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印山大墓发掘前,就已经被盗了,而且盗损严重

印山大墓位于绍兴城西南约13公里的木栅村西南侧,西距书法圣地兰亭约2.5公里。这里是半山丘陵地带,四周群山环抱,在群山环抱的东北一一西南走向的宽阔走廊地带,由东向西分布着五座大小相若的小山,印山为最东面的一座。

印山大墓发掘前,就已经被盗了,而且盗损严重

印山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小山,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00米,高25米。因其平面略呈方形,立面高耸似印,故俗称印山。

这里群山拥翠,绿水环绕,朝霞夕晖,云烟变幻。这样的灵秀之地当然是理想的桑梓之地,自然不会被古人错过,印山大墓就位于印山之巅。

大墓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被发现,此后一直成为考古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省、市、县的文物考古人员多次到实地进行调查。不少研究者纷纷作出推测,认为很可能就是越王允常的“木客大冢”。

据《越绝书》卷八记载:“木客大冢者,句践父允常冢也。初徙琅琊,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为桴,故曰木客。去县十五里。一曰句践伐善材,文刻献于吴,故曰木客。”

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记载,1995年6月10日,绍兴县以“木客大冢”的名称将印山大墓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4月5日,浙江省考古所所长刘军率一些学术委员会成员到绍兴调查一文物被盗事件,顺道看看印山大墓。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竟然也成了盗墓者重点注视的对象。

当“顺道来看看的“浙江省考古所的专家们登上印山时,他们大吃一惊:满地狼藉,堆满了盗挖出来的青膏泥,杂有木炭及椁木碎片,3个盗洞呈一字型排列,间距约10余米,长都在1.5米左右,宽约0.8米,东西两个各深7-8米,中间一个深15米。

不好,印山大墓被盗了!原定的调查立即停止,省考古所在绍兴召开紧急会议,并马上向省文物局报告。4月6日,时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昭晰、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等有关领导、考古专家一行三十多人赶赴绍兴现场。

绍兴县文保所所长梁志明腰系绳索沿最深的盗洞下至15米处,发现数根大木头,显然,盗墓者已进入墓室。鉴于印山大墓被盗严重,并且有彻底破坏的危险,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已非常必要,省文物局领导立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并获准同意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批示。

8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经过修改的印山大墓的发掘方案。随之省文物局成立了印山大墓发掘工作领导小组,由时任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任组长;绍兴县也成立了由副县长为组长的绍兴县印山大墓发掘工作领导小组。印山大墓的发掘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发掘工作刚刚开始,考古人员就发现大墓的封土中除了3个现代盗洞以外,还有大小略异的古代盗洞7个。

印山大墓发掘前,就已经被盗了,而且盗损严重

7个古代盗洞大体呈一字形分布于封土的东西向中轴线上,最大的盗洞开口直径达8米多,所有盗洞都直接打到墓室或甬道,深达15米左右。每一个盗洞就像扎在人们心上的一把尖刀,印山大墓命系何方?我们还能有所发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