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谁更会打仗?

司马公昭


诸葛亮完胜,而且几乎是把司马懿按在地上随意摩擦。用足球来类比,国足在主教练诸葛亮带领下,狂攻主教练司马懿带来率领的巴西队,巴西队被压在半场不敢进攻,仅有的进攻,被国足抓住机会反击进球。



诸葛武侯在军事上成就很高,唐开元年间设立武庙里,诸葛亮是十哲之一,仅次于姜太公和张良,和白起、韩信、李靖等并列。这代表官方对武侯军事成就的认可,而且唐代时期三国故事还未流传开,诸葛亮武庙十哲的地位并没有受到演义故事的影响。唐朝后,武庙十哲的人选颇有变动,但是诸葛亮一直稳居前十。司马懿则从未进过武庙。



其实司马懿的军事成就也很高,破孟达时,急行军8日,围之遂破。破公孙渊,司马懿声东击西,佯攻渡辽水,围襄平破城。打王凌,识破诈谋,急行军9日破城。司马懿的几次胜仗,都是兵贵神速的典型,以优秀的判断力,识破对方底细,快速进军,让敌方没有还手之力,司马懿对于场面的控制,可以说达到西班牙足球巅峰期的水平。



但是,司马懿一旦遇到诸葛亮,就变成坚守不出了。从快速的控制流,变成龟缩流。甚至为了压制手下出战之心,搞出上奏皇帝要求出战,被皇帝驳回的戏码。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司马懿出战压根就不需要皇帝批准,司马懿此招是把不出战龟缩的黑锅推给了皇帝。这一高一下,便知分晓。



诸葛亮被诟病的是战果略少,但是这和蜀汉国力有直原因。魏国人口、兵力,接近蜀汉的十倍,国力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诸葛亮也是无力回天。取得成就,得看手上的牌有多好,打牌能力的高低,看的是怎么把有限的牌打出最佳的效果。司马懿手握两王四个二,诸葛亮只有一把散牌,这样还把司马懿压制抬不起头来,足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水平。



最恰当的评价往往来至对手,三国志记载司马懿评价诸葛亮乃天下奇才也。司马懿的子孙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这是武将才有的封号,这也代表司马氏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认可。唐代灭突厥的大将李靖,多次推崇诸葛亮,这代表军事家对诸葛亮的认可。



总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受到司马氏、后世军事家的推崇,但司马懿克没有这种待遇。两位的军事才能,是没有对比的必要。

采薇为您提供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深度解读,拒绝小白言论,拒绝阴谋论,您的支持是采薇的最大动力,欢迎关注。


野望史今


根据《三国演义》来看,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各自国家的得力助手,这方面在诸葛亮身上表现更为突出。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中道崩殂后,受托孤之重的诸葛亮为完成先帝遗愿,六出祁山讨伐中原,与司马懿有多次交手。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次。

第一,空城退敌

马谡失街亭后,让诸葛亮陷入了被动境地,他将身边的武将都做了其他安排,只留下了几个老臣,然而却用“空城计”退掉了司马懿的追兵。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

第二,诸葛妆神

陇西麦熟,司马懿却重兵把守,诸葛亮为了转移司马懿的注意力,抢收麦子,于是在怪树滩上演了妆神一幕。吓得魏军不敢向前,而蜀军却趁此割收了小麦。



第三,上方谷

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心急如焚,于是好不容易将司马懿诱入上方谷,眼看司马懿父子就快被烧死,然而却天降大雨,使得司马懿侥幸逃脱,这成了诸葛亮最大的遗憾!


根据这几次的情况来看,司马懿虽说智慧过于常人,但是却不能与诸葛亮相比,那么很明显,带兵打仗,运筹帷幄,诸葛亮显然更胜一筹,但是这毕竟是演义小说,有艺术创作的成分。正史中,诸葛亮是不可能这样神通广大的。鲁迅也说“诸葛之智近于妖”。


历史铁老师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代名相、超强军事谋略神人的光辉形象!大文豪鲁迅,更给了《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一个神评价: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如果仔细品味历史,大家也会发现诸葛亮的不足,即使这样一位英才,一生中六出祁山,却没有取得魏国一寸土地,最后饮恨五丈原,没有实现他一生光复汉室的理想。诸葛亮在军事上的特长有两项;一,未出茅庐就三分天下,这一战略在隆中对里面说得很清楚;二,排兵布阵(八卦阵)。其实刘备主要是看重诸葛亮的政治、经济能力,一出山封官军事中郎将,主管后勤供给这样的官吏,主要工作筹粮饷供应部队。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就不太看重排兵布阵『南宋时期,还在军中当兵的岳飞因为屡立军功被大将宗泽看重并委以重任,还把他专研多年的阵法传授给岳飞,本想让岳飞多加学习,却没想到岳飞不但没有学习,还没看几眼就随手把阵法图丢在一边。有一次,宗泽想看看岳飞把阵法学的怎么样了,就询问岳飞对阵法的学习情况,岳飞说:"作战讲究随机应变,出奇制胜,生搬硬套阵法只会耽误战机"宗泽对岳飞的说法大为赞赏,夸奖岳飞以后将是军事奇才。』看得出岳飞的军事理论基本否定了诸葛亮那一套,岳飞指挥作战更像司马懿。


司马懿绰号“冢虎”与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相当 ,足见司马懿的谋略在三国中属超一流的水平。《三国演义》中为了衬托诸葛亮一代忠臣的形象,司马懿被刻化成了老奸巨猾诡计多端的负面人物。在历史上真正的司马懿其实是一个胸有大志、足智多谋、善于韬光养晦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个月之内征服辽东、克日擒孟达、成功抵御蜀国诸葛亮北伐等战役,完全彰显出了他的谋略和才能,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也有重要贡献。司马懿跟诸葛亮多次交战,即使在完胜的情况下,也从来不对蜀军赶尽杀绝,仅仅把蜀军赶跑为目的。只有在抢占城池、战略要地的情况下才显得异常果断,兵贵神速!


通过“克日擒孟达”一战进行对比,司马懿跟诸葛亮孰强孰弱立见分晓!《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忽又报金城太守申仪家人,有机密事求见。懿唤入密室问之,其人细说孟达欲反之事。更有孟达心腹人李辅并达外甥邓贤,随状出首。司马懿听毕,以手加额曰:“此乃皇上齐天之洪福也!诸葛亮兵在祁山,杀得内外人皆胆落;今天子不得已而幸长安,若旦夕不用吾时,孟达一举,两京休矣!此贼必通谋诸葛亮。吾先擒之,诸葛亮定然心寒,自退兵也。”长子司马师曰:“父亲可急写表申奏天子。”懿曰:“若等圣旨,往复一月之间,事无及矣。”即传令教人马起程,一日要行二日之路,如迟立斩;一面令参军梁畿赍檄星夜去新城,教孟达等准备征进,使其不疑。梁畿先行,懿随后发兵。』孟达还未做准备,魏军已到城下……。诸葛亮从收到孟达密信(比司马懿还早),到孟达被斩,除了回信,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听到孟达被杀的消息,只有仰天长叹的份了!

演义中,有三个方面显得诸葛亮好像比司马懿强,也是诸葛亮封神的理由。就是这三个方面,司马懿成全了诸葛亮军事家的神话。直到司马懿临终才说出真相。



第一,空城计: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率领大军北伐曹魏,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司马懿这一招“黑虎掏心”,离活捉诸葛亮只差一步之遥了,难道司马懿真的是判断失误吗?



第二,死诸葛吓退活司马: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一时众将束手无策,前方司马懿虎视眈眈,后方蜀道难于上青天,如果让全军发现诸葛亮已薨,必定军心大乱,如果让司马懿发现诸葛亮已死,必定大举进攻,趁火打劫。还好诸葛亮有遗计可保安全退兵,他病逝前已用木头雕刻一自己的木偶,远看栩栩如生,恍若真身。蜀军退兵时利用此诸葛木偶成功吓退司马懿追兵,全身而退。“死诸葛吓退活司马”后世传为佳话。诸葛亮用女人衣服羞辱司马懿,激魏军出战的时候,司马懿就判断诸葛亮活不了多少时日了,可谓知彼知己,知根知底。——活诸葛亮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他会怕一个死诸葛?



第三,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未立寸功,也没有损兵折将。司马懿明明料到蜀兵粮尽,定会撤退,却从来不切断蜀军退路,总是以诸葛亮擅于用兵,必有埋伏为由不追赶。那个问:张郃追击,不是木门道遭埋伏,被箭射死了吗?——呵呵!那只是司马懿证明给魏主以及全军将士看的。

为什么司马懿总是在距离胜利只差一步之遥的时候.停止军事行动呢?司马懿直到临终才跟儿子说出实情:“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懿战胜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之后,只是赶跑为止。如果将蜀兵全部歼灭,司马懿回国之后就没有掌握兵权的理由了,交出兵权后,司马懿恐怕也难逃被杀的命运。司马懿真正的威胁来自国内,输了是死,消灭了诸葛亮、蜀兵,也是死!司马懿虽然在兵力上占一定优势,但必须把握住分寸,即不能丢失疆土,还必须将蜀军赶跑。而诸葛亮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指挥作战,战果越大越好!——仅论军事能力,司马懿比诸葛亮强。


仰望明月754


诸葛亮和司马懿用兵在一个档次上,但司马懿逊于诸葛亮。

自古兵家大体分四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而诸葛亮、司马懿大体上都是兵权谋一派,战略战术全面,属于正兵流。(演义中诸葛亮应归到兵阴阳一派)

先说司马懿,此人谋略深沉,善于抓住时机,能攻善守,用兵极为老道。新城之战擒斩孟达,远征辽东速战速决都把“兵贵神速”这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多次在东线打败东吴,名将之谓实至名归。

而诸葛亮本身定位其实是类比萧何,镇守中枢、运筹调度,而不是效仿韩信成为军事统帅的。这一点隆中对说的很清楚,是命一上将(关羽)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得。可人算不如天算,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为弟报仇葬送了季汉泰半精兵猛将。

后来白帝托孤诸葛亮接手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当时没人看好蜀国,但是诸葛亮没有放弃,外联孙权,南平孟获,严法治蜀、勠力北伐,打得曹魏一日数惊。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如果不是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雍凉不复曹魏所有。后续撤退过程中在失去战略要地街亭的情况下还能全身而退并且迁走了陇西千余户已经证明了诸葛亮的军事水平。

同年冬,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曹真统兵据之,诸葛亮粮尽而退,魏将王双率部追击被诸葛亮击败,王双也被当场斩杀。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蜀军取武都、阴平两郡。

建兴八年曹魏分兵三路攻汉中,其中一路主将正是司马懿。本次会战由于大雨连下三十日最后不了了之。但是这也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宿敌在战场上的第一次相遇。

建兴九年诸葛亮再出祁山,由于曹真病重,司马懿代替他都督关中主将与之对抗。这次大战发生在魏国境内,张郃建议分兵守要地,并留一定机动兵力策应来抵抗这次诸葛亮的进攻。司马懿没有答应只留下了费曜、戴陵精兵四千守上邽,其他军队悉数去往诸葛亮主力所在地。诸葛亮击破了魏军先锋郭淮,司马懿率主力与诸葛亮相遇在了上邽以东。各自凭险坚守营寨,双方都没有交手的机会。然后诸葛亮撤退了。(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

看到诸葛亮撤退司马懿接着领兵追击在卤城这个地方两军又展开了对峙。司马懿领兵追上了诸葛亮但是又是老一套坚守营寨,不跟诸葛亮交兵。手下将领觉得这么打太憋屈了,纷纷请战,并骂司马懿怯懦(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请战的次数多了,司马懿就说自己病了。后来实在熬不过众将领,同意张郃出击攻打王平坚守的南围阵地。这场战斗以蜀军胜利告终,魏国损失颇重(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后来诸葛亮粮尽退兵,曹魏宿将张郃追击,也被射杀了。这次张郃的阵亡应该说对曹魏军心影响很大,张郃是曹魏宿将,五子良将之一,说是雍凉军的军心所在也不为过,这样一员上将居然在追击战中被杀,对于曹军士气的打击是极大的。

最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大军出斜谷与司马懿对阵渭南,司马懿根本就不敢正面交锋了,只一味坚守。诸葛亮送女装羞辱司马懿,司马懿佯装发怒千里请战以平息众将怨气,最后终于相持百余日熬死了诸葛亮。就这样也没敢追,只敢等蜀军撤退后来到诸葛亮的营垒中感叹一句“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在兵力弱于敌方的情况下,多次发动战略进攻,在敌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境进退自如。司马懿只能防守,一旦进攻必然被打败,一旦追击一定会被算计,最后只能通过耗死蜀军的笨办法来拖延。假使诸葛亮能多十年寿命,雍凉一日数惊,十几万大军衣不解甲民怨兵疲,只怕历史将会被改写了。


建宁李俊阳


只能说是各有所长,旗鼓相当。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猛人。

国人可能更崇拜诸葛亮,认为他更利害。

其实各有所长了。

诸葛亮的长处在于治国安民。在军事上长处在于治理军队、训练士卒,排兵布阵,安营扎寨、发明创造等。根据情况出奇制胜方面显得不足。

诸葛亮每次作战,都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稳步推进。这样的作战方式,需国力雄厚,后授充足,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诸葛亮北伐时,最害怕的也是遇到司马懿。有司马懿在,战果便扩大不了,又不能长久坚持,所以北伐不能成功。

司马懿,是一个且有非凡忍耐力、非常有谋略的一个人。

他在军事方面善长奇计诡谋。看准后敢于冒险,敢于出击。如同擒拿孟达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8天率军到城下,擒住了孟达。

在和诸葛亮对抗方面,他大多能猜出诸葛亮意图,很多时候都坚守不战。这并非是他害怕诸葛亮,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远来,粮草不足,急于求战,而他只需坚守城池,待诸葛亮粮尽再出击便可获得胜利。

两个都是猛人,也没有谁真的打败谁。

看他俩对战,我认为对半分吧。

各们认为如何?


玄田牧


诸葛亮其实只是一位行政方面的人才。

玩政治,搞平衡,抓军权,那是一把好手。

战争经历似乎不怎么好看。刘备死前就没独立领兵。六出祁山都是狼狈退回,徒费钱粮。唯一被吹的不过是所谓收服南蛮,其实不过是压服野人而已。

司马懿的军事生涯可就好看多了,当然,这也和曹魏的军事实力强大有关。

黄初七年(226年),司马懿击退孙权,击败诸葛瑾,斩杀张霸。

太和二年(228年)司马懿仅十六天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最重要也是最光彩的,则是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四川達州


刚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只是简单叙述了一下诸葛亮的军事生平,说了演义和实际不相符的地方,结果被好多人喷了。



这个问题比的是两个人的打仗,如果从结果来看,赢得一个似乎是司马懿,因为他们诸葛亮的北伐被他抵挡住了,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对调,一切就会变得很有意思。司马懿帮蜀国进攻,诸葛亮来防守,结果肯定是一样的,蜀国要想战胜魏国,难度不是一点两点。

打仗比的是什么?比的是钱多还有人多,这一点蜀国都不占优势,诸葛亮从事的本来就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再看魏国,只要守将不太白痴,有魏国的经济和庞大的军事实力做后援,难度系数低。



冷兵器时代,攻城者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守城者。司马懿一直闭门不战,这给诸葛亮又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但同时也说明司马懿还是忌惮诸葛亮的,更何况有一次追击还损失了名将张郃。



虽然两个人在战场上交过手,但是因为背景的不同,这两人的比较不能只看片面,诸葛亮能被称为武侯,说明还是有军事能力,而司马懿是继夏侯氏和曹氏以后,第一个外姓高级军事将领,能力肯定也很强。

我的答案是两人水平应该在伯仲之间。要是能让他们两人来一会现代就好了,通过模拟软件模拟指挥,或者各给他们1000人,来几场真实的模拟作战演练。到时候,肯定会有一个大家心服口服的答案。


节点15


当然是司马懿,在他的军事生涯上也是战功卓越,击败孙权斩张霸,擒孟达,平定辽东,杀公孙渊,诸葛亮在历史上到是在军事上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大多以行政后勤为主,其他也就做为个谋士起个辅助作用。主抓大权后,六次出兵伐魏,也都被司马懿挡回,最后无功而返,劳累病死五丈原。总的来说在军事上司马懿要更胜诸葛亮一畴。


归家的绵羊


但根据晋书的记载,二个人打了个平手。 晋书的可信度没有三国志高,所以,诸葛亮比司马懿强好多。

但是,司马懿氏反统一了天下,给人错觉,感觉司马懿天下无敌。 司马懿的无敌是种假象,就好比武术打假人徐某东打雷公大极一样。诸葛亮是徐某东,司马懿是雷公太大极。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



《三国志》里记载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晋书》内也有记载。只是给司马懿脸上贴了点金。司马懿说:“我能智算活着的人事,哪能智算出人的生死呢!”


当打假的徐某东不在了,另外一些格斗高手也离世了,雷公太大极还活着这时的他就天下无敌了。司马懿也一样,诸葛亮死了,陆逊死了,他当然就无敌了。


老姜聪蒜


诸葛亮侧重进攻;而司马懿擅长防守。诸葛亮稳扎稳打,进退有方;司马懿步步为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贪功,不冒进。诸葛亮擅用奇兵奇谋,司马懿以不变应万变,坚守不出。

刘备虽有卧龙,凤雏两位名士辅佐,面对司马懿泰山倒而不乱,也是无功而返,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

两位都是知己知彼的老对手,实力上是半斤对八两,基本上不分上下。

诸葛亮思维慎密,智慧过人;司马懿韬光养晦,雪藏实力,是绵里藏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