個出身卑微的個體,想要實現這種破天荒的改變,首先必須成為這種精神文化體系的載體,任何一個統治這個民族的個體和家族必須成為這種精神文化體系的典範,才能夠實現對這個民族的領導。十三經精神文化體系最關鍵的部分,只有5本,這是任何一個普通的人,都能夠出得起的成本。也是我們普通人實現命運轉換的最經濟的成本。所以在歷史上,已經有無數的人實現過這種改變。舜帝出身底層部落,依靠自身的才與德獲得堯帝的禪讓,成為天下的領袖,成為萬世景仰的聖帝明王。孔子依靠自強不息的精神,獲得六藝之學,掌握華夏精神文化體系的全部密碼,成為諸侯人人忌憚,三千弟子終身跟隨的萬世師表。經歷胯下之辱的韓信,曾經是亡命之徒的張良,依靠著這一套精神文化體系實現了對天下大事的運籌帷幄,最終實現自己年輕的理想,成為光耀千古的華夏英雄。同樣是經歷悲苦命運的司馬遷,基於這一種精神文化體系的使命感與號召,忍受著屈辱,用19年的光陰,書寫了華夏民族的光輝歷史,最終讓自己也成為這光輝歷史中耀眼的明星。出身貧寒的范仲淹,靠著在和尚廟裡喝粥水,苦讀經書,終於成為一代名相,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出生單親家庭的岳飛,在母親的鼓勵與督導下,勤讀經學,終於成為皖狂瀾於濟島的一代名將。出生農民家庭的毛澤東依靠著童年時代打下的這一整套的精神文化基礎,二十八年間,縱橫捭闔,帶領華夏民族實現了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逆轉。更不用說,每一個家族,每一個姓氏都曾經有或多或少,出身貧寒,但是終究成為國家治理人才,流芳百世的列祖列宗。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人出身貧寒,也有無數的人從高貴而變成低賤,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實現對命運的逆襲,成為那個自己說了算的自己。如果一定要統計數據來說話的話,我們可以驕傲的說,實現對命運的逆襲,在我們這個國度,我們這個民族,是家常便飯。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有十三經精神文化體系。他是我們列祖列宗奮鬥的結晶,他不是來自上天的恩賜,也不是靠哪個強國的贈送,他是我們的列祖列宗,俯仰探察,流血流汗,苦思冥想,一個字一個字努力奮鬥得來的。這是我們原原本本的經驗。這是我們原原本本的經典。這是我們原原本本的心靈。而作為列祖列宗繼承者的我們,依然是原原本本的那些人,我們的內在世界與我們腳下的世界是完全合一的。我們的領土和我們的列祖列宗開拓的領土是完全合一的。所以,如果我們喪失了列祖列宗開疆拓土、治國理政、修身齊家的精神文化體系,那麼毫無疑問的,我們將成為遺傳信息失真的一代。我們的祖宗留給我們的這些土地這些資源也會因為我們文化的潰敗而一點一點地失去。所以文化的本質是什麼?是利益。十三經精神文化體系是維護我們這個民族最核心利益的精神文化體系。是我們想要在當前這個虎狼環視的世界,屹立不倒所必不可少的精神網絡。沒有這種精神網絡,就會斷網失聯,就會死機。也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齊家立業必不可少的精神基石。它回答了,我們從哪裡來,為何而來?我們要到哪裡去?該怎樣去?每一個想要實現命運轉換的人,都可以從這一套精神文化體系中汲取力量,至於能夠汲取到多少力量則因人而異。一切皆有可能。近200年來,我們這個民族經歷了一次大衰退,導致了100年前,十三經退出了我們的教育體系,與歷史上每一次大動亂一樣,我們也經歷了精神世界的大動亂。時至今日,我們的國家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完全不同200年前的國際地位,他逼迫著我們的國家,去追問自己是誰,也去告訴別人自己是誰。所以恢復十三經精神體系的華夏文明,已經成為全民族的共識,而且變成教育政策文化政策貫穿到我們的現實當中。成為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戰略。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面臨著重新塑造自己內在世界的使命,以適應這個全新的時代,而要完成這一使命,除了學習其他新的知識文化,比如說各種新技術,新學科,最新的要求就是要讀懂十三經。讀經並不是一種單純的民族情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生存的需要,是現實的需要。我在18年前,當時信息閉塞的情況下,給自己人生下了一個最大的賭注。那就是賭華夏文明的現實用途。在今天看來,雖然我個人尚未實現命運的騰飛,或許在未來也未必能夠榮華富貴,但是時代的聲音已經告訴我,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我們的文化不但有著現實的用途,而且決定著我們未來的命運。當初的賭注已然變成我內心恆定不變的信仰,在這時代的大趨勢當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確信。這種確信不只是來自於自己生存的需要,而且來自於對現實世界的觀察之準確性。作為一個每天為柴米油鹽醬醋茶所苦惱的人,我選擇一種文化體系,首先考慮的是生存,而不是民族感情。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知識的正確性獲得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的權利,而十三經精神文化體系,正是能夠讓華夏民族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的文化資源,也是能夠讓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普通家庭實現子孫興旺,家道中興的文化資源。歷史曾經不斷的證明這一點,也必然在我們這一代得到證明。我願意同所有顧念祖宗,創業之艱難,文明開創之艱辛,顧念自己一生坎坷多波折,想要向這一世界尋找答案,尋找一個說法的人,想要成為精神貴族的人,一同努力去進行更深入的精神探索之旅,我相信兩年之後,每一個同道都一定不負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