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聽聽大同這兩位專家咋說

呼吸中心執行主任張萍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每天都有發熱患者到各發熱門診就診。市民的防病意識大多比較強,很多從武漢回來的市民會主動到醫院就診或電話諮詢,醫院在人員配備上也很充足,我為堅持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感到驕傲,也為他們點贊。”張萍如是說。


張萍說,/<font>市三醫院的發熱門診醫護人員工作量很大,大夫們有時候一上午要接診40多個發熱患者,他們在工作中要全副武裝,穿上不透氣的防護服,戴好護目鏡,再戴上膠皮手套,“醫護人員整個防護下來呼吸是很憋氣的,護目鏡是全密封的,經常會有呵氣,但是他們一直在堅持,有的鼻樑被護目鏡卡破,有的穿防護服全身起痱子,還有的耳朵被護目鏡卡破。穿上防護服的他們不敢喝水、一天只吃兩頓飯……但是我們的醫生一直在堅持,沒有一個人後退,沒有拒絕過任何一個就診、諮詢的發熱患者。”張萍在接受採訪時眼中泛著淚花,幾度哽咽。


在抗擊疫情的近10天裡,有病人會恐懼、害怕隔離,我們醫生護士會不斷和病人及家屬溝通,儘可能地減輕其心理壓力,安心進行進一步的觀察。醫院從上到下也一條心,共同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醫護人員生活保障和防護保障方面做得都非常到位,完全按國家要求,把最有效的防護用品用在一線上。/<font>


張萍同時向市民呼籲,/<font>兩週內有武漢市旅行或居住史,或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在沒有任何症狀時,最好居家自我隔離,這樣相對安全,如果有症狀,千萬不要耽擱,一定要及時就診。她提醒市民要正確佩戴合格醫用口罩,一個就能達到防護效果。在摘掉口罩時,要儘量避免觸碰口罩的外表面,摘除口罩後要立即洗手,不能及時進行洗手的可用免洗手消毒液代替洗手。同時,口罩不可多次使用,因為呼氣會將口罩打溼,長時間佩戴會增加通氣阻力,空氣會從側面進入,降低防護效果。建議每隔4小時或發現口罩潮溼後及時更換。


——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醫療救治市級專家組成員伊雅麗


30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市級專家組成員伊雅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疫情面前市民不要恐慌,目前疫情的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患者,且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是易感人群,且感染後病情較重,應特別注意,要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font>


伊雅麗介紹說,/<font>新型冠狀病毒跟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都不一樣,儘管有同源性,卻是完全不同性質的一個病毒。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發熱為主要表現,可合併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症狀少見。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無發熱。重型病例多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潛伏期為2到14天,平均為一週左右。傳播方式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


伊雅麗說,/<font>市委、市政府現已把市中醫醫院作為定點收治發熱病區,市衛健委抽調市三醫院、市五醫院感染科和呼吸科的精幹技術團隊入駐。目前所採用的控制傳染源、加強防控措施(勤通風、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不聚集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有效手段。


伊雅麗提醒市民,/<font>近14天內有武漢地區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近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都應居家隔離,持續發熱不退或症狀加重時要及早就醫。普通市民的基礎防護是出門要戴口罩,呼吸衛生方面也要注意,打噴嚏要用肘部來遮擋,不要用手捂。勤洗手且洗手時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立即洗手。要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不要聚會,注意休息,多吃水果蔬菜。居家隔離期間不要外出,如果接觸過發病患者的人需要單間隔離,家屬送飯時候需要戴口罩。特別是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要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出現症狀後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