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瞭解一代文學巨匠魯迅,從翻開《魯迅全集》的第一頁開始

設想一下,現在的你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接下來的決定會影響你的一生。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未來的職業是什麼?你將為什麼而奉獻自己的人生?

年輕的魯迅先生已經給出了答案:為國家,為生民。

他把為國為民當做自己的人生信條,並踐行一生。他就是,永遠的魯迅先生。

光緒七年(1881年),魯迅降生於浙江紹興的書香世家周家。人們誰也不知道,這個男嬰將來會成長為改變中國文學史的大文豪。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魯迅進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鐵路學堂,學開礦。

學好開礦,可以富一方之民,使百姓不再忍受飢寒之苦,是對國家有用的人才。魯迅先生一生的追求是利國利民,這種志向早在他年青時就立下了。

在這期間接觸了赫胥黎的《天演論》,對他以後的思想具有一定影響。這也是他逐漸接受西方先進文化的開始。

如果一切都按照正常的軌跡進行下去,魯迅將會學成歸國,成為當時眾多留洋學生之一,開一個西醫診所,儘自己努力治病救人。

但是這是,命運的車輪奇蹟般地駛向了另一邊。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一個平凡的課間,魯迅先生看到了一部“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

電影中有一段是一箇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人捕獲,要槍斃了,而在旁邊圍觀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這時所有的日本學生都歡呼起來,在魯迅聽來,這一聲格外的刺耳。

這也成為了他一生的轉折點。

他親口說:“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

中國民眾的愚弱、麻木,使他深感到:醫學只能解救病人肉體的痛苦,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喚醒民眾的覺悟。

從那以後,他就把“治心”當做了自己的第一要務,把自己已經攻讀數年的醫學擱置一旁。

但也就是在這一年,魯迅被騙回國與朱安結婚。他並不喜歡這個家族選定的妻子,更反對這種充滿著封建禮教意味的包辦婚姻。但是無奈母命難違,婚後魯迅旋即復赴日本,沒有作絲毫的停留。

走上文學道路後,他依舊初心不改,把抨擊時弊、關心民生當作自己的責任。

在《狂人日記》中,他大聲疾呼:“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這是對封建勢力的有力嘲諷;

在《野草》題辭中,他聲音沉痛卻有力:“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於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象徵著革命勢力的無可阻擋;

在《記念劉和珍君》中,他憤怒血書:“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魯迅先生終其一生,振臂疾呼,就是為了迎來這“在沉默中爆發”的革命曙光。

魯迅是誰?

他文鋒犀利,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以筆為刀,做一個衝鋒的戰士;

他寫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白話小說,深刻改變了時代的面貌,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他聲望極高,是民眾心中的偶像,勇敢的衛士,立志要振奮國民的人心,絕不做任人宰割的弱國。

《魯迅全集》收錄了魯迅先生的一生心血,包括著作、文章、書信、研究成果各個方面,是魯迅先生創作的集大成之作。

要想了解魯迅先生,就從翻開這本《魯迅全集》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