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资本寒冬下的投资机构退出思考:了解退出,才能更好投资

资本寒冬下的投资机构退出思考:了解退出,才能更好投资

上周跟大家一起交流了关于投后问题的一些思考,分享了我看到、听到的以及自己实操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这周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投资的退出方面的一些思考。

大家对于我个人的印象,主要是在股权转让、退出方面。

过去,我在退出方面的主要工作包含几个部分。

第1个部分,我们一直在帮助市场上的投资机构,通过转老股的方式来去实现退出,就像最近比较火热的S基金和PE二级市场。

我们的潜力股平台,算是市场上最早从事PE二级市场、从事老股转让的一个机构。

我们在2016年的时候,预测PE二级市场在2019年是一个元年。

第2个部分,我们也做了很多关于基金退出的数据研究,包含很多知名的头部的Top50的基金,关于他们在2012年~2014年,2009年~2011年的基金退出的分析。

第3个方面,我本人对美股、港股还有A股的上市的一些情况做了很多的研究。基于一些工作,对于投资,对于退出,确实有了更多的感受和更多的体会。

今天跟大家做一个分享,PPT我们分成几个部分。

第1个部分是关于投资机构的退出率,是我们过去几年所做的数据分析。

第2个部分是中美投资市场的退出结构。

第3个部分是我在春节期间做的一个研究:投中了一个IPO,在不同轮次的投资机构获得的投资回报。

第4个部分是美股和港股的IPO的情况的分析,后面是关于投资退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看法和建议。

资本寒冬下的投资机构退出思考:了解退出,才能更好投资

知退而知投

首先第1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大概在从2016年开始,统计了差不多有8000多亿资金,涉及到1万多个项目的投资退出的情况,因为基本上覆盖的是国内的头部的PE、VC,还有天使基金。

每年我们也会出一本中国股权转让的蓝皮书,已经出到4年,这是第4年了,这里面有很多我们对于股权转让、股权PE投资的、股权投资的投资退出、投后以及退出方面的一些观点和思考 。

另外一个方面,因为我自己从2011年开始做投资,也经历过募、投、管、退还有创业的过程,所以深刻的感知到,“知退而知投”。

知道一个项目如何去退,只有真实了解过退出,才能指导我们更加认真更加慎重地去投资。

通过退出,也可以知道每一家基金投资的策略、投后的策略以及退出的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LP来找我们沟通,尤其是对于个人LP,对于基金的情况了解并不是很多,有知名的GP在募资的时候相对比较强势,很可能对于基金的过往的业绩披露的并不是很多。

很多的GP通过我们来了解情况,可我们这一系列分析报告,也在市场上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力。很多的GP也把我们的数据作为参考,然后自己再统计自己的退出数据。

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创造了一个词汇——退出率,为什么没有IRR没有DPI的数据?

因为这些数据确实是从公开渠道拿不到的,这些数据应该是头部基金的数据,当然我们也会私下的了解很多资金的IRR的和DPI的情况。

当然这些即使都拿到了也不方便公开披露,所以我们创造了一个退出率,所谓退出率,其实就是你投了100个项目,有多少个项目成功退掉了,成为了一个我自己发明的公式。

退出率=IRR×退出率=DPI,当然从科学上角度说,肯定不能这么计算,但从这个道理上看是可行的。

资本寒冬下的投资机构退出思考:了解退出,才能更好投资

▌存续时间对基金的退出有重要影响

我们把基金分成两个板块,其中一个板块是09年~11年的基金,第2个是12年~14年的基金,那么09年~11年的基金,我们是在18年的时候分析的,12年~14年的基金是在19年的时候分析的,大概每一家是涉及30~33个基金。

大家可以看到,从最终退出率的情况上,09年~11年的资金,总共100个项目里面有32个项目是成功地退出。

在2018年的时间点,有将近20个项目是通过IPO的方式来退出,有百分之6点多的项目是通过并购的方式来退出,然后百分之5点多是通过转让,还有百分之2点多是通过回购。

数据显示出比较乐观的情况,12年到14年的基金,退出率极大的降低了,总共的退出率只有百分之9点多,也就投100个项目,只有9.3个项目是能够顺利退出的,只有3.78个项目是能够通过IPO的方式来退出,通过并购方式的只有3.44个项目。

某种意义上是可以代表着一个行业的优秀水平,因为我们选择的这些基金,全都是在清科和投中排名前50的基金,并且是这些基金在这些年份发过的统计数据。

而且对于人民币基金,其实这个数据很好统计,通过工商系统,然后就能够查到每一只基金投了多少项目源头,通过源头再每一个项目逐步追踪下去,就能够了解到它的投资退出以及下一轮融资的一些情况。

这是09年到11年的基金和12年到14年的基金比较,那么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一个直观的结论,09年到11年的基金的退出成绩,其实是要远远的好于12年到14年的基金,应该在业绩方面的某种程度是12年到14年基金的三倍。

产生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存续时间,也有可能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中国市场上PE的黄金时代,就是09年到11年,这三年应该是PE的黄金时代的状态。

所以那个时候,大量的项目其实处于第一次资本化的状态,所以投完之后又加上创业板的开闸,所以很快地IPO了。

但对于一个5~7年的基金,如果退出率不到10%,情况确实其实是比较比较让人担心的。我自己看数据,尤其是看到12年到14年基金,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触动,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投资是挺敬畏的。

另外一个方面,其实在美国市场,有一个名词叫vintage,基金其实是分大小年的,我们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的基金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从反过,实际上是我们发现一个5~7年的基金,其实对于GP是不够的,所以从LP某种程度上也应该到GP更好的更多更长一点时间的耐心!

接下来这张表,我们把09年到11年的资金分成阶段分成天使、VC和PE,然后VC,我们又把它分成人民币背景的VC和PE美元背景的VC。

比如说美元背景的VC,我们指的是比如说类似于红杉、赛富、IDG、经纬……诸如此类的一些基金。

当然我们分析的全都是他们所管理的人民币基金。所以大家可以看到,09年到11年的基金,PE基金它有52%的项目是成功退出了。

52%的项目是成功的退出了,它的IPO的比例超过了30%,也就是投10个项目,有三个项目IPO。

并购有12%左右,所以09年到11年的PE基金,业绩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2个就是人民币背景的VC,人民币背景的VC,总共的退出率达到35%,然后远远高于美元背景的VC,这里面我觉得差异点在于可能当时人民币背景的VC其实也是偏PE的投资,比如说深创投,君联投资,连诸如此类。

其实大家投资逻辑还是偏PE,但是那个时候美元背景的VC的确是相对偏美元一些。

大家可以看到美元VC,大概是在总的退出率是在23%,人民币是在35%,IPO的比例美元VC是13%左右,人民币是22%左右。

▌退出率低、退出时间长是投资行业最大痛点

通过股权转让比例大家可以看到,人民币背景的VC,远远高于美元背景的VC 。

人民币背景有8点多的项目是通过股权转让的OK,那么天使基金退出率总的退出率只有百分之6点多,然后IPO的比例是1.23% 。

这也说明其实是天使投资确实是一个百里挑一的过程,就是100个项目里面有一个能够IPO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基金。

那么我们也接下来继续看一下12年到14年的基金,同样来看就是美元PE基金,PE基金退出率大概是25%左右,IPO的比例大概是在11%,这个数据和11年相比较是下降一半,因为11年09年到11年基金,PE基金退出率是52%。

人民币背景的VC退出率是11%,这个也下降了,是原来09年到一年的1/3,美元背景是7%点多,也是1/3左右。

相反这个阶段的天使资金反而比较高,有达到了百分之8点多的退出率,而其中主要贡献的是什么?并购的方式来去退出。

这些数据,我觉得是可以做一个参考,大家也可以拿这个数据,因为这代表市场上比较头部的资金的平均的水平,和自己所管理的基金所进行一个比较,看看能够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水平。

通过这些数据的比较,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天使基金,IPO真的就是一个百里挑一的投资。

100个项目,有一个项目能够IPO已经是很不错的,无论是对于5~7年,还是对于7~9年的一些基金,第二的退出率,可能天使基金就是在6%~8%之间。

对于5~7年的VC基金,只有差不多11%左右,8~11的项目能够退出;20个项目左右,仅有5%左右的项目能够通过IPO退出。

而对于7~9年的VC基金,其实人民币的基金退出的比例更高一些了,是吧?

所以就是从基金的这几张表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就是投资阶段对于退出的成绩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对于天使基金,有一个数据,获得下一轮比例大概是在66%。

资本寒冬下的投资机构退出思考:了解退出,才能更好投资

如果我们中间去掉A+的,就是天使到A轮到B轮过程,我们发现天使到A轮是66%,A轮到B轮是50%,那么也就是1/3左右的天使项目是获得两次以上的融资。

如果每一轮融资,我们假设估值涨三倍左右,它的增值空间其实是9倍。

如果天使基金能够抓住退出机会,还是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回报。也就1/3左右的天使项目能够获得两轮及以上投资。

第2个部分,我想说的是关于中美投资市场退出结构的分析,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张表格是综合了美国的一个专注于投资的媒体,也是一个数据库。

他统计的美国的退出的数据以及我们所统计的09年到11年的基金的退出的结构的分析,我们大体可以看到,美国市场上通过IPO的退出的比例是5.6%,并购退出的百分之比例是56%,转让的退出的比例是38%。

通过中国市场IPO退出的比例是59%,并购通过退出是百分之19%,转让是16%,您可以看到美国市场IPO的比例,其实是远远低于中国的退出比例。

那么其实理论上,IPO的门槛应该算是更高的,对于项目的要求更高,理论上它的比例应该是在更低的。

但是实际上中国的比例反而更大,其实某种程度上是代表一种结构上的倒挂。

主要这是一个原因,我觉得主要一个就是过去中国的投资机构确实是以IPO为导向的,对于其他的方式,尤其是对于转让,对于回购,其实是不太重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