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河南滑縣:古黃河與白馬城的興廢變遷

春秋時這一帶已有城池,《水經注》雲:“白馬濟之東南,有白馬城,衛文公東徙渡河,都之,故濟取名焉”。清《滑縣誌》載:“今縣西北十里餘有白馬古城。”《重修滑縣誌》:“白馬,春秋衛國漕邑,秦朝時於此始置白馬縣,兩漢因之,晉白馬縣屬袞州濮陽國,後魏置袞州於滑臺,白馬亦隨州徙治,隸司州郭,故城遂廢”。

河南滑縣:古黃河與白馬城的興廢變遷

北朝及隋唐以後的白馬城已不再指此處,現在滑縣隋唐以後的白馬城遺址也有多處。後趙時,石勒十八騎之一的逯明駐守在白馬津,他在白馬故城附近築新城,即逯明壘。《河南通志》雲:“黎陽津東岸有故城,險帶長河,週二十里,戴延之謂為逯明壘。”《浚縣誌》載:“逯明壘址在城東7公里酸棗廟與馬村之間”。《元和志》雲:“逯明故城內有逯明臺,在滑州北三十里,即白馬津,在天橋津(即黎陽津)東岸。”《水經注》曰:“逯明津又稱白馬津”。《滑縣誌》雲:“五代時有六明鎮(即逯明鎮)”。眾多史料證明:逯明壘就是北朝以前白馬城的延續,也是古白馬城津渡城池文化的發展。

河南滑縣:古黃河與白馬城的興廢變遷

由於這裡緊瀕黃河,深受水患和戰亂之害,古白馬城屢建屢徙,逯明城也屢廢屢建。自金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南徙,這裡雖還有遼闊無際的白馬坡,但缺少了黃河天險,加之黃河故道遺留水澤和沙灘造成的交通不便,此地在戰略上不再重要,這一歷史重鎮最終被歷史廢棄、湮沒。清乾隆丁丑《滑縣誌》雲:“逯明壘遺址尚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